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 登高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星星 文档编号:140839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9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蜀道难 登高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蜀道难 登高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蜀道难 登高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蜀道难 登高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蜀道难 登高 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本文本 1011 蜀道难蜀道难 登高登高 李白 杜甫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诵读并背诵这两首诗。2.审美: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情感,赏 析作品的表达技巧,体会作品风格。 任务情境:李白与杜甫,一个是浪漫主义的“诗仙”,一个是现实主义的“诗圣”。他们, 一个喜欢调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构建一个奇伟瑰丽的世界;一个擅长把现实中的风 物纳入诗中,让一个个意象成为感时伤怀、忧国忧民的载体。二人的风格,自是非常不同, 差别也非常明显。 让我们走近这两位大诗人,研读他们的诗歌,体会他们与众不同的高超技艺和属于他们 的情感吧。 蜀道难 作者针对蜀道之难有三叹, 请结合诗歌内容从不同角度简要概括这三

2、叹并填入图中处。 蜀道难叹 蜀道的来历 蜀道的高峻 开辟之难 蜀道上环境凄清 蜀道上山水险恶 渡越之难 剑阁险要 险象环生 治理之难 答案 高难行 险可畏 把守难 微任务活动一 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内容情感 1诗歌可以分为三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各是什么?请根据提示将下表填写完整。 项目 部分 内容 情感 第一部分(120 句) 第二部分(2135 句) 第三部分(3649 句) 答案 项目 部分 内容 情感 第一部分(120 句) 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 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 第二部分(2135 句) 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 感叹蜀道的艰难可畏 第三部分(3649 句) 述剑阁险要,想杀人

3、惨景 叹蜀道的高峻、艰险、可畏 2.体现全诗抒情脉络的诗句是哪一句?它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_ 答案 句子: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作用:极言蜀道之险,由秦入蜀之难,须严防野心家据险而叛。此句重复出现三次,由此 而形成一个以主旨句贯穿全诗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有一唱三叹之效。三叹者,一叹 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这三次感叹使全诗情感跌宕不止,节奏起伏 变化不断,十分耐人寻味。 微任务活动二 赏析浪漫主义诗风 3 与李白同时代的诗评家殷璠称本诗“奇之又奇”, 请结合诗句内容谈谈诗人运用了哪些表 现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答:_ 答案 诗人以多样的笔法,艺术地展现了

4、古老的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 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具体来说,诗人主要运用了以下手法,使文章气象宏伟: 诗句 手法 表达效果 地崩山摧壮士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引用神话传说 写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的险阻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虚写衬托 衬托人行走难上加难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摹写神情、动作 凸显危困之状如在眼前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借景抒情 烘托 渲染了羁旅之愁和蜀道的悲凉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运用夸张 极言山高壁险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 是如何体现“动静结合”手法的? 答

5、:_ 答案 先静后动,静动结合。前两句写静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枯松倒挂,绝处逢生。 后两句状动态:水石激荡,山谷轰鸣,雷霆万钧,惊险万状。山高使人望而生畏,川险令人 惊心动魄,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 5诗的第二部分以对“君”的劝阻(“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开始,到对“君” 的质问(“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结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 答案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 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 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

6、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 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 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蜀道难”本来是一个难以描述的心理感受,李白却描绘得非常动人。那么,你认为李白是 如何把这一难述感受描绘得如此生动的呢?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答:_ 答案 (示例)(1)全诗充满了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诗 中描写的事物被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 (2)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 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

7、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从蚕丛开 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 术境界。 (3)诗歌句式灵活,形式多变。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 短不齐的句式,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韵脚也不断变化,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描 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 登 高 一、诵读全诗,体会诗韵。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点拨 这首诗押 i 韵,“回”“

8、杯”古音分别为 hu i 和 pui。 二、在诵读全诗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在空缺处填出相应的内容。 答案 秋(或哀) 风急天高鸟回 渚清沙白 无边落木 不尽长江 悲(或哀) 微任务活动 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这首诗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答:_ 答案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悲哀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 旋的水鸟。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 捕捉入诗, 不但形象鲜明, 使人读了如临其境, 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2颔联历来为人称道,有人评它“把悲秋的情感推向了极致”,请赏析一

9、下这一联表现了怎 样的意境。 答:_ 答案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集中表现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落木茫无 边际、萧萧而下,是诗人仰视所望;江水奔腾不息、滚滚而去,是诗人俯视所见。这里有“萧 萧”之声,也有“滚滚”之势,让人感到整个画面气象万千,苍凉悲壮,气势雄浑壮观,境 界宏阔深远。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这里仿佛感受到了诗人面对逝者如斯的江水所发出的韶 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慨叹,面对一枯一荣的落木所抒发的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苦痛!沉郁 悲凉的对句,将诗人“艰难苦恨”的人生境遇书写得淋漓尽致,用语精当,气势宏伟。 3宋代评论家罗大经曾在鹤林玉露中对登高的颈联做出相关评论,现将其中的一部

10、 分留空,请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将它补全。 杜陵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_;悲秋,时之 惨凄也;作客,_;_,久旅也;百年,暮齿也;_,衰疾也; _,高迥处也;独登台,_。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答案 地之远也 羁旅也 常作客 多病 台 无亲朋也 4颈联是如何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联系在一起的? 答:_ 答案 颈联中的“悲”和“独登台”暗合了首联的“哀”,表明了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 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诗人目睹了阔大苍凉的秋景、 “萧萧”的落叶和“不 尽”的逝水,不由得想到自己一生漂泊不定,年老后沦落他乡、体弱多病的处境,无限悲愁 之绪顿时涌上

11、心头。 5 登高一诗被称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然而更多的评论家激赏前六句,对尾联则有些 轻视,清代学者沈德潜更给尾联下了“结句意尽语竭,不必曲为之讳”的定评。你是怎样认 为的? 答:_ 答案 (观点一)赞同沈德潜等人的观点。 (1)前两联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2)颈联,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 台的感情, 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 情景交融, 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 (3)而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生活困苦,鬓如霜白,困顿衰颓,狼狈失意,以至需 要停杯,给人的感觉是没有话可说了,软绵无力。

12、 (观点二)不赞同沈德潜等人的观点。 (1)诗人的生活状态因“艰难”而“潦倒”,艰难的全部意蕴都在尾联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2)“苦”作副词, 意为“很甚”, 这样就使“艰”“难”与“恨”所产生的情绪更浓厚, 用字的精当令人拜服。 (3)“繁”“停”二字让人触目惊心,无处宣泄的愁绪只能停积心头,愈发沉重,且不断补充 而来。若多病的诗人杯酒不停,会加速生命的流逝速度;但停杯则使胸中的抑郁之气不得抒 发,同样会导致生命在积重难返的痛苦中快速衰竭。诗人身心濒临之绝地,令人倍感压抑, 令人感情更加沉郁,令人不得不佩服诗人的功力。 一提到杜甫,一位忧国忧民、满脸愁容、皱纹密布的老者的形象便映入我们的眼帘

13、。杜甫给 我们的感觉似乎永远是“悲”, 登高也不例外。因此有人认为这首诗的情调是消极的,但 也有人认为,这首诗写景,雄浑阔大,气象宏伟,它的情调不能说是消极的。你是怎样认为 的? 答:_ 答案 (观点一)“悲”是主调。写景,从色彩看,画面暗淡;从情调看,不免悲凉。写身世, 万里作客,百年多病,孤身一人,霜染两鬓,更是艰难苦恨,悲从中来。 (观点二)有“悲”和“苦”, 但“悲”中有“愤”, “苦”中有“劲”。 “无边落木萧萧下”, 固然深感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奈,但“不尽长江滚滚来”,又激起人生命的激情,显示着 一种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正因为如此,这首充满悲凉感的诗篇才使人品味出一种悲壮感, 看

14、到一种壮心不已的意境。“万里悲秋常作客”,是悲凉的进取;“百年多病独登台”,是 不幸者对命运不屈不挠的抗争。 助读材料 1走近作者 (1)李白(701762),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平生有“大济苍生”之志, 但不被重用,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 涂。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 并称“李杜”。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诗作蜀道难 行路难 梦游 天姥吟留别 静夜思 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 (2)杜甫(712770), 字子美, 因曾居长安城南

15、少陵, 故自称“少陵野老”, 世称“杜少陵”。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杜甫生活在唐朝由 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 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传世。 代表作有古体诗“三吏”(石壕吏 潼关吏 新安吏)、“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等,律诗和绝句春望 春夜喜雨 赠花卿 蜀相 江南逢李龟年等也是 名篇。 2背景展示 (1)从诗的内容来看, 蜀道难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诗中的“君” 有人说是李白的一位好友, 有人说仅是一种虚拟方式, 即实无其人, 泛指所有

16、“西游”之人。 在诗中,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告诫人们不要只 看到“锦城”的“乐”, 应该“早还家”, 因为这里的道路奇险无比, 且随时可能发生战乱。 后来的“安史之乱”足见诗人政治预见的正确。 (2)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当时作者正因为“安史之乱”而客居四 川,那年他已经 55 岁,动荡的社会,漂泊的生活,使他疾病缠身,痛苦不堪。这一年秋天的 重阳节前后,作者来到了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远眺,面对苍茫秋景和滚滚长江,他不禁心 潮澎湃,感慨万端,为了抒发心中这种深切的情感,就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 3名家点评 (1)蜀道难 李太白始自西蜀

17、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业贽谒贺知章。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 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唐王定保唐摭言 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 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清顾炎武日知录 (太白)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任华、卢仝辈仿之,适得其怪耳,太 白所以为仙才也。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2)登高 老杜集中,吾甚爱“风急天高”一章,结亦微弱。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 “风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如海底珊瑚,瘦劲难明,深沉莫测,而力量万钧。通首章法, 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明代学者、诗人胡应麟 八句皆对,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

18、,格奇变。昔人谓两联俱可裁去二字,试思“落木 萧萧下”,“长江滚滚来”,成何语耶?好在“无边”“不尽”“万里”“百年”。 清代诗人、学者沈德潜 必备知识积累卡片 一、字词句知识 1字音 词语 加点字读音 鱼凫 f 扪 参 m n 抚膺 yn 砯 崖 pn 喧豗 hu 猿猱 n o 石栈 zh n 巉 岩 ch n 咨嗟 z ji 崔嵬 w i 吮 血 shn 豺 ch i 霜鬓 b n 2.通假字 句子 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匪”同“非”,不是 3.多义实词 词语 例句 释义项(或用法) 危 危 乎高哉 形容词,高 危 如累卵 形容词,危险 正襟危 坐 形容词,正,端正 上屋骑危 名词,屋脊

19、去 连峰去 天不盈尺 动词,距离 阳虎去 齐走赵 动词,离开 除残去 秽 动词,除掉,去掉 有敢去 柳下季垄而樵采者 动词,前往,到去 坐 以手抚膺坐 长叹 副词,徒,空 停车坐 爱枫林晚 介词,因为 群臣坐 陷王于恶不道 动词,因犯罪(或错误)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名词,座位 4词类活用 词语 例句 解析 西 侧身西 望长咨嗟 名词作状语,向西 回 上有六龙回 日之高标 使动用法,使回转 凋 使人听此凋 朱颜 使动用法,使凋谢 转 砯崖转 石万壑雷 使动用法,使翻滚 下 无边落木萧萧下 名词用作动词,落下 5.特殊句式 句式 例句 解析 状语后置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于上青天”后置 宾

20、语前置句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胡”是“为”的前置宾语 二、名言警句 1课文名句 (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课外名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浮云游子意,落日故

21、人情。李白送友人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8)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0)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11)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三、文化常识 1“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 瑟调曲 , 乐府古题要解云:“蜀道难 备言铜梁、玉垒(蜀中山名)之阻。”以此为题的歌曲的内容就是歌咏蜀道的艰难和行旅的辛 苦的。李白的蜀道难即袭用乐府古题而作。 2古

22、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主要是指唐以 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 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表现在诗 题上,有歌、行、引、吟等体裁。 蜀道难就是一首典型的古体诗。 3律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 体诗而有近体诗之名。 形成于唐代。 每句五个字的称为“五律”, 每句七个字的称为“七律”; 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偶数句押韵,中间两联讲究 对仗。 一、 在西域读李白(节选) 夏立

23、君 公元 762 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 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谁像他这 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 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他为何如此的独特与纯粹? 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版图的。 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 唐诗中向往异域的气息是强烈的。诗人们纷纷奔赴边疆,写下许多境界雄放的诗篇,那 些边塞诗实在是唐诗中的金子。 在书房中低声吟哦的诗人, 一踏上西北大野, 就放开了喉咙。 但所有的人都没法与李白相比, 因为与他们的方

24、向相反, 李白来自西域, 他本是西域人。 “胡 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 胡人第一次以这么自然深情的形貌出现在中国文学作品中。读着这样的诗句,仿佛感到 诗人就是一个胡人。 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 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异域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的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 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 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 像却不是他的偶像。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在他眼里,游侠比 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齐有倜傥生,鲁连

25、特高妙意轻千金裘,顾向平原笑。吾亦 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李白古风其十)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 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他二十几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维扬(今扬州)不到一 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这都是些游侠行径。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 吴不幸病死于洞庭,李白抚尸大哭。 大约那时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 葬下,后又返回旧地,取出朋友骨殖,就着湖水洗净,背着这骨殖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 新选择了葬地。有这份超乎功利的痴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侠了。即使闯进了朝廷,他那强 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

26、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 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才好。他不习惯仰视。他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这一 切足以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 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 赏析 本文文化内涵丰富,感性与理性交融,还有强烈的民族意识,语言风格突出,叙 事手法别具一格。落笔如行云流水,舒卷之间灵性激溅,有博雅的文化内涵,笔端饱蘸着深 切的民族忧患意识, 字里行间充盈着越迈千年的睿智, 具有丰富宏魄的内涵, 它是作者胸襟、 胆识、气度、使命感的自然流露。文章散发着没有矫饰的清淡气味,还有典丽精工的语言锤 炼,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行文气势和艺

27、术感染力。 二、 骨头里开出浪漫的花 车延高 谈到李白,有人说:“天才英丽,小住人间一谪仙。”谈到李白的诗歌,有人说:“口 吐天上文”“才笔九州横”“飞虹壮志凌新宇,倚马高才驾盛唐。” 不去争辩这些赞誉是否过头,我们只是潜下心来,用一双理性的眼睛去读李白和他不朽 的诗歌。很快,目光就亮起来,我发现,那个性格张扬,具有强烈自我表现欲的身影后面有 一行清新俊逸的脚印。他从庄子、屈骚、汉赋的故居里巷中走出来,行囊中满是浪漫主义的 吉光片羽。他豪迈不群,敢于让自己的创作脱离别人铺设的轨道,奇伟超拔,视野殊迥,大 胆冲撞自己的命运和那些守恒于既定的偶像,一步一步走出了南北朝的低吟浅唱,走出了豢 养过徘徊

28、和困顿的一道道低谷。 他时而高歌大鹏赋 ,时而长叹行路难 ,在理想的极顶和现实的“蜀道”上翻山越 岭。一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拗和坚定。他先把自己走成了大唐诗歌 的一道脊梁,然后直步浪漫主义的峰巅。适逢开元盛世,虽然没有举行盛大的剪彩仪式,但 李白已经以其发自骨头深处的浪漫主义精神,把诗歌领入了一个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李白不愧为李白,他在很多诗人还潜心琢磨“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这样一个不会 有答案的课题时,就勇敢地卓立而行,以一种崭新的豪迈姿态走出来,他不踩旧有套式的脚 后跟,不在一棵已经枯萎的树上重复开花,他别开生面,以狂放浪漫卓尔不群的姿态置身于 大唐诗歌恢宏挺拔的

29、制高点上,“三杯拂剑舞秋月,一振高名满帝都”。创立了想象瑰奇、 闳中肆外、构思独特、清新明快、豪放超迈的浪漫主义诗风。 如今,当前朝月又照窗棂,我们俯身灯下,咀读李白的诗篇,自觉或不自觉地有一种自 身契入的愉悦,不为古今隔绝,不为时空生疏,好像诗人就在身边呼吸喘气,一唱一吟,入 木三分。让人感觉文字和情感是一脉相通的,读上去雄浑瑰丽,奔放敞亮。没有诡异之辞, 谪怪之谈,狷狭之态,迷幻之气和荒淫之意。一改庄、屈的艰涩困顿和虚幻华丽,彻底走出 了奇诡怪诞、随理赋形、任意虚构的泥淖。使读者和诗歌形成一体化审美走向,直接融入诗 歌的字里行间,切身体味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结果,很多不是诗人的人也成了诗人

30、。 李白是幸运的,他适逢了一个国运昌盛、文化高蹈的时代,社会开放,三教并举,铺排 出一种浑厚博大、开阔沉雄的盛唐气象,使一个试图“居庙堂之高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 则独善其身”的诗人有了一个可以反观历史、探究未来的现实高度。 这就为天赋才华和独特的浪漫气质提供了一个可以“赫乎宇宙, 凭陵乎昆仑”的平台, 使其气贯长虹、惊天动地的浪漫主义诗歌脱颖而出,真正成为盛唐之强音。 赏析 本文是长篇散文醉眼看李白的节选片段,这段文字以优美的文笔探讨了李 白成为浪漫主义伟大诗人的原因。作者具有驾驭语言的卓越才能,以大写意的笔法,从李白 浪漫主义诗风入手,用整散结合的句式和广博的引证,给读者带来了文化散文所应

31、有的文质 兼美的艺术享受。 这两篇文章在阅读李白上侧重点有何不同? 答:_ 答案 在西域读李白(节选)重点写的是李白诗歌中剽悍与纯粹的西域风格特点及其 对大唐诗坛的影响。 骨头里开出浪漫的花则重在分析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形成的原因。 你对李白有怎样的认识与评价?请写出你的看法。 答:_ 答案 (示例) 李白,你是我一生一世的情人 平素最仰慕文人,然神舟苍穹,文海茫茫,可谓众芳斗艳,群星闪烁,但我一直倾慕李 白, 这位被天堂逐入凡间的谪仙人, 且早已以身相许, 矢志不渝。 一向最倾慕美, 诸如诗歌、 美酒、明月,每一个美的意象,都会引人产生美的遐想,而李白恰能集诸美于一身。所以, 李白,你是我一

32、生一世的情人。 你超凡脱俗的风采,总让我神魂颠倒。 炯目明眸,顾盼神飞。峨冠博带,衣袂飘举,霓衣风马,壮思欲飞,风神俊朗,神采飞 扬。侠肝义胆,豪气干云,仙风道骨,飘逸绝伦。你是倜傥的儒生,你是遗世独立的仙人, 你是手执利剑的侠客,你是脉脉含情的名士,你是我风采浪漫的情人。 你青春永驻的浪漫气质,总给予我狂飙般的激情。 青春总是短暂难留,稍纵即逝的,任你位高权重,凭你钱广财多,唯有时光留不住,唯 有青春唤不回。然而你,李白,留给世人的永远是澎湃激情,是勃勃英姿,是天马行空,是 浪漫无拘。你是大鹏,同风直起,扶摇直上;你是天马,来出月支,虎背龙翼;你是长剑, 彻夜吟啸,雄心千里;你是谈笑净胡沙的

33、英雄,你是直为斩楼兰的壮士。你登山“云间连下 榻,空中接行杯”,你临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孤独时,你邀月对饮; 寂寞处,你借酒浇愁;愤懑时,你高歌“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失意时,你呐喊“我 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即使身边有再显赫的权贵显要,你也不会“摧眉折腰”;纵然前 方有再猛烈的惊涛骇浪,你也深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你让力士脱靴, 让贵妃磨墨,你挥金如土,一掷千金。你的率真的感情,如大江东去波涛滚滚,如黄河决堤 飞天而来。 你的热情会融化一切坚冰, 你的活力可冲决一切阻塞, 你豪迈的气概与天地同在, 你浪漫的情怀与日月争辉。和你在一起,没时间感叹衰老疲惫

34、;和你在一起,永不会产生美 人迟暮之悲。所以,李白,我要你做我一生一世的情人。 你恢弘瑰丽的锦绣文章,总滋润我贫瘠干涸的心田。 人世莫测, 世路多艰, 所以人的心情也是多彩的四季, 瞬息万变的虹霓。 于是, 得志时, 你我一同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失意时,你和我一起低吟“人生在 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既然现实无法让我们摆脱烦恼与痛苦,那么就让我们将心灵 自我放逐到一个自在逍遥的新境界。清晨,我们一起追随“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 还”的豪迈洒脱,亲身体验轻舟飞渡的畅快愉悦;傍晚,我们一起欣赏“山随平野尽,江入 大荒流”的苍茫景色,亲自感受大自然的雄壮瑰丽。当“昔时

35、横波目,今作流泪泉”时,我 们一起看“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尽情消受春愁;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 使金樽空对月”时,我们一起“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尽情享受人生。不管 人生多么坎坷多舛,李白,有你的诗篇为伴,我的心灵不孤独。 李白,做我一生一世的情人吧,我要和你一起,心骛八极,神游万仞;我要和你一起, 对月相酌,共影徘徊;我要和你一起,诗意地逍遥在神州大地,天上人间。 素材点击 蜀道难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诗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险言 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诗中 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

36、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 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其境界之阔大,确非他人可及。正如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所盛 称:“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运用角度 精彩片段 终于,一腔愤懑化成一声呐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巍 峨的朝堂门外,如血的残阳里,这一声沉闷的呐喊,是无奈,是失望,是觉醒,是灵魂流浪 的宣言。 于是,大唐的青山绿水间、酒旗飘扬处,我们又看到那个放浪形骸、沽酒买醉、乘醉行 吟、斗酒诗百篇的狂客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 有意抱琴来”“对酒不觉暝, 落花盈我衣”“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古来圣贤皆寂寞,

37、 惟有饮者留其名”“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 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流浪的灵魂,一生以酒相伴;酒入愁肠,奔涌而出的,是千古不朽的诗篇。 夸张手法 课文借鉴 蜀道难的夸张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人道登天最难,而李白却说:“蜀道之难,难 于上青天。”成语有云,谈虎色变,他却道“蜀道之难”“使人听此凋朱颜”。民谣相传, “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到他笔下竟成了“连峰去天不盈尺”。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 时间之久远,他说是“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说是“百步九折”; 而为了显示蜀道之高耸,他甚至夸张地说连为太阳驾车的六

38、龙至此也要掉头东返这些极 度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物实际,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艰险雄奇,突出了它不可攀越的凛然 气势。 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 突出事物的本质, 或强调作者的某种感情, 加强语气, 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运用点拨 运用夸张要注意: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地、合理地夸大或缩小,所以运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 基础和根据。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性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 免歪曲事实。 即时训练 请你描写一个生活场景,要求运用夸张的手法,不少于 200 字。 答:_ 答案 (示例)“六月天,孩儿面,说变就变。”刚才还是阳光明媚的,我看这么好的天气, 什么雨具都没带,就背着书包出门去上学了。走到半路,天边飘来了几朵黑云,一转眼的工 夫,那些黑云越涌越多,越涌越快,遮住了太阳,遮住了蓝天,顿时,天黑沉沉的,像个锅 底扣下来一般。起风了,风越刮越大,小树被吹得弯下了腰,人们赶紧跑回家,走到半路的 学生也拼命向学校奔去。突然,天边一闪,轰隆一声,一个响雷炸开天地,接着,黄豆般的 雨点噼里啪啦地落下来,砸在地面上留下了铜钱一样大小的水印,紧接着,密密的雨从远处 横扫过来,那声音好像千军万马一般。整个天空就像一张巨大的雨帘,我措手不及,全身湿 漉漉的,像一只落汤鸡,好狼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苏教版 > 必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