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2020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星星 文档编号:142827 上传时间:2020-06-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2020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2020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2020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2020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2020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 年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年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 分,满分分,满分 10 分)分) 1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成冰 B铁丝弯曲 C镁条燃烧 D玻璃破碎 2下列空气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汞 B二氧化碳 C硫酸铜 D金刚石 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 蒸发食盐水 D检查装置气密性 5某种药物的化学式为 C6H9O6N,下列有关该药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2、由四种元素组成 B相对分子质量为 191 C1 个分子由 22 个原子构成 D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1 6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降低温度使水结冰分子停止运动 B空气液化后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C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分子间隔变小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可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C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回收利用废旧的金属可以节约金属资源 8我国古代科学家曾梦想拥有“炼金术”以贱金属(如铜) 、汞、硫等为原料,通过化学变 化来制贵金属(如黄金) 。该梦想不可能实现,其根本

3、原因是( ) A贵金属的化学性质稳定 B没有达到反应的条件 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反应中没有还原剂 9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KNO3、NH4Cl 都能用作化肥 BCa(OH)2、NaOH 都能改良酸性土壤 C浓硫酸、浓盐酸都能用作某些气体干燥剂 DNaHCO3、CaO 都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10下列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 A制取 Fe(OH)2:将 Fe 与 Cu(OH)2混合 B鉴别 NH4Cl 和 NH4NO3: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将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比较混合前后液体的质量 D除去 CuSO4溶液中混有少量的 H2S

4、O4:加入过量的 Cu(OH)2充分反应后,过滤 二、解答题(共二、解答题(共 12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40 分)分) 11回答下列问题: (1)氧元素的符号是 。 (2)两个氢离子可用符号表示为 。 (3)氨气的化学式为 。 12根据如图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铟原子的质子数为 。 (2)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选填“得到”或“失去” )电子形成铟离子。 (3)由“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数相同”可知,在元素周期表中铟 元素排在第 周期。 13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是 ; (2)用水就能鉴别氯化银和氯化钠两种白色固体,因为

5、二者在水中的 不同; (3)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会 (选填 “升高” 、 “降低”或“不变” ) 。 14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 A 能说明氧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实验 B 能推测 CO2具有的一种用途是 ; (3) 实验 C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水中白磷不燃烧, 由此能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15下列都与含碳元素的物质有关,回答问题: (1)石墨具有优良的 性,可用作干电池的电极; (2)Fe3O4+2CFe+2CO2,其中 C 发生了 (选填“氧化”或“还原” ) 反应; (3)CO2与 CaCO3可以相互转化,利用“非金属氧化物+

6、碱盐+水”这一反应规律, 写出 CO2转化为 CaCO3的化学方程式 。 16根据如图中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 ; (2)3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各 1000g,分别蒸发掉 100g 水,再恢复 至 3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饱和溶液; (3)将 20的 KNO3饱和溶液只升高温度至 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大 C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17回答有关金属问题。 (1)纯铁与不锈钢相比较,硬度较大的是 ; (2)铁生锈是铁与 共同作用的结果; (3)向氯化铜、

7、氯化镁、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 有的溶质是 。 18如图所示实验用品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为 D 的仪器名称是 ; (2)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并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组装制取装置时,可选用如图中的 E、G、I、J、L、P 和 ; (3)在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向试管中装入高锰酸钾之前,应先检查装置的 ; 加热 15.8g KMnO4,理论上最多可生成 O2的质量为 。 19在实验室里配制 1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的 NaCl 溶液。 (1)用 N

8、aCl 固体和蒸馏水配制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和 ; (2)用蒸馏水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的主要目的是 ; (3)下列配制方法可以达到上述实验目的的是 。 A将 3g NaCl 固体与 97g 水混合溶解 B向 3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 NaCl 溶液中加入 70g 水 20同学们探究碳酸钾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1)试管 A 中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证明碳酸钾溶液呈 性; (2)试管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试管 D 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 (4)将上述实验后四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空烧杯里,充分混合后,只得到无 色溶液

9、 X综上分析,无色溶液 X 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 。 21某同学欲分离 NaCl 和 BaCl2的混合溶液。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 (1) 步骤中, 将物质分离成 “沉淀 B” 和 “滤液 A” 两部分, 其实验操作名称是 ; (2)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步骤和中,加入的适量试剂 a 是 ; (4)沉淀 B 表面残留少量滤液 A,需用蒸馏水多次洗涤,为了检验沉淀 B 是否洗涤干 净,可向步骤的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液体中加入一种试剂,该试剂可以是下列中 的 。 AKNO3溶液 BAgNO3溶液 CNaCl 溶液 22有一瓶白色固体是由 NaOH、Na2CO3、Na2

10、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 组成,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NaNO3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都呈中性: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确定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2)为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 NaOH,向“无色溶液 B”中通入或加入的“物质 X”可以 是下列中的 ; ACO2 BCuO CCuCl2溶液 D稀盐酸 E石蕊溶液 (3)为了确定样品的组成,在已进行的实验基础上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 2020 年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年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10

11、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 分,满分分,满分 10 分)分) 1【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水结成冰、 铁丝弯曲、玻璃破碎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 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水结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铁丝弯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玻璃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 是

12、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 【分析】根据能供给呼吸的气体应具有能供给呼吸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氮气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B、氧气能供给呼吸,是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能供给呼吸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 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 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

13、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 判断即可。 【解答】解:A、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 选项错误。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 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 【分析】A、运用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操作解答。 B、运用稀释浓硫酸时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要将

14、浓硫酸倒入水中解答。 C、运用蒸发操作要领解答。 D、运用检查装置气密性的要领解答。 【解答】 解: A、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取用的液体的用量不能超过试管溶积的三分之一, 要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中上部,A 操作正确。 B、 稀释浓硫酸时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 防止水浮在浓硫酸的水面 上沸腾溅出,B 操作不正确。 C、蒸发食盐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要外焰加热,C 操作正确。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D 正确。 故选:B。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 掌握操作要领,使操

15、作规范。 5 【分析】A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由化学式可知,C6H9O6N 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故正 确; BC6H9O6N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9+166+14191,故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每个 C6H9O6N 分子是由 6 个碳原子、9 个氢原子、6 个氧原子和 1 个氮原子构成的,共含 22 个原子,故正确; DC6H9O6N 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 : (166)3:4,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

16、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 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回答,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它体积很小, 不断运动, 分子间有一定间隔;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发生改变,物质发生化学 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 【解答】解:A、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故此项说法错误。 B、空气液化后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小,而分子体积不变,故此项解释错误。 C、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较快,是因为温度高时分子运动快,故此项解释错误。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分子构成不同,故此项解释正确。 故选:D。 【点评】能准确利用分子的各种性

17、质来解释日常现象,主要是分子的运动和分子的间隔 用的比较多。 7 【分析】A、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解答; B、根据能源的类别解答; C、根据淡水资源短缺解答; D、根据废旧金属资源的回收意义解答。 【解答】解:A、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合成纤维灼烧没 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可以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A 说法正确; 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B 说法正确; C、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短缺,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 说法错误; D、回收利用废旧的金属可以节约金属资源,D 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加强对化学基础知

18、识的掌握是正确解 答本题的关键。 8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炼金术”以 贱金属(如铜) 、汞、硫等为原料,不能通过化学变化来制贵金属(如黄金) 。 故选:C。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 知识。 9 【分析】A、根据 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NH4Cl 中含有氮元素进行解答; B、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进行解答; C、根据浓盐酸不具有吸水性进行解答; D、根据氧化钙具有腐蚀性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 KNO3中含有

19、氮元素和钾元素, NH4Cl 中含有氮元素, 所以 KNO3、 NH4Cl 都能用作化肥,故 A 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氢氧化钠不能用作改良酸性土壤,故 B 错误; C、浓盐酸不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盐酸不能用作某些气体干燥剂,故 C 错误; D、氧化钙具有腐蚀性,所以氧化钙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故 D 错误。 故选:A。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 才能确定物质的用途。 10 【分析】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

20、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 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 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D、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 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Fe 与 Cu(OH)2不能发生反应,不能用于制取 Fe(OH)2,故选项实 验方案不合理。 B、NH4Cl 和 NH4NO3均能与熟石灰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鉴别,故选项 实验方案不合理。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 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

21、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D、过量的 Cu(OH)2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 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 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 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二、解答题(共二、解答题(共 12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40 分)分) 11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 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 表达其意义,

22、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 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 (1)氧元素的符号为:O; (2) 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 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 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 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氢离子可表示为:2H+; (3)氨气的化学式为:NH3; 故答案为: (1)O; (2)2H+; (3)NH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 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2

23、【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周期就是几;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 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 4 的反应中容易得到 电子,等于 4 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 (1)铟原子的质子数为 49。 故填:49。 (2)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3,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铟离子。 故填:失去。 (3)由“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数相同”可知,铟原子核外电子层 数是 5,在元素周期表中铟元素排在第五周期。 故填:五。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3 【

24、分析】 (1)根据生活中使硬水软化最常用的方法分析回答;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解答; (3)根据物质溶于水时的热效应解答。 【解答】解: (1)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是煮沸,可以硬水中的钙、镁 化合物,转化为水垢。故填:煮沸; (2)由于氯化银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所以把氯化银和氯化钠两种白色固体放入 水中,只有氯化钠溶解而消失;故填:溶解度; (3)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故填:降低。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 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4 【分析】 (1)根据实验现象分析; (2)根据得到二氧化碳性质进

25、行推断分析; (3) 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 【解答】解: (1)实验 A 中带火星的木条能够在氧气中复燃,能说明氧气具有的化学性 质是能支持燃烧; (2)实验二中,观察到烧杯中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这一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 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据此可推知:二氧化碳可进行灭火; (3)在实验三中,80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提供热量;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 但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由此能够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充分接 触。 故答案为: (1)能支持燃烧; (2)灭火; (3)与氧气充分接触。 【点评】根据

26、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及常考实验的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 15 【分析】 (1)根据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碳夺取了四氧化三铁中的氧,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干电池的电极。 (2)碳夺取了四氧化三铁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 (3)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反应方程式为 Ca (OH)2+CO2CaCO3 +H2O。 故答案为: (1)导电; (2)氧化; (3)Ca(OH)2+CO2CaCO3+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化与还原反应的特征、石

27、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二氧化 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 判断蒸发等质量的水后,析出晶体质量的多少;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 化情况,从而判断溶液中各种的成分的变化大小。 【解答】解: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氯化钠; (2)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 溶液各 1000g, 分别蒸发掉 100g 水, 再恢复至 30, 析出晶体较多的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3)将 20的 KNO3饱和溶液只升高温度至 50, A、KNO

28、3的溶解度增大,故 A 错误;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故 B 错误; C、KNO3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 C 正确;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 D 错误。 故选:C。 故答案为: (1)氯化钠; (2)硝酸钾; (3)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 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 【分析】 (1)根据合金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分析。 【解答】解: (1)一般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所以纯铁与不锈钢相比 较,硬度较

29、大的是不锈钢;故填:不锈钢; (2)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填:氧气、水蒸气; (3)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镁铁氢铜。在 MgCl2、CuCl2和盐酸混合溶液中 加入过量的铁粉时,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能将氯化铜全部反应生成氯 化亚铁和铜,不能与氯化镁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无氯化铜,有生成氯化亚 铁和原来的氯化镁,故填:MgCl2、FeCl2。 【点评】本题考查了的知识点较多,掌握金属的锈蚀原理、合金的特点、金属的活动性 顺序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8 【分析】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通常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

30、气,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3)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解答】解: (1)标号为 D 的仪器名称是铁架台。 故填:铁架台。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故填:Zn+H2SO4ZnSO4+H2。 组装制取装置时,可选用如图中的 E、G、I、J、L、P 和 BD。 故填:BD。 (3) 向试管中装入高锰酸钾之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故填:气密性。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2KMnO4K2MnO4+MnO2+O2, 316 32 15.8g 1.6g 因此加热 15.8g

31、KMnO4,理论上最多可生成 O2的质量为 1.6g。 故填:1.6g。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 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9 【分析】 (1)根据配制溶液所需仪器来分析; (2)根据仪器的用途来分析; (3)根据配制溶液过程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来分析。 【解答】解: (1)用 NaCl 固体和蒸馏水配制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 胶头滴管和烧杯;故填:烧杯; (2) 用蒸馏水溶解氯化钠时, 用玻璃棒搅拌的主要目的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故填: 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3)A将 3g

32、NaCl 固体与 97g 水混合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符合题意; B向 3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 NaCl 溶液中加入 70g 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为:3%,符合题意。 故选 AB。 【点评】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并会进行应用解决相关问题,了解溶液配制的注 意事项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因素。 20 【分析】 (1)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 (2)试管 B 中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3) 试管 D 中碳酸钾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钾, 进行分析解 答。 (4)

33、将上述实验后四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空烧杯里,充分混合后,只得到无 色溶液 X,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碱性物质,溶液显中性或酸性,没有沉淀生成,进行分析 解答。 【解答】解: (1)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 红,试管 A 中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证明碳酸钾溶液呈碱性。 (2)试管 B 中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K2CO3+2HCl2NaCl+H2O+CO2。 (3)试管 D 中碳酸钾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钾,试管 D 中 产生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4)将上述实验后四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

34、一个空烧杯里,充分混合后,只得到无 色溶液 X, 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碱性物质, 溶液显中性或酸性; 即溶液中不存在氢氧化钠、 氢氧化钡、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钾、碳酸钾反 应,能生成氯化钠、氯化钡、氯化钾;还说明没有沉淀生成,稀盐酸能与 D 试管中的碳 酸钡沉淀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则无色溶液 X 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 质是氯化钠、氯化钡、氯化钾,可能含有 HCl。 故答案为: (1)碱; (2)K2CO3+2HCl2NaCl+H2O+CO2; (3)产生白色沉淀; (4)氯化钠、氯化钡、氯化钾。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明

35、确只得到无色溶液 X 的含义 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 【分析】 (1)步骤是将沉淀与滤液分离,进行分析解答。 (2)步骤中碳酸钠与氯化钡发生复分解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和生成物,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碳酸盐和盐酸盐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步骤中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其实验操作名称是过滤; (2)步骤中碳酸钠与氯化钡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 Na2CO3+BaCl2BaCO3+2NaCl; (3)根据碳酸盐的化学性质,步骤和中,加入的适量试剂 a 是稀盐酸; (4)沉淀 B 表面残留少量滤液 A,A 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氯化

36、钠,都能与硝酸银反应生 成白色沉淀。 答案为: (1)过滤; (2)Na2CO3+BaCl2BaCO3+2NaCl; (3)稀盐酸; (4)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分离问题时,抓住除分离的 条件(分离后得到原物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2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样品加足量的水得到白色沉淀甲,由于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 白色沉淀,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则甲可以是碳酸钡或是硫酸钡或是 二者都有;无色溶液 A 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没有现象,故 A 中不含有碳酸根和硫酸根; (1)根据现象可以推断一定含有氯化钡,故填:BaCl2; (2)为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 NaOH,向“无色溶液 B”中通入或加入的“物质 X”可以 是氯化铜溶液或是石蕊试液,故填:CE; (3)为了确定样品的组成,就是确定碳酸钠和硫酸钠,可以向白色沉淀甲中滴加过量的 稀硝酸,观察沉淀溶解的情况,故填:向白色沉淀甲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 【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 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 得出物质的组成。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化学中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