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中国现代史考点17: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上传人:h****3 文档编号:136959 上传时间:2020-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考中国现代史考点17: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年中考中国现代史考点17: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年中考中国现代史考点17: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年中考中国现代史考点17: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年中考中国现代史考点17: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一、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 “两弹一星” 两弹 核弹 原子弹 时间:1964 年 10 月 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地点:我国西部戈壁 标志: 代表人物:邓稼先 氢弹 1967 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导弹 1966 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一星 人造地球卫星 1970 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 星的国家 成功 原因 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

2、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 重困难 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 位 2载人航天工程 20 世纪 90 年代 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1999 年 11 月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 国的飞天之旅 2003 年 10 月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 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8 年 9 月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 太空行走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袁隆

3、平 成就 20 世纪 70 年代,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 贡献 国内 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 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国际 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荣誉 国内 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获得者 国际 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 父” 2屠呦呦和青蒿素 背景 20 世纪 60 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 究 发现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 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 70 年代初发现了

4、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 素 优点 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作用 青蒿素类药物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 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荣誉 屠呦呦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56 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 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 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 时期的出色作品。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

5、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2012 年,中国作家莫言获 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变化阶段 (1)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 活水平不断提高。 (3)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衣、食、住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 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已经 不仅仅是满足御寒等需要的工具,更是人 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 饮食结构比较单一, 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 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基

6、本上得到了解 决,人们不但能“吃饱” ,而且还要“吃 好”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 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 明显改善 3其他变化 (1)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设施的发展 (1)总体表现: 新中国成立前 我国交通条件很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

7、得巨大成就 (2)具体表现 铁 路 截至 2010 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 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 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 网 1997 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 运营效率 公 路 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急流 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许多偏远闭塞 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 民 航 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 线,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中国 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轨 道 交 通 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 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8、2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汽车 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火车、汽车、飞机、轮船任人选择。 3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 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电信事业的发 展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 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 前列。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固定电话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 十分普遍 互联网的发展 中国的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截至 2015 年 6 月,中国网民规 模

9、达到 668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488% 考向 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文化建设 “文革”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一些成就。 下列成就中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三条入藏公路建成通车 B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C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 年的“一五”计划期间,青藏、川藏、新藏三条 入藏公路建成通车,A 不属于“文革”期间的成就,符合题意。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的时间 是 1967 年;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时间是 1970 年; 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时 间是 1973 年。由此可知 B、C、

10、D 三项属于“文革”期间的成就,不符合题意。故选 A。 11964 年 10 月某报纸上的新闻头条是“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 惊”,这篇新闻报道的是我国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成功 2“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法国文豪巴尔扎克的 咖啡名言,让人感到文学家的浪漫。而“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 田的路上”则真实地反映了著名科学家_的科学品格。 A钱学森 B邓稼先 C焦裕禄 D袁隆平 3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了 A诺贝尔化学奖 B

11、诺贝尔物理学奖 C诺贝尔和平奖 D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发表感言指出: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 如果死守着祖宗的宝贝、 固步自封, 中医只能是“一筐草”, 无法变成“一块宝”。 在这里, 屠呦呦告诉人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秉持的态度是 A否定传统,学习西方 B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C脱离传统,彻底创新 D全部继承,发扬光大 5下列科技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 B C D 6为了促进文学艺术发展,中国共产党于 1956 年提出的“双百”方针是 A“

1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C“百花争艳,百家争鸣” D“百家争鸣,推陈出新” 7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布票种类丰富,能购买的衣服越来越多 B吃饭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C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 D开私家汽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 年代看天上 (太阳) ,70 年代看墙上(挂钟) ,80 年代看手上(手表) ,90 年代看腰上(BP 机、手机) 。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变化 C我国人民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13、D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变化 9下列有关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给人们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信息传递变得快捷、简便 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 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A B C D 10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的突出贡献分别是什么? (2)请你再说出一位你熟悉的中国科学家的名字及其代表性成就。 (3)你觉得这些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 1(2019 年湖北荆州卷) 20 世纪 60、 70 年代, 我国在国防尖端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这不仅增强了我国的战略防御能力,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14、这项成就是 A“两弹一星”的成功 B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C开创治疗疟疾新方法 D杂交水稻培育技术 2 (2019 年湖南株洲卷)2018 年 12 月 18 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 号,以表彰他 A成功提取了青蒿素 B发明了籼型杂交水稻 C自主研制人造卫星 D研制原子弹爆炸成功 3 (2019 年湖南株洲卷)2016 年暑假,一位外籍教师带着家人到株洲游玩,下列生活情景 他们不可能看到的是 4 (2019 年湖北黄石卷)1978 年,我国很少有家庭拥有家用汽车和摩托车,2007 年,城镇 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到 606 辆,农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达到 4852 辆。我国城市每万

15、人 拥有公交车辆从 1986 年的 25 台增长到 2007 年的 102 台。这主要反映出我国 A城市建设发展 B思维方式改变 C传统观念更新 D生活水平提高 考点冲关 1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1964 年 10 月”“蘑菇云”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 年 10 月 16 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第一 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 项符合题意;A 项的时间是 1970 年;C 项的时间是 1967 年;D 项的时 间是 1999 年。故答案选 B。 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袁隆平的有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试验田”。结合所学知识

16、可知,农业科 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 20%左右,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有一句名言:“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 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他认为,科学家的工作最重要的是“顶着太阳,趟着泥水,下 田”。A、B、C 和题文材料无关,故选 D。 3 【答案】D 【解析】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 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 70 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 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 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 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

17、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 2015 年诺 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故选 D。 4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屠呦呦认为不能死守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对传统文化应该有 继承、有创新,即取其精华,推陈出新,B 项符合题意。A、C、D 的做法都太绝对。故选 B。 5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 年 10 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 年,我国第 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7 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 年,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故正确顺序是, 答案选 A。 6 【答案】A 【解析】195

18、6 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 现了繁荣景象。故选 A。 7 【答案】A 【解析】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 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资的丰富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 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布票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A 符合题意。B、C、D 反 映的都是改革开放后的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 A。 8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挂钟”“手表”“BP 机、手机”反映了新中国以来科技的发展, 这

19、些科技成果促进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变化。A、C、D 与题意不符,本题选 B。 9 【答案】D 【解析】 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人们的联系更加方便, 从而有利于人们的感情 交流,的说法不正确。正确,故选 D。 10 【答案】 (1)图一: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图二:屠呦呦,发现并提炼了青蒿 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南仁东,主持建设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FAST。 (3)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不怕困难等。 【解析】 (1)图一中人物是袁隆平,图二中的人物是屠呦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成 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

20、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 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2)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南仁东、黄大年等。 (3)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不怕困难等。 直通中考 1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不仅增强了我国的战略防御能力, 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故 A 正确。BCD 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CD 项。故选 A。 2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发明了籼型杂交水稻,首个选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 优二号

21、”。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于2018年12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党中央、 国务院决定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发改革奖章。所以 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 意。故选 B。 3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6 年是科技信息发展的时代,在这个年代我们可以看到用 微信支付、穿现代服装、住小洋楼等,但是看不到用粮票买米。粮票是 1955 年发行的,而 到了 1992 年底,已经停止使用粮票政策。所以 D 符合题意,AB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 4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是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质 量也逐渐提高,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历史中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