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粤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粤科版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含了“身边的动物”、“一起种蔬菜”、“动手做玩具”、“位置和方向”四个单元。从四个学生熟悉的内容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以情境图的形式呈现生活中的某个真实情境,并以小学生观察世界的角度,通过主题人物提出问题,驱动探究任务。围绕“问题情境”中提出的问题,通过13个层次递进的活动,形成每节课的中心学习内容,解决问题,建构概念。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
2、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二、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二年级的学生知道在科学课上认真听讲,能够和同伴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掌握了科学教材的一些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但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
3、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三、教学措施: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四、教学目标:1.认识蜗牛及其外形、反应、运动等特征。学会从整体到局部的细致、有序观察。2.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特点,提高交流、动手操作和记录的能力。3.认识鲤鱼并初步了解鲤鱼的外形特征。了解动物的某些
4、共同特征,培养长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4.知道兔子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周围的环境。经历观察、描述、交流、实践、记录等一系列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表达能力。5.知道蔬菜是常见的食物,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蔬菜。了解蔬菜的种植和管理过程。6.知道种植蔬菜的基本步骤。学会记录蔬菜的种植和管理过程。培养合作能力和记录能力。7.知道蔬菜等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等条件。能基于种植实践活动的记录,展开交流,了解蔬菜生长所需要的条件。8.知道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与其底部有重物、底部为圆弧形的结构有关。能模仿不倒翁的结构特点,选择身边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设计并制作不倒翁。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9.能模仿小鸡啄
5、米玩具中灵活的连接方式,制作玩具。知道生活中有许多物品应用了灵活的连接方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10.通过测试制作的喷气小车,感知气球喷气对小车的驱动效果。尝试设计更多的具有创意的喷气玩具,初步认识到应用科学知识可以制作有趣的玩具。11.学会制作纸陀螺,根据纸陀螺的测试结果进行改进,使其转得更久。能围绕“怎样让陀螺转得更久”的问题,进行多个角度的思考。12.知道使用“前后左右”“远近”等词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体会到用前后左右远近描述物体位置和方向的相对性。初步体验描述位置的本领在生活中运用的乐趣。13.知道太阳早上从东边升起,傍晚从西边落下。以自己为参照
6、物,正确描述不同时间太阳所处的方位,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学会使用指南针。14.通过观察校园,了解建筑物的位置和方向。通过制作、介绍校园简易模型,提升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五、教学进度表周次起止日期教学内容备注12.20-2.23始业教育课22.24-3.21 菜叶上的蜗牛33.3-3.92 校园里的蚂蚁43.10-3.163 池塘里的鲤鱼53.17-3.234 家里的兔子63.24-3.305 我们离不开蔬菜73.31-4.6机动清明节4月5日-7日84.7-4.136 动手种蔬菜94.14-4.207 谁的蔬菜长得好104.21-4.278 不倒翁114.28-5.49 小鸡啄米劳动节5
7、月1日125.5-5.1110 喷气小车135.12-5.1811 纸陀螺145.19-5.2512 说位置155.26-6.113 辨方向166.2-6.8机动端午节6月7日-9日176.9-6.1514 我们的校园186.16-6.22各单元知识梳理196.23-6.29期末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将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科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菜叶上的蜗牛教学设计一、教科书分析“菜叶上的蜗牛”是科学二年级下册“身边的动物”单元中的第1课。本单元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找到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并了解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菜叶上的蜗牛”以蜗牛为
8、观察对象,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观察蜗牛的身体”,先指导学生观察蜗牛并描述它的外形特征,接着让学生用小棉棒轻轻触碰蜗牛的触角,了解它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活动2“蜗牛是怎样运动的”,通过观察蜗牛的运动,引导学生了解它的运动特点。二、学情分析蜗牛是学生熟悉但可能还没有细致观察过的小动物,学生对本课内容应该是比较感兴趣的。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观察的方法,但是对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式还不太了解,教师可以多加指引。在经历一年多的科学课学习后,学生已经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和探究。本节课的两个实验探究活动,都是基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动手能力进行设计的,学生应该能较好地完成操作。三、教学目标1
9、认识蜗牛及其外形特征。2了解蜗牛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及其运动的特点。3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学会交流和记录。4培养学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学会爱护身边的小动物。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蜗牛及其外形、反应、运动等特征。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会从整体到局部的细致、有序观察。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学具准备:蜗牛、放大镜、小棉棒、透明塑料片。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出示本课的任务驱动场景图。问题:蜗牛躲进壳里了,它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呢?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简单交流蜗牛长什么样子。媒体:出示本课课题“菜叶上的蜗牛(
10、二)活动探究(一)活动1:观察蜗牛的身体媒体:出示蜗牛的图片。问题:蜗牛的外形有哪些特征?活动:学生进行观察蜗牛身体的活动,结合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的提示,尝试找出蜗牛的壳、触角、眼、腹足等部分。教师要指引学生先进行整体观察,从头部到尾部有序地开展,再借助放大镜进行更细致的局部观察,并提醒学生关注蜗牛的触角和眼睛。小结:蜗牛一般由壳、腹足、触角、眼、口等几部分组成。蜗牛的头部有两对触角,前一对触角较短,后一对触角较长且顶端有眼。问题:蜗牛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吗?媒体:出示用小棉棒靠近蜗牛触角的图片。活动:让学生用小棉棒轻轻触碰蜗牛的触角,观察它的反应,并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做记录。教师应提醒学生在
11、观察时要爱护蜗牛,不要太用力以至于伤害到它。小结:蜗牛在行走时会伸出触角,当遇到外界刺激时,会迅速缩回触角,躲进壳里。(二)活动22:蜗牛是怎样运动的问题:虽然蜗牛能快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但是它的运动却是十分缓慢的。蜗牛是怎样运动的呢?媒体:出示蜗牛在透明塑料片上爬行的图片。活动:学生观察蜗牛的运动,并把自己的发现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教师可以指引学生用手模仿蜗牛的运动方式,加深学生对蜗牛运动特点的认识。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提醒学生洗手。小结:蜗牛腹足的强健肌体似波浪般移动着,这使蜗牛缓慢地向前运动。蜗牛在爬行过程中会分泌一种黏性液体,这种液体有助于减小摩擦力,使得蜗牛比较容易地向前爬行。小
12、结:今天我们对蜗牛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观察,同学们也认识了蜗牛的外形、反应、运动等特征。现在观察结束了,我们是不是也要把蜗牛放回自然环境中呢?蜗牛和我们人类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要珍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与它们和谐共处。七、板书设计菜叶上的蜗牛外形:壳、腹足、触角、眼、口等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触角缩短,身体的其他部位也会缩回壳内运动:靠腹足缓慢移动,分泌黏液科学二年级下册第2课校园里的蚂蚁教学设计一、教科书分析校园里的蚂蚁是科学二年级下册“身边的动物”单元中的第2课。本单元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找到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了解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本课
13、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观察、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并从不同的方面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校园里的蚂蚁以蚂蚁作为学习素材,共由3个活动组成。活动1“观察蚂蚁的外形”,让学生借助昆虫观察盒对蚂蚁进行细致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活动2“蚂蚁的家在哪里”,引导学生在校园里寻找蚂蚁窝,通过观察蚂蚁的生活行为,了解它们的生活特点。活动3“蚂蚁喜欢吃什么”,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蚂蚁的摄食情况,了解蚂蚁喜欢吃的食物。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小学生对生活中的小动物非常感兴趣。蚂蚁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他们常常会在校道、灌木丛或墙角发现蚂蚁的行踪。但由于蚂蚁的体型比较小,学生一般难以
14、进行细致的观察。因此,学生对蚂蚁的外形特征并不十分清楚,甚至还有错误的认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观察小动物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也学会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顺序,本节课学生就能使用已经掌握的观察方法和技能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三、教学目标1.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2.了解蚂蚁的生活特点,例如:筑巢、传递信息、摄食等。3.培养学生交流、动手操作和记录的能力。4.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环境、亲近小动物的意识。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借助简单的工具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教学难点:通过实践和实验探究,了解蚂蚁的一些生活习性,例如:筑巢、传递信息、摄食等。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昆虫观察盒、白纸、
15、蚂蚁、饼干、苹果、菜叶、白糖、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学具准备:昆虫观察盒、白纸、蚂蚁、饼干、苹果、菜叶、白糖。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出示任务驱动场景图。妍妍和波波在观察树干上的蚂蚁,妍妍在拿着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波波在纸上把蚂蚁的外形画下来。问题:画下来的蚂蚁是否正确?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简单交流波波画的蚂蚁是否正确。板书:板书本课课题校园里的蚂蚁。(二)活动探究活动11:观察蚂蚁的外形媒体:出示蚂蚁图片。问题:蚂蚁的外形有哪些特征?讨论:如何观察蚂蚁。指导:借助昆虫观察盒从整体到局部地开展观察活动。注意:提醒学生用文字和数字对蚂蚁进行描述。活动:学生借助昆虫
16、观察盒仔细观察蚂蚁的外形。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并结合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的提示,将蚂蚁的外形画下来。交流:教师展示学生的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并引导学生比较自己画下来的蚂蚁和波波画的蚂蚁是否相同。发现:学生会发现波波画的蚂蚁只画了四条腿,是不对的,从而加深对蚂蚁外形特征的认识。小结:蚂蚁身体的颜色有黑、褐、黄、红等。它的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六条腿。活动22:蚂蚁的家在哪里媒体:出示主题人物在校园里寻找蚂蚁窝的图片。问题:蚂蚁是常见的昆虫,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类昆虫。它们生活的地方很广泛。那么,蚂蚁的家在哪里?讨论:如何在校园里找到蚂蚁的家。要求:在校园里观察蚂蚁要听从教师指挥、注意安全。
17、在活动过程中,不要打扰蚂蚁的正常生活。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在校园里寻找蚂蚁的家并发现蚂蚁的一些生活习性。交流:学生分享在校园里观察并寻找蚂蚁窝的体会和发现。介绍:蚂蚁是典型的社会性群体动物,它们一般会在地下筑巢,偶尔也会在树上等其他地方筑巢。蚂蚁的地下巢穴规模非常大,同时具备良好的排水、通风等性能。而蚁巢出入口大多是一个拱起的小土丘,像火山那样中间有个洞,起保护作用。问题:在寻找蚂蚁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发现?媒体:依次呈现教科书的3幅图片蚂蚁相互碰触角,蚂蚁窝,蚂蚁排队走路。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这几张图片中蚂蚁的行为,了解蚂蚁的生活特点。介绍:蚂蚁头上的触角是彼此联系沟通的工具。两只蚂蚁在互相
18、碰触角时,能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传递给对方,以达到交流的目的。蚂蚁行走时,走在前面的蚂蚁会释放一种特殊的气味,后面的蚂蚁依靠这种气味紧紧地跟上,一只接着一只,看上去就像在排队。活动33:蚂蚁喜欢吃什么问题:蚂蚁喜欢吃什么食物呢?媒体:出示蚂蚁合作搬运死亡的昆虫,蚂蚁搬运草籽,蚂蚁合作搬运大米的三张图片。交流:蚂蚁是杂食性昆虫。蚂蚁发现食物后,当不能独自搬运回去时,就会很快地返回蚁巢,传递信息,集合其他同伴一起来搬运。活动:选择几种食物,放在蚂蚁经常出没的地方,观察哪种食物上停留的蚂蚁最多。操作:在小纸片上分别放上一种食物,再将小纸片和食物放在蚂蚁经常出没的地方进行观察。任务:观察食物上停留的蚂蚁的
19、多少,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进行涂色记录。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了解蚂蚁喜欢吃什么食物。汇报:蚂蚁喜欢吃的食物种类比较多,是杂食性动物。总结:今天我们对蚂蚁的外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同时也了解到蚂蚁生活在哪里,喜欢吃什么食物,怎么传递信息等。讲述:蚂蚁和蜗牛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不要打扰和破坏蚂蚁的正常生活秩序,爱护好身边的自然环境。拓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继续进行观察,找到蚂蚁的更多“小秘密”。七、板书设计校园里的蚂蚁外形特征:小、六条腿、有触角生活:蚂蚁窝、传递信息、列队行走、搬运食物喜欢吃的食物:苹果、饼干、白糖科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池塘里的鲤鱼教学设计一、教科书分析池塘里的鲤
20、鱼是科学二年级下册“身边的动物”单元中的第3课。本单元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找到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了解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本课主要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实践,让学生在认识鲤鱼外形特征的基础上,发现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池塘里的鲤鱼以鲤鱼作为观察对象,共由2个活动组成。活动1“观察鲤鱼”,让学生了解鲤鱼的外形特征。活动2“饲养小鱼”,通过饲养小鱼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如运动、摄食、排泄等。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鱼,能笼统地辨认这些动物都是鱼,但对于鱼的一些特征并不是很了解。因此,学生可利用已有的观察技能观察鱼,
21、了解不同鱼的某些外形特征。另外,大部分学生都有过饲养小鱼或其他小动物的经历。通过这些饲养活动,学生非常喜欢饲养小动物,也乐于观察和探究。但是,在饲养过程中,很少对小动物展开具有指向性的观察,也很少进行有效的记录。所以本节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观察小鱼的生活情况并作记录,培养学生长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三、教学目标1.认识鲤鱼并初步了解鲤鱼的外形特征。2.了解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3.培养学生饲养小动物以及长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4.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与小动物友好相处的情感。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鲤鱼并初步了解鲤鱼的外形特征。教学难点:了解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培养长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五、教学
22、准备教具准备:鱼缸、鲤鱼、水、鱼饲料、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学具准备:鱼缸、鲤鱼、水、鱼饲料。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出示本课的任务驱动场景图。在公园里,彬彬和波波看到池塘里有很多鱼在游来游去。问题:这些鱼是鲤鱼吧?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推测这些是不是鲤鱼。板书:板书本课课题池塘里的鲤鱼。(二)活动探究活动11:观察鲤鱼媒体:出示鲤鱼在池塘里游动的图片。问题:观察鲤鱼的身体,它的外形有哪些特征?讨论:怎样观察鲤鱼外形特征。讲述:像观察蜗牛、蚂蚁一样观察鲤鱼。先进行整体观察,再从头部到尾部进行有序的观察。注意:要在鲤鱼的自然生活状态下进行观察,不能将鲤鱼捞出水面以免造
23、成伤害。任务:观察鲤鱼有哪些外形特征,将它的外形画下来,并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进行记录。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观察鲤鱼,鼓励学生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并提醒学生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将鲤鱼的外形特征画下来,及时做好记录。交流:展示学生的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交流鲤鱼的外形特征。小结:鲤鱼的身体呈纺锤形,颜色一般为青黄色。它的头部比较大,眼睛较小,口位于头部前端,口的旁边有两对胡须。鲤鱼的身体表面具有鱼鳞,还有鱼鳍和鱼尾。活动22:饲养小鱼讨论:如果想长期观察小鱼的生活,我们需要怎样饲养呢?媒体:出示饲养小鱼的图片。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认知和经验,交流饲养小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展示:教师饲养的一缸小鱼。
24、任务:观察饲养的小鱼,你有什么发现?能提出哪些有兴趣的问题?问题:小鱼需要吃食物吗?小结:和其他动物一样,小鱼也需要食物。动物都需要摄食才能维持生命需求。问题:鱼缸底部那些一条条的黑色东西是什么呢?小结:小鱼也需要排出粪便这些废物。动物一般具有排泄的特征。活动:教师提出任务,让学生在课后饲养几条小鱼,结合科学学生活动手册,每天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生活情况。媒体:出示一些饲养小鱼的注意事项,如:合适的鱼缸、种一些植物、不要喂食太多、及时清理废物、35天要换水。讲述:在饲养小鱼前要给它们选择一个合适的鱼缸,而且在一个鱼缸里不要养太多的鱼。在鱼缸里适当种一些金鱼藻等植物。每天要记得给小鱼喂食。一般35天
25、要给鱼缸换一次水。同时,也要把鱼缸底部的排泄物及时清理干净。小结:饲养小鱼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同学们的耐心和细心照顾。(三)拓展活动媒体:出示其他鱼的生活图片。活动:观察其他鱼,它们是否和你养的鱼一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交流:学生根据观察回答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动物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例如:运动、摄食、排泄、生长、繁殖、感知外界环境等。七、板书设计池塘里的鲤鱼鲤鱼的外形特征动物的共同特征:摄食、排泄、运动科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家里的兔子教学设计一、教科书分析家里的兔子是科学二年级下册“身边的动物”单元中的第4课,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本单元的设计意图是让学
26、生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找到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了解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本课主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观察、探究、实践等活动,感知兔子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家里的兔子以兔作为学习素材,共由2个活动组成。活动1“灵敏的听觉”,让学生在兔子的四周轻轻拍手,通过观察兔子对声音的反应,了解兔子可以利用耳朵感知环境。活动2“能找出胡萝卜吗”,通过兔子找出胡萝卜的实验以及观察自然状态下兔子的活动,知道兔子可以通过多种感觉器官感知周围的环境,并能做出相应的反应。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对周围的事物尤其是对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充满好奇。兔子是学生最喜欢的小动
27、物之一,学生也具备关于兔子的相关知识。由于具有相关的生活经验,所以学生对观察和探究兔子的活动具有极大的兴趣。在前三课对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学生掌握了一些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探究技能。本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观察、探究活动,符合学生的需求和认知发展。三、教学目标1.知道兔子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周围的环境。2.经历观察、描述、交流、实践、记录等一系列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表达能力。3.激发学生认识生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兔子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周围的环境。教学难点:经历观察、描述、交流、实践、记录等一系
28、列体验活动,提高合作交流和表达能力。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盘子、兔子、胡萝卜、胡萝卜模型、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学具准备:盘子、兔子、胡萝卜、胡萝卜模型。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出示本课的任务驱动场景图。妍妍和琪琪坐在客厅聊天。妍妍抱着一只小兔子,琪琪发现兔子的耳朵在动来动去。问题:兔子的耳朵怎么动来动去呢?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简单交流兔子的耳朵为什么会动来动去。板书:板书本课课题家里的兔子。(二)活动探究活动1:灵敏的听觉讨论:兔子的耳朵动来动去,是不是在感知周围的声音呢?任务:在兔的四周轻拍双手,观察它的反应。媒体:出示学生对着兔子拍手的场景图。活动:教师组织
29、学生分别在兔子的前、后、左、右等方位轻拍双手,观察兔子的反应,并结合科学学生活动手册,提醒学生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交流:教师展示学生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的记录内容。汇报: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小结:兔子是一种比较敏感的动物。它有一对比较长的耳朵,可以灵活地活动,帮助兔子听到周围传来的声音。活动2:能找出胡萝卜吗讨论:兔子的其他感觉器官是不是也像耳朵那样灵敏呢?媒体:出示兔子在胡萝卜和胡萝卜模型面前的场景图。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兔子能不能在胡萝卜和胡萝卜模型之间找出真正的胡萝卜。提示:提醒学生观察兔子靠什么感官找出胡萝卜,及时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进行记录。交流:教师展示学生科学学生
30、活动手册的记录内容,汇报:学生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小结:胡萝卜和胡萝卜模型在外形上几乎是一样的。虽然兔子的视野非常大,但它的近距离视力不是很好,所以它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灵敏的嗅觉去找出胡萝卜。实践:让学生到小农场等地方进行实地观察或观看视频信息,了解自然状态下,兔是怎样感知环境的。小结:兔子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三)实践活动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提出活动要求,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有关动物的科普书,了解动物是怎样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的。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七、板书设计家里的兔子探究:灵敏的听觉、嗅觉小结:兔子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科学二年级下册第5课我们离不开蔬菜教学设计
31、一、教科书分析我们离不开蔬菜是科学二年级下册“一起种蔬菜”单元中的第1课。本课主要让学生知道蔬菜是我们离不开的食物。只有引起学生关注蔬菜,认识蔬菜对我们的重要性,才会吸引学生进一步探究蔬菜是如何种植出来的,所以本课的学习是后面两课的基础。本课共由2个活动组成。活动1“餐桌上的蔬菜”,了解蔬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含有我们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学生认识蔬菜是我们离不开的食物后,进一步形成探究蔬菜是怎样种出来的动机。活动2“蔬菜是怎么种出来的”,了解蔬菜的种植过程。组织学生参观蔬菜种植过程,为下阶段开展蔬菜种植活动提供认知基础。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处于需要通过多体验、多动手去感知事物,理
32、解科学概念的阶段。要让低年段的学生了解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蔬菜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蔬菜是二年级学生熟悉的食物。一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吃各种蔬菜,对蔬菜已有比较丰富的感知;另一方面,学生却很少思考我们的生长有多么需要蔬菜,甚至人类的生存是否离得开蔬菜的问题。这节课正好可以提供一个学习机会,帮助学生梳理相关认识,学习相关内容及科学方法。三、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蔬菜。2.了解大家一周内吃蔬菜的情况。3.了解蔬菜的种植和管理过程。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蔬菜。教学难点:统计并记录一周内吃过的蔬菜,了解蔬菜能为人类提供生长所需。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
33、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学具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六、教学过程设计(一)任务驱动媒体:展示本课任务驱动场景图。妍妍和琪琪在学生食堂旁观看一周菜谱。问题:为什么菜谱里每天都有蔬菜呢?交流:同学们,你们每天都要吃蔬菜吗?板书:板书本课课题离不开的蔬菜。(二)活动探究活动1:餐桌上的蔬菜媒体:出示蔬菜图片。问题:一周内,你吃过哪些蔬菜呢?活动:统计一周内吃过的蔬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交流:向小组的同学介绍你一周内吃过的蔬菜。活动:把小组内同学的记录放在一起,根据全班记录数据,归纳我们通常多久会吃一次蔬菜,感知蔬菜对人体是有益的、必要的。结论: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蔬菜。活动2:蔬菜是
34、怎么种出来的媒体:出示各种各样的蔬菜。问题:你知道这些种类繁多的蔬菜是怎么种出来的吗?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小菜园,了解蔬菜的种植过程。交流:观察并交流蔬菜是如何种出来的。拓展:如果提供蔬菜种子给你,你觉得应该怎么开展种植活动呢?七、板书设计我们离不开蔬菜蔬菜是我们离不开的食物。科学二年级下册第6课动手种蔬菜教学设计一、教科书分析动手种蔬菜是科学二年级下册“一起种蔬菜”单元中的第2课。本课通过指导学生开展播种活动和为期一周的种植管理活动,为下一课学习蔬菜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做铺垫。本课的主体活动是种蔬菜。第一环节,确定播种的种子并选取合适的农作用具,知道所选农具的使用方法。第二环节,指导学生学习播种的
35、方法,分组开展播种实践活动。第三环节,交流怎样管理才能让蔬菜生长得更好,提醒学生注意记录蔬菜的种植和管理过程。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处于对植物的生长和种植非常感兴趣的阶段,他们对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充满好奇,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小变化都会令他们欣喜。本课选择贴合学生生活的植物蔬菜,开展种植活动,十分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将会全情投入种植活动,并乐于记录蔬菜生长过程中的每一点变化,为该课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奠定基础。三、教学目标1知道种植蔬菜的基本步骤。2了解种植蔬菜后期管理的注意事项。3学会选取合适的农作工具进行播种。4学会记录蔬菜的种植和管理过程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
36、道种植蔬菜的基本步骤。教学难点:学会记录蔬菜的种植和管理过程。五、教学准备蔬菜种子、小花盆、花洒罐、小木棍、小园丁日记记录纸。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妍妍、琪琪和波波尝试在菜园的花盆里种植蔬菜。问题:是不是要先播种呢?交流:对波波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任务:究竟如何开展种蔬菜的活动呢?(二)活动探究种植前准备任务:考虑种植前需要做什么准备。交流:选择哪些农具开展播种活动,知道这些农具的用途和用法。整理:确定开展活动的蔬菜种子,选取合适的农具。在开展种植活动前,分配好种子和工具材料。播种 种蔬菜任务:种植蔬菜。讨论:种植蔬菜的步骤。交流:如何种植蔬菜,生生互评改进。指导:学习正确的播种方法
37、。操作:学生分组开展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展示自己播种好的花盆。评价:是否正确完成播种步骤,有哪些需要注意或改善的地方。种植后管理任务:怎样管理,才能让蔬菜生长得更好?讨论:管理蔬菜生长的做法。交流:提出切实可行的种植和管理蔬菜的方法,生生互评。指导:制作记录蔬菜种植和管理过程用的小园丁日记。评价:能否达成记录管理蔬菜生长的目标与任务,需要怎么改进才能更好地达到目标。课后:跟进学生记录为期一周的小园丁日记。七、板书设计动手种蔬菜科学二年级下册第7课谁的蔬菜长得好教学设计一、教科书分析谁的蔬菜长得好是科学二年级下册“一起种蔬菜”单元中的最后一课。通过为期一周的种植蔬菜活动,学生种植的蔬菜苗已
38、经有了不同的生长状况。学生都跃跃欲试,希望和同学分享各自的种植成果。本课正好给予学生展示、交流蔬菜种植效果的机会,并了解蔬菜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同时,进一步了解更多植物和蔬菜一样,也需要阳光、水分等条件,并让学生广泛联系生活,说出更多人们合理利用植物的例子。本课的教学内容共由3个活动组成。活动1“哪盆蔬菜长得好”,通过比较蔬菜生长情况并结合小园丁日记,交流蔬菜长得好的原因。活动2“植物生长靠什么”,是了解其他植物的生长是否和蔬菜一样,也需要阳光、水分等条件。活动3“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是了解人们合理利用植物的例子,进而了解到许多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二、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
39、以蔬菜为代表的植物种植活动有一定的认识。这些体验活动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十分有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然而,对于蔬菜等植物长得好可能和什么原因有关,二年级学生还处于比较朦胧的阶段。或许部分学生能初步讲出可能和阳光或水分有关,但也可能是道听途说,没有实践支撑。本课通过蔬菜种植分享会等形式,激发二年级学生进行更多的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用事实和证据发现蔬菜及更多植物长得好的原因。另外,还鼓励学生了解除了蔬菜,人们还有哪些合理利用植物的例子,进一步认识到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三、教学目标1.知道蔬菜等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等条件。2.能说出一些人们合理利用植物的例子。3.通过观察比较,结合小园丁日
40、记,发现蔬菜生长所需要的条件。4.了解许多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蔬菜等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等条件。教学难点:能基于种植实践活动的记录,展开交流,了解蔬菜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植物生长靠什么的相关素材、人们合理利用植物的相关素材、多媒体教学仪器、教学PPT课件学具准备:种植一周后的蔬菜苗、小园丁日记。六、教学过程(一)情境驱动媒体:波波、琪琪、彬彬围在教室里的桌子前,展示各自种植的蔬菜,观察并比较哪盆蔬菜生长的更好。问题:彬彬的豌豆怎么长得那么好呢?交流:学生对波波提出的问题进行简单交流。任务:蔬菜长得好和什么原因有关呢?(二)活动探究活动
41、1:哪盆蔬菜长得好展示:小组成员把各自种植的蔬菜苗放在一起进行展示。观察:比较谁的蔬菜长得好。描述:为什么这些蔬菜长得好?问题:这些蔬菜长得好是什么原因呢?活动:结合各自的小园丁日记,比较蔬菜种植效果,看看能否找出原因。汇报:学生根据交流的结果,解释蔬菜长得好所需要的条件。小结:光照充分和水分充足等是蔬菜长得好的原因。活动2:植物生长靠什么问题:我们周围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是否和蔬菜一样,也需要阳光、水分等条件呢?媒体:出示相关植物素材。讨论:观看相关素材,交流思考这些植物长得好的原因。汇报:学生解释、交流各种植物长得好的原因。小结:各种植物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等条件。活动3:植物与我
42、们的生活问题:除了蔬菜,人们还有哪些合理利用植物的例子?媒体:出示植物与我们的生活相关的素材。讨论:学生根据相关素材,交流人们合理利用植物的例子。汇报:学生提出生活中人们合理利用植物的例子,生生交流、互评。小结: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课后:结合今天对蔬菜等植物长得好的原因的认识,改进种植方法,继续种植蔬菜。七、板书设计谁的蔬菜长得好蔬菜等植物长得好需要阳光、水分等条件。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科学二年级下册第8课不倒翁教学设计一、教科书分析本课是科学二年级下册“动手做玩具”单元的第1课,重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简单玩具的结构特点,并尝试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模仿自制玩具,为后续各课自制其他玩
43、具打下基础。本课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情境创设,通过创设学生玩不倒翁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科学问题。第二部分是活动1“不倒”的秘密,围绕不倒翁不倒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不倒翁的外形特征和内部结构,并猜测“不倒”的秘密。第三部分是活动2做个不倒翁,在活动1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模仿不倒翁的结构特点,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不倒翁玩具。二、学情分析不倒翁被扳倒后总能自行恢复直立,对于学生来说,这种现象非常有趣、神奇。他们很想通过探究找到答案。但是,二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限,学生的思维又比较依赖感性认识。因此,学生可能无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科学原理。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玩不倒翁进行感受,还
44、要引导学生不但要关注不倒翁的外形,还要从内外结构上对不倒的原因进行思考,为制作过程中的有效选材和动手操作打好基础。三、教学目标1知道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与其底部有重物、底部为圆弧形的结构有关。2能模仿不倒翁的结构特点,选择身边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设计并制作不倒翁。3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同伴进行交流和评价。4对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简单玩具感兴趣。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与其底部有重物、底部为圆弧形的结构有关。教学难点:能模仿不倒翁的结构特点,选择身边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设计并制作不倒翁。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不倒翁玩具、乒乓球、双面胶、橡皮泥、螺母、剪刀、扇形彩纸、彩色铅笔、教学课件、多媒体电教平台。学具准备:不倒翁玩具、乒乓球、双面胶、橡皮泥、螺母、剪刀、扇形彩纸、彩色铅笔。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1.情境创设:媒体:展示教材情境图。问题:妍妍和琪琪在玩什么玩具?媒体:展示不倒翁玩具,并请学生上台玩不倒翁。交流: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和发现。问题:关于不倒翁,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交流:学生回答自己的想法。问题:为什么不倒翁被扳倒后总能自行恢复直立?板书:板书本课课题“不倒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