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歌声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星星 文档编号:140849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不消逝的歌声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永不消逝的歌声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永不消逝的歌声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永不消逝的歌声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永不消逝的歌声 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本文本 21 永不消逝的歌声永不消逝的歌声 赵 薇 核心素养目标 思维:(1)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品格;(2)探究王洛宾的精神品质,感知 其精神风范;(3)鉴赏本文的写作技法。 任务情境:苏武牧羊十九载,洛宾牧歌几秋春。 权杖钱财如粪土,唯有歌声唱不腐。 世人一生求功名,歌王潇洒吟一生。 苍穹卓玛应相会,天马行空鞭纵横。 他的艺术生命如西北的胡杨树一样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 千年。岁月悠悠滑过,他不曾老去,我们看见,他依然头戴阔边草帽,怀抱冬不拉,流浪在 长河落日里,一路坎坷一路歌 歌者王洛宾渐行渐远,虽然他执着的背影在我们的泪水里越来越模糊,但是他的歌声却 越来越清晰

2、,而且永不消逝。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西部歌王”,倾听那永不消逝 的歌声 。 下面是本文的内容结构思维导图,请阅读课文并回答图后问题。 (1)文章讲述了王洛宾的创作与经历, 层次清楚, 脉络清晰, 请在图中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2)文章着重介绍了王洛宾的创作过程,请结合文章内容,在图中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答案 (1)引子 结尾 (2)眼泪花儿 创作原则 微任务活动一 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品格 1文章主要讲述了关于王洛宾的哪三个故事?有什么用意?请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表。 故 事 用 意 答案 故 事 用 意 王洛宾和眼泪花儿 介绍王洛宾由崇尚西洋艺术到致力于中国民歌的 转变原因。 达坂城

3、的姑娘的创作 介绍王洛宾的创作原则:融会贯通,厚积薄发。 撒阿黛的创作 介绍王洛宾民歌创作的艰辛和顽强的生命力。 2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叙述达坂城的姑娘产生的经过? 答:_ 答案 作者详细地叙述达坂城的姑娘产生的经过,是为了将王洛宾搜集、加工民歌的方 法介绍得更清楚明白,为后文的分析、评价打好基础。这首歌是王洛宾的代表作品,也是人 们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文章以它为例,便于人们理解,也更有说服力。 3在王洛宾 60 年的音乐创作生涯中,其创作有哪些特点?对中国西部民歌的发展产生了怎 样的影响?请结合课文分条陈述。 答:_ 答案 (1)作品众多。一生留下了 700 多首民歌、300 多首创作歌曲及六部

4、歌剧。 (2)将民间歌曲和艺术歌曲融合到一种浑然一体的境界,为西部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 (3)创作的歌曲鲜活而又满含生机,给自己也给他人带来希望和信念,必将一代代传唱,永不 消逝。 (4)使西部民歌传唱到每一个有中国人的地方,甚至影响了世界著名的歌唱家和音乐学院。 4享誉全球、受人尊敬的“西部歌王”却自称“我只是一个传歌者”。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 “传歌者”的理解。 答:_ 答案 (1)王洛宾一生都致力于搜集和整理西部民歌, 60 年的音乐生涯中留下了众多民歌, 他 是西部民歌再次风靡全国的桥梁。 (2)王洛宾创作的每一首民歌都是从众多民间歌曲中提炼出来的,是在对众多民间歌曲和艺

5、术 歌曲融会贯通后的厚积薄发。因此,他的民歌能代表整个西部民歌。 (3)这是王洛宾自谦的说法。他的歌曲虽然大部分搜集、改编于民间,但并非简单地记谱,或 是修改几个音符,而是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如阿拉木罕的改编,况且他还有 300 多首创 作歌曲和六部歌剧。所以,这句话也体现出“西部歌王”的谦逊品质。 5本文主要体现了王洛宾哪些可贵的品质? 答:_ 答案 (1)追求理想、专注、执着。他热爱民歌,拜一切歌者为师,将自己深深植根于民歌这 块肥沃的土壤。他说:“如果你的歌是从 1 000 首民歌中提炼出来的,那它肯定是精华。” 融会贯通,厚积薄发,这是王洛宾恪守的创作原则。他忘我、勤奋,病榻上仍坚持创作

6、。 (2)乐观、自信、豁达,他失去了太多,却不会失去音乐。在狱中为女看守写赞歌。他失去了 最宝贵的自由,失去了最贴心的人,甚至失去了自己的姓名。但他始终没有失去音乐。 (3)坦荡无私、不求回报、甘愿平凡、无功利心。王洛宾的歌之所以久唱不衰,深受人民群众 的喜爱,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他将自己真正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唱出了他们最真、最 美的心声。 (4)恬淡自然、平和,真诚接受“传歌者”的称号。王洛宾遭遇了被埋没半个世纪的人生,但 他却幽默地称自己是“嫁不出去的老新娘”;他成了受人敬重的“西部歌王”,然而他却认 为自己只是一个传歌者。 6课文题目“永不消逝的歌声”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答:_ 答案

7、 (1)王洛宾创作的歌曲,尤其是民歌会永远传唱。 (2)王洛宾的创作原则和创作精神是每一位创作者都应遵循和发扬的。 (3)王洛宾勇于面对困境的顽强生命力以及他谦逊的品质和锲而不舍的创作精神,将永远激励 后人。 (4)题目饱含对王洛宾传奇的一生和创作成就、人格魅力的崇敬、爱戴之情。 微任务活动二 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7语言赏析 (1)“这时,人们才惊奇 地得知了一个不该被埋没 的名字王洛宾”,句中“惊奇”和“不 该被埋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_ 答案 “惊奇”表现了王洛宾卓越的音乐成就;“不该被埋没”,一方面体现了王洛宾的音 乐成就之大,另一方面暗示了王洛宾遭受过不公正的待遇。 (2)“蓝天

8、白云下,它们那结实、挺拔的躯干,正昭示着生命力的顽强”,此句运用了什么表 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 答案 象征手法。以白杨的整齐、高耸、结实、挺拔,及其旺盛的生命力,暗喻王洛宾的正 直、崇高、坚强不屈。 (3)“王洛宾就像一棵长青藤,他用碧绿的枝叶,编织着一首首鲜活而又满含生机的歌”,试 结合上下文对这句话加以赏析。 答:_ 答案 使用比喻手法写出了王洛宾生命力的旺盛和作品的丰富;同时引出下文,为下文的议 论和叙述做铺垫。 (4)“当呼吸停止、血压消失时,这位顽强的老人,心脏仍坚持跳动了 10 分钟”,此句运用 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 答案 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了王洛宾强

9、烈的创作冲动和对音乐事业的不懈追求。 8技巧赏析 (1)访谈为什么从葬礼开始写起?开头有关雪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_ 答案 此处的葬礼是音乐家王洛宾音乐创作终结的象征, 为他的创作生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从葬礼写起更加重了人们的怀念之情,引出有关人物的访谈回忆。对大雪的描写渲染了悲凉 氛围,突出了人们心情的凝重感。 (2)作为以声音为主要手段塑造艺术形象的广播文艺,制造动情点是其吸引听众的必要手段。 请结合文章第一段的内容加以分析。 答:_ 答案 所谓节目的动情点,是指表现在节目中的、能够引起听众情感共鸣的一些人和事,它 往往是节目创作者精心安置的某个细节。动情点可以通过情景设置来完成,本

10、文的第一段就 是这样。作者用优美的文字和音乐共同构筑了一个情景:在一支熟悉的乐曲声中,目送一位 令人尊敬的民间音乐家渐渐远去,既是对他最大的告慰,同时又一下子使听众陷入一种既悲 伤而又肃然起敬的情感之中。 (3)文章在临近结束部分再次写到在那遥远的地方 ,并交代了罗伯逊将其作为保留节目, 巴黎音乐学院将其编入教材以及获奖等情节有何作用? 答:_ 答案 结构上,呼应前文,回到葬礼上来,首尾圆合。补充交代的内容展示了王洛宾巨 大的成就和影响力,再次表达对他的崇敬、赞美和悼念之情。 王洛宾一生两次入狱。一次是 1941 年,被国民党以“共产党嫌疑分子”的罪名抓捕,在兰州 关了三年多。第二次是 196

11、0 年,国内强调阶级斗争,极左思想泛滥,他又被当作“国民党历 史嫌疑分子”关进监狱,查无实据,于 1975 年释放。有人认为这两次入狱,给他的创作带来 了巨大的灾难;有人认为这两次入狱,给他的创作带来了创作的机遇。你如何看待? 答:_ 答案 (观点一)给他的创作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两次入狱浪费了王洛宾 19 年的宝贵时间,这 期间,他失去了最宝贵的自由,失去了最贴心的人,甚至失去了自己的姓名。不管是身体, 还是精神,都经受了巨大的折磨,给他的创作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观点二)给他的创作带来了创作的机遇。两次入狱,看似影响了他的创作,实际上巨大的磨 难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伟大。一方面,王洛宾在狱中积极

12、乐观地生活,不忘创作。另一方面, 那是一个疯狂的时代,被关进监狱的人,往往都是一些善良的下层民众,或者是有较高修养 的知识分子,王洛宾积极主动地跟他们交往,从中搜集了不少创作素材,所以他不会失去音 乐。“当铁门敞开,王洛宾怀揣着三大本民歌集走出监狱”就是明证。 助读材料 1作者简介 赵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副总监,多次担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春节联欢晚会导 演、黄金周文艺大联播策划。因永不消逝的歌声获得“中国广播文艺奖”一等奖。 2背景展示 1996 年 3 月 14 日著名民族音乐家王洛宾在军区总医院因病逝世。 永不消逝的歌声是为了 纪念王洛宾所做的一个节目,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黄金时

13、段综合文艺节目今晚八点半 中播出。 3西部歌王王洛宾 (1)王洛宾简介 王洛宾(19131996),北京人,作曲家、艺术家。1939 年他改编了第一首维吾尔族民歌达 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 60 年,将传奇 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为传播和发展西部民歌做出了突出贡献,被 誉为“西部歌王”。 为表彰他为 20 世纪中华音乐传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于 1994 年 7 月授予他“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 他一生创作歌剧六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一千余首,出版歌曲集六册。他的作品多以情 歌为主。其中, 在那遥远的地方

14、和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评为 20 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并 且荣获国家颁发的“金唱片特别创作奖”; 达坂城的姑娘 阿拉木汗 掀起你的盖头来 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玛依拉 青春舞曲和在银色的月光下等西部民歌,在国内外 广为流传,已成为中华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2)对王洛宾的评价 王洛宾,中国百年音乐的标本,不只是音乐的标本,更是一个作为知识分子的音乐人的人 生历程的标本。这个标本联系着民间和庙堂,舞台和监狱,草原和京城,苦难和辉煌,耻辱 和尊贵,贫寒和富有,爱情的难得、失去与滚烫得让人难以承受的彷徨 郭德茂(艰难时代的传歌者 王洛宾评传作者) 王洛宾是一位卓越的音乐家。李铁映(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

15、委员) 王洛宾先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因为王洛宾先生的音乐作品代表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前外交部长李肇星 大漠无际风暴不可畏,天山皑皑雪莲独峥嵘。作家刘绍棠 西部歌王今逝去,满腔热血沃中华。歌唱家德德玛 4相关知识 广播艺术 广播艺术是以电子技术、广播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为唯一物质媒介,诉诸人们听觉 的时间艺术。广播的特点是由无线电波传递声音信息这种特殊的传播方式所决定的,因而广 播兼有无线电和声音等主要特点。广播的个性就是具有“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无线电传 递声音的特点。 必备知识积累卡片 一、字词知识 (1)恪 守(k ):严格遵守。 (2)憧憬 (chn jn):向往。 (3)镌

16、 刻(jun):雕刻。 (4)脍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5)不胫 而走(j n):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6)浑 然一体(h n):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形容完整不可分割。 (7)融会贯通:参考并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 (8)厚积薄发: 大量地积累, 只择其精要少量地表露出来, 多用于称赞人学问深厚, 学风严谨, 也形容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准备而获得大的成功。 二、名言警句名家论音乐 (1)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冼星海 (2)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

17、西。维克多 雨果 (3)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法 自拔的苦难。贝多芬 (4)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 命的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李斯特 (5)一切伟大的音乐家总是继承着民间音乐所提示的方法和方向做进一步的艺术加工,而不是 与它的方向背道而驰;任何天才一旦违背了民间音乐的这种传统,他的作品就会脱离人民, 降低价值。马可 一、 最美的音乐就在自己的国土上 在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学习和研究中国民歌时,王洛宾就已经知道新疆民歌受中亚和俄 罗斯音乐文化影响最深,与东部民歌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他希望有朝

18、一日能够到新疆采撷 新疆民歌,解开新疆民歌之谜。 1938 年 4 月,王洛宾自古都西安西行,途经六盘山,在一个车马店临时宿营。这里女店 主年轻时是这一带方圆几百里有名的歌手,她有一个诗意的外号“五朵梅”,最拿手的是唱 “花儿”。 忧伤舒展的旋律散发着无尽的凄凉, 高亢婉转的歌声充满了辽远苍凉的西部风韵。 旋律朴素简单, 音色真切感人。 惊喜不已的王洛宾快速记下这支“花儿”的旋律和“五朵梅” 断断续续的词句。 他真的不敢相信, 六盘山下的小镇, 会有这样富有情感和真切动人的歌喉。 在“五朵梅”自编自唱的“花儿”中,强烈的音乐性和委婉的叙事性融为一体,这是充满西 北风情的民歌珍品!王洛宾感慨地说

19、:“最美的旋律、最美的诗就在西部,就在自己的国土 上。大西北的民歌有着欧美音乐无法比拟的韵味和魅力!”一度向往巴黎的王洛宾,现在真 正感到音乐工作的本质就是能把普通民众的音乐语言升华为完美的音乐艺术。“五朵梅”为 王洛宾开启了中国西部音乐的门扉,引导他从此走进丰富多彩的西部民歌世界。 1938 年 4 月 28 日,王洛宾一行到了兰州。在这儿,王洛宾结识了很多从吐鲁番来兰州 的维吾尔族商人。 一次, 一位头戴小花帽、 留着小胡子的维吾尔族青年司机唱了一首名叫 达 坂城的姑娘的新疆民歌。这是一首无数劳动者在长期生活中吟唱的口传作品,是达坂城马 车夫们的歌谣。王洛宾记下了旋律,兴奋得几乎一夜没有入

20、睡。王洛宾感觉到,这支旋律流 露的是一种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快乐,充满了自然之美。从翻译的歌词中,王洛宾捕捉到一种 稍纵即逝的唯美感。在那个深夜,他反复研究、推敲和琢磨歌词,取其精华,按照民歌歌词 比兴规律,大刀阔斧地加工;对旋律进行润色,把分散、凌乱的乐句按民歌特有的方式连贯 起来。 在原始乐句中选择、 连缀, 删去枝蔓, 追寻主调, 将后半拍起唱的旋律改成正拍起唱, 从原始乐句中选择了主旋律,一改原曲调的平直单调。最终,一首轻快、活泼、俏皮,结构 完整,简短流畅的维吾尔族民歌诞生了。王洛宾将其歌名定为达坂城的姑娘 ,这是王洛宾 整理和编曲的第一首维吾尔族民歌,也是我国第一首用汉语编配的维吾尔族

21、民歌。王洛宾是 中国现代史上让新疆民歌在全国传播并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1939 年春天,王洛宾跟随西宁“青海抗战剧团”赴河西走廊,有一次在酒泉,王洛宾从 一位维吾尔族艺人那里,意外听到一首流传于新疆喀什地区的维吾尔族古老的民间舞曲依 拉拉,沙依格 ,就一心想把它改编成新的民歌。一天傍晚,王洛宾看到东方慢慢地升起了半 个皎洁的月亮,灵感蓦然出现,在昏暗的灯光下,新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一气呵成。他 进行了大幅度改编,把原来较快节奏的舞曲改成了舒展、慢板的抒情曲。原生态歌词过于松 散,缺乏内在逻辑性,在它的基础上,王洛宾创作了新歌词。王洛宾吸收了欧洲抒情曲的风 格,在平静的述说中,将潜存于主题的抒情成

22、分委婉柔和地表达出来,从而让新旋律浸透了 西班牙式的浪漫风情。一首载入世界音乐艺术史册的维吾尔族风格的爱情歌曲半个月亮爬 上来就这样诞生了。它既保留了新疆维吾尔族民族的质朴无华,又显现了高超的艺术表现 手段。它的改编成功,使王洛宾对新疆少数民族的认识,以及改编和创作技巧,都跨上了新 的高度。王洛宾善于把原始民歌的旋律高度艺术化,让淳朴与文雅、粗粝与细腻有机结合起 来。 经过这样的艺术加工和处理,半个月亮爬上来 四方传播, 走向了世界音乐艺术的舞台。 199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王洛宾“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 (摘编自言行一、王海成王洛宾) 赏析 王洛宾深入生活,敏锐感知,从普通劳动

23、者生活中吟唱的口传作品中随时发现、 采撷原生态的民歌。他及时记录旋律,感悟演唱者细微的情感变化,捕捉音乐的自然之美。 他反复研究和琢磨,取其精华、删其芜杂,按照民歌规律加工润色。既大胆创新,又尽可能 保留原始乐句的主调和风格。 二、 巴旦姆奇遇王洛宾 陈俊舟 夜晚创作累了,一包巴旦姆,一瓶酒,就能燃起激情题记(摘自王洛宾语) 王洛宾喜欢吃巴旦姆,他还为巴旦姆写了不少歌词。正因为他有这个喜好,我每次到幸 福路上的军区五干所看望他,都要给他带些巴旦姆果和酒。我们两人在聊天兴趣正浓时,王 洛宾都会从柜子里拿出他在南疆体验生活时写的歌词,尤其是一次与巴旦姆的奇遇写的歌词 让人感动。借着此次网络征文,在

24、王洛宾仙逝十九年之际,作为我与王洛宾的故事一书 作者,为世人开启一段封存了六十三年的经历: 1952 年 2 月,新疆南疆军区政委,独臂将军左齐与乌鲁木齐军区文工团协商,将王洛宾 借调到南疆军区去搞创作。王洛宾到了喀什,住在南疆军区大院,左齐将军专门给王洛宾配 备了一名警卫,协助王洛宾到南疆各个村落去采风,去搜集,去创作。王洛宾没有随军到新 疆之前,在青海就写出了名扬四海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次有机会亲自到了南疆,到 了民风最浓烈的地方,王洛宾像是出了笼子的小鸟自由地在南疆广袤的天空上飞翔。 1952 年 2 月的南疆,是一个暖冬,几乎没有下多大的雪。王洛宾到了南疆,马不停蹄地 根据路程计

25、划到巴旦姆生长的最美的疏附、叶城、英吉沙和莎车去采风。2 月 6 日,这是王 洛宾有生以来亲自见到巴旦姆树的时辰。这天,天气晴朗,王洛宾和警卫小李吃过早饭就徒 步沿着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上路了。到疏附有七公里路程,那时的中间地段没有人烟,全是 一片片戈壁荒漠。南疆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出门时还晴朗的天空,走了不到半个小 时,天空浓云滚滚,瞬间飘起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气温急剧下降。雪太大了,王洛宾 和警卫小李就找了一个干枯的河床凹进去的地方坐下休息,等雪小一点或者停了再走。这场 雪好像故意不给王洛宾面子,越下越大,越下越猛,仿佛前期未下的雪,这次全部补上。不 到两个小时,雪已经下了一膝多深

26、,这时,王洛宾对警卫小李说:“咱们要是等到雪停,可 能会被大雪淹埋。坐着等死,不如咱们第一寻找吃的,第二咱们爬也要爬到疏附。”王洛宾 和警卫踏着大雪,一步一步地向前挪着,昏暗的下雪天到处都是弥漫的雪花,在朦胧的视线 里, 王洛宾看见了一棵树, 赶紧告诉警卫小李: “那是一棵啥树?”警卫小李看后回答: “是 一棵巴旦姆树。”“好!有巴旦姆树,就会有巴旦姆果,果腹最美的是自然大餐。”王洛宾 幽默的对话,逗得警卫小李笑弯了腰。 到了巴旦姆树前,王洛宾看到树上还挂着十来枚巴旦姆果实,他告诉警卫小李:“树下 肯定有风吹落的果实,咱们把雪扒开看看。”两人不顾严寒,用手扒开一看,地下一层都是 熟透被风吹落的

27、巴旦姆果实,王洛宾和警卫小李不大一会儿就收获了两大包巴旦姆果。王洛 宾出神地望着巴旦姆树,他回来对我说:“像是一棵菩提树。树杆,像是一个巨掌,托起人 们爱吃的巴旦姆果。”后来王洛宾用“巴旦姆奇遇王洛宾”写了一首歌,歌词大意是: 可爱的巴旦姆, 我相恋了您多少世纪。 在我生命中需要您的时候, 您为我捧来了美食。 我们的奇遇, 是在大雪弥漫的背景里。 是我如约见着您, 还是您奇遇见着我。 我会用音乐为您谱曲, 我会用歌声把您赞美。 到了疏附一个老乡家里,老乡端出巴旦姆果招待他们,他们听说写歌的王洛宾来了,专 门牵出一只羊来, 祈祷后宰杀了, 为他们做了最美、 最原始的手抓肉。 吃罢饭, 在煤油灯下

28、, 王洛宾的脑海里始终还在为“巴旦姆奇遇王洛宾”还是“王洛宾遇见了巴旦姆”构思新的歌 曲。警卫小李到县城为王洛宾买了一瓶当地老乡做的高粱酒,又买了一包老乡烹制的孜然香 辣味的巴旦姆果仁。 一夜未合眼的王洛宾在歌词的最后一页稿纸上, 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夜 晚创作累了,一包巴旦姆,一瓶酒,就能燃起激情”这首歌词在王洛宾的收藏包袱里, 我看到了,歌词大意是: 见了您, 忘不了您。 您是神仙下凡, 用果实为人间充饥。 巴旦姆, 我与您接吻。 脆响声表达了, 爱情拥抱了我和您。 一包巴旦姆,一瓶酒,就能燃起激情 王洛宾先生仙逝十九年了,每逢清明时节,我都会买上巴旦姆,提上酒到九龙生态园的 衣冠冢铜像

29、前祭奠他,怀念他。在此文的结尾处,我用我与王洛宾的故事一书中的一段 诗文答谢此次征文及读者们: 我坐在西部的篱笆门前,盼您老归来。您去的路程到底有多远?阿凡提的毛驴已备好粮 草前去接应 王老,您哪是坐在高高的山岗上?您分明是坐在南疆的巴旦姆树前,您分明是坐在青海 草原的花丛旁,那柔情的鞭儿抽打的地方,生长着爱情,也生长着相思(有删改) 赏析 本文是一篇回忆王洛宾先生的散文,文笔流畅,线索清晰,感情细腻,字里行间 流露出作者对王洛宾先生的敬仰与缅怀。在王洛宾先生仙逝十九年之际,作者选取一个小的 角度, 为世人开启了一段封存了六十三年的经历。 从本文可以看出王洛宾先生对民歌的痴迷, 他把自己的一生

30、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不愧有“西北民歌之父”“西部歌王” 的荣耀。 这两篇文章在“读王洛宾”的内容方面有哪些共同之处? 答:_ 答案 这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都是写“西部歌王”王洛宾为了创作,将自己深深根植于 民歌这块肥沃的土壤里,孜孜以求、无怨无悔。 你对王洛宾有怎样的认识和评价?请写出你的想法。 答:_ 答案 (示例)王洛宾是发掘整理西部民歌的宗师,是拓展创新西部民歌的泰斗,也是人 民音乐家坚守职业道德的典范,他以其辉煌的艺术成就,站到了世界文化名人的高坛之上, 受到国内外广大听众的欢迎。在多元文化纷呈的时代,深入解读王洛宾,放声唱响主旋律, 对于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激励民族奋斗精神

31、,是大有裨益的。 素材点击 王洛宾,这位被誉为中国“西部歌王”的音乐大师,一生历经坎坷,身陷囹圄, 妻离子散,长期处于心理压力极大的逆境中。然而他却以“胜似闲庭信步”的态度,投身于 大西北的沙漠孤烟之中,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多首西部民歌。 在王洛宾遭遇牢狱之灾,仰望厚墙上的铁窗生出绝望之情,抛一根绳子挽一个死结,就 要走向另一个世界时, 一声悠扬的牧歌飘进铁窗, 他分明看到了铁窗外的蓝天、 白云、 红日, 嗅到了原野上的草之芬芳、花之馨香。于是,他扯掉了死神递过来的牵引之绳。 运用角度 精彩片段 王洛宾一生以歌为伴。生活,在赋予他这笔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了他太多的磨 难。历史无意间开的玩笑,

32、竟让他先后两次入狱,在铁窗里度过了漫长的 19 年。他失去了最 宝贵的自由,失去了最贴心的亲人,甚至失去了自己的姓名。但他始终没有失去音乐。即使 在狱中,他也创作出了撒阿黛这样的赞美之歌。正是他的歌,支撑着一个不屈的灵魂, 走过了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坎坷。 夹叙夹议 课文借鉴 夹叙夹议是一种写作方法, 它要求一面叙述某一件事, 一面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 评论。 这种方法的好处: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还可以起到总起、提示、过渡和总结等作用。 永不消逝的歌声就运用了这种手法,介绍音乐家王洛宾的同时加入了作者的议论,既能 够具体地记叙事件,又能够充分地抒发作者的感情,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运用点拨

33、 在写作时,夹叙夹议主要有以下四种表达形式: (1)开篇夹叙夹议,作用是凸显主题或定下基调。 需要注意两点: 一是文章的开头是不是真正需要抒情、 议论; 二是要整体把握全篇内容, “抒情”要抒得合情合理,不能无病呻吟,“议论”要议在点子上,不能节外生枝。 (2)文中夹叙夹议,作用是阐明观点或抒发感受。 文中的夹叙夹议,最关键的一点:要扣紧所记叙的人和事,真正做到有感而发。 (3)文末夹叙夹议,作用是耐人寻味或画龙点睛。 结尾部分的抒情议论,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使文章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起到画龙点 睛的作用。这里的关键问题:文末的议论抒情,一定要建立在全文具体叙事的基础上,叙事 要具体、坚实、有

34、厚度。不然,抒情议论的文字就会因为材料单薄而显得矫情。 (4)隐性夹叙夹议,作用是以情动人、引发共鸣。 要掌握隐性夹叙夹议,必须注意三个方面:首先,要有大量的词汇积累;其次,能够自 如地掌握各种表达方式;再次,要有比较高的分析水平。因此,隐性夹叙夹议也是一种难度 比较高的格式,有一定文字功底的学生,不妨大胆地在这方面做些探讨。 即时训练 请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任意写一段话,不少于 120 字。 答:_ 答案 (示例)三国旧事依旧明朗,昔日之覆辙岂能重蹈。是谁让一代枭雄董卓含恨离世?是 他那最信任的义子吕布。是谁偷换了曹太公墙上的那些金砖?是他最宠爱的小儿阿瞒。是谁 捧着张飞的头颅奔向敌营?是他亲自挑选的副将。往事蹉跎,不堪回首,在历史的天平上, 他们为亲密的感情所欺弄,所扼杀;在理性的尺度上,他们显得那么渺小,那么无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苏教版 > 必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