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7 7 课课 抗击八国联军抗击八国联军 【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 辛丑条约 的主要内容,分析 辛丑条约 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概况;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义和团抗击八 国联军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扶清灭洋”口号的进 步性与局限性,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将辛丑条 约与其他不平等条约进行比较,认识该条约的危害性,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史实的 能力 过程与 方法 收集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及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的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
2、掌握 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结合辛丑条约内容,逐条分析它对中国政治、经济、 外交等各方面的影响,掌握分析具体史实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感受义和团战士和清军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 不挠的斗争精神;通过了解八国联军野蛮残暴的罪行,揭露帝国主义的残暴性,认识 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义和团运动的口号。 2.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是义和团运动的高潮。 3.辛丑条约的签订。 难点:1.“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 2.辛丑条约的签订。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如今很少有人知道北京长安街北侧中山公园内,“保卫和平”石牌坊曾经叫做“
3、克林德纪念 碑” 。 在 100 多年前,有关此碑的话题是舆论的焦点,这座纪念碑上刻着 “为国捐躯,令名美誉” 的字样,是清政府为作恶多端的克林德修建的,这般奇耻大辱究竟如何铸成?让我们翻开历史 的画卷,回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中,牢记民族的衰败和耻辱,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新课探究】 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背景) 【材料链接】 材料一 时局图简介: 时局图是 1898 年谢缵泰先生创制的一幅反映当时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漫画。图中一个 是熊,有横霸无忌的样子,占东三省地方,是譬喻沙皇俄国;一个是虎,有守住不放的样子,占 长江一带地方,是譬喻英国;一个是肠(蛇),
4、有贪得无厌的样子,占山东地方,是譬喻德国;一 个是蛙,有任意收揽的样子,占广东、广西、云南地方,是譬喻法国;一个是太阳,它的光线到 福建地方,是譬喻日本;一个是鹰,飞来分食,是譬喻美国。 其旁题词曰: “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 时局 图除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用虎、熊、蛙、太阳、鹰分别代表英、俄、法、日、美 帝国主义国家外,还有揭露清政府腐败的内容:图上代表清政府的三个人物,一个手举铜钱, 他是搜刮民财的贪官;一个不顾民族安危,正寻欢作乐;还有一个昏昏似睡者,手中拉着网绳, 网中一人正念着 “之乎者也” ,另一人在马旁练武,揭示清政府用科举考试
5、等升官之途愚弄人 民。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 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从 1898 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 爱国运动。一年的时间,义和团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材料三 材料四 【总结归纳】 姓名 义和团 曾用名 义和拳 籍贯 山东 出生年月 1898 年 家长 朱红灯 家庭住址 山东平原县 兄弟 农民、手工业者 政治态度 扶清灭洋 首次起义 平原大捷 反抗八国联 军的斗争 廊坊阻击战、保卫天津战、围攻西什库教堂和外国使馆 结果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问题探究 1】
6、义和团在斗争中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1)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2)清政府对义和团由镇压改为安抚。 (3)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缺乏明确认识。 【问题探究 2】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 答案提示:首先,义和团运动是群众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没有统一的组织、集中的领导和协 同一致的行动,失败是必然的。 但义和团群众从切身的感受中,认识到外国侵略者是中国人民 最主要的敌人。 从这一感性认识出发,他们奋不顾身,对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英 勇斗争,表现出中华民族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 其次,义和团运动由于参加者自身的局限性,所表现出的迷信、 盲目排外等思想行
7、为是应该摒 弃的。 2.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抗争 (1)爆发 第一:目的。 第二:制造侵华舆论。 第三:发动。 1900 年 6 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 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2)经过 【材料链接】 材料一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形势图 材料二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史实 【问题探究】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次列强侵华战争,导致最高统治者出逃,以签订一个丧权 辱国的条约而宣告结束。下面请同学们回忆、讨论,这是哪一次战争?当时出逃的皇帝是谁? 最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为什么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北京城被两次攻破?
8、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提示:这场战争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当时出逃的皇帝是咸丰帝。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 了北京条约 。在四十年中列强两次攻破北京城,这一方面表明了列强的船坚炮利,另一方 面说明了清王朝的腐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因此,两次攻破北京城都与清政府的腐败、 妥协有绝大关系。 (3)列强暴行 【材料链接】 材料一 材料二 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 疑。 瓦德西 材料三 (北京)城破之日,洋兵杀人无算但闻枪炮轰击声,妇稚呼救声。街上尸骸枕藉, 洋兵驱华人舁而埋之,畚镭既毕,即将舁尸之人尽行击毙,亦埋坑中 大约禁城之内,百家 之中,所全不过十室
9、。 今高门大宅,尚有虚无一人而遗尸未敛、蛆出户外者。 虽青燐屑 扬 州十日记,何以过之! 材料四 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 庚辛纪事 【总结归纳】 八国联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骇人听闻的罪行。 八国联军的行径充分暴露了列强的侵 略本性,应当受到谴责。同时,再次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二、 辛丑条约 1.内容和影响 内 容 影 响 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 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清王朝的经济长期受 制于列强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 动 说明中国人民不仅受到外来侵略者的打击, 还受到清王
10、朝的镇压,清王朝成为洋人统治 中国的工具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 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清王朝对外不得设防,侵略者可以长驱直入 清王朝的中心地带,中国在军事上也失去了 自主权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 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 列六部之前 使馆区成为列强监控清王朝的公开场所,清 王朝内政外交的一举一动完全被洋人控制 2.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的比较 条约名称 签订 时间 主要内容 影响 中英南京条约 1842 年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 2 100 万银元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 处为通商口岸 协定关税 中国开始沦 为半殖民地
11、 半封建社会 中日马关条约 1895 年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 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2 亿两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增辟通商口岸 中国社会的 半殖民地化 程度大大加 深 清政府与英、 美、 法、 俄、德、日、意、奥 等 11 国辛丑条约 1901 年 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 计 9.8 亿两,以海关税、 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 帝活动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 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 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 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中国完全沦 为
12、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3.旧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1)图示 【问题探究】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提示: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直接原因;中国腐朽的封 建制度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 本国封建 政府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原因; 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清政府以及后来的封建军阀,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帮凶 和走狗。 (2)结果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中国人民从农民阶 级到地主阶级,再到资产阶级,为此进行了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奋斗,他们的斗争精神成为 中华民族自强和崛起的推动力。 【课堂小结】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爆发,斗争矛 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维护和扩大其在华侵略权益,发动了侵华战争, 烧杀抢掠,犯下滔天罪行。 义和团和部分爱国清军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但终因清政府的腐败无 能,以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 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