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教学设计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0310 上传时间:2020-08-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5.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5.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一、内容及其解析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科学技术的民主与成就, 指的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第三节的内 容, 其核心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将不同时期的科技政策与成就理清。 要结合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背景对其加以分析,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要善于从 不同的角度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能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生已 经学过通史中和必修一、 二中的相关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科学技术的民主与成就就是在此基 础上的发展,由于它还与政治文化常识有一定的联系,与历史其它板块联系不是很多,所以 是本学科一般内容。

2、教学的重点是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分析新中 国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标志性成果以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二、目标及其解析二、目标及其解析 1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认识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 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 用,认识在党的领导下科技振兴的历程。 2 2、目标解析:、目标解析: (1)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认识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 量振兴科技事业, 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

3、是指要了解新中国为振兴科技, 政府采取的重 大举措后,在国防科学工作者技术领域以及在医学和农业科技领域的成就,展示了国力。 (2)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 用, 认识在党的领导下科技振兴的历程就是指要理解吸取了文革的教训后, 我国大力发展科 技,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行科教兴国,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在核技术研究和 应用,在空间技术领域,在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在信息技术领域,在生物工程领域等尖端科 学技术方面取得了的重大成就。 三、问题诊断分析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产生

4、这一 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缺少相关史实。 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 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其中关键是史实例证, 论从史出。 四、教学过程设计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问题一:科技落后的历史背景?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回顾所学分析 师生活动: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分析 (1) 明朝中期以后, 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和闭关政策等原因, 中国古代科技开始停滞。 (2)近代中国,由于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经济和教育水平落后等原因,中国科技事业更 是远远落后与世界水平。 问题二:问题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科研是如何起步的?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5、:了解我国科技起步的情况 师生活动:师生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如下: (1)建立科研领导机构和研究机构,依靠政府力量领导和开展科研工作。 (2)党和政府通过培养科技人才和吸引海外华人的知识分子相结合的办法,迅速建立一支 科技队伍。 (3)制定和实施科技发展规划。 问题三:问题三: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了解一定时期的科技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是密不可分的 师生活动: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如下: (1)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20 世纪中期世界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 用,也促进了中国

6、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3)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支持。 (4)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例题一:例题一: “倒计时, 读秒到零,起爆! 刹那间,一团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天空和大地燃 烧起来,太阳都变成灰色了。随后就是一声巨响,向外扩展,火球在翻滚,在升高,在 膨胀,橘红、靛蓝、绒白地变换着,终于,它定格成一朵直竖在空旷的天地之间的蘑菇云。 令人恐怖的美丽! ”材料记载的新中国科技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 C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 D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蘑菇云”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第一颗原 子弹爆炸成功的

7、史实,故选 A 项。 例题二:例题二:新中国建立后的十几年中,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居世界 之首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D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问题四:问题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及意义?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了解思想观念的变化的重要性以及科技的作用 师生活动: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如下: (1)提出:1988 年 9 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反映了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实践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 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

8、中的第一位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 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 成部分,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例题三:例题三:下列所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能直接而充分说明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推 动经济发展的有: A一箭多星技术的掌握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 D 籼型水稻培育成功和推广 例题四:例题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而下列史实中的错误在于不尊重科 学的是: A人民公社运动 B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C“文化大革命”运动 D批判彭德怀 五、目标检测题五、目标检测题 1、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 “东方红”的乐曲响彻全球。然而 为这颗

9、卫星倾注了全部心血的赵九章先生却未能等到这一刻, 无端受到诬陷迫害的他, 早在 一年半以前已经含冤去世。不少科学家是在“牛棚”中听到“东方红”乐曲的。据此判断,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的时间可能是(C) A1950 年 B1960 年 C1970 年 D1980 年 2邓稼先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原子弹、氢弹之父” ,他从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仅仅 七天,就响应党的号召回国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原子弹成功爆炸后,他马不停蹄地参加了氢 弹的研制,从原子弹爆炸成功到氢弹爆炸成功,邓稼先共用了(C) A10 年 B5 年 C3 年 D1 年 3 “嫦娥二号”于 2010 年 10 月 1 日发射成功,它

10、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你 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B)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D “神舟 5 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4.“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巨大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使中国追赶世界的科技水平的脚步放慢,能够证明上述观点的是(C) A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B袁隆平成功地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 C中国成功地掌握了“一箭多星”技术 D用中国自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 5.被誉为新中国科学界“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之一的科学家

11、钱学森于 2009 年 10 月 31 日以 98 岁高龄去世了,当他放弃了海外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回到国内体现了(C) A响应“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号召 B积极参加中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863 计划” C满怀爱国主义热情,要改变中国科技落后的面貌 D响应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参加国内建设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 毛泽东 1956 年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材料二 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 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

12、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邓小平 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材料三 江泽民指出: “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 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 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 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 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活跃的因素。 并且国际间的竞争, 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 “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 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 (1)20世纪5070年代, 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 (2)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对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

13、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调 整? (3)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新特点?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 决策?新世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是什么? 解析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把握不同时期的国内国际局势: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70 年代,美 苏、中美关系紧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20 世纪 90 年代,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全球化脚步加强。 答案答案 (1)战略重点:发展“两弹一星” ,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速度。原因:当时,中美处于 敌对状态,中苏关系也在 60 年代初破裂,美苏敌视中国,严重威胁我国安全。发展“两弹 一星”是

14、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垄断,加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 (2)方向调整: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 推动作用。原因:国内方面,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 首要任务。国际方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美、中、苏关系缓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 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激烈。 (3)新特点: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全球 化进程加快。战略决策:科教兴国。成绩: “神舟 5 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等。 六、本课小结六、本课小结 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在困难的条件下艰难起步, 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 科技人员通过不懈 努力,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经过文革的教训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为科教 兴国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动着中国科技走向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民版 > 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