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0658 上传时间:2020-08-2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8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案 目录目录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水水 1.水到哪里去了 2.水沸腾了 3.水结冰了 4.冰融化了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6.加快溶解 7.混合与分离 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空气空气 1.感受空气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3.压缩空气 4.空气有质量吗 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6.我们来做 “热气球” 7.风的成因 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第第三三单元单元 天气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认识气温计 3.测量气温 4.测量降水量 5.观测风 6.观察云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8.天

2、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11.1 水到哪里去了水到哪里去了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1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2、通过探究,明白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3、认识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教学 重难点重难点 重点重点:探究液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难点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具教具 学具准备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热水、实验器材、实验记录单。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谜语导入,创设情

3、境 1、出示地球上各种各样的形态的水,问:同学们,这是什么? 关于水,大家知道些什么? 学生说一说关于水的有关知识。 水是无色无味液体,地球有 72%的表面被水覆盖。 水的纯净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水,包括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气水、海水、地下水等),人工制 水(通过化学反应使氢氧原子结合得到水)。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中唯一被液态水所覆盖的星球。 2、板书:水 师给学生展示一杯水,并提问: “它是什么形态的?液体还是气体?” 3、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和探究有关水的知识。 二、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1、播放动画片,并提问:“水缸里的水怎么变少了?” 2、师准备板书,提示学生观

4、察黑板上的“水”字消失了。 学生讨论说出黑板上的“水”字消失的原因。 3、师总结并板书 4、课件观看水蒸发的图片。 三、加热加快水蒸发 1.用所学知识描述图片现象。(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图片:生活中的 图片。) 2.讨论:如何加快水的蒸发? 3.聚焦到加热温度升高 4、实验验证: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四、研讨 提问:在第一个实验中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案 么? 学生回答没有盖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都“跑”到空气中了,而盖了 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了。 教师继续提问:在第二个实验中,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 认

5、为它们是什么? 一部分学生回答是小水珠,而另一部分学生认为是水蒸气。 师生小结:确切地来说应该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小水滴。 提问: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水蒸气也是水吗? 师生小结:水和水蒸气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没有固定的形状。 水蒸气没有固定的体积等。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维恩图主要用于比较两个事物的异同点,比较水和水蒸气对学生来说 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水的特点有哪些,水蒸气的 特点有哪些,有目的地将共同特征放在中间,最终通过画圈的方式将 水和水蒸气的特点分别圈画出来,这样就填好了课堂活动记录表。 学生对水和水蒸气的特点中无色与透明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一个是 指向颜色

6、特征, 一个是指向透明度特征。 彩色的物体也可以有透明度。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21.2 水沸腾了水沸腾了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1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在经历给水加热的观察实验中,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 新问题;学会记录并整理实验记录并通过分析实验信息获得科学结论。 2、 在经历给水加热的实验及分析实验信息中, 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 尊重探究实验中的事实证据。 3、认识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了解不同情况下水的沸点可能会不 一样。 教学教学 重难点重难点 认识沸腾现象, 知道水的沸点, 了解不同情况下水的沸点

7、可能会不一样。 教具教具 学具准备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 温度计、硬纸盖、水。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平时你们做家务吗?你们会做哪些家务事? 学生回忆日常生活,说一说自己所做的一些家务事。 为了奖励一下勤劳的你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小视频,想不想看? 教师播放给水加热到水沸腾的视频,引导学生看一看,再次体会水沸 腾的场景。 今天就让我们来研究水的“沸腾”问题。 板书课题:1.2 水沸腾了 二、探索:给水杯里的水加热 (一)实验预测: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

8、象? 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记录在书本的记录框里。 预设: 水里看见气泡,水面上看见白色教的气体等 (二)实验活动: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实验材料: 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 灯、温度计、硬纸盖、水。 实验指导: 1.给水加热的实验,我们的需要安装什么样的装置呢? 2.展示实验装置,认识实验器材名称及作用。 3.结合微课或其他视频了解酒精灯的使用。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案 4.学生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师补充介绍。) 5.实验安全提示。 6.分组组装实验装置, 开展实验, 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实

9、验现象和数据。 (屏幕出示电子计时器或分组提供计时器。) (三)实验发现 1.提问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水在加热的 过程中,我们看见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 时气泡破了,水面看见热气产生。 2.提问: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 正常压强下是 100。 (同时让学生明确温度计的 100就是以水沸腾 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提问: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了什么现象? 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温度保持不变。 3.演示实验:水变成水蒸气的体积变化 三、研讨 出示一组学生的水温变化记录表。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水温变

10、化记录表,从记录表中可以 发现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有什么规律? 师生小结:水温变化的规律是先快后慢,上升到一定温度时,即使继 续加热,水温也不再上升。 液体沸腾后,如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 的沸点。 (板书:沸点) 观察黑板上各组记录的水的沸点数据。 教师出具水温变化记录表。 这是同学们刚才记录的水的沸点数据,大家知道水的沸点是多少吗? (板书 100) 教师引导: 水烧开时的温度跟大气压有关, 100是水在 1 个标准大气 压下沸腾的温度,所以书上一般写水的沸点通常是 100,而不是说 水的沸点就是 100。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1、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31.3 水结冰了水结冰了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1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 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4、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教学教学 重难点重难点 1、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2、水为什么会结成冰。 教具教具 学具准备学具准备 小组: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 1 只、冰块 1 杯、试管 1 支、8 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 1 支。 教教 学学

12、 过过 程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冰的观察 1、师: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 2、师: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 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 么结成冰了。 板书:1.3 水结冰了 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 P48 的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 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 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材料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 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 1.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实验方法。 提问:说一说

13、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今天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 做实验? 2.学生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体会变化过程 中的热量变化。 在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学生:(1)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 清水后(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清水中滴一滴食用色素);第二次是 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 (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 到试管壁; (3) 仔细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 需要把试管经常拿出来观察是否开 始结冰,当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4)冰块尽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盐(食盐多一些,降温速度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14、教案教案 快一些),有利于 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5)因为需要拿出来看,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移动,所以需要直尺重 新确定一下标记位置是否正确。 3.出示活动手册第 9 页,明确实验要求,并记录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 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实验发现 材料准备:结冰后的试管、碎冰内加食盐的烧杯、碎冰内不加食盐的 烧杯、直尺、水银温度计 1.学生反馈交流: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 0 ,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 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 在 0时。 2.提问: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 3.冰还是水吗? 引

15、发学生去思考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 4.为什么烧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层白白的?它是冰吗?和试管里的冰 一样吗?它是哪里哪里来的?和哪些现象类似? 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不是冰,不一样。(当外 界温度较高时,也会只是液化成小水珠。) 5.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什么作用? 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 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拓展:固态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 材料准备:结冰的水、试管、烧杯、清水 1.提问: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 好处:可以看到美丽的冰雕,吃到冰淇淋。 不便:路滑给人们行走带来了不便。 2.出示装有冰的试管

16、。 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把冰取出来? 比一比谁的方法更科学?你为什么这么想? 3.提问: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 学生猜测。引导学生课外自主探究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41.4 冰融化了冰融化了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1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当环境温度高于 0,冰的温度升至 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 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 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 的重要因素。 3、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 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17、。 4、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教学 重难点重难点 1、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2、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 教具教具 学具准备学具准备 小组: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 4 支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 1.这是一块冰,如果我们给冰加热,会看到什么现象呢? 2.揭示课题:1.4 冰融化了(板书) 二、观察冰融化成水 材料准备:冰块、吸管、蒸发皿 1.吸管吹冰块 (1)科学家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高于 0,冰就会开始融化。 我们可以怎样加快冰块的融化?如果给你一台吹风机,你可以怎么 做?如果给你一根吸管, 你怎么做?学生用吸管朝冰块

18、一个部位吹气。 (3)交流现象:被吹热气的部位冰融化的快。 (4)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结:这个实验说明了热量增加,可以加快冰块的融化速度。 2.将结冰的试管放入热水中 (1) 讨论: 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 (2)实验材料: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 (3)提问:怎么利用以上材料做这个实验? (4)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后实验方法。 提示: a.用记号笔在冰面位置做好记号,再把试管放入有热水的烧杯里。 b.冰在融化过程中用眼睛观察,不能动手触摸移动试管和烧杯。 c.冰完全融化后再在水面做好记号。 d.讨论补充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教科版三年

19、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案 3.讨论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三、实验发现 1.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冰为什么会融化成水?(预设:吸收热量) (2)冰融化前是什么状态的?(预设:固态) (3) 冰融化一半是什么状态的? (预设: 一半水一半冰的冰水混合物) (4) 冰完全融化后是什么状态的?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发生了什么变 化?(预设:液态;固态转化成液态) (5) 除此之外你还观察到其它什么现象?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预设:试管外面有小水珠,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6)冰完全融化成水体积有什么变化吗?(预设:体积变小) 2.

20、学生补充。 3.学生观察水状态的各种图片。它们之间能不能相互转化? 4.水、水蒸气、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吗? (预设: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水是液态,没有固定 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存在于空气中。所以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水的状态变化与什么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否可以互相转化? 四、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回家后认真准备,完成实验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51.5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1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

21、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2、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3、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 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教学 重难点重难点 重点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难点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具教具 学具准备学具准备 装 50 毫升水的烧杯 1 个、 搅拌棒 1 个、不同型号的勺子 2 个、汽水 1 瓶、注射器 1 个。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杯溶液,请学生品尝。 (出示糖水溶液与盐水溶 液)问:是什么味道?为什么?回顾“

22、溶解”的概念。 2、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 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 中。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中? 2.引出小苏打并简单介绍。 3.出示一杯清水和若干食盐、小苏打。 提问: 如果我们把它们不断地加入这杯水中, 它们能一直溶解下去吗? 板书课题:1.51.5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二、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师:今天我们用食盐和小苏打做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1、观察比较食盐与小苏打,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哪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我们可以怎样做这个实验? 2.引入对比实验。 通过向两杯等量的水中,分别加入食盐和小苏打

23、并比较它们的溶解能 力。 3.实验设计,小组讨论。 (1)对比实验应该设置哪些实验条件? (2)怎样取同样多的水? (3)食盐和小苏打每次放多少? 4.明确实验方法。 (1)在两个相同的透明杯中分别倒入 50 毫升冷水; (2)分别往两个水杯中加入 1 份食盐和 1 份小苏打; (3)用搅拌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案 (4)重复第二步,直到食盐、小苏打不能溶解为止。 5.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在做实验时,为什么要一份一份地加入?若某一份没有全部溶解,份 数如何计算? 6.出示实验记录单。 7.全班交流问题: 50 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

24、? 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吗? 三、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总结得出:气体既能溶解在水中,又能从水中析出,汽水中的气体是通 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在水中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 四.拓展 1.拓展资料。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在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同一物质的溶解能力也有变化。 2.课后实验。 厨房中有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比如白糖、味精、食盐、小苏打 等。 哪一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比较强?如果想在家里做实验,我们可以怎么 做呢?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61.6 加快溶解加快溶解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5、 1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理解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 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初步感受对比实验意义,亲身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活动过程。 3、 培养善于观察思考的生活习惯, 体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教学 重难点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几种因素。 【教学难点】 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性, 以及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 制问题。 教具教具 学具准备学具准备 每组四个杯子、一根搅拌棒,小勺、冷水、热水、食盐、冰糖、白砂糖、 水果糖、实验记录单等。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起探究兴趣 这节课

26、,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溶解的快与慢”。(板书) 二、探究哪一个溶解得快 (一)学生讨论、探究 1、猜一猜,想一想:用哪些方法可以使食盐或糖溶解的快些? 2、下面我们就来做两个对比实验:一是“搅拌与不搅拌”;二是“冷 水与热水”。(出示课件) 3、小组讨论、交流: 师生小结:(出示课件: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二)师生合作探究实验活动 1、怎样来做这两个实验呢? 2、出示“搅拌与不搅拌”实验步骤:(出示课件) 3、出示:冷水与热水的实验步骤:(出示课件) 4、学生分组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结:搅拌和温度对溶解快慢有影响。 三、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 小结:A、搅拌能加快溶解;B、热水可以加

27、快溶解;C、捣碎可以 加快溶解。(板书) 四、吃糖比赛游戏 五、课堂小结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71.7 混合与分离混合与分离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1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能运用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等工具进行简单的 观察实验,经历观察比较、描述溶解前后盐粒特征的过程。 3、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 教学教学 重难点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难点:理解减少溶液中的水分可以进行分离盐和水。 教具教具 学具准备学具准备 饱和盐水

28、 1、食盐 1、沙、滤纸、清水 1、蒸发皿 1、放大镜 1、石棉网 1、酒精灯 1、三脚架 1。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 (一)一)如何分离食盐和沙如何分离食盐和沙 课件出示实验步骤:仔细观察过滤前后烧杯中的液体和滤纸的变化, 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分析:溶解的主要特点是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 行沉降,不能用过滤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实验结论:食盐溶解在水中了,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将食盐从水中分离 出来,沙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 (二)分离食盐和水二)分离食盐和水 1.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2.分组实验:用加热的办法让水分蒸发减少,观

29、察蒸发皿里食盐与水 的变化。(在分组实验前,教师应强调安全事项:1、注意酒精灯的正 确使用; 2 、加热后的蒸发皿、石棉网很烫,不要触摸。) ( (三)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是盐吗三)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是盐吗 1.交流汇报: 2.结论:白色颗粒外观和盐一样,又能溶于水,是盐。可见用蒸发减 少水分,可以分离出食盐。 ( (四)海水制盐四)海水制盐 了解海水晒盐的工艺过程。 ( (五)联系生活,拓展外延五)联系生活,拓展外延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如果遇到了其他溶液你能 分离吗?教师引导学生课后自行去探究。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案 教学内容

30、教学内容 1.81.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1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 却没有改变。如水的三态变化。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3、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教学教学 重难点重难点 教学重点: 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 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 变。 教学难点:在探究活动,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做 出判断、发展思维;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 果,并对 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教具教具 学具准备学具准备 橡皮泥、圆头剪刀、白纸、学生活动

31、手册。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聚焦 1.出示课件:水的三态变换。 2.出示橡皮泥等物品。 3.引导思考:生活中,我们注意过这类变化吗?它们的变化与水的形 态变化是不是相同呢? 二、探索 活动一:让橡皮泥发生变化。 1. 学生活动:橡皮泥制作。2. 展示,交流。 3. 思考:想一想这些物品还是橡皮泥吗?4. 教师小结。 活动二:让纸发生变化。 1. 学生活动:剪纸活动。2. 展示,交流。 3. 思考:想一想这些物品还是纸吗?4. 教师小结。 探讨,交流:比较上面橡皮泥和纸的变化与水的变化相同之处。 三、研讨 1.讨论:(1)橡皮泥,纸的变化与水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

32、)生活中,你还能找出类似 水这样的变化吗? 2.交流汇报,总结收获。 四、拓展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2.1 感受空气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1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 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2、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 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3、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学教学 重难点重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

33、实验过程中的操 作与合作,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描述。 教具教具 学具准备学具准备 2 个透明塑料袋、2 个玻璃杯、1 个水槽、1 根香、1 个打火机、1 个吹 泡泡器(或吸管)、1 杯洗洁精或肥皂水。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1.多媒体播放班德瑞音乐清晨。师用语言帮助学生想象。 2.睁开双眼,谈谈感受。重点引导学生说说吸进了什么。 二、我们知道的空气 1.关于空气,我们知道什么? 2.交流,师帮助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学生说,教师运用 实物投影整理归纳。 三、空气存在吗 1、师:可以利用你们带来的工具(透明塑料袋、玻璃杯、吸管、 气球等)思考看看。 2、汇报

34、交流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 四、比较空气和水 1.师: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 和不同呢? (1)回顾水的特点;(2)相同的地方;(3)比较不同。 2.探究空气比水轻。 五、总结与延伸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2.22.2 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占据空间吗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1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空间”和“占据”的含义。 2、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要占据空间。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教学 重难点重难点 用实验的方法证实空气

35、占据空间。 教具教具 学具准备学具准备 课件、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个水槽、一个钟罩、一些气球、一个打气筒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空气的知识。(板书“空气”) 2、认识“空间、“占据” 师:这是装水用的圆形玻璃水槽(板书水槽),它里面空的部分就是 水槽的空间。这个像没有底的玻璃瓶我们把它叫做“钟罩”(板书钟 罩),这个钟罩空的部分叫钟罩的空间(板书空间) 师:换句话说水占据了水槽的空间。(板书占据) 二、实验探究 刚才,我们讲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占据空间,那么我们看不见 也摸不着的空气,要不要占据空间呢?让我们一起来动脑筋想办法, 利

36、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材料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到底要不要占据空 间?【学生设计、动手实验】教师指导、协助 小组汇报 三、巩固新课 (一)看一看提出问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看老师实验: (二)做一做实验探究 1、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注意仔细观察! 2、 提出实验要求并要求学生朗读分组实验要求: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师提示实验开始,学生方可开始实验操作。 (三)说一说得出结论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2.32.3 压缩空气压缩空气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1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认识空气有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2.认识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37、3.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 4.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教学 重难点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空气有可以被压缩的性质、认识空气没有固定的 体积、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通过“挤压空气”的实验来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 压缩空气有弹性的特征。 教具教具 学具准备学具准备 篮球一个、打气筒一个;甘油注射器一只、橡皮擦一块、硬吸管四 只、牙签四只、橘子皮。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教学导入 1.课件出示姚明打篮球的图片。 2.为什么充满气的篮球能拍起来呢? 二、教学新课 (一)挤压空气 1.师出示注射器。(课件出示注射器

38、的各部分名称。) 2.师拉注射器的活塞,学生猜测注射器里面有什么? 3.师拉活塞,生猜测:用橡皮堵住注射器会怎样?下面就让我们用实 验来验证一下吧! 4.提示操作注意事项,分组实验。(课件出示实验步骤) 6.填写实验记录单。7.交流汇报实验结论。 (二)制作空气枪 1.学生看制作的空气枪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 2.教师讲解制作方法进行安全教育。(课件出示空气枪的制作方法) 3.分组制作实验,分析子弹是怎样射出去的。 (三)压缩空气的应用 1.学生说生活中的例子。2.看插图补充说明。 三、拓展延伸 留心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压缩空气。 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教学

39、反思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2.42.4 空气有质量吗空气有质量吗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1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 2.能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3.亲历称量的过程,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 确测量。 教学教学 重难点重难点 【重点】通过设计、操作实验和分析数据得出空气是否有重量的结论。 【难点】 准确、 规范地开展实验, 能对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 有效地处理。 教具教具 学具准备学具准备 皮球、打气筒、天平秤、砝码。每组细木条做的小天平一架,铁架台一 个,气球、气球夹

40、各两个,铁垫圈两个。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激趣引入 1.猜谜: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谜底:空气) 2.相机抛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空气有重量吗?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 看法。 二、设计实验研究空气是否有重量 1.出示一瘪一鼓两个气球,请学生用手掂量掂量。你觉得哪个重? 2.师:能不能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指名几个学生回答(使用 一个简易小天平)。师视情况出示跷跷板图片。(a 跷跷板能给你什 么启发吗?b 跷跷板和简易小天平有什么联系呢?) 3.出示细木条、气球、气球夹、垫圈、铁架台等材料,组装好小天平。 三、学生实验,师巡回指导 四、交流实验结果 五

41、、用托盘天平称量皮球的重量 六、总结延伸 1.师:今天我们通过亲手做实验,证明了空气确实是有重量的,但这 个重量很轻。师出示一个超大号尼龙袋,假设:里面装空气的话?你 能提动吗?试一试。如果装水的话它将有 120 斤重(根据尼龙袋容积 计算得出),你提得动吗?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新的问题产生呢?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2.52.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1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 知道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 质量的多少 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2.

42、学生通过教师指导, 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空气质量, 并使用恰当 的方式进行记录。 3.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体会细致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教学 重难点重难点 重点: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难点: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教具教具 学具准备学具准备 简易天平、皮球、打气筒、不漏气的大袋子、绿豆、乒乓球、小泡沫球、 回形针、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课前谈话课前谈话 同学们,老师今天要考验你们的一项品质,我先不说是什么,我们先 看一个视频,这个过程中我会观察你们,看看有哪些同学通过老师的 这项未知挑战! 播放视

43、频,教师观察。 一、一、聚焦袋装空气,预测空气质量。聚焦袋装空气,预测空气质量。 教师出示一袋空气,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用绿豆来衡量 20 筒空气的质量,那今天你能来预测一下老师手中这一袋空气的质量相 当于多少颗绿豆吗? 二、二、探索一袋空气,称出空气质量。探索一袋空气,称出空气质量。 1.1.找方法找方法 2.2.称重量称重量 三、研讨空气三、研讨空气 1.如何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2.跟学生一起计算大表格中 100 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多少物品?从中 分析每一小组数据差异的原因? 3.比较这袋空气和其质量相当的物品,你发现了什么? 四、拓展四、拓展用电子秤称空气质量用电子秤称空气质量

44、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2.62.6 我们来做“热气球”我们来做“热气球”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1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3.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教学 重难点重难点 重点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具教具 学具准备学具准备 烧瓶、L 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观察空气

45、是否热胀冷缩一、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 1.引入 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天 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学生讨 论推测) 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讨论。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 体积会缩小。 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1.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 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种 情况下占

46、据的空间大? 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2.62.6 我们来做“热气球”我们来做“热气球”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1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放飞 “热气球” 活动, 了解空气受热后温度升高, 体积膨胀上升。 2.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热气球能升空是由于里面的空气 受热膨胀变轻, 从而带动了热气球升空, 空气冷却后热气球又会降下来。 3.通过放飞 “热气球” 活动, 知道在一定条件下, 科学实验是可重复的。 教学教学 重难点重难点 重点:尝试让“热气球

47、”升空并在此过程中了解“热空气”的上升现象。 难点:用概括性的语言有逻辑地解释“热气球”升空及降落的现象。 教具教具 学具准备学具准备 教师:蜡烛 1 支,点火器 1 个,塑料袋 1 个,纸筒 1 个,课件。 小组:塑料袋 1 个,蜡烛 1 支,纸筒 1 个,点火器 1 个,学生活动手册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聚焦: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人们加热使热气球上升的图片,提问:仔细观察,人 们做了什么使热气球升了上去?板书课题我们来做热气球 二、探索:模拟“热气球”升空的活动 材料准备:每个小组塑料袋 1 个,蜡烛 1 支,纸筒 1 个,点火器 1 个,学习单,学生活动手册 提供材料,尝试设计 三、研讨:实验发现及解释 1回顾活动,分析成败 (1)讨论:刚才的活动中,有些小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教科版 > 三年级上册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