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教学目标,1、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及其创作。 2、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内容,领悟诗歌的象征意义。 3、认识“五四”时期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追求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一、导语 同学们知道有一个特殊的日子五四青年节,这是我们的节日。我们青年人是只争朝夕、奋发进取、拼搏向上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这样一位青年,他的名字很特殊,取家乡两条河流的名字作自己的笔名,他就是郭沫若。今天我们就走近郭沫若,走近他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学习诗歌,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二、赏析诗歌,三、品味特色,一、整体感知,郭沫若生于四川乐山,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
2、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炉中煤等诗篇。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1892-1978,郭沫若,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
3、,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写作背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27岁的郭沫若正在日本福冈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浴海匪徒颂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伟大诗篇,可以说郭沫若是以“诗人”的身份闯进中国新文学文坛的,走进人们的视野,这些诗歌在形式上,已经彻底突破了旧诗的束缚,创造出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这些诗歌的出现,结束了胡适们的尝试期,为“五四”以后中国新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使得中国新诗彻底摆脱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羁绊。,在女神中,鲜明地表现出雄浑豪放风格的抒情短诗,这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宏伟、强力、壮丽
4、、炽热。诗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惊赞、仰.慕,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创造,去追求光明,去获取力的艺术,力的美。这是崇高与壮美的统一,作者唱出的是一曲表现崇高美的激情洋溢的赞歌。,二、解题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思想家.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他青少年时代接触了大量古典文学,喜欢屈原、李白、苏轼等的诗,受到浪漫主义影响。,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9
5、年五四运动爆发,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天狗,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1921年6月,他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毛泽东,鲁迅自称是革命军马前卒,郭沫若就是革命队伍中人。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如果是将没有路的路开辟出来的先锋,郭沫若便是带着大家一道前进的向导。”,如果郭沫若“说了十句,只有三句对了,那七句错的可以刺激起大家的研究辩证,那说对
6、了三句,就为同时代和以后的人省了很多冤枉路。”因为在闻一多看来,五四时期的青年“心里只塞满了叫不出的苦,喊不尽的哀。他们的心也快塞破了。忽地一个人用海涛的音调,雷霆的声响替他们全盘唱出来了,这个人便是郭沫若。”-闻一多,拓展:郭沫若名字的由来 1919年,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取了“沫若”这个笔名。“沫”“若”,即沫水和若水。沫水,古水名,即今大渡河,是岷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中西部;若水,古水名,即今雅砻江,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西部。“沫水”“若水”是流经郭沫若家乡的两条河流。郭沫若取此二水作为笔名,是表示他身在异国、不忘家园的意思,也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山海关有一副对联
7、非常奇妙,在那里存在几百年了,几乎没有人能够读出来。这个对联就是: 上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下联:浮云涨长长长长长长消。 在这个对联中用了六个“朝”,六个“长”。所以说就算给你这个对联你都不知道这是在说什么,毕竟“长”和“朝”都有两个读音。你说这该怎么读呢?,可是这却难不住郭沫若,郭沫若上去就读 “海水朝(hishucho), 朝朝朝(zhozhocho), 朝朝朝落(zhochozholu); 浮云长(fynzhng), 长长长(chngchngzhng), 长长长消(chngzhngchngxio)。”而有个人一会功夫就读出来了,这个人就是郭沫若。,鉴赏文本,把握意象,无数的白云正在
8、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Rhythm哟!,1、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宏伟、强力、壮丽、炽热。诗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惊赞、仰.慕,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创造,去追求光明,去获取力的艺术,力的美。这是崇高与壮美的统一,作者唱出的是一曲表现崇高美的激情洋溢的赞歌。 本诗结尾以“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Rhyt
9、hm哟”,层层推进,构成排比句式。抒情气氛犹如疾风骤雨,犹如火山爆发。置身如此诗境,我们的思想也随着一路狂奔,一路呐喊。,1、在女神中,鲜明地表现出雄浑豪放风格的抒情短诗,这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宏伟、强力、壮丽、炽热。诗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惊赞、仰慕,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创造,去追求光明,去获取力的艺术,力的美。这是崇高与壮美的统一,作者唱出的是一曲表现崇高美的激情洋溢的赞歌。,本诗结尾以“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层层推进,构成排比句式。抒情气氛犹如疾风骤雨,犹如火山爆发
10、。置身如此诗境,我们的思想也随着一路狂奔,一路呐喊。,2、本诗开篇写了自然景色,有什么特征?有何作用?,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诗中的自然形象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面积、体积、威力,它们引起读者惊异、赞叹,一种狂暴的激情荡涤心胸,从而使人由这种自然形象产生对社会生活的某种关于崇高和伟大的联想。,3、诗中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是如何交融在一起的?,经过诗人想象的飞腾和感情的灌注,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和人格进行艺术创造,自然形象便浸染着、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受,自然现象与诗人主体血肉交融,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的存在。这种在特定环境中强烈、丰富的典型感受便象征着一定的社会
11、内容,从而达到对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表现出一种正面的崇高,一种富于乐观进取精神的壮美。,4、诗歌的结尾为什么要唱出力的赞歌?,这是对“力”的美化,赋予“力”以人们常见的艺术美的形象;同时又是对力的艺术的歌颂,对充益着力的崇高美的歌颂。我们知道,郭沫若自己的诗歌,无论是从表现反抗破坏和自由创造的精神内容上看,从特别发展的想象和激情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丰富多彩的浪漫主义手法上看,或是从他不拘一格、发挥艺术独创性并实现诗体大解放者,都是这种力的艺术的大胆的和富有成效的实践。从这里,也可以看到郭沫若对自己诗歌的崇高美风格的自信和肯定。,5、合作探究:诗人为什么要把诗歌的题目命名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12、,有何新意?,通观全诗,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通过对自然的抒写,可以看到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窥视到他的充实的内心,感受到他的如沸的激情,而抒情形象所显示的这种独特感情、心理,正反映了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共同特征,6、本诗的艺术手法。,这首诗气魄宏大,境界开阔,然而却是即景生情,缘物抒怀的即兴诗,即被歌德称之为“趁时机”“来自现实生活”的“应景即兴诗”。它从眼前北冰洋的情景、太平洋的伟力抒写开去,唱出了不断毁坏和创造的力的赞歌。这种感兴自然流露的特点使这首诗很少用陈述句,大多用感叹句。陈述句也是像“无限的太平洋提起它全身的力量
13、来要把地球推倒”这样笔力千钓的句子。,6、本诗的艺术手法。,1)句式: 感叹句则多有排比的短语,短促有力。全诗诗行尽管参差不一,各行顿数不等,又不押韵,然而却乱中有法,具有一种内在的节奏和韵律。这首诗是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怒涛轰轰烈烈卷地而来,“禁不住血跳腕鸣”的昂奋情绪下写的,因此具有着“海涛的节奏”。,6、本诗的艺术手法。,2) 正如作者所说,如果钟声是先扬后抑,“初扣的时候顶强,曳着嫋斕的余音渐渐微弱下去”,那么涛声则是先抑后扬,“初起的时候从海心中渐渐卷动起来,愈卷愈快,卷到岸头来,啪地一声碎成粉碎。”(论节奏这首诗的节奏的韵律正是这样。作者又把这称之为“听军歌军号军鼓”时的“鼓舞
14、调”。这些都表明这首诗在形式上也是与崇高美特征相适应的。,问题7:你觉得本诗的主体形象是谁?为什么? 参考: 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其实就是诗人的自我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 这是一幅惊心动魄的力的画图,力的颂歌。,问题8: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有何象征意义?联系诗意和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看法。,参考: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正在日本留学,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力波越过太平
15、洋,直接震到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郭沫若,使他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问题9:你觉得作者的情感浓烈吗?怎样做到的?,提示:修辞方面、句式方面、标点 参考:(1)运用排比的句式,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国家现状的强烈愿望,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2)运用叠词“啊啊”,运用“力哟!力哟!这一反复手法,直抒胸臆,抒写对“力”的赞叹,增强艺术感染力。 (3)句式自由,节奏鲜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一首自由体新诗。这首诗采用了不受
16、東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奏感。诗中最短的诗句只有两个字,最长的诗句则达20字以上。长短向式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自由、奔放没有约束,但是全诗的节奏却非常鲜明,这种内在的旋律用诗人自己的话说便是“情绪的自然消涨”。这首诗的节奏犹如时代的鼓点,急促、紧凑、有力。 (4)诗歌还运用了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全诗更加形象、感人。 (5)叹号的使用。,10、思想内涵,郭沫若的这首诗,呼唤“大破坏、大创造”,也是“五四”精神的表现。所谓“大破坏”,就是要反帝反封建;所谓“大创造”,就是要建设民主与科学的新中国。,8、小结,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宏伟、强力、壮丽、炽热。诗中雄奇的形象和
17、澎湃的激情使人惊赞、仰.慕,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创造,去追求光明,去获取力的艺术,力的美。这是崇高与壮美的统一,作者唱出的是一曲表现崇高美的激情洋溢的赞歌。,六、朗诵展示,1、听范读:可以使学生也可以是教师范读 2、小组读:小组齐读是为了展示小组的集体力量 3、推荐读:展示效果好的同学,给同学以示范。 4、齐读:整体感知郭沫若的诗歌魅力。,结束语:,这首诗堪称为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的诗歌代表作之一,从其诗歌中最能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读这样的诗,会感到作者就站在我们面前,他的火热赤诚的心,澎湃激扬的热情,一下子就把读者全部感染了。,七、布置作业,1、背诵这首诗。 2、阅读郭沫若的天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