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课时作业(含答案)

上传人:星星 文档编号:14160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2课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2课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2课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2课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12 课课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学业达标 1“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的主要方式是“大字报”“大鸣”“大放”“大辩 论”“大串联”,以下关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它歪曲了民主的含义 B它符合民主的程序性原则 C它是直接民主的体现 D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益探索 答案 A 解析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民主的含义被歪曲,A 项正确。 其余选项说法错误。 2从 1966 年到 1975 年,十年间没有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造成这种不正常现象的主要原 因是( ) A“公检法”被破坏 B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C国家主席

2、刘少奇被迫害 D国际环境恶劣 答案 B 解析 A 项与题干所述现象是并列关系;C 项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起重大冤案;D 项 是外因,不是主要原因。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错误严重泛滥,民主法制遭到践 踏,导致题干中现象的发生。 3“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民主与法制的践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下列后果中危害最大的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 B公检法机关无法正常工作 C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引发社会动乱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迫中止 答案 A 解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没有召开过,人民的参政权利没有得到行使,这是民主和法

3、制建设遭到最大破坏的表现。 4“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 开花。”此“隆中三策”被提炼为党的理论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1949 年北平政协会议 D1954 年一届人大 答案 B 解析 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内容,联系材料中“停止批邓”“冤案一理”“生产狠 狠抓”等信息,得出这应该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故选 B 项。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在法制建设方面的贡献是( ) A健全了中国新时期的法律体系 B明确了新时期的法制建设方针 C制定了符合新时期要求的宪法 D明确规定

4、要依法纠正冤假错案 答案 B 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故 B 正确;1979 年全国人大开始加紧全面立法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健全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故 A 错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并未制定或修改宪法, 1982 年修订了宪法,故 C 错误;1980 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平反,并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 冤假错案,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D 错误。 6改革开放后,在中国农村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有分组讨论,也有全体大会,还有投票表 决”。这些措施( ) A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巩固了政治协商制度 C体

5、现了民众的间接选举 D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 答案 D 解析 农村换届选举采取的形式属于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故 D 正确;A 和 B 不属于基层民主 政治;C 中间接选举不符合基层民主直接选举的特点。 7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到“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反映了新 中国(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不断发展 D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发展 答案 B 解析 材料说的是我国的政党制度,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8据近期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显示,全国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 派人士共有 3.

6、1 万人,他们对分管的工作享有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和人事 任免的建议权。这说明我国各民主党派( ) A行使国家立法权和决定国家重大事务的权力 B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和方针政策的制定 C享有行政管理权和人事任免权 D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与共产党共同执政 答案 B 解析 民主党派是我国的参政党, 他们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 参政议政, 但他们不是执政党, 也不享有立法权和人事任免权。 9 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 据此可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第一 届 第二 届 第三 届 第四 届 第五 届 第六 届 第七 届 第八 届 第九 届 第十 届 第十 一届

7、第十 二届 1954 年 1959 年 1964 年 1975 年 1978 年 1983 年 1988 年 1993 年 1998 年 2003 年 2008 年 2013 年 A.在新中国成立时即确立 B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废除 C在改革开放时期得到完善 D保障了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 答案 C 解析 由图表可知,在改革开放之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比较稳定,每五年召开一 次, 故 C 项正确; 新中国于 1949 年成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的是 1954 年, 故 A 项错误;由图表可知,在 1975 年召开了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文化大革命” 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制度并未废除,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的观 点,故 D 项错误。 10 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 近年来, 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 90%以上; 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这表明村民选举( ) A开辟了直接选拔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 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D使农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答案 B 解析 注意题干材料中的数据“参选率都在 90%以上”,由此判断村民选举体现了我国民主 的广泛性,故选 B 项。 能力提升 11下表是历届全国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 一届全国人大 19541958 年

9、二届全国人大 19591963 年 三届全国人大 19641975 年 四届全国人大 19751977 年 五届全国人大 19781982 年 5 4 1 1 5 以下各项是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A第一届全国人大选举刘少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第二届全国人大决定开始实施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C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 D第五届全国人大期间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 答案 C 解析 材料关键信息为第三、 四届全国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少, 其历史背景为“左” 倾错误的干扰,故选 C。 121978 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

10、很多法律还没有 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 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 ) A亟待建立并完善法律体系 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叫作违法,领导 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可以看出材料强调建立和健全“法”的必要性,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都有所体现,但不符题干“主要反映”,而 B、C、D 三项都是法律 体系不完善的后果。 13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 的成果,

11、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此 规定意在( ) A强调宪法的性质与地位 B重申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C重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总结中国民主建设的经验 答案 A 解析 材料“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和根本任务”体现了宪法的性质,“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体 现了宪法的地位,故 A 项正确。 14自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于 1982 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陆续制定了许多现行有效的法 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 7 500 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这表明( ) A1982 年之前全国人大没有制定

12、法律 B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C我国法律法规更加健全,正走向制度化、系统化 D民主与法制相辅相成 答案 C 解析 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制定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表明我国法制建设的重大 成就,我国法律法规更加健全。 15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从几千年封建社会走来、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第一次 作为权力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这种民主 形式指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 B政协会议 C民族区域自治 D村民自治 答案 D 解析 由信息“直接民主的形式”“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可知这是村民当家作 主选举村干部的一种民主形式。故选

13、D 项。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 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 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的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 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 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应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 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悲剧。 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材料二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 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 发展农村

14、基层民主, 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制定宪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 理、民主监督。1998 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1)据材料一,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解决问题 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创立的哪一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从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过程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 (1)原因: 没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忽视政体民主建设; 仅依靠“政策治国”。 策略:依法治国。 (2)制度:村民自治制度。 特点:广泛性;直接选举等。 (3)认识: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民主政治建设依据国情;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北师大版 > 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