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初中升学调研测试化学试题(一)含答案

上传人:h****3 文档编号:139042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9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 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初中升学调研测试化学试题(一)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 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初中升学调研测试化学试题(一)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 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初中升学调研测试化学试题(一)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 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初中升学调研测试化学试题(一)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 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初中升学调研测试化学试题(一)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考生须知:考生须知: 2020 2020 年平房区初中升学调研测试(一)年平房区初中升学调研测试(一) 化学化学试卷试卷 1本试卷满分为140 分,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 2 答 题 前 , 考 生 先 将 自 己 的 “ 姓 名 ” 、 “ 考 号 ” 、 “ 考 场 ” 、 “ 座 位 号 ” 在 答 题 卡 上 填 写 清 楚 , 将 “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 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迹工 整、笔迹清楚。 5

2、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不要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P31 S32 Cl35.5 Ca40 Zn65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27 题,每题 2 分,共 54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哈工大科技成果与冰城制造助力 “长五 B ” 首飞告捷。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研发兼具金属特性与高弹性的金属橡胶构件,破解高真空、大温差下阻尼减震难题 B. 机器人焊接技术使用了多种焊剂,其中的焊锡的主要成分是铅、锡 C. 研制陶瓷轴承为液氢涡轮发动机提供技术支撑,陶瓷属于合成材料 D. 中铝东轻公

3、司为“长五 B”火箭“轻如蝉翼”却“坚不可摧”的战 甲生产的铝合金具有强度高、硬度好等性能 2.下列过程中未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探究燃烧的条件 B.自制汽水 C.用浓硫酸在纸上写字 D.用砂纸打磨除锈 3.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液体 B.试管夹由试管口向下套 C.用滴管取液体 D.二氧化碳验满 4.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氧气用于急救新冠肺炎患者 B.硫酸用于精炼石油 C.烧碱制炉具清洁剂 D.聚氯乙烯制炊具手柄 5.下列生活中的做法错误的是( ) A.对室内物品喷洒医用酒精消毒时,远离明火 B.用焦炭吸收装修中产生的甲醛 C.为更好

4、地清洁和保护头发,洗发时,先用洗发剂,再用护发剂 D.生活中回收处理废弃纸张、铝制饮料罐、PET 等塑料废旧物品 瑞德西韦分子结构模型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是 (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无刺激性气味气体 B.向干燥的生石灰中加水:白色块状固体变成白色浆液,放出大量热,水沸腾 C.向蒸馏水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再加热:无色液体变紫色再变红色 D.向氧化铁中加入稀硫酸:红棕色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放热 7.下列应用、 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P+5O2 点燃P2O5 化合反应

5、 B.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 4CO+Fe3O4 高温 3Fe +4CO2 置换反应 C.钟乳石的形成 Ca(HCO3)2 CaCO3+H2O+CO2 分解反应 D.配制波尔多液的反应之一 CuSO4+2NaOH Na2SO4+Cu(OH)2 复分解反应 8.下列有关健康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钾离子和氯离子对维持人体内水分和血浆恒定的pH 为 7.357.45 起重要的作用 B.我们每天需要量最大的营养素是糖类 C.用亚硝酸钠替代食盐腌制蔬菜,不仅风味独特,还能延长保存时间 D.防止有害元素汞、铅、镉等对人体的侵害是人类健康生活的重要保证 9.瑞德西韦 (C27H35N6O8P) 是一种核苷

6、类似物, 具有抗病毒活性, 应用于治疗 COVID-19, 安全性和有效性尚在证实中。 下列有关瑞德西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瑞德西韦是由碳、氢、氮、氧、磷五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B.瑞德西韦中质子、电子与中子的数目相等 C.瑞德西韦分子中含有 6 个氮原子和 8 个氧原子 D.瑞德西韦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0.下列有关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 B.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可利用的淡水只约占陆地淡水的 30.4% C.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71%,二氧化氮、PM2.5 是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D.氢气是理想的清

7、洁、高能燃料,液氢已应用于航天等领域 11.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金刚石硬而石墨软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分子形似足球 B “干冰”升华后体积变大 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C 稀有气体是混合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D 氨水和石灰水都能使紫罗兰花变蓝 溶液中都含有自由移动的阳离子 12.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案一 方案二 A 空气和呼出气体 燃着的木条 观察颜色 B 羊毛线和棉线 用手拉,比较弹性 灼烧,比较产物状态 C 铁粉和氧化铜 通入氢气,而后同时加热 加入稀盐酸 D 硬水和软水 煮沸 加肥皂水 13.

8、甲、 乙两种固体物质 (不含结晶水) 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0 t1之间甲的溶解度比乙小 B. t2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乙一定比甲多 C. t2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比乙多 D. t1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则此温度下甲的 溶解度是 25 g 1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都正确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氯化钾 氯酸钾 二氧化锰 混合、充分加热 B 氯化钠溶液 氯化钙 适量纯碱溶液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水 植物油 明矾 吸附 D 二氧化碳 水蒸气 浓

9、硫酸 通过装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 15.向 20g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不溶于水,不含钙元素) 中加入 100g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将 113.6g 滤液继续蒸发得到固体 22.8 g (不含氢、 氧元素) , 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20% B.25% C.28% D.37% 二、非选择题(请根据题意填写空白,2835 题,共 40 分) 28. ( 6 分)“人间烟火,抚慰凡心”。疫情来袭,中国人仍可“医食无忧”,岁月静好,是 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他人的负重前行! (1)“粮稳民心安。”袁隆平院士应用 “杂交水稻”和海水稻种植技术,帮国人

10、端牢饭 碗。我国用占世界 8.6%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 20%的人口。施用化肥的增产 作用占各增产因素总和的 。小麦和稻米生长过程中常需施加过磷酸钙 (填化学式) , 其中的磷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增强作物的 能力。 除了“藏粮于地” ,还有“藏粮于技” ,保证粮食安全,解决屯粮问题。粮仓安装空 调、 “多用途保温密闭门”等,防止储存的大豆等粮食因高温、高湿滋生 。 (2)钟南山院士准确判断,指导战“疫” 。他认为除了做好防护,提高抵 抗力也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提高免疫力的核心是补充足够的优质 蛋白质。通过鸡蛋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 ,生成 , 其中的一部分重新组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持

11、人体的 。蛋黄 中含有的维生素和磷、铁等无机盐,能够 身体健康,同样有助于提高抵抗力。 29.(4 分)“坚实的制造业”与“数字化新基建”是中国战胜新冠“疫”情的法宝!人工 智能成为战“疫”利器。 (1) AI 消毒机器人可采用紫外线灯、多种消毒液喷洒等模式应对不同环境 的消毒需求,既能减少人与病毒接触,又能避免酸、碱性消毒液对人体 的危害,同时出于对减轻机器人自重的考虑,机器人的机身材料使用了 塑料和玻璃钢,主要利用了它们共同具有的两条两条优良性能是 。 (2)含氯消毒剂对新冠病毒有很好的杀灭作用,其中 84 消毒液的有效成分 次氯酸钠(NaClO)遇过量的厕所清洁剂(主要成分是稀盐酸)会产

12、生有毒的氯气 而失效,同时生成氯化钠水水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氯元 素的化合价为 。 (3)这种AI 机器人采用蓄电池驱动,在喷洒消毒液的过程中主要实现的能量转化是 。 30.(4 分)分类、类比、迁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 a (2)碳和碳的氧化物可以建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 C CO CO2 ,实现相应反应和 (1)按实验目的可将化学实验分为:“研究物质的组成” 、“研究物质的结构” 、“研 究物质的性质” 的实验等。 据此可将下列实验中的 B 与 (填 “A”或 “C” 或“D”)归为一类,依据是 。 空气的成分 水的组成 比较硬度 稀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冷而干 的烧

13、杯 互相刻画 A B C D 转化的过程中,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类比上述反应和转化关系还可建构含含 硫硫物质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H2S b X SO 2 ,类比 a 过程化学反应存在的规律, 写出 b 过程 (硫化氢和二氧化硫转化为 X 和一种不含硫的物质) 的化学方程式 。 31. (4 分)下图是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微观模拟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 B 中补充相关粒子图形,使之正确; (2)此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在一定条件下, ,每 2 个氧原子结合成 1 个氧分子; (3)此类变化是分解反应,判断的微观依据是 ; (4)某元素的一个原子与此变化前后发生改变的微粒的一个粒子所含的质子数相

14、同, 则该 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 32.(6 分)实验室有高锰酸钾、盐酸、氯酸钾、石灰石,下列仪器、装置及必需用品: a b c d e f g h i j k m I II (1)在实验室利用上述药品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需选择的仪器 是 。利用集满的氧气进行实验 A,夹持红热木炭的仪器 n 的名称是 , 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的正确操作是 , 防止 ,使集气瓶内温度升高,压强 , , 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集气瓶中上部的氧气从集气瓶 口逸出,瓶内氧气含量降低,木炭不能充分燃烧。 (2)实验室制得的二氧化碳通过装置 I 进行检验时,只 观察到导

15、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排除试剂变质的可能,猜想可能与反应物的浓 度有关,在发生装置与检验装置 I 间连接 II,II 中的试剂 X 是 ,验证制得气 体是二氧化碳后,用向上排空气法而不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 33. (4 分) A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不同类别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部分反应及转化关系 如右图所示。A 是湿法炼铜的原料,B 用于制药,C 能促进植物叶色浓绿,E 是氧化物, D 涂刷树木, 可防止冻伤。(用“”或“”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用“ ” “ ” 或“ ”表示两种物质能单向或双向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图中部分反应需在溶液中进

16、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 (1)写出 B、E 物质(或溶质)的化学式:B: ;E: ; (2) C 与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A 与 F 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4)在图中再补充出一个转化关系和一个反应关系。在图中再补充出一个转化关系和一个反应关系。 34.(6 分)为测定某锌样品(杂质不含锌元素,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的纯度,实验 过程及数据记录如下: (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 AB 参加反应的稀硫酸溶质质量(x)的比例式为 ; (3)用 98%的浓硫酸配制实验中所用的稀硫酸,需要蒸馏水的体积为 mL; (4)该样品中锌的纯度

17、为 ; (5)E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6)冶炼 65t 上述锌样品,至少需要含杂质的炉甘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锌)的质量为 。 35.(6 分)为确定曝露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下列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固体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猜 想 与 假 设 】秦思:氢氧化钠 石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单杰:碳酸 钠 石建猜想的依据是(1) 。 【实验探究】为证明猜想,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如下: A B C D E 【评 价 与 反 思 】根据实验 A 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单杰认为自己的猜想正确。石建 对单杰的实验 A 及得出结论的可靠性提出质疑,理由是(2) 。 石建在单

18、杰实验的基础上继续实验 B,并结合 B 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证 明自己的猜想正确。单杰对自己实验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改进,提出在 实验A 基础上若将实验 B 中的无色酚酞溶液换成 (3) (填一种试剂的 名称) ,产生白色沉淀,据此现象也可证明石建的猜想正确的实验设想设想。 【解 释 与 结 论】秦思进行实验 C,滴加过量稀盐酸过程中溶液中离子的数目变化如图 D, 据此,得出和石建相同的实验结论。图中表示的是(4) (填符号) , 表示的是(5) (填符号) 。 【实验处理】将上述石建和秦思实验所得的液体混合,溶液仍为红色,向其中滴加适 量的某酸 X,产生白色沉淀的质量变化如图 E,产生此现象一定发生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 ;至溶液恰好恰好变为无色时,实现绿色排放,最 终液体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7) (填符号) 。 【归纳总结】经历上述探究过程,通过归纳,可以总结出: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 解反应就是不同阴、阳离子结合成水或沉淀或气体的过程。通过比较, 可以发现:当所加试剂中的一种离子与溶液中可能存在的两种离子都能 结合时,要考虑 (8) 。在证明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否存在时,不 能引入与之前加入的离子能结合并(9) ,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化学中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