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7070 周年高考语文试题(含材料答案)周年高考语文试题(含材料答案)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时评和人物、事件通讯入选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将是今后高考命题的常态。关于此次阅兵活动,有重大 事件需要报道、有军队英模值得书写、更有官方或民间评论的价值传播。这些散见于各个媒体的文章,都值得 关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1- -3 3 题。题。 材料一: 黄旭华是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核潜艇之父”中船重工第 719 研究所名誉所长、首批中国工程 院院士、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前不久,老人还荣获了 2017 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
2、高奖“科学与技术 成就奖”。 2014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给黄旭华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1988 年,在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深潜试验和水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后,黄旭华把这个使命般的接力棒传 给了第二代核潜艇研制人员。此后的 20 多年里,黄旭华与核潜艇的不解之缘还在延续。这位 93 岁的中国工程 院院士每天 8 点半走到办公室,整理几十年工作中积累下的几堆 1 米多高的资料,希望把它们留给年轻一代。 黄旭华少年时期曾在聿怀中学读书。2017 年 9
3、月 29 日,聿怀中学举办建校 140 周年主题系列活动。黄院 士携夫人精神矍铄地回到母校出席活动,寄望同学们立自强之志,迈坚实步伐,成为新一代国家栋梁。(摘编自 汕头日报) 材料二: 1958 年,中国的核动力潜艇完全白手起家。核潜艇技术复杂,配套系统和设备成千上万。其中,核动力装 置、艇体结构及艇型等 7 项难题号称“七朵金花”。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核动力潜艇艇型是“水滴型”,美国为实现水滴型构造,谨慎走了三步。中国该怎 么办?黄旭华大胆提出,“必须三步并作一步走”。既然国外已成功地将水滴型艇和核动力结合,就说明这条 路切实可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国国力薄弱,核潜艇研制时间紧迫,
4、只能少走弯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使想法变成现实,除了大胆,还要苦干。通过大量的计算和反复论证,黄旭华带领同 事仅用 3 个月就提出 5 个弹道导弹核潜艇艇型方案。方案一出,黄旭华又一头扎进上海交大的试验室。 黄旭华至今还珍藏着一把“前进”牌算盘。在没有计算机之前,研制核潜艇的许多关键数据,就是从这把 算盘上跳出来的。黄旭华说,为了保证数据准确,常常是两拨人一起算,结果一致还好,不一致两边都要重新 算。 除此之外,黄旭华还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许多尖端技术问题。核潜艇体积狭窄,而装艇设备和管线数 以万计,如何知道艇体和设备的精确重量、确保重心稳定?黄旭华要求,所有设备都要过秤。在之后数年的建
5、造过程中,大小设备件件如此、天天如此。“斤斤计较”使得排水量达 4000 多吨的核潜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 重测试值和设计值完全吻合。 2 为了艇上千万台件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网络”全国 24 个省市的 2000 多家科研单位, 工程复杂,牵涉面广,难度可想而知。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送走了一个个不眠之夜终于,中国的核潜艇搞出来了。 (摘编自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曾拿着算盘算数据) 材料三: 下潜的深度,决定了核潜艇能否躲过对手的监视而成功攻击目标。上世纪 70 年代末,美国的长尾鲨号核潜 艇就是在深潜试验中葬身大海,艇上 100 多
6、人全部遇难。 1988 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也要做深潜试验。试验之前,艇员心理包袱很重,为了稳定军心,黄旭华在 和潜艇的官兵们开会时,大胆提出了要一同下水的决定。时年 62 岁的黄旭华随着核潜艇下潜至水下 300 米,在 这一深度,一张扑克牌大小的核潜艇艇壳要承受 1.5 吨的压力,黄旭华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并获 得成功,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摘编自臧江江、吴夏曦核艇之父黄旭 华 人间蒸发 30 年成就赫赫之功) 1.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材料一中的颁奖词赞颂了“中国核潜艇
7、之父”黄旭华的深潜人生。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第一代核潜艇研制 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直至耄耋之年仍延续着与核潜艇的不解之缘。 B.材料一写黄旭华 93 岁仍坚持整理几十年工作中积累下的几堆 1 米多高的资料,希望把它们留给年轻一代,还 到校园参加活动,为了国家和地方的科技人才培养奔走操劳,贡献余热。 C.材料二中,中国早期核潜艇科研手段一片空白。黄旭华只能带领同事拿着算盘算数据,用此手段提出了 5 个 弹道导弹核潜艇艇型方案,原有的尖端技术问题就都迎刃而解。 D.材料三写 70 年代末,美国的“长尾鲨号”在深潜试验时,下去后再没有上来,艇上人员葬身海底。一是证明 科学研究总是存在危险的,二是为写黄
8、旭华作铺垫。 2.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用了比较生动的语言含蓄地使读者感受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浑金璞玉般的品质,也增 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情感力度。 B.材料二提到美国三步实现艇型水滴型构造,意在为下文衬托黄旭华提出“必须三步并作一步走”的胆识作铺 垫。 C.这三则材料运用了引用、正侧结合、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就黄旭华的事迹做了客观、真实的报道。 D.材料二和材料三通过列举一系列数据,对黄旭华的事迹进行了报道,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E.材料三中,作者写到黄旭华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
9、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说明黄旭华的成就和 贡献远比其他做此研究的科学家要大得多。 3.3.根据上述材料,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黄旭华被称为概括黄旭华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核潜艇之父”的原因。的原因。 3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4- -7 7 题。题。 “辽宁舰”上最后的八天七夜追记航空工业英模罗阳这是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11 月 25 日,沈 阳。天色阴沉,寒风凛冽。在外奔波 17 天。罗阳回家了。傍晚时分,汽车缓缓开进了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 究所家属区。车窗外,有他熟悉的温暖的家。可他,永远回不去了。“辽宁舰”上的八天七夜,
10、是他和同事们, 和他心爱的战机共同度过的最后一段时光。让我们走进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细说这位“航空英雄”和他执著 的航空信念 11 月 18 日 晴 初登“辽宁舰” 带着旅途奔波的疲惫,11 月 18 日早晨 7 时,罗阳乘坐直升机登上“辽宁舰”,开始执行歼-15 起降飞行训 练任务。罗阳匆匆把行李放下,没有做任何整理。巨大的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他很着急。上舰后 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急着询问此次海试飞机每天怎么训练,今后 8 天里的日程安排。褚晓文比罗阳早登上“辽 宁舰”几日,情况要比罗阳熟悉一些。他曾嘱咐罗阳,上了“辽宁舰”,最好先认认门,这里太大了。13 时 30 分,上午海试飞行
11、结束。罗阳并没有按照褚晓文交代的来熟悉“辽宁舰”上的生活,而是到各个仓位,到飞机 塔台,到方舱他想要尽快地熟悉这里的工作环境。“我来得晚,第一次上船,我对船不了解”,罗阳这样 对褚晓文说。褚晓文回忆说:“他很心急,希望能一下子进入到工作状态。” 11 月 19 日至 21 日 晴 基建日 浩瀚的大海,一望无边。此后的几天,舰载机歼-15 海试飞行后要接受例行检查,同时飞行人员也要 进行基础的流程演练,“辽宁舰”也要进行适时的“体检”。“辽宁舰”少了些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安静了 许多。罗阳依旧停不下来。他想知道每一个细节。他向海军询问下一步海试飞行的工作要求,向空军询问今后 对飞机制造的要求,向
12、总设计师孙聪询问飞机试飞时还需要做哪些改进,向司令员和参谋长询问舰载机能否满 足中国海军的需求。他在为下次随船海试做着准备工作。每天晚上 6 时,航空例会和晚餐后,罗阳和褚晓文都 要在甲板上走走。 褚晓文说, 罗阳能走上 10 到 12 圈, “他在思考, 思考着歼-15 以及沈飞和中国航空的未来。 ” 11 月 23 日、24 日 晴 海试日 轰鸣。震得人心中翻腾。歼-15 起落时巨大的轰鸣声牵动着“辽宁舰”上的每一个人。罗阳看待歼-15,如 同看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每次歼-15 起降,罗阳总是在距离它最近的位置。罗阳是接替谢根华上舰的。谢根华 告诉罗阳,飞机起降时产生的巨大轰鸣,可以通过张大
13、嘴巴大声呼喊来抵消对人体的影响。然而,每次起飞降 落,罗阳都要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些什么,似乎忘记了谢根华和他所说的这些要点。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 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孟军说,他是在记录飞机起降时的位置。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舰载机歼-15,中国 国防的期盼,全世界在瞩目。歼-15 海试,不能失误,更不能失败。从飞机立项到设计、制造、飞行,罗阳都 参与其中。看着自己亲自研发制造的飞机就要首飞,他充满了热爱、期待,但又充满了无限担心,压力之大、 责任之重,难以想象。“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验罗阳的巨大压力。”孟军说,“作为歼-15 的研发制 造者,在一旁观看、记录着舰情况可以说是提心吊胆。而歼
14、-15 起飞时巨大的轰鸣声,更是震得人心脏难以承 4 受,但罗阳却坚持记录了任何一批次飞机的触舰、复飞等动作,他的观看点离飞机最近距离不超过 20 米。”兴 奋。激动得忘了病痛。 11 月 24 日,“辽宁舰”首批舰载机全部完成航母起降飞行训练。“任务完成了,我很欣慰。”由于保密 要求,这是罗阳上舰后打给妻子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电话。 11 月 25 日 阴霾 返航日 成功,离舰,鲜花。人们在拥抱,在欢呼,在庆祝。罗阳显得有些疲惫,他没有和身边的人拥抱,没有像 他们那样激动;他只有淡淡的微笑,略带疲惫的微笑。欢迎的人群中,谢根华在,褚晓文也在。可是他们在甲 板上没有看到老罗,再往甲板下面看,看
15、到了孟军、孙聪。褚晓文说,罗阳是最后才下来的。褚晓文对迟迟下 来的罗阳说:“辛苦了。”舰载机歼-15 成功起飞,而罗阳却倒下了,不再起来。送别罗阳的人说,他的 遗容很安详。 (选自 2012 年 12 月 12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4.4.请结合文本概括航空工业英模罗阳的品质特点。请结合文本概括航空工业英模罗阳的品质特点。 5 5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罗阳显得有些疲惫, 他没有和身边的人拥抱, 没有像他们那样激动;他只有淡淡的微笑,略带疲惫的微笑。 6 6简要分析这篇文章语言的主要特点。简要分析这篇文章语言的主要特点。 7 7这篇新闻报道,采用了日记的形式
16、,你认为这样写作有什么好处?这篇新闻报道,采用了日记的形式,你认为这样写作有什么好处?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 8- -1010 题。题。 5 国庆节的精神内涵国庆节的精神内涵 国庆节作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特定节日,其时间性内涵就是指 1949 年 10 月 1 日那个特定的时间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成立。我们现在以阅兵、游行、歌舞等方式加以庆祝,记住并分享 1949 年 10 月 1 日那一天,我们 的先辈们是如何欢欣鼓舞地告别了他们苦难的过去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而想要全方位地分享和体验他们的快 乐的必要前提条件就是能够充分地体验他们曾经的苦
17、难。勤劳、勇敢、智慧的他们长期追求自由、民主、独立、 富强的道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后,他们终于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以工人阶级 为领导的、工农联合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政权形式,才是他们获得彻底的自由与解放的唯一出路; 从意志考验上来说,我们的先辈们付出了无数的血的代价,经过一百多年的反复斗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从情感体验上看,各民族各阶层的先辈们在长期的血雨腥风的反抗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兄弟般的友谊。这些 认知、意志和情感的精神结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最高实体的诞生,它是我们先辈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一百 多年血泪与智慧换来的成果,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民族文化和精
18、神绵延的产物。节日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对 过去的那个已经发生的事情的回忆和纪念,更重要的是其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义。体验到了先辈们为新中 国的建立付出了那么多的艰辛与代价,现在的我们就会由衷地记住并感谢那些牺牲的无数先烈们,就会自然而 然地认识到“祖国”的神圣和伟大,就会在心里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效仿先烈和前辈们为祖国献身的冲动和力 量,就会在情感上产生与祖国同呼吸、 共命运的认同感。这种认知、冲动和情感就汇成了一种当代的个人精神, 这种精神促使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心怀祖国、心忧祖国,这就是一种“单一物与普遍物统一”的“精神”,透 过这种“精神”,伟大的祖国就成了我自身的体现,祖国的伟大就是我自
19、身的伟大,祖国的富强就是我自身的 富强,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也就会产生为祖国的自由、民主、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动力。这 就是国庆节的精神意义之所在。在我们回忆与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的庆祝中,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快乐,体验 了他们的痛苦,同时也继承了他们那种追求民主、自由、独立、富强的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这种 精神是我们形成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不竭的源泉, 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的凝聚力的现实体现, 值得我们后人传承并继续发扬光大。(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8.8.下列说法不支持下列说法不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一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一种精神结晶精神结晶
20、”这一观点的一项是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让我们的先辈们欢欣鼓舞地告别了苦难的过去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先辈们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探索、认知和选择的结果。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先辈们付出了无数血的代价,经过长期艰苦斗争所取得的最后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各民族各阶层的先辈们在长期反抗斗争中建立的深厚友谊的结晶。 9.9.下列有关国庆节意义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国庆节意义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国庆节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对以往那个艰苦斗争过程的回忆和对革命先辈们的纪念,更在于深刻体验先辈 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的艰辛与代价。 6 B国庆节让我
21、们在回忆和感激中认识到“祖国”的神圣,产生为国献身的冲动以及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 认同感 C国庆节给予我们的认知、冲动和情感汇成的当代个人精神,促使我们每个人时刻心怀祖国、心忧祖国。 D国庆节让我们每一个人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产生为祖国的民主、自由、独立和富 强而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10.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阅兵、游行、歌舞等庆祝国庆节的方式全面地展现了国庆节深刻的精神内涵。 B只要充分地体验到了先辈们曾经的苦难,就能真正领会国庆节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义。 C在回忆与缅怀先辈们丰功伟绩的庆祝中,最重要
22、的就是要深刻认识国庆节的精神意义。 D先辈们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传承并发扬光大。 四、古诗文与相关知识点四、古诗文与相关知识点 高考真题 1.(2015 新课标全国 1 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临洮: 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 唐六都护府之一, 治所为庭州 (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轮台: 庭州厲县 在 今新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诗的尾联
23、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五、语用题: 应关注情景和语文综合素养语用题: 应关注情景和语文综合素养, 命题人可以考虑将此事件作为语言运用命题的材料, 既有选材鲜活、命题人可以考虑将此事件作为语言运用命题的材料, 既有选材鲜活、 弘扬主旋律的的意义,又可以考查考生是否弘扬主旋律的的意义,又可以考查考生是否“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公民意识,还能考查表情达意的的公民意识,还能考查表情达意的 7 语文素养,可谓一箭三雕。其实,类似材料,早就有被用于高考命题的先例。且看语文素养,可谓一箭三雕。其实,类似材料,早就有被用于高考命题的先例。且看
24、 19991999 年全国卷的语言运用年全国卷的语言运用 题,当年正是国庆题,当年正是国庆 5050 周年:周年: (1999 年全国卷)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5 分)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诞辰。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有冷色也有暖 色; , ; 五十年像一部史诗, 有痛苦也有欢乐。 长河永远奔流, 画卷刚刚展开, , 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 六、作文题:六、作文题:关注国庆节系列活动和影响关注国庆节系列活动和影响 从历年高考作文题看,一般很少命制政治意味浓厚的作文题。但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系列活动
25、及影响 需要密切关注,比如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我和我的祖国影片上映等,都可以从公民意识、家国情怀、世 界眼光等角度来命制作文题。而这些角度是当前作文命题的热点。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各大媒体庆祝文章纷纷刊登之时,人民日报接连刊发署名“宣言”的三篇政 论文章: 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漫道真如铁 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正道是沧桑 长风破浪会有时长风破浪会有时 这三篇文章,是今年人民日报最重磅的三篇,也是明年高考作文试题命题素材的重要出处!高中生一 定要认真阅读! 第一篇第一篇 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漫道真如铁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我们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 2019 新年伊始,在回顾新中国光
26、辉历史时指出:“70 年披荆斩棘,70 年风雨兼程。”“一路走来,中国 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站在历史交汇点的深情回望,凝结着对伟大历程的 无比珍视,充满着对伟大事业的壮志豪情,给人们以启迪,给未来以昭示。 (一) 70 年前的中国人,一定无法想象,如今的神州大地,在短短一分钟时间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短短一分钟,上海的“魔方2”超级计算机可完成 24000 万亿次浮点运算,广东生产 5 台民用无人机,复 兴号高铁前进 5833 米,移动支付金额近 4 亿元,2370.7 万元的商品进入中国从江南到北国,从沿海到内 陆,960 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每时每刻
27、都在发生着新变化。一组中国一分钟系列微视频,让不少 网友感叹,“中国的每一分钟,都在写下奇迹”。 8 70 年前的中国,基础弱、底子薄,是一个占世界 1/4 人口的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毛泽东曾感慨:“现在 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 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今天的中国,已今非昔比。我们在“人均钢铁产量只够打一把镰刀”的基础上建立起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 体系,在一个“烂摊子”上建立起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日之中国,已经是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 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全世界超过 2/3 的高铁轨道铺设在中国,超
28、过 1/3 的 5G 标准必要专利掌握在中国, 高速公路总里程稳居世界第一。早上在西安吃羊肉泡馍、中午到成都吃个火锅,已经成为许多人真实的生活。 从神州陆沉中奋起,于一穷二白中奋进,在“开除球籍”边缘奋斗,中国一路走来,“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 (二)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回望中华民 族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社会主义中国的创业史,愈发可以感受这“三个来之不易”的深意。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就在 100 多年前,区 区四千英军便轰开清兵把守的衰朽国门,40 年
29、间大国都城两次沦陷,帝国主义列强如狼似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租界上空的各色旗子、“东亚病夫”的帽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碾压的不仅是国人自尊, 也是五千年文明累积起来的民族自信。辛亥革命赶跑了皇帝、剪掉了辫子,中国人民却没能随着皇权的倒下而 站起来。其后更有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入侵,妄图吞并中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中华民族上下求索、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用生命和鲜血谱 写了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 在生死存亡之秋,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地扛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带领中国人民历经 28 年 浴血奋斗,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
30、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人民 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不可逆转地结束了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 开启了不断发展壮大、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 新中国之“新”,不仅在于国号之新、山河之新,更在于打破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的气象之新, 在于面对艰难困苦而百折不挠、昂扬进取的精神之新。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之际,一场意外的遭遇战突如其来。美国把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中朝边境, 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严峻考验。尽管实力悬殊、困难重重,但党中央审时度势,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的无畏气概,毅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
31、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从松 骨峰、长津湖到上甘岭,经过三年殊死搏斗,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打出了不可撼动的大国尊严。 面对来自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新中国领导人排除万难,坚决推动“两弹一星”工程,用张爱萍将军的 话说就是“再穷也要有一根打狗棍”。无数研制工作者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克服 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考验。著名力学家郭永怀在飞机失事的最后时刻,为了保护 装有核武器研究文件的公文包,他与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救援人员赶到时,看到两人的遗体都被烧焦,但夹 在两人中间的文件依然完好无损。“两弹”元勋邓稼先隐姓埋名二十余年,多次核试验给他的身体带
32、来严重核 辐射损害,只能在病床上接受生前最后一枚奖章。正是这些国之栋梁铸成的大国利器,奠定了新中国的安全基 石。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大庆油田、攀枝花钢铁基地、南京长江大桥、红旗渠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标 注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映照着中国人民改天换地、攻坚克难的冲天豪情。 9 自然灾害没有摧垮我们,经济困难没有难住我们,外部压力没有压倒我们。探索中的严重曲折,我们依靠 自己的力量进行了纠正。种种风霜磨砺从未阻断前进道路,而是让我们更加成熟、更加清醒、更加坚定。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开启了中国第二次革命。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冲 破思想的桎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发展乡镇企
33、业,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推进沿海沿边沿江对外开放,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我们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 化危机,一关关闯了过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母亲怀抱,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港珠澳大桥等建 设项目震撼世界,高铁、天宫、蛟龙、嫦娥、天眼、大飞机等大国重器不断涌现,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首届进博会成功举办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智慧和勇气开拓前行,以“杀 出一条血路来”的决心和气魄一往无前,一件件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成了现实,一座座令人望而生畏的山峰化 为继续攀登的阶梯。 短短几十年时间,当代中国实现了从落后时
34、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 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三)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当代中国一路跋山涉水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英雄史、精神史。 雄关漫道真如铁,跨越雄关,正是因为我们有比铁还硬的精神。 刚刚过去的 9 月 17 日,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 呦呦“共和国勋章”,授予叶培建、程开甲等国家荣誉称号。这是对共和国功臣的尊崇褒扬,这是在共和国史 册上深深镌刻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大家也不会忘记,去年 12 月
35、 18 日,很多人的“朋友圈”被这一幕刷屏: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 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集体站起、转身,和全场一起向获得“改革先锋”称号等杰出贡献人员鼓掌祝贺。这是一个 国家的致敬,树立起的是民族精神的标杆。 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老英雄孟泰、铁人王进喜、劳动模范史来贺、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时评选的“双百”人物,近日评选表彰的“最美奋斗者”,以及这些年涌现的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 人物、身边好人他们用自己的拼搏奋斗汇聚起共和国奔腾向前的历史潮流,用自己的执着坚守构筑成中华 民族光耀千秋的精神丰碑。 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这样概括中国人
36、民始终秉承的民族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在新中国的创立、巩固、发展过程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革命年代,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 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建设岁月,中国人民战天斗地、艰苦创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社会 主义制度的伟大跨越,用心血和汗水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团结奋进、勠 力同心,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 “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 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如铁的雄关、如铁的征程,终究会在如铁的意志、如铁的精神面前变成坦途。 人民共和国始终无愧于“人民”的称号,
37、是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共和国的历史,是人民用坚实的臂膀托举 起共和国的荣光。中华儿女始终无愧于祖先的冀望,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坚定的信念信仰,让自强不息的精神 火炬越燃越旺。 (四) 10 在中国西南高山峡谷间的一条高速公路上, 一辆汽车在飞驰。 驾车者是一位外国人, 他一边行驶一边念叨, “这令人难以置信!无论多高的山峰,还是多深的峡谷,都挡不住他们!”这是英国著名媒体人克拉克森在做 中国的公路网电视节目的现场报道。 同样是著名记者的美国人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的作品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这样写道探 访长征路线的经历:“1984 年 4 月、5 月和 6 月在那边远地区漫长的旅程中,我们主要
38、乘坐吉普车、小型 汽车和指挥车,行进在当年红军男女战士们完全徒步走过的地方。只有亲身走过这段路程的人,才能以现实主 义的方式描绘出长征中的战斗和艰难困苦。” 回望来时的路,我们的红色政权从井冈山崎岖蜿蜒的羊肠小道走来,从二万五千里的危难艰险中走来,从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走来,到今天在中国大地铺设下四通八达、星罗密布的公路、铁路、水路。连接昨天与今 天、贯通小路与大路的,是我们坚持真理、走自己路的执着探索。 雄关漫道真如铁,跨越雄关,正是因为我们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立场追求。“枪杆子里出政 权”“农村包围城市”“支部建在连上
39、”,使中国革命在挫折和迷茫中看到了曙光和前途,走出了一条东方大 国的革命之路。以全民族的统一战线与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帝国主义打一场持久战,使近代中国第一次赢得了反 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开创性地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迅速而稳固地在中国建立起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论十大关系等论著,标 志着我们党开始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不断创造新的理论,写就新的篇章。实现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统一,有效的市场与有为的政府相互促进,“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相得益 彰;以实现
40、共同富裕为目标,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党 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大地,更好地保证了人民民主,实现了有效 治理中国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全社会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探讨中国成功的秘诀。其实,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 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 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我们只是看准了方向,咬紧了牙关,抵住了眩惑,用自己的脚步走出了行者无疆。因为我 们始终坚信, 只有跋山涉水者, 才能真切感受
41、山川的壮丽; 只有奋力攀登者, 才能亲眼目睹最美的日出。 (五) 1940 年,爱国华侨陈嘉庚率团先后访问重庆和延安。在重庆,国民党专门列支了 8 万元盛情款待,当时这 些钱可以买 800 头牛,他感到如鲠在喉。后来陈嘉庚到了延安,毛泽东请他吃饭。窑洞前一张坑坑洼洼的小方 桌上,摆的是毛泽东自己种的大白菜和豆角,最讲究的是一碗鸡汤,原来是邻居大娘听说毛主席有贵客临门, 杀了家里唯一下蛋的鸡送来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陈嘉庚感叹,“前忧虑建国未有其人,兹始觉悟其人 乃素蒙恶名之共产党之人物”。 雄关漫道真如铁,跨越雄关,正是因为我们有大公无私、坚强勇毅的领路人。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从嘉兴南湖
42、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掌舵人,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者,在走向民族 复兴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你在一起”,共产党人以忘我的牺牲和奉献,激励和召唤着亿万人民生死 与共、相依相随。 这个坚信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始终拥有真理的力量,始终站在道义制高点上。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 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以坚 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带领亿 万人民闯关夺隘,从胜利走向胜利。 11 这个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政党,始终秉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
43、心 中最高位置。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是她的坚持和信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她的誓言与行动。 无论是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还是取消延续 2600 多年的农业税;无论是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还 是竭尽全力把近 14 亿人一个不落带入全面小康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党,是 “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具有超强整合力、强大动员力和高效执行力。放眼看去,世界上没有哪个执政 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殚精竭虑、深谋远划,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没有 哪个执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以刀刃向
44、内的勇气自我革命、自我净化;也没有哪个 执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上下同欲、令行禁止,集中力量办大事,久久为功办实事,在困难挑战面前一次 次将“不可能”变成“一定能”。 一切早已开始,一切远未结束。 2019 年 8 月 20 日,来到万里长城上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激励大家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 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70 年关山飞度,70 年惊鸿一瞥。70 年辉煌对中国近代历史而言是一个感叹号,对民族复兴伟业而言则是 一个逗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真如铁,亦不如信念如铁、意志如钢;从头越,且看那苍山如海、风光无限。
45、 第二篇人间正道是沧桑第二篇人间正道是沧桑 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前夕,9 月 12 日专程来到北京香山,瞻仰双清别墅、来青轩等革命旧址。70 年前, 正是在这里,毛泽东、朱德同志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吹响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角。 正是在这里,毛泽东欣闻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挥笔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七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 桑。 革命,建设,改革,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沧桑岁月引人深思回味。指出,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 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穿越 70 年时空,历经 70 年奋 斗,人间正道在历史的天空中愈发耀眼,在世
46、事的变迁中更加笃定。 (一)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曾记否,为了有朝一日中国自立自强于世界,无数先驱在黑暗中孜孜以求、探索前 行,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林觉民在留下与妻书后慷慨赴死,赵一曼在写完给儿子的最后一封信后英 勇就义风骨铿然,无怨无悔,只为劳苦大众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只为了下一代有光明的未来。 今天,我们可以自信而豪迈地说:这盛世,如你所愿! 今天的中国,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 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这,不正是孙中山先生所期盼的“富强中国、安乐中国”?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8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90 万
47、亿元,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 贡献率超过 30%。在中国倡议和推动下,“一带一路”建设风生水起,首届中国进博会各国客商云集,人类命 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这,不正是李大钊所向往的“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的“青春中国”? 12 今天的中国, 走过改革开放 40 年奋进历程, 减贫人口占全球减贫人口的 70%以上, 建成了包括养老、 医疗、 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社会保障体系,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中国人民的问题 总体上一去不复返。在学校,在公园,在田间,在广场,人们情不自禁地唱起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 这,不正是方志敏所渴求的“欢歌代替了悲叹,笑脸代替了哭脸,富裕
48、代替了贫穷,健康代替了疾苦”的“可 爱的中国”? 党的十九大的宣示言犹在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目标。” 的论断掷地有声:“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这种自信,来自于历史和现实的证明,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来 自于顺应时代潮流的自觉,我们在追求人民幸福和人类正义事业的道路上前途无垠。 这种自信,根本上来自于我们走在大路上的信心和底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经过实践检验的 人间正道,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响彻中国大地 70 多年的昂扬旋律。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国人民历经沧桑得出的根本共识。 一个有着 9000 多万名党员、460 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政党,一个在有着近 14 亿人口、五千年文明史的国 家长期执政的政党,靠什么始终保持先进和锐气?靠什么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靠什么压倒一切敌人而 一往无前?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 想高于天。”江西于都、甘肃高台、北京香山、河南新县今年以来,的脚步始终追寻着长征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