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杨凯,灵 魂 一 问,我从哪里来?,传说与历史,朝代歌 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东西晋,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五帝首黄帝,三皇传说早未列入。至史记所载五帝帝系,后人亦多驳辨。故三皇五帝之旧传说,在中国历来史学界,本未严格信守。 钱穆国史大纲,三皇: 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 伏羲、女娲、神农春秋运斗枢 天皇、地皇、人皇史记,五帝: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 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由於此等發現(这里指考古发现),遂使國人之觀念,
2、漸漸脫離了三皇五帝之舊傳說,轉移到有物可稽之研尋,此不可不謂是近六十年來吾國人古史知識上的一大進步。 钱穆国史大纲,观察两幅图片,分析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1、元谋人,元谋人刮削器,云南江川甘棠箐遗址(炭灰),元谋人复原头像,分 析 上 述 图 片 能 够 说 明 什 么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70万年,已经学会用火,原始人类,元谋直立人,2、北京人,民國十八年在河北房山周口店發現古代猿人之完整頭骨,考古學者名之曰:北京人。其年代距今約五十萬年,中華民族當為其直屬後裔,其時北京人已知用火,當早於歐洲人用火三十萬年以上。 钱穆国史大纲,时间:距今约70
3、万年至20万年 特征: (1)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2)能打制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北京人复原图,1、文化分布概况,根据新石器时代文化遗产分布图,说明早期文化分布特征,并将主要区域的主要文明进行归类。,特征:基本都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2、新石器早期,半坡单鱼文盆,半坡粟米遗存,大汶口猪头骨遗存,分析上述考古发现说明新石器时代的什么特征?,原始手工业的出现,开始从事原始农业,开始饲养家畜,3、新石器晚期,龙山文化“蛋壳陶”高柄杯,红山文化祭坛,良渚文化龙首纹玉镯,分析上述考古发现,说明其体现了中华文
4、明的什么特征?,手工业水平进入较高阶段,敬天法祖、崇玉尊龙,是中华文明最鲜明的“胎记,源远流长,多元一体,原始社会之演变,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前中期,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晚期,思考: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演变的原因?,原始社会之演变,陕西临潼羌寨遗址,“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缉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蓄积之便,无器械、车舟、城郭、险阻之备。” 吕氏春秋恃君览,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 (1)按母系计算世系血统和继承财产 (2)原始共产制与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3)妇女
5、在生产和经济生活中取得主导和支配地位。 (4)杂婚制、走婚制,原始社会之演变,“贪欲是社会变迁的杠杆” 恩格斯,根据旧石器时期到新石器时期社会变化的特点以及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分析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变化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战争;私有制产生,社会贫富分化;男性生理优势,传说与历史,中國古代歷史傳說,極富理性,切近事實,與並世其它民族追述古史之充滿神話氣味者大不相同。如有巢氏代表巢居時期,燧人氏代表熟食時期,庖羲氏代表畜牧時期,神農氏代表耕稼時期。此等名號,本非古所本有,乃屬後人想像稱述,乃與人類文化演進階程,先後符合。此見我中華民族之先民,早於人文演進,有其淸明之觀點與合理的想法。 钱穆
6、国史大纲,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1、国家产生原因,国家是私有财产和阶级斗争的产物。,马克思,王震中,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建立。阶级或阶层的出现是国家这一管理机构得以建立的社会基础,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则是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的本质特征。 王震中文明与国家东夷民族的文明起源,2、考古所见国家产生的条件,木器到铜器,社会规模可以扩大到200倍以上,城堡普遍出现,部族之间的对抗日益激化,一夫一妻,一夫多妻制的出现,父系氏族社会的到来,2、考古所见国家产生的条件,观察表格墓葬数量与随葬品的变化,分析其
7、说明了什么,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3、时间线索,朝代歌 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东西晋,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约公元前2070年,禹让位启,夏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讨夏桀,夏亡商立,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灭周立,公元前841年,公元前770年,周召共和,平王东迁,东周建立,公元前256年,秦灭东周,1、夏朝制度,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此一事見夏代國家規模已頗擴大。有共主、屬邑、分國、敵國等關係,不得僅以遊牧民族看待。 钱穆国史大纲,夏后之制,亦置六卿。 通典职官,啟以後因君位世
8、襲之制既定,遂有夏朝之建立。 钱穆国史大纲,王位世袭制,中央设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相结合,2、文明成就,正月:启蛰。言始发蛰也。 夏小正,二十四节气歌 春 雨 惊 春 清 谷 天, 夏 满 芒 夏 暑 相 连。 秋 处 露 秋 寒 霜 降, 冬 雪 雪 冬 小 大 寒。,中华文化,源远流长,1、甲骨文发现,王占曰,有崇,其有来艰。迄至九日辛卯允有来艰自北,告曰:土方侵我田,十人。,思考:甲骨文在当时的作用,并分析其对后世历史研究有何意义,当时:占卜 后世: (1)证实了文献中关于商朝的部分历史记载,使商代历史有据可循 (2)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有力见证,2
9、、青铜器发现,司母戊鼎,盘龙纹,饕餮纹,造型雄奇,纹饰华丽,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133厘米,110厘米,重832.84千克,3、国家机构,“在昔殷先哲王自成汤咸至于帝乙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君)。” 尚书酒诰,内服(王畿) 直接控制,外 服,间接控制,(方国),(部族),1、分封制,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观察分封示意图,结合材料,概述分封的对象有哪些,并找出其中的主体,对象: (1)同姓王族 (2)功臣 (3)先代贵族 主体:同姓王族,1、分封制,根据示意图和材料思
10、考,周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以及诸侯的义务与权力,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二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 孟子告子,目的: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义务: 镇守疆土、朝觐述职、随从作战、缴纳贡赋 权力: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再分封、筑货币,1、分封制,西周分封,诚然有其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分封越多,宗周越弱;时间越久,亲情越疏.终究因为天灾人祸,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宗周灭亡,王纲解组,那一个庞大的网络,一旦崩散。 许倬云我者与他者,思 考 分 封 制 之 利 弊,利:开疆扩土 弊:独立性强,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11、威胁中央集权、国家统一,2、宗法制,长子,贤子,嫡长子,爸爸:传给我,我年龄最大,最成熟,爸爸:传给我,我最有才,爸爸:传给我,我是正房生的,你将如何选择?,2、宗法制,天子,天子,诸侯,(大宗)嫡长子继任为,(小宗)余子分封为,(大宗)嫡长子继任为,(大宗)嫡长子继任为,诸侯,卿大夫,(小宗)余子分封为,卿大夫,(小宗)余子分封为,士,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互为表里,相互补充,作用: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井田制,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4、礼乐制,“
12、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 公羊传桓公二年,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史记封禅书,王权与神权结合,等级森严,商周之变与不变,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自禹、啟以來,中國古史上已有中央共主傳世相承千年之久,雖王朝有夏、商之別,政治演進,則仍是一脈相沿。 钱穆国史大纲,思考:回顾所学,概述商周之变与不变,商周之变与不变,变: (1)兄终弟及 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 (2)内外服 分封制,不变: (1)王位世袭 (2)管理松散,打制石器,学会用火;元谋人,北京人,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汤灭夏桀,盘庚迁殷,内外服制,甲骨文,青铜文明,公元前841年,距今约170万年,距今约1万年,约公元前2070年,磨制石器,原始农业,饲养家畜,手工业发展;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禹传启,王位世袭,早期官制,历法成就,武王灭纣,周召共和,平王东迁,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何尊,宅兹中国:居住在天下中央,吾辈何以找寻今日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