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外交关系的突破ppt课件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0038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6.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5.2 外交关系的突破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5.2 外交关系的突破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5.2 外交关系的突破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5.2 外交关系的突破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5.2 外交关系的突破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外交关系的突破,学习目标,内容索引,基础落实,壹,1.背景 (1)由于 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所占据。 (2)广大亚、非、拉美 崛起。 (3)新中国 逐步提高。 2.过程 (1)1971年,美国提出“ ”方案,被周恩来拒绝。 (2)10月25日,第 届联合国大会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意义 (1)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 (2)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 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中国家,美国,一、重返联合国,双重代表权,答 案,国际地位,26,安全理事会,恢复,(1)1971年中国取得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判断正误,解析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按照国际法,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接替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资格,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益。,解 析,答 案,(2)中国重返联合国,说明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图片浓缩着历史的记忆。下图乔的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这一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答案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 案,问题思考,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

3、是加入联合国。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原始国之一。,1.原因 (1)美国方面:20世纪70年代,美国“ ”中国政策的失败;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地位。 (2)中国方面:中苏关系破裂后, 陈兵中国北方边境,对中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苏联,二、中美关系解冻,答 案,遏制和孤立,2.过程,基辛格,答 案,乒乓外交,中美联合公报,正常化,1979,3.影响:中美两国关系从长期敌对到走向缓和,成为中国外交实现重大突破的关键。,在公报中阐述“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该公报是什么?,答案关于建立外交关

4、系的联合公报。,答 案,问题思考,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标志是1979年中美建交,而不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因为尼克松访华只是表明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建交公报与中美联合公报关于台湾问题的异同点 (1)同: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2)异: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国没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1.原因 (1) 关系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2)日本对华友好的政党、 和人士的积极推动。 2.概况:1972年9月,日本首相 访华,两国决定建立外交关系。1973年初,中日双

5、方互派大使。 3.意义:结束了两国 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社团,三、中日邦交正常化,答 案,中美,田中角荣,长期敌对,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中日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是其根本原因。,归纳总结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对中国及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1)对中国:打破了长期以来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促进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便利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加强同世界的联系,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6、2)对国际关系:中美、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中、美、日三国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它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对建立新的国际关系起到积极作用。,知识结构 20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的突破,返 回,核心素养,贰,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1) 年10月25日中国重返联合国 (2)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订 (3)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 (4)1973年初 互派大使实现邦交正常化 (5)1978年12月中美签订 (6) 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时空观念,答 案,1971,中美联合公报,中日联合声明,中美建交公报,1979,中日,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

7、策 外交政策是一国处理对外关系问题、进行外交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行动方针。一个国家调整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利益、政治关系、文化历史根源等,但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正常化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唯物史观,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美关系要想实现正常化,美国必须表明在台湾军售问题上的观点,否则总统等“将会在美国遇到政治麻烦”,体现了总统等与其他政治势力的妥协,故A项正确。,应用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回忆中美建交谈判时说:“如果我们不在这一问题(向台湾出售武器)上明确表示我们的观点,总统及其国内政策顾问和我都强烈地感觉到(中美关系)正常化将会在

8、美国遇到政治麻烦。”这表明 A.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各方势力妥协的结果 B.是否对台军售成为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 C.美国国内对于中美建交存在着严重分歧 D.中美关系正常化不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解 析,答 案,1.印证教材观点 材料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忆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问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应用材料说明尼克松访华结束了中美两国的 状态,开始了中美关系 化的进程。,史料实证,答 案,敌对,正常,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

9、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中美联合公报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8年) 应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与中美联合公报相比在内容上有何发展?,答案美国从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含糊态度到“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的明确立场,这是一个进步。,返 回,答 案,达标检测,叁,1.(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71年,当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团车队驶入纽约市时,沿途不少行人高兴地互相转告:“中国来的!中国来的!”不少人招呼说:

10、“欢迎、欢迎!”并挥帽致意。此次中国代表团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亚非会议B.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解析从题干材料“1971年”“纽约”可知描述的是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选C。,解 析,答 案,1,2,3,4,5,6,2.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因素包括 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A. B. C. D.,解析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而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所以不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11、,排除; 其他项符合史实,故选B。,解 析,答 案,1,2,3,4,5,6,3.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两国长达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宣告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其标志性事件是 A.基辛格秘密访华B.乒乓外交的开展 C.尼克松总统访华D.中美建交公报发表,解析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是尼克松访华,故A项错误,C项正确; 乒乓外交的开展是以民促官,不是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故B项错误; D项不是标志性事件。,解 析,答 案,1,2,3,4,5,6,4.(2019湖州高一检测)2018年是中日建交46周年,中日关系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1972年,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的

12、直接原因是 A.中国“文化大革命”的结束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D.受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解析注意是“直接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外交上一直追随美国,由于中美关系的改善,使得中日关系也逐渐实现了正常化,故D项正确。,解 析,答 案,1,2,3,4,5,6,5.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成为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的关键。这是因为该事件 A.促成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改善了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 C.有利于打开对外开放新局面 D.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进程,解析中美关系缓和,有利于改善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之后,西方国家

13、掀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故B正确。,解 析,答 案,1,2,3,4,5,6,6.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日本和美国分别建交。这些成就 A.完全消除了意识形态的影响B.体现了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C.结束了两极格局D.体现了外交的独立自主,解析这些成就没有消除意识形态的影响,故A项错误; 当今世界多极化格局还没有形成,故B项错误; 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苏联解体,故C项错误; 中国与美日建交,是从中国国家利益出发,体现了外交的独立自主,故D项正确。,返 回,答 案,解 析,1,2,3,4,5,6,课时训练,肆,1.针对第26届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美国

14、舆论认为,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这是因为该事件 A.表明美国霸权遭到世界抵制B.加剧了中美两国间的对抗 C.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D.促使美国改变了对华政策,题组1重返联合国,对点训练,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故C项正确。,解析中国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获得划时代的胜利是指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故D项正确。,2.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获得划时代的胜利,这是指 A.美日等国保留台北席

15、位的提案被废置 B.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方案被否决 C.中国代表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得大会的通过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审清题意,抓住关键词“主要国际因素”,A、B、C都是国际因素,但主要是C,D属于国内因素,故选C。,3.20世纪70年代使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美苏争霸出现苏攻美守的态势 B.西欧、日本成为美国的有力竞争对手 C.广大亚非拉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答 案,解 析,1,2,3,4,5,

16、6,7,8,9,10,11,12,13,14,15,16,解析本题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美国需要缓和与中国的关系来寻求中国的支持以对抗苏联,所以A项最符合题意。,4.(2019苏州高一检测)1972年上海中美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答 案,解 析,题组2中美关系解冻,1,2,3,4,5,6,7,8,9,10,11,

17、12,13,14,15,16,5.(2018晋中高一检测)1969年,台湾同65个国家保持着“外交关系”,到1974年10月,只有32个国家同台湾有“外交关系”,此后承认“中华民国”的国家数目还在继续下降。材料所述趋势从侧面反映出 A.海峡两岸达成了重要共识B.中美之间已建立外交关系 C.祖国统一大业遭遇了挫折D.新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海峡两岸达成共识是指大陆与台湾的共识,与材料中台湾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不符,故A项错误;

18、 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材料中“承认中华民国”的国家日趋减少,反映的是国际上逐渐改变了“一中一台”两个中国的认识,有利于祖国的统一,故C项错误; 从材料中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逐渐被承认,是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重要表现,故D项正确。,6.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促使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国科技领先,

19、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国力增强,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对中国实行敌视政策,两国关系紧张,所以中国人在大多数美国人心中是一个负面形象。20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促进了中美两国的交往和认识,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也发生了改变,故选A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7.1971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20、 A.以民促官 B.国际推动 C.官方交流 D.以官带民,解析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乒乓外交的有关史实,乒乓外交通过民间交流推动了“官方交流”,它促使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选A。,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8.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主要依据是 A.日本对中国改变敌对态度 B.中日正式实现邦交正常化 C.日本公开承认新中国政权D.中日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解析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因此,田中角荣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故选B。,题组3中日邦交正常化,答 案,解 析,1,2,3,

21、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中美关系改善于1972年尼克松访华,日本在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的“越顶外交”中受到冲击,日本首相访华,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故C项正确。,9.有学者认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真正起决定性、直接作用的是中国政府和国际环境。对“国际环境”理解正确的是 A.两极格局的瓦解 B.中国大国身份的确立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日本的国际地位下降,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0.下图是1972年9月25日,日本政府首相田中角荣向周恩来敬酒的镜头。当田中角荣谈到茅台酒很好喝时,

22、周恩来说:“茅台酒比伏特加好,不上头,疲劳的时候喝一点能起振奋作用。你觉得好喝我们送一点给你,把你的威士忌改成茅台。”周恩来的本意是 A.伏特加是苏联的酒,不好喝并且容易上头 B.美国的威士忌酒好喝,但不如中国的茅台 C.日本应该与美国断交,改与中国建交 D.中国真诚欢迎与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日本也应该拿出诚意,答 案,解 析,解析A、B两项是表象,不能体现周恩来的本意; C项不符合史实,故选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1.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的飞机刚刚起飞,电传打字机就传来消息:我们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

23、。周恩来后来告诉我,在我刚要离开之前,他已经知道了联大表决的结果,但他不愿意第一个告诉我,怕我难为情。”这段文字中“那场战斗”是指 A.否决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美国反对新中国和台湾同时参加联合国 C.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实行“三通”威胁到美国利益 D.美国反对新中国取代台湾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综合强化,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根据题干中“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说明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台湾代表被驱除出联合国。“怕我难为情”说明美国反对台湾代表被驱除出联合国,故D项正确。,1,2,3,

24、4,5,6,7,8,9,10,11,12,13,14,15,16,12.基辛格,见证中美外交风云的“活化石”,在其著作论中国中指出中美之间的合作关系“对全球的稳定与和平至关重要”,如果两国之间进入“冷战”状态,“将阻止太平洋两岸一代人的进步”。下列有利于中美两国共同发展的事件是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朝鲜战争的爆发 C.美国向联合国大会提出“双重代表权案” D.1972年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中国与苏联签订的,所以A项不正确; 朝鲜战争的爆发使中美关系更加恶化,

25、B项不正确; “双重代表权案”的目的是分裂中国,C项不正确; 1972年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则使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美国采取敌视和孤立中国的政策。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总统主张缓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材料表明了这一点,故B项正确。,13.尼克松在其对华政策报告中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的力

26、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他讲这番话的主要目的是 A.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 B.主张和中国建立和平共处的外交关系 C.阐明中国对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D.阐明中国在国际关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在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后,中日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日本对华舆论逐渐认识到合则两利,战则两败,“日中永世友好”“日中不再战”逐渐成为主流,故B项正确。,14.20世纪70年代,日本民间兴起“熊猫热”“茅台热”“京剧热”“杂技热”,“日中永世友好”“日中不再战”逐渐成为日本对华舆论的主流。据

27、此可知 A.中日经济交往升温促进文化交流 B.邦交正常化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C.经济文化交流为邦交正常化创造条件 D.中国改革开放扩大了国际影响,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5.和解是一个进程,是各方在共同努力下,创造性地实现了冲突的转换。著名和平学家约翰保罗莱德里奇认为:和平、真相、正义、宽恕是和解的核心要素。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中日和解的重要里程碑。中日双方和解最重要的基础是 A.日本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B.日本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C.日本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 D.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答 案,解 析,1,2,

28、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日本对侵华战争的态度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的关键因素,也是中日双方和解最重要的基础,故C项正确。,16.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0年,尼克松说:“我愿意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 材料二1971年,尼克松又说:“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

29、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我谋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的关系的行动不会以牺牲我们的老朋友的利益为代价,这个行动不是针对其他国家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材料一反映了尼克松怎样的对华态度?他阻挠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是否成立?请说明原因。,答案不承认新中国,反对新中国进入联合国。不成立。 原因:中国爱好和平,并最早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材料解析类题目的解答要注意结合材料的历史背景分析材料,以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如本题材料一的背景是美国采取反华政策,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材料二的背景发生变化,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面临许多实际问题,不得不考虑改善中美两国关系。,答 案,解 析,(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尼克松对华态度有了什么变化?为何会发生这一变化?尼克松在执行对华政策时有何具体表现?,答案变化:表示承认新中国,并采取主动行动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 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和孤立”政策失败,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守势。 表现: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返 回,答 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民版 > 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