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世界的地形 教学设计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49908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3世界的地形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3世界的地形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3世界的地形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章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地球的面貌 第三节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世界的地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4.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训练读图能力。 5.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 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 知道在等高 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能力目标 1.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2.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 量算距离、 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 和坡度陡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

2、情。 2.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3.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 4.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难点 1.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2.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3.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 量算距离、 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 和坡度陡缓。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我们在地球上主要生活在陆地上,而我们生活的陆地,比如我们周围,有上坡有下坡, 整个陆地表面并不像海平面那么平,

3、 有很多高低起伏。 (利用身边常识引入, 帮助学生理解。 ) 二、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一)陆地地形 1海拔与相对高度 地形就是地表各种高低起伏形态的总称。 创设情境:地表的高与低需要用什么来衡量? 引出高度,并比较测量高度的不同方法。先用人的身高来举例,形象的类比高度的测量 方法。 提出疑问,启发学生。 尝试用已有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1)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2)相对高度:地表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差。 通过举例、画图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含义,区分它们的差别,熟练巩固。 过渡:正是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

4、度都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各种不 同的地形类型。 列举熟悉的地形五种陆地常见地形。 (利用身边知识举例。) 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 (1)五种基本地形 绘制地形剖面示意图让学生判断。 利用简单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启发学生辨别五种陆地基本地形。 通过读图思考判断,提高兴趣。 海拔高度(米) 平原:200 高原:500 山地:500 坡度较陡 丘陵:500 相对高度200 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总结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特点。 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总结盆地的特点。 定性定量描述五种陆地地形的特点 最高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最大的盆地

5、刚果盆地 (2)山脉 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 a 东岸:北美洲落基山脉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最长山脉) 合称:科迪勒拉山系(最长山系) b 西岸: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 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山脉带 a 喜马拉雅山脉(亚洲)(最高山脉) 珠穆朗玛峰(最高山峰) b 阿尔卑斯山脉(欧洲) c 阿特拉斯山脉(非洲) (二)海底地形 了解海底地形 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海底地形,形成大概的认识。 可与陆地地形进行对比分析海底地形, 可适当讲一些海底的内容,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增 加课堂的趣味性。 注意: 本课可让学生找世界之最,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 (三)学看地形图

6、 承转:要了解地形,就要有工具,立体的地球仪不常见,沙盘模型更少见,而且都不便 于携带。 所以人们就研究出一种把地形表现在平面当中的方法地形图。 1等高线 (1)等高线:在陆地上把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就叫等高线。 (2)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 绘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 (高 低起伏,一目了然) 比较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依次比较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到地形图与普通 地图的差别。 理解等高线的定义及绘制方法。 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2学看地形图 (1)看图名 通过图名了解地图的类型、位置、范围。 (2)看方向 复习前面所学知识。 (3)看比例尺 进行实际量算。 (4)看图例 3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的分布(疏密) 等高线越密集,地面起伏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地面越平坦。 (2)等高线的走向 (3)山地的各组成部分。 山峰(山顶):山的最高处 山坡:陡坡等高线密集处 缓坡等高线稀疏处 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 鞍部:两山峰之间的地方 陡崖(悬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地理 > 湘教版 > 七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