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教学设计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49985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史实, 比较分析国共两党军队强弱的发展 变化, 得出国民党政权覆灭和解放战争迅速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多 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综合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师通过对教材、教学环境、学生学情等因素的分析,充分利用可开发的资源,精心设 计多媒体课件以辅助课堂教学。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辽沈战役小组、淮海战役小组、 平津战役小组、渡江战役小组) ,分别准备各路野战军的资料,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个人 展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形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三大战役是战

2、略决战, 它的胜利不仅预示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而且也预示着人民的 胜利;感受共产党的聪明智慧和英明决策,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培养热爱党、热 爱人民的思想情感。 二、教材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战东北是英明决策,有利于掌控战争的全局; 淮海战役直接威胁到了 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渡江战役直捣南京,国民党统治 覆灭。人民解放战争以胜利而告终。 本课重点: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本课难点: 中国共产党迅速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对照三大战役空白图,根据所学分析 1948 年 9 月之前内战形势的

3、发展和敌我 军队力量的对比,说明国民党在解放军的连续打击下,士气低落,兵力锐减,其主要兵力被 解放军分割在西北、中原、华北、华东、东北五个战场上,失去了完整的防御战线。人民解 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探究: 请辽沈战役小组同学指出东北的地理位置,然后阅读思考:首战东北的智慧所 在?同时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再由一名同学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做补充,另三组 同学可以提出异议。 点拨:我军超过敌军兵力,且能利用东北工业支援。敌人物资来源困难,又撤守不定。 解放东北后,获得了战略总后方,并可挥师南下。若守战华北,将受华北华东之敌夹击;若 首战华东,则东北敌军将南撤关内,实现战略

4、收缩 演示:辽沈战役流动示意图: (1)1948 年 9 月 12 日至 10 月 9 日,解放锦州与长春; (2) 10 月 19 日至 28 日, 主要围歼廖耀湘兵团; (3)10 月 29 日至 11 月 2 日,解放沈阳、营口。 领悟: “关门打狗,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位于东北西南的锦州是联结东北和华北的 咽喉,也是东北国民党防御体系的要害所在。一旦先拿下锦州,便可切断东北敌军撤向山海 关的退路。人民解放军攻取了锦州,就关闭国民党军队出入东北的大门,对长春等地的守敌 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为各个击破被围困的敌人创造良好的战略态势 承转: 根据辽沈战役后, 全国形势的根本变化和中原野

5、战军攻克郑州后东进靠拢华东野战军, 两军联合作战的有利态势,我人民解放军展开淮海战役。 探究: 怎样体会大军合力的宏伟气势?淮海战役小组展示收集的各路野战军作战的图片 资料。 演示:请淮海战役小组的同学动手操作淮海战役流动示意图和录像资料片段: (1)1948 年 11 月 6 日至 22 日,中心是歼灭刘峙集团,徐州东线黄伯韬兵团; (2)11 月 23 日至 12 月 15 日,我军全歼双堆集黄维兵团和围困向西南逃跑的杜聿明指挥兵部; (3)12 月 15 日 至 1949 年 1 月 6 日,向被围国民党军发动猛攻。 点拨:淮海战役的战略特点是“中间突破,肢解敌人” 。 领悟:结合人民群

6、众支援前线的统计表,感受陈毅说过的一句话,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 用小车推出来的。 点拨: 决定战争胜负的人,是人心的向背,真正强大的力量不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 人民。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力军,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历史的创造者。 承转:淮海战役期间,东北野战军 80 万挥师入关,同华北 2 个兵团联合发起平津战役。 探究:如果你是平津战役的统帅,你采用何种战略战术? 演示: 平津战役小组成员根据平津战役的流动示意图: (1) 1948 年 12 月 5 日至 21 日, 将敌军分割在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塘沽等五个据点; (2)12 月 22 日至 1949 年 1 月 15 日,

7、解放天津、张家口、新保安、塘沽等; (3)1949 年 1 月 16 日至 31 日,傅作义接 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分析得出“先打两头,后取中间”战略决策。 探究:如何理解北平和平解放的历史作用?曾到北京旅游过的同学出示照片并谈感受。 点拨:北平和平解放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以保障,文物、古迹和环境免遭破坏。不 战而屈人之兵的和平解决战事的方式,有利于解放军进一步瓦解国民党军队。 小结:让全体学生设计表格填入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军队、将领和战果。 拓展: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 承转: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全线崩溃。蒋介石因妄图“划江而治”的 假和平的阴谋又随即被戳穿。1949

8、年 4 月 21 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 的命令,渡江战役爆发。 演示: 渡江战役小组成员操作流动示意图和图片, 并结合课本小字部分来讲述人民解放 军的豪迈壮举。 欣赏:请学生朗诵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并回答问题。 探究: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 点拨:宣告了延续 22 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拓展: 人民解放军迅速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建议学生通过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讨 论。 总结:主观方面: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战略方针和战略决策、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人民 解放军的英勇作战等。客观方面:国民党政治上的孤立、不得民心,军事上战斗力差、指挥 不当,经济上横征暴敛、导致崩溃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北师大版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