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1338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言文》知识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言文》知识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言文》知识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言文》知识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言文》知识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八年级语文上册八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词文言文古诗词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知识点整理 篇目篇目 文体文体 作者作者 内容精要内容精要 写作关键词写作关键词 三峡 散文 郦道元 描写三峡雄奇险拔、 清秀幽美的景色。 语言凝练,动静结合 短 文 两 篇 答谢中书书 书信 陶弘景 描写秀美的山川景 色, 表达游览者的自 豪感。 结构缜密,语言凝练 记承天寺夜游 小品文 苏轼 借助空明宁静的境 界,传达复杂的心 境。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与朱元思书 书信 吴均 描绘富春江美景, 抒 发厌倦世俗官场和 寄情山水的情感。 动静忽见,骈散结合 唐 诗 五 首 野望 律诗 王绩 全诗于萧瑟恬静的 景色描写中抒发了

2、惆怅、孤寂的情怀。 融情于景,动静结合 黄鹤楼 崔颢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 楼, 抒发了吊古怀乡 之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使至塞上 王维 刻画奇特壮美的塞 外风光, 抒发慷慨悲 壮的情怀。 比喻生动,遣词精妙 渡荆门送别 李白 登临黄鹤楼, 抒发含 蓄而悠长的思乡之 情。 意境高远,风格雄健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描绘西湖早春的明 媚春光, 抒发对西湖 的热爱之情。 意象典型,结构巧妙 第第 9 课三峡课三峡 【文学常识】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 ,名为注释水经 ,实则以水经为纲, 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

3、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字词】 字音 阙处( qu ) 襄陵(xing) 绝巘(yn) 属引(zh) 沿溯(s)飞漱(sh) 御风(y) 猿鸣(yun)曦月(x) 素湍(tun)长啸(xio) 郦道元(l) 2 林寒涧(jin)肃 重岩叠嶂(zhng) 通假字 略无阙处 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 (1)自 自峡三峡七百里中 介词,在 自非亭午夜分 连

4、词,假如,如果 (2)绝 沿溯阻绝 动词,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 形容词,极高的 衷转久绝 动词,消失 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回清倒影 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空谷传响 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 特殊句式 省略句: (1)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 (2)有时朝发白帝( “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 ,意思是“从白帝城” ) 【重点问题】 (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 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

5、汹涌澎湃、一泻千里 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 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 、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 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2)结尾引用了渔歌: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 探究 1: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 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探究 2: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探究 3:结尾引用渔歌,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中心。 3 第第 1

6、0 课短文两篇课短文两篇 【文学常识】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 ,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擅长诗 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代表作品有赤壁赋 饮湖上初 晴后雨等。 【文章思想内容】 答谢中书书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并通过借古证今, 强调了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 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 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 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贬谪

7、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重点字词】 字音 夕日欲颓(tu) 沉鳞竞跃(yu) 与其奇者(y) 未寝(qn )相与(y) 遂(su) 藻(zo) 荇(xng) 竹柏(bi) 猿(yun) 古今异义 (1)四时俱备 古义:季节 今义:某个时候 (2)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 今义:停止、休息 (3)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 今义:衰败,萎靡 (4)盖竹柏影也 古义:大概是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清闲的人 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6)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 (7)月色入户 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主要

8、指人家 一词多义 与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 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 词类活用 (1)五色交辉(名词做动词,辉映) 4 (2)夕日欲颓(形容词做动词,坠落) (3)相与步于中庭(名词做动词,散步)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 “也”表判断) 省略句: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 ) (2)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 【重点问题】 (1) 答谢中书书写景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 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

9、水为动。以上各 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2)你是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闲人”的含义? “闲人”并非闲极无聊、无所事事而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包 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在政治上虽有远大抱负, 但却被一贬再贬, 是一个被贬的闲人。 第第 11 课与朱元思书课与朱元思书 【文学常识】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 体” 。 【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 者对官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10、。 【重点字词】 字音 缥碧(pio) 急湍(tun) 轩邈(xun mio) 泠泠(lng) 嘤嘤(yng) 鸢飞(yun) 戾天(l) 经纶(ln) 窥谷(ku) 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通“啭” ,鸟鸣,文中指蝉鸣) (2)窥谷忘反(通“返” ,返回) 古今异义 (1)一百许里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2)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3)经纶世务者 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一词多义 (1)绝 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 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 (2)上 5 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

11、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3)直 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 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 (4)百 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 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 ) (5)无 直视无碍(副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 词类活用 (1)负势竞上 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 (2)互相轩邈 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3)任意东西 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 (4)风烟俱净 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 (5)横柯上蔽 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6)猛浪若奔 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7)望峰息心 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特殊句式 省略句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

12、主语“小船” ) (2)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 ,应为“急湍甚于箭” ) 倒装句 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 ) 【重点问题】 (1)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触景生情、以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 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 作者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来热闹异常,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 幽静。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 纶世务者,窥谷

13、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第第 12 课唐诗五首课唐诗五首 【文章思想内容】 野望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通过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 6 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使至塞上 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绮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 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渡荆门送别 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 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

14、恋的真挚感情。 钱塘湖春行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 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 明丽轻快。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古诗理解性默写古诗理解性默写 三峡 (郦道元)三峡 (郦道元) 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 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15、陵,其间千二 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使我们想到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 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 景,然后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 315 米” ,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 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

16、异景状一去不复返 了。 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陶弘景) 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表 现山水相映之美)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 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 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

17、猿鸟乱鸣。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7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苏轼) 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 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露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 人如吾两人者耳。 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 (吴均)(吴均) 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

18、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 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文中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 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 色、水深、水清、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 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5.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9、。 6.文中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世务者,窥谷忘反。 21 课孟子两章课孟子两章 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淫 【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注: 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 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 有 “亚 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宋朝朱熹把孟子 论语 大学 中庸合称为“四书” 。 【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针对景春所谓的“大丈夫”形象,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倡导儒家的仁义礼智。 【重点字词】 衍(yn) 丈夫之冠(gun) 淫(yn) 通假字

20、 往之女家 “女”同“汝” ,你。 古今异义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真正,确实 今义:诚实 (2)父命之 古义:教导,训诲 今义:命令 (3)丈夫之冠也 古义:成年男子; 8 今义:女子的配偶 一词多义 (1)戒 戒之曰(告诫) 必敬必戒(谨慎) (2)之 往之女家(动词,到) 妾妇之道(助词,的) 与民由之(代词,指正道) 词类活用 (1)威武不能屈 使动用法,使屈服。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形容词使动用法;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使受到 贫困之苦。 【重点内容】 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

21、的理想(处世态度)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 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这 样才叫大丈夫。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 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 2.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 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 好官。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力争做个好人

22、。 3.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前者为无原则的顺从 (幼从父, 嫁从夫, 夫死从子) , 如张仪等人, 无原则的顺从秦王的意思。 而大丈夫则表示为“富,贫,威”是对仁义礼的坚守,正如儒家倡导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 则兼济天下”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和有关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的中心论点。 【重点字词】 舜(shn) 畎(qun)亩 胶鬲(g) 曾益(zng) 拂士(b) 通假字 (1)所以动心忍性 忍,通“韧” ,坚韧 (2)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 ,辅佐

23、 (3)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 ,增加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 ,梗塞,不顺 9 古今异义词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2)富贵不能淫 古义;使惑乱、迷惑; 今义:淫乱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捣土用的杵; 今义,建筑,修建 (4)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狱官; 今义:军人 (5)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古义:征验,表现; 今义:走远路(多指军队) ;讨伐 (6)征于色,发于声,面后喻 古义:了解,明白; 今义:比方 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 劳其筋骨(劳:使劳累) 饿其体肤(饿:使饥饿) 空乏其身(空乏:使经

24、受贫困之苦) 动心忍性(忍:使坚韧) 行拂乱其所为(乱:使受到阻扰) (2)动作状: 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国内) 出则无股国外患者(出:在国外) (3)名作动: 人恒过(过:犯错误) 一词多义 (1)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显露) (2)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介词,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介词,给)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介词,在) (3)拂 行拂乱其所为(f,违背) 入则无法家拂士(b,同“弼” ,辅佐) (4)士 管夷吾举于士(名词,狱官) 入则无法家拂士(名词,贤士) 其他重点词语解释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0 任:责任,担

25、子 2.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逆,不顺 3.而后作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4.征于色 征:征验 5.而后喻 喻:明白,了解 6.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在里面,指国内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7.国恒亡 恒:常 3.重点语句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使他的体肤受饥饿,使他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情不顺。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翻译: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并在声音

26、上显 露出来,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 来的忧患,国家常常都有灭亡的危险。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翻译: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才干。 【重点内容】 一、整体把握: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 观点。全文共两部分。第一部分: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论证人 才要在

27、忧患中造就的道理。第二部分: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说明人才在困 难中造就,安逸享乐能使人(国家)死亡。 二、具体问题: 1.文章讲的是逆境中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 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地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3.第二段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 其他人。 4.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在行动

28、上受磨练的句子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行为。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其结果才能动心 忍性, (受磨练的益处)增益其所不能。 5.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 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 :人恒过,然 11 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从反面揭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 家)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

29、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 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22 课愚公移山课愚公移山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 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重点词语解释】 (1)年且九十 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 塞:阻塞 (3)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绕远 (4)聚室而谋曰 室:家 (5)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你们 (6)杂然相许 杂然:纷纷 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8)以君之力 以:凭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连都 损:削减 丘:土堆 (10

3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 (11)且焉置土石 且:连词,况且 焉:疑问代词,哪里 (12)投诸渤海之尾 诸:之于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扛 夫:成年男子 (14)叩石垦壤 叩:敲,凿 (15)始龀 龀:换牙 12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交换 节:季节 (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心:思想 固:顽固 彻:通 (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 (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负:背 【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 ,聪明 (2)始一反焉 “反”通“返” ,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 ,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

31、,放置 (5)无陇断焉 “陇”通“垄” ,高地 4.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 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 古义:直 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古义:连都 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古义:扛 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 古义:叹气 13 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10)惧其不已也 古义:止 今义:已经 (11)无陇断焉 古义:山冈阻隔 今义

32、:把持独占 (12)何苦而不平 古义:愁,担心 今义:五味之一,与“甘”相对 【词类活用】 (1)面山而居 面:名作动,面向,面对着 (2)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形作动,用尽 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作状,用箕畚装(土石) 【一词多义】 方: (1)方七百里(面积) (2)方其远出海门(当时) (3)方欲行(将要) 固: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 (4)固若金汤(坚固) 穷: (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2)穷凶极恶(极端)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穷困) 许: (

33、1)杂然相许(赞同) (2)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 (3)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约数) 通: (1)指通豫南(通向) (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3)政通人和(顺利)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 (5)通计一舟(全,整个) 【理解性填空】 (1)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初定计划时其家人“杂然相许” , 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 ,移山过程中邻人之遗男也“跳往助之” ;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 14 就“笑而止之” 。 (用原文回答) (2) “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3)第三段可以看作是文章的驳论部分。 “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

34、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 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批驳的方式是驳论据;其结果是河曲智叟亡以 应。 【重点语句翻译】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文: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样呢?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文:用箕畚装上士石运到渤海边上。 (5)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译文:他苦于山北道路的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35、 (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文: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比不上。 (7)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文: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 【课文内容理解】 (1)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笑”表现了智叟不智或自作聪明; “北山愚公长息曰”中 的“长息”表现了愚公不愚或胸有成竹; “笑”和“长息”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 (2) “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 “杂然相许” 表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其妻献疑” 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 并不是反对愚公移山。 (3) 从愚

36、公之妻和智叟说话的语气来分析, 两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这两个人说的 话对情节的发展分别起怎样的作用呢? 愚公之妻的话是关心的语气,她并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要解决“焉置土石”的问题。 智叟的话带有轻视的(或讥讽的、挖苦的、责备的怀疑的)语气,以阻止愚公移山。 前者“献疑”引出了讨论运土的问题。 后者“笑而止之”引出了愚公的反驳。 (4)鲜明的人物形象: 愚公(他大智若愚,目光长远,不畏困难,坚持不懈) ,是一个有远大的抱负,对克服困难有 坚定的信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正确认识的智者形象。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愚者形象。他轻 视愚公,反对移山,目光短浅,无所作为而又好为人师,令人可厌可憎。

37、23 课周亚夫军细柳课周亚夫军细柳 【文学常识】 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叙了上自黄帝、下 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鲁迅赞史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 【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对汉武帝亲自巡视、慰劳细柳军场面的描写,刻画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刚正不阿、 忠于职守的“真将军”形象。 【重点字词】 棘门(j) 彀弓弩(gu)弩(n ) 15 按辔(pi) 胄(zhu) 嗟(ji) 曩者(nng) 被甲( p)车骑(j) 作揖(y) 通假字 军士吏被甲 “被”通“披” ,穿着。 改容式车 “式”通“轼” ,扶轼。 可得而犯邪 “邪”通“耶”

38、 ,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吗” 词类活用 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 介胄之士不拜 介胄:名词作动词;穿戴盔甲 一词多义 (1)使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使者、使臣) 使人称谢(动词,派遣) (2)军 军细柳(动词,驻军、驻扎) 上自劳军(名词,军队、守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名词,军营) (3)诏 不闻天子之诏(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 使使持节诏将军(动词,宣告、告诉) (4)为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动词,作为、封为) 天子为动(介词,被) (5)之 已而之细柳军(动词,往,到去) 不闻天子之诏(助词,的) 称善者久之(音节助词,舒缓语气。 ) (6)以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介词

39、,把) 以备胡(介词,用来、来) 将以下骑送迎(用在数量、方位前表界限) 请以军礼见(动词,用、行) 古今异义 (1)将军亚夫持兵揖 (古)兵器 ; (今)士兵 (2)将军约 (古)规定; (今)大约,表估计;或条约、邀请等 (3)军中闻将军令 (古)听从; (今)用鼻子嗅 16 (4)使人称谢 (古)告知; (今)感谢 (5)其将固可袭而虏 (古)必定; (今)坚固,顽固 【重点句子】 (1)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译文:不久, (皇帝的车队)前往细柳军营,军营的将士都身披铠甲, (手持)磨得锋利的兵 刃,挽弓搭箭, (戒备森严) 。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40、 “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译文: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 “我要进军营慰劳三军。 ”周亚夫这才传 令打开营门(让皇帝的车队进来) 。 (3)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 久之。 译文:先前(看到的)霸上、棘门的军队,像儿戏罢了,其将士必定会遭到袭击而被俘获。 至于亚夫,岂能被侵犯?” (说罢)连连称赞不已。 【重点内容】 (1)周亚夫将军是一位怎样的将军? 答:治军严格、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卑不亢 (2)文中在塑造周亚夫形象时,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呢? 答: 正面描写:“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41、介胄之士不拜, 请以军礼见。 ” 侧 面描写: “将军令曰” “将军约” (3)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上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答:对比一:细柳军与霸上军及棘门军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 “不得入” “又不得入” “乃传言” 军容严整, 常备不懈,严阵以待,军纪严明。 “直驰入” 军规松垮,守备松懈。 对比二:文帝及随从入营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天子乃按辔徐行” 治军有方,令行禁止。 “直驰入” 军纪松弛。 对比三:三营将领 “持兵揖” 、 “以军礼见” 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将以下骑送迎” 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

42、 24.诗词五首诗词五首 【思想主旨】 饮酒 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脱 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春望 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作者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 雁门太守行 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 构成了奇特的意境, 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 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赤壁 17 这首咏史抒怀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诗人的自负感慨,吐露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 抑郁不平,也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偶然的侥幸。 渔家傲 词人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梦游的方式,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

43、与生活、 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重点问题】 (1)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这两句是诗人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 “采菊东篱下”本是写实,因为陶渊明爱菊,寄予菊花 以高洁的情致, 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 “东篱” 则象征了远离尘俗、 洁身自好的品格。 而 “南 山”在现实里和陶渊明的精神上都显然是世俗尘网的对立物。陶渊明以其高洁的情怀、悠然的情 兴会心于南山,物我两忘,怡然自乐。 (2)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移情于物,因感时伤怀,思家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对花溅泪; 即使听到悦耳的鸟鸣,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

44、鸟鸣而惊心。这就是“以乐衬哀”的反衬手法。 (3)赏析名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用比喻和夸张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甲光向日金 鳞开” ,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4)赏析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是议论。杜牧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 了东吴的命运。杜牧之所以这样写,除了为表现出非凡的见识,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 豪迈胸襟。诗人从反面设想入手,化实为虚,评析历史,突出中心,讽喻统治者。 (5)赏析名句“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 环境描写。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 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