2020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能力提升卷(含答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5459 上传时间:2020-10-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能力提升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0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能力提升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0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能力提升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0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能力提升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能力提升卷 (考试时间:6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一、单选题(共一、单选题(共 12 题;共题;共 24 分)分) 1.在氯酸钾分解的实验研究中, 某同学进行了系列实验并记录如下,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实验 现象 加热固体 M(如图所示) 少量气泡溢出后,不再有气泡产生 加热氯酸钾至其熔化 有少量气泡产生 加热氯酸钾使其熔化后迅速加入固体 M 有大量气泡产生 加热氯酸钾与固体 M 的混合物(如图所示) 未见固体熔化即产生大量气泡 A. 实验说明 M 加快了气体产生的速率 B. 实验说明加入

2、M 后,在较低温度下反应就可以发生 C. 实验说明固体 M 的加入增加了气体产生的量 D. 固体 M 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 B. 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C. 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 3.某同学误将少量 KMnO4当成 MnO2加入 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 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2 A. C 代表氧气 B. t2时刻,O2开始产生 C. 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D. 起催化作用的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 4.某同学

3、在做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锰酸钾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B. 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量增加 C. 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量不变 D. 很难反应,几乎收集不到氧气 5.某同学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在盛有氯酸钾的试管 a 中错将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加入其 中,与只加热相同质量氯酸钾的试管 b 相比,正确的是( ) A. 两试管中反应的速率一样 B. a 试管中生成氧气质量更多 C. 两试管中生成氧气的质量一样 D. 反应结束后试管 a 中剩余固体种类更少 6.某同学误将少量 KMnO4当成 MnO2加入到 KClO3中进

4、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 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刻,KClO3开始分解 B. t2时刻,O2开始产生 C. 曲线 c 代表 KCI D. 曲线 d 代表 MnO2 7.某同学学习了氧气的相关知识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下列四个图象是他总结反映对应 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A. 装有定量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木炭 B. 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 C. 用相等质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 D.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8.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水的电解过程中产生氢气与氧气的关

5、系 3 B. 一定质量的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C. 利用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电解水 B.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 发生的反应为 2KNO3 2KNO2+O2 D. 等质量的碳酸钙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浓度的稀 盐酸反应 10.实验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加入了少量的高锰酸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高锰酸钾起催化作用,反应时间缩短 B. 高锰酸钾不起催化作用,反应时间不变 C. 反应时间缩短,收集到的氧气质量增多 D. 反应时间增加,收集到的氧气质量增多 1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下列图像表达的化学反应过

6、程,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 ) 选项 A B C 化学 反应 等质量的镁片和铝片分别与 足量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等质量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 别在有、无MnO2催化的条件下 反应 等质量形状不同的大 理石分别与足量相同 的稀盐酸反应 4 图像 12.在“创新实验装置”的竞赛中,某些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已 略去) ,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下图是四位同学对实验中的部分现象进行的预测,预测正确的 是( ) A. B. C. D. 二、多选题(共二、多选题(共 2 题;共题;共 6 分)分) 13.某同学误将少量 KMnO4当成 MnO2加入 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 部分物质

7、质量随时 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5 A. c 代表氯化钾 B. t2时刻,O2开始产生 C. 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D. 起催化作用的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 1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 B.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D.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三、填空题(共三、填空题(共 4 题;共题;共 35 分)分) 15.生活处处离不开水。 (1)鱼类可在“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含有一定量的

8、_; A.氧原子 B.氧元素 C.氧气 D.氧离子 (2)下列做法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或减少水体污染的是_; 农业和园林浇灌改为喷灌、滴灌 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3)一种净水机可以将水厂原水直接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流程如图所示: 步骤对应的作用是_, 步骤对应的作用是_, 超滤膜可起到过滤不溶性 杂质的作用, 实验室过滤所需要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 烧杯、 漏斗(含滤纸)和_(填 仪器名称),该仪器再过滤过程中的作用是; 家中可以用_鉴别硬水和软水,通过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请写出一条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_。 16.小雪同学发现

9、家里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她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做了如下实验:把 此液体编号为 A,加热 A 液体,发现有气体 B 产生,在 A 中加入黑色粉末 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 就能迅速产生气体 B,且产生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 D,而 C 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她把 B 收集起来,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 B 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 如把淡黄色 E 点燃后 放入盛 B 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F。 根据小雪的实验,分析 A、B、C、D、E、F 分别是什么物质。写出各物质的名称: A_、B_、C_、D_、E_、F_。 17. 6 (1)如图是某同学配制 50

10、克质量分数为 5%的盐水的过程 请改正图中的错误(至少两种)a_ b_ 操作步骤: a.计算: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水的体积; b.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用量筒来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为1g/cm3) ,量筒的规 格是_(从下列中选用:10mL、50mL、100mL) ; c.溶解: 溶解氯化钠要用到玻璃棒, 其作用是_, 若用自来水配制, 自来水是_ (填“硬水”或“软水”) ; d.装瓶贴签 (2)请结合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若用 F 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 是否收集满的方法为 G 装置内装满水收

11、集氧气时,还可用于测定氧气的体积,此时还需要_(填仪器名 称) ,氧气由_(填“b”或“c”)进入 G 中。 18.化学教材 “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哪个好? 催化剂的质量是否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速率产生影响? 【实验探究】 7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别量取 5 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 A、B 两支试管中, 向 A 试管中加入 a g 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 A、B 两支试 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A 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 带火星 木 条 复 燃 , B 试 管 中 的 现

12、象: 待 A 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 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大量气泡, 带火星 木条均复燃 将实验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 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 a g。 分别量取 5 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 C、D 两支试管中, 向 C 试管中加入 a g 氧化铁粉末,向 D 试管中加入 a g 二 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1)A 中产生的气体是 _;B 试管中的现象_。 (2)实验、证明:氧化铁的 _ 和 _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 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设计的目的是_ ,若实验观察

13、到 D 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 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 。 (4)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实验装置,利用压强传感器测不同质量二氧化锰对双氧水 分解快慢的影响。在 8mL3%的双氧水中分别加入了 0.08g,0.12g,0.24gMnO2测得容器内 压强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曲线的斜率表征催化反应的速率) 。请观察图,回答问题: 根据图 1 可发现:该实验条件下,30s 内催化分解 8mL 浓度为 3%的双氧水,MnO2的最 小用量为_克。 根据图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一定范围内,二氧化锰用量越多,双氧水分解越快; 8 b.反应容器的气密性,对实验所测数据的精确度有影响; c.

14、称量的二氧化锰质量的精确度对实验装置中最终的压强大小没有影响。 四、实验探究题(共四、实验探究题(共 4 题;共题;共 35 分)分) 19.同学们对“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进行实验探究,请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目的)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 (1) (探究思路)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观察到的可以作为判断依据 的宏观实验现象有_。 (2) CO2溶于水无明显现象, _ (填“能”或“不能”) 用观察的方法判断是否发生反应; (3)“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间是否反应的实验设计依据是: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性质差异。 (提出猜想) 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猜

15、想二:_。 (4) (实验设计)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设计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设计 向第一朵纸花喷稀醋酸 ? 将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将第四朵纸花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实验设计”中的稀醋酸还可用_(填物质名称)代替; (5)“实验设计”的具体内容是_。 (6)“实验设计”的目的是_。 (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是_。 (7) (反思交流)实验探究“无明显实验现象时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核心思路有_(填字 母序号) A.设计对比实验 B.控制实验条件 C.获取事实证据 D.逻辑推理判断

16、 20.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进行相关性质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生成的 CO2中不含 HCl) 。 9 (1)仪器 a 的名称是_。 (2)写出 A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装置 B 的作用是_。 (4)关闭 K2,打开 K1、K3,当 D 中出现_现象时,可确定 C 中充满 CO2。 (5) C 中充满 CO2后, 关闭 K1、 K3, 打开 K2, 将注射器中 5mL 澄清石灰水全部推入 C 中, 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 21.实验室制取某气体的一般思路:(一)选择合适的药品;(二)设计发生和收集装置;(三)检验 该气体。 (1)若用下列方法制备气体: 用石灰石

17、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 锰制取氧气;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可采用如图 1 装置的是_(填序号)。 (2) 图 1 中仪器 a 的名称是_, 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_。 (3)写出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如何检验收集到的气体为氧 气? (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4) 用家里的小针筒和废弃小药瓶组装成一套微型装置(如图 2 所示)替代图 1 中的装置甲, 用该装置做实验的优点是_(填字母)。 10 A.节约药品用量 B.能完全消除废液排放 C.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D.产生的气体不含任何杂 质 22.某学习小组

18、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如下两个方面的探究。 (1) (一)第一小组用下图一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实验开始 时他们通过分液漏斗将 20mL 稀盐酸快速全部加入锥形瓶中并关闭活塞。 并记录量筒中水的 体积,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1 2 3 4 5 6 量筒读数/ml 40 50 55 58 60 60 写出图一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图一丙中量筒最好选_(选填:“50mL”或“100mL”或“150mL”) 。 (3)图一乙中如果不加植物油会使测定结果_(选填:“偏大”或“偏小). (4)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分析,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是_mL

19、. (5)在图二中绘出 06min 内生成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_ (6) (二)第二小组用下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有关性质。 实验步骤: 连接好装置,向外拉动任一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松开手,活塞回到原处; 11 注射器 a 中吸入 20mL 澄清石灰水,注射器 b 中吸入 20mL 盐酸,连接在如图位置,再从 中间瓶口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将瓶装满,最后塞上带压强传感器的橡胶塞; 先后将两注射器中试剂快速全部推入三颈烧瓶中, 并保持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底部, 振荡 三颈烧瓶,压强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中压强变化如图四。 a.实验步骤中第步的目的是_。 b.在第步中如何检验三颈烧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20、气体_。 c.在第步中最先推入三颈烧瓶的试剂是_,这时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_。 d.在第步中第二次推入试剂后三颈烧瓶中出现的现象是_, 这时三颈烧瓶中压强变 化对应于图四中的哪一段_。 一、单选题(共一、单选题(共 12 题;共题;共 24 分)分) 1. 【答案】 B 【解析】A、实验三个实验并不能说明 M 加快了气体产生的速率,故不符合题意; B、实验对比可知,加入 M 后,在较低温度下反应就可以发生,故符合题意; C、实验说明固体 M 的加入反应速率加快了,并不能说明增加了气体产生的量,故不 符合题意; D、要证明反应中固体 M 是催化剂还需要验证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

21、是否发生了变 化,故不符合题意。 2. 【答案】 C 【解析】A.二氧化碳不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的固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不符合题意; 3. 【答案】 C 【解析】A.反应中,高锰酸钾和氯酸钾都会减少,C 在 t2时刻才开始增加,而 b 在 t1时刻就 12 开始减少了,说明 b 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分解即产生氧气,C 不是代表的氧气,不符合题 意; B.b 在 t1时刻就开始减少了,氧气应从 t1时刻开始产生,不符合题意; C. 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符合题意;

22、D.起催化作用的物质为二氧化锰,二氧化锰随着高锰酸钾的分解而增加,不符合题意; 4. 【答案】 B 【解析】A. 高锰酸钾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不符合题意; B. 因高锰酸钾分解可生成氧气,且生成的二氧化锰加快了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所以反应速 率加快,生成氧气的量增加,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分解可生成氧气,且生成的二氧化锰加快了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所以反应速率加 快,生成氧气的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D.高锰酸钾分解可生成氧气, 且生成的二氧化锰加快了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所以反应速率加 快,生成氧气的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5. 【答案】 B 【解析】高锰酸钾

23、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所以产生氧气更多;生成的二氧化锰 可以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加快反应的速率;反应结束,剩余物质中多出二氧化锰和锰酸 钾两种物质。 6. 【答案】 C 【解析】 【解答】A.高锰酸钾在低温下可以分解产生氧气, 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氯酸 钾还没有开始分解,不符合题意; B. 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O2开始产生,不符合题意; C. 曲线 c 由 t2时刻还是随时间增加,代表 KCl ,符合题意; D. 曲线 d 由 t1时刻开始增加,可能代表 MnO2,也可能代表锰酸钾,不符合题意; 7. 【答案】 A 13 【解析】A、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

24、氧化碳,当木炭反应完后,二氧化碳的 质量不再增加,故图象反应符合题意,故 A 符合题意; B、一定量高锰酸钾分解后生成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两种固体,所以最终质量不能为零, 故图象反应不符合题意,故 B 不符合题意; C、氯酸钾制氧气时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不会改变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故图象反映不符 合题意,故 C 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应该不变,故图象反映不 符合题意,故 D 不符合题意。 8. 【答案】 D 【解析】A、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1,质量比是 1:8,故 A 不符合题 意。 B、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时二氧化碳的质

25、量应该是从零开始增加到反应结束时的某一定 值,故 B 不符合题意。 C、利用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氧气质量逐渐增大到反应结束时的某一定值, 故 C 不符合题意。 9. 【答案】 C 【解析】A. 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质量比为 1:8。A 描述错误,不符合 题意。 B.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固体质量会随着反应进行逐渐较小,当反 应停止后不再改变,但最后固体中一定有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固体质量不会减为零。B 描述 错误,不符合题意。 C. 根据图示 KNO2 和 O2 为产物,质量减小的物质为反应物且只有一种,根据质量守恒定 律可知该反应为。C 描

26、述正确,符合题意。 D. 等质量的碳酸钙最后反应完全得到的气体质量应该相等。D 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10. 【答案】 C 【解析】 【解答】A.高锰酸钾受热发生分解反应,不是催化剂,不符合题意; 14 B.高锰酸钾不起催化作用,但分解后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作氯酸钾的催化剂,所以可以加快反 应速率,不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分解产生氧气,使氧气质量增加,且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作催化剂,使反应时间缩 短,符合题意; D.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可作催化剂,能使反应时间缩短,不符合题意; 11.【答案】 A 【解析】 A、 等质量的镁片和铝片分别与足量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假设两种金属的质量为 m, 则

27、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分别为 m 12和 m 9, m 12 m 9,则产生氢气质量小于铝, 故 A 符合题意; B、等质量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MnO2催化的条件下反应,有催化剂的反应速 率快,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较慢,产生氧气的质量相同,故 B 不符合题意; C、等质量形状不同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相同的稀盐酸反应,粉末状的先和稀盐酸反应,由 于质量相同,则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最终相同,故 D 不符合题意。 12. 【答案】 D 【解析】 【解答】试题分析: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分解产生氧气进入到第一个试管中将第一 个试管中的氢氧化钠挤入第二个试管中并和硫酸铜发生反应, 产生蓝色沉

28、淀, D 现象描述符 合题意。 二、多选题(共二、多选题(共 2 题;共题;共 6 分)分) 13. 【答案】 A,C 【解析】 根据高锰酸钾加热到一定温度时, 会发生分解反应, 生成二氧化锰、 锰酸钾和氧气。 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以作为氯酸钾的催化剂,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到一定温度时, 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气和氯化钾,所以 a 表示氯酸钾,b 表示高锰酸钾,c 表示氯化钾 或氧气;在 t1时,高锰酸钾开始分解,生成氧气;随着高锰酸钾不断分解,二氧化锰的质量 不断增大,直到高锰酸钾完全反应,二氧化锰的质量将保持不变。 14. 【答案】 B,C 【解析】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经常作

29、为碳酸饮料,故 A 说法正确; 15 B、要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不能禁止使用,因为新能源还没有被广泛应用,故 B 说法错误;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看一下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由于二氧化 碳不供给呼吸,容易使人窒息死亡,但是二氧化碳并没有毒故 C 说法错误; D、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氧气和有机物,故 D 说法正确 三、填空题(共三、填空题(共 4 题;共题;共 35 分)分) 15.生活处处离不开水。 (1)鱼类可在“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含有一定量的_; A.氧原子 B.氧元素 C.氧气 D.氧离子 (2)下列做法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或减

30、少水体污染的是_; 农业和园林浇灌改为喷灌、滴灌 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3)一种净水机可以将水厂原水直接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流程如图所示: 步骤对应的作用是_, 步骤对应的作用是_, 超滤膜可起到过滤不溶性 杂质的作用, 实验室过滤所需要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 烧杯、 漏斗(含滤纸)和_(填 仪器名称),该仪器再过滤过程中的作用是; 家中可以用_鉴别硬水和软水,通过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请写出一条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_。 【答案】 (1)C(2) (3)吸附异味、色素;杀菌消毒;玻璃棒;引流;肥皂水;煮沸;淘米水浇花 【解析

31、】 (1)氧气能供给呼吸,鱼类可在“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 故答案为:C。 (2)农业和园林浇灌改为喷灌、滴灌,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故正确; 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会造成水体污染,故错误;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能减少水体污染,故正确;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故错误。 故答案为:。 (3)步骤中含有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对应的作用是吸附异味、色素,步骤是紫外 16 线杀菌,对应的作用是杀菌消毒,超滤膜可起到过滤不溶性杂质的作用,实验室过滤所需要 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漏斗(含滤纸)和玻璃棒,该仪器再过滤过程中的作用是引 流。 家中可以

32、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产生泡沫较多的为软水, 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为硬水, 通过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有淘米水浇花等。 16.小雪同学发现家里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她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做了如下实验:把 此液体编号为 A,加热 A 液体,发现有气体 B 产生,在 A 中加入黑色粉末 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 就能迅速产生气体 B,且产生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 D,而 C 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她把 B 收集起来,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 B 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 如把淡黄色 E 点燃后 放入盛 B 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F。

33、 根据小雪的实验,分析 A、B、C、D、E、F 分别是什么物质。写出各物质的名称: A_、B_、C_、D_、E_、F_。 【答案】过氧化氢;氧气;二氧化锰;水;硫;二氧化硫 【解析】在 A 中加入黑色粉末 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 B,且产生了常 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 D,C 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则 C 是催化剂,过氧化氢在二氧 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 B 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则 B 是氧气, C 是二氧化锰,A 是 过氧化氢,D 为水; 把淡黄色E点燃后放入盛B的集气瓶中, 能剧烈燃烧, 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 硫在氧气中燃

34、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则 E 是硫,F 是二氧化硫; 所以本题答案为:过氧化氢,氧气,二氧化锰,水,硫,二氧化硫。 17. (1)如图是某同学配制 50 克质量分数为 5%的盐水的过程 请改正图中的错误(至少两种)a_ b_ 操作步骤: 17 a.计算: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水的体积; b.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用量筒来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为1g/cm3) ,量筒的规 格是_(从下列中选用:10mL、50mL、100mL) ; c.溶解: 溶解氯化钠要用到玻璃棒, 其作用是_, 若用自来水配制, 自来水是_ (填“硬水”或“软水”) ; d.装瓶贴签 (2)请结合如图所示的实

35、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若用 F 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 是否收集满的方法为 G 装置内装满水收集氧气时,还可用于测定氧气的体积,此时还需要_(填仪器名 称) ,氧气由_(填“b”或“c”)进入 G 中。 【答案】 (1)瓶塞应倒放;砝码与药品应交换位置;50mL;加速氯化钠溶解;硬水; (2) 长颈漏斗;A;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复燃情况;量筒;b 【解析】 (1)取用氯化钠时,试剂瓶的瓶盖没有倒放在桌面上;在称取氯化钠时,氯化钠 错误地放在了天平的右盘; b、需要水的质量为:50g-50g 5%=47

36、.5 克,合 47.5mL,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需要采用 就近原则,所以选用 50mL 的量筒; c、 溶解氯化钠要用到玻璃棒, 其作用是加速氯化钠溶解; 若用自来水配制, 自来水是硬水; (2)据图可知仪器 a 是长颈漏斗;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适合用装置 A 作发生装置;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氧气,检验氧是否收集满的方法为: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复燃情况; 由于排出水的体积等于收集的氧气的体积,所以 G 装置内装满水收集氧气时,还可用于 测定氧的体积,此时还需要量筒;氧气由 b 进入 G 中。 18 18.化学教材 “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

37、的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哪个好? 催化剂的质量是否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速率产生影响?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别量取 5 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 A、B 两支试管中, 向 A 试管中加入 a g 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 A、B 两支试 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A 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 带火星 木 条 复 燃 , B 试 管 中 的 现 象: 待 A 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 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大量气泡, 带火星 木条均复燃 将实验中的剩余

38、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 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 a g。 分别量取 5 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 C、D 两支试管中, 向 C 试管中加入 a g 氧化铁粉末,向 D 试管中加入 a g 二 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1)A 中产生的气体是 _;B 试管中的现象_。 (2)实验、证明:氧化铁的 _ 和 _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 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设计的目的是_ ,若实验观察到 D 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 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 。 (4)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实验装置,利用压强传感器测不同质量二氧化锰对双氧水 分解快慢的影响。在 8mL3

39、%的双氧水中分别加入了 0.08g,0.12g,0.24gMnO2测得容器内 压强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曲线的斜率表征催化反应的速率) 。请观察图,回答问题: 19 根据图 1 可发现:该实验条件下,30s 内催化分解 8mL 浓度为 3%的双氧水,MnO2的最 小用量为_克。 根据图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一定范围内,二氧化锰用量越多,双氧水分解越快; b.反应容器的气密性,对实验所测数据的精确度有影响; c.称量的二氧化锰质量的精确度对实验装置中最终的压强大小没有影响。 【答案】 (1)氧气;几乎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木条不复燃(2)化学性质;质量 (3)比较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催化效果

40、哪个好;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好 (4)0.08;abc 【解析】 (1)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过氧化氢常温不加催化剂的情况下分解很 慢,几乎不产生气泡,所以带火星木条也不能复燃; (2)实验反应复实验可证明氧化铁的 化学性质没有改变,仍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实验证明反应后氧化铁质量没有改变; (3) 实验所加过氧化氢浓度相同、催化剂质量相等,只催化剂种类不同,所以目的是验证氧化 铁和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D 加的是二氧化锰,若观察到 D 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 可得到二氧化锰比氧化铁催化效果好; (4)由题意和图分析可知,该实验条件下,30s 内催 化分解 8mL 浓度为 3%的双氧水,

41、MnO2的最小用量为 0.08 克;由图示可知,一定范围内, 二氧化锰用量越多,双氧水分解越快;因是测得气体压强,所以反应容器的气密性,对实验 所测数据的精确度有影响;因最终产生氧气质量相等,则压强相同,所以称量的二氧化锰质 量的精确度对实验装置中最终的压强大小没有影响;故选 abc。 【分析】根据催化剂定义分析,催化剂要满足“一变两不变”,一变为化学速率发生改变,两 不变为化学性质及质量不变。 四、实验探究题(共四、实验探究题(共 4 题;共题;共 35 分)分) 19.同学们对“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进行实验探究,请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目的)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 2

42、0 (1) (探究思路)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观察到的可以作为判断依据 的宏观实验现象有_。 (2)CO2溶于水无明显现象,_(填“能”或“不能”)用观察的方法判断是否发生反 应; (3)“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间是否反应的实验设计依据是: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性质差异。 (提出猜想) 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猜想二:_。 (4) (实验设计)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设计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设计 向第一朵纸花喷稀醋酸 ? 将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将第四朵纸花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实验设计”中的稀醋酸还可用_(填物质名称)代替;

43、(5)“实验设计”的具体内容是_。 (6)“实验设计”的目的是_。 (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是_。 (7) (反思交流)实验探究“无明显实验现象时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核心思路有_(填字 母序号) A.设计对比实验 B.控制实验条件 C.获取事实证据 D.逻辑推理判断 【答案】 (1)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伴有吸热,放热,发 光等能量变化 (前三种体现物质变化的宏观现象答出一种即可, 后三种体现能量变化的宏观 现象不写不扣分) (2)不能 (3)a.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b.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

44、反应生成酸类物质;c.二氧化 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任写一种猜想即可) (4)稀盐酸(或稀硫酸、磷酸等其它非氧化性酸均可) 21 (5)向第二朵纸花喷水 (6)验证 CO2能否使紫色石蕊变色(表述为“CO2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等实验结论形式的 不给分) ;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不变红变红; (7)A,B,C,D 【解析】探究思路(1)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观察到的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宏观实验现象有颜色变化, 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等并伴有吸热, 放热,发光等能量变化; (2)CO2溶于水无明显现象,无法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没有生成新物质,所以不能用观察

45、的 方法判断是否发生反应; (3)提出猜想根据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可推知猜想二:二氧化碳溶于 水能与水反应或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类物质或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 成碳酸等; 实验设计(4)稀盐酸、稀硫酸等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5)分析整个实验可知,“实验设计”是要验证水能否使纸花变色,故具体内容是向第二 朵纸花喷水; (6) 将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是要验证CO2能否使紫色石蕊变色; 实验结论实验设计中纸花不变色, 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色; 实验设计中纸花不变色, 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 实验设计中纸花变红, 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酸性物 质; 反思交流(7)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可知,实验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沪教版(全国)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