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9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03期)-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84597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9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03期)-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19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03期)-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19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03期)-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题19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03期)-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题19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03期)-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0 年中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 专题 19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考点考点 82 科技文化成就科技文化成就 1(2020 年山东菏泽年山东菏泽)如图是 2020 年 4 月 24 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纪念邮票。和此邮票有关的卫星是 A嫦娥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 D北斗导航卫星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和图片可知,1970 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 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 术,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故 B 符合题意;嫦娥一号、神舟一号、北斗导航

2、卫星,均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始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故 ACD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B。 2(2020 年海南年海南)有人说,当今中国有一半的水稻种植面积和 60%的水稻产量要归功于他的杂交水稻。“他” 是 A焦裕禄 B邓稼先 C钱学森 D袁隆平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70 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为解 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 父”,所以 D 项符合题意;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 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

3、为“焦裕禄精神”,焦裕禄被评为“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所以 A 项不符合题意;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 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 了世界先进水平,被称为“两弹一星”,所以 B 项不符合题意;钱学森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 卫星的研制和试验,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所以 C 项 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 D。 3(2020 年青岛年青岛)1964 年,日本共同社报道:“(中国)向迄今由美、英、苏、法四

4、国组成的核垄断体制打进了 一个楔子,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发言权。”“打进了一个楔子”是指中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部队的组建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不依靠苏联而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迄今由美、英、苏、法四国组成的垄断体制打进了一个楔 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电讯评论的是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A 符合题意; 1966 年导弹部队组建,B 排除;1970 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 排除;1999 年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D 排除。故选择 A。 4 (2020 年山东临沂年山东临沂)

5、图中的人物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的巨大贡 献是 A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B发现了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C创新了治疗心脏病的方法 D改进了治疗脑血栓的方法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20 世纪 60 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中国 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 终于在 70 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 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

6、业作出了巨 大贡献,屠呦呦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所以 A 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 BCD 三项均不符合题 意,排除。故选 A。 5(2020 年福建年福建)如图所示对联赞颂了一位科学家的突出贡献。他的研究领域是 A载人航天 B国防军工 C化学工程 D农业科技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73 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 650 千克以上, 比普通水稻增产 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成果不仅在 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故 D 符

7、合题 意;杨利伟为载人航天做出了突出贡献,故 A 不符合题意;邓稼先为国防军工做出了突出贡献,故 B 不符 合题意;侯德榜为中国的化学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故 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 6(2020 年湖北宜昌年湖北宜昌)在经历了 190 次失败之后,发现 191 号青萬乙醚中性提取物样品对疟疾虫的抑制率达 到 100%,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她就是 2015 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药学家 A屠呦呦 B莫言 C袁隆平 D李兰娟 【答案】A 【解析】 2015 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中国发现青蒿素的科学家屠呦呦,故 A 符合题意;莫言是我国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家,排除 A

8、;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专家,李兰娟是我国著名传染病专家,排除 D。 故选 A。 7(2020 年广东深圳年广东深圳)运用如图史料,可以设计出有关中国历史的探究主题是 A农业技术的发展 B医药事业的进步 C思想文化的繁荣 D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四则史料分别反映的是筒车、占城稻的引进、秧马、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体现了农 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故 A 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医学、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故排除 BCD 项。故选 A。 8(2020 年辽宁辽阳年辽宁辽阳)1973 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其培育者是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钱学森 D邓稼先 【

9、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73 年袁隆平首次成功培育被称为“东方魔稻”的籼型杂交水稻,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 水稻之父”,故 B 项正确;屠呦呦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A 项错误;钱学森和邓稼 先都是“两弹一星”元勋,CD 错误;故选 B。 9(2020 年宜宾年宜宾)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不断发展,历久弥新。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A张仲景发明了麻沸散 B华佗提出了“治未病” C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 D李时珍编著伤寒论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C 说法正确,C 符合题意;华佗发明了麻沸散,不是张仲景,A 选项 说法错误,A 不符合题意;

10、张仲景提出了“治未病”,不是华佗,B 选项说法错误,B 不符合题意;李时珍编 著本草纲目 ,D 选项说法错误,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10(2020 年辽宁营口年辽宁营口)“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他,一个忠厚朴实的人,却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 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这个“他”指的是两弹元勋 A杨利伟 B翟志刚 C邓稼先 D袁隆平 【答案】C 【解析】 邓稼先是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邓稼先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 的负责人,1963 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 成功,

11、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被誉为“两弹元勋”,C 符合题意;杨利伟和翟志刚是我国宇航员,而袁 隆平是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排除 ABD。故选 C。 11(2020 年辽宁营口年辽宁营口)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她对人 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是发现了 A青蒿素 B青霉素 C麻沸散 D五禽戏 【答案】A 【解析】 1971 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 年屠呦呦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 效成分青蒿素,它的使用在全世界“拯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1979 年屠呦呦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2015 年 10 月 5 日,屠呦呦获得

12、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A 符 合题意;青霉素的发现与屠呦呦无关,B 排除;华佗发明麻沸散和五禽戏,CD 排除。故选择 A。 12(2020 年广东年广东)1964 年 10 月 17 日光明日报社论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国相信核武器 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要消灭核武器。”该 社论评述的是中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升空 D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 【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的“中国发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国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

13、,中国发展核武 器,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要消灭核武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 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大大增强了 中国人民的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 A 符合题意;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 1967 年,神舟一号 无人飞船升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是在 1970 年,故 BCD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A。 13(2020 年黑龙江龙东节选年黑龙江龙东节选)2020 年 1 月 23 日起,全国 29 个省市 4 万多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和武汉,一张 请战书,一颗赤子心。在新冠肺炎疫情

14、中,英雄的祖国、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书写了人类历史上可歌可泣的抗疫篇章。慎终追远,探究以下问题。 (医者仁心) 疫情吹响集结号,直面生死大考。医护人员是护佑健康、挽救生命的英雄。古往今来,涌现出扁鹊、华佗、 张仲景、孙思邈等许多以挽救人民生命为己任的医者。 (2)发现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 【答案】 (2)屠呦呦。 【解析】 (2)20 世纪 70 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并因此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 理学或医学奖。 14(2020 年江西节选年江西节选)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维护国家稳定发展

15、、促进世界和谐进步的前提和基础。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粮食安全) 材料三 如图 (3)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请你拟定一个 合适的标题。 【答案】 (3)标题: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世界推广。 【解析】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材料三图片 提供的信息可知,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世界推广,故可以拟定 的合适标题可以为: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或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世界推广。 15(2020 年山东潍坊

16、节选年山东潍坊节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历史会永远铭记这样一群人,他们有一个 共同的名字:最美奋斗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最美奋斗者”屠呦呦: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她致力于中医研究实践,在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治 疗寒热诸疟的启迪下,带领团队经过数百次实验,历经 190 次失败,克服了无数困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 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新药,是世界卫生组织推介的最佳疟疾治疗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3)据材料,屠呦呦取得的成就有何重大意义?她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我们都是奋斗者”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中学生是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

17、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 班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需要我们接续奋斗,继往开来。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应怎样践行“最美奋斗者”精神? 【答案】 (3)意义:屠呦呦发现的抗疟新药青蒿素,使全球数亿人受益;成功原因:正确的研究方法,勇于创新、克 服困难的执着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好好学习,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析】 (3)由材料:她致力于中医研究实践,在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治疗寒热诸疟的启迪下,带领团队经过数 百次实验,历经 190 次失败,克服了无数困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新

18、药,是世界卫生组织推介的最佳疟疾治疗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可以看出,屠呦呦发现的抗疟新药青 蒿素,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她取得成功的原因是:正确的研究方法,勇于创新、克服困难的执着精神,团 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好好学习,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为实现中 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16(2020 年湖北荆门节选年湖北荆门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 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中国

19、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城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三:2015 年 10 月 5 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屠呦呦以及另外 两位外国医学家。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 摘自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弹一星”的成功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屠呦呦获奖的发明是什么?这一发明带来了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这些当代科学家身上,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答案】 (2)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国量,提高了中国的政治地位,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 要

20、意义。 (3)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提高了疟疾的治愈率,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为人 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4)爱国精神;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解析】 (2)根据材料二“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的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国量,提高了中国 的政治地位,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屠呦呦获奖的发明是青 蒿素。青蒿

21、素的发明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提高了疟疾的治愈率,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 广,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爱国精神;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17(2020 年内蒙古包头年内蒙古包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25 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在英国正式通车,陆地交通从此迈进了铁路时代,兴建铁路的热潮很 快波及欧洲大陆和北美,进而蔓延到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铁路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摘编自王民同英国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陆地交通迈进铁路时代的标志性事件,并简述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

22、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城的重大成就,人们在用内燃机驱动火车和轮船的 同时,还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全世界交通运输业有了迅猛发展,世界 铁路的总长度成倍增长。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 (2)有人认为,“内燃机的发明在交通运输领城内引发了一场变革”。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材料三:20 世纪 90 年代,国家投入区额资金,加快铁路建设。中国铁路坚持自主创新,系统掌握了时速 250 公里和时速 350 公里及以上速度等級的高連铁路成套技术。按照国务院制定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 预计到 2020 年底,我国铁路营业总

23、里程将达到 14.6 万公里,覆盖大约 9%的 20 万人口及以上城市。其中, 高铁(含城际铁路)大约 3.9 万公里,中国高铁将继续领跑世界,助力全面小康社会关好蓝围的实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高铁将继续领跑世界”的原因。 【答案】(1)标志性事件: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火车机车)成功运行。历史意义: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 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2)理由: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等出现, 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3)原因: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家

24、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国家制度保障);技术上不断创新 等。 【解析】 第(1)题, 依据材料一关键信息“1825 年, 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在英国正式通车, 陆地交通从此迈进了铁路时代” 分析可知,陆地交通迈进铁路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蒸汽机车(火车机车)成功运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25 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 450 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随后,英国 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 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第(2)题,依据材料二关键信息“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城的重大成就”分析可知,内

25、 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据材料“人们在用内燃 机驱动火车和轮船的同时,还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人类从平面交通 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分析可知,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等出现,为人 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因此人们认为“内燃机的发明在交通运输领城内引发了一场变革”。 第(3)题,依据材料三关键信息“20 世纪 90 年代,国家投入区额资金,加快铁路建设”分析可知,“中国高铁 将继续领跑世界”的原因是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大量投入; 据材料“中国铁路坚持自主创新, 系统掌握了时速 250 公

26、里和时速 350 公里及以上速度等級的高連铁路成套技术”分析可知,“中国高铁将继续领跑世界”的原 因是技术上的不断创新;此外,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也是“中国高铁将继 续领跑世界”的重要原因。 考点考点 83 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生活的变迁 1(2020 年湖北黄冈年湖北黄冈)我国有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如除夕、中秋、国庆等,国家在一些传统节日还规定了法定 假日天数。我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还突出 反映了 A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B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大幅提高 C礼仪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结合 D发展假日经济的需求空间巨大

27、【答案】A 【解析】 考查点:中国节日文化。解题思路:依据题干关键信息“传统节日还规定了法定假日天数”“节日文化是一份 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可知,该题干主要表述的发扬中国节日文化的 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如除夕、中秋、国庆等。通过节 日文化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还突出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所以 A 项符合题意;而 BCD 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主旨不符,排除。故选 A。 2.(2020 年宁夏年宁夏)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28、70 年代末 “三转一响” 80 年代 “四大件” 90 年代 “三金” 20002010 年 “一动不动” A经济持续增长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B经济持续增长使消费观念不断变化 C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和图片内容可知,随着改革开改,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家庭财富标志越来越高档,人们的消费 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故 B 符合题意;图片说明的是消费观念的变化,不是经济持续增长使经济结构不断 优化、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故 ACD 均不符合题意。故 选 B。 3(2020 年青岛年青岛)2

29、0 世纪 70 年代,进入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们惊讶于中国人清一色蓝、灰、军绿色的衣着, 所以有了“灰蚂蚁”“蓝蚂蚁”的形容。80 年代,中国人一直被忽视与压抑的时尚意识渐次苏醒萌芽。推动“时 尚意识渐次苏醒萌芽”的主要因素是 A三大改造 B改革开放 C港澳回归 D中美建交 【答案】B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20 世纪 70 年代,进入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们惊讶于中国人清一色蓝、灰、军绿色的衣着”反 映的是改革开放前中国人生活水平低的现象。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人 民生活水平提高,开始注重衣着的时尚性,因此推动“时尚意识渐次苏醒萌芽”的主要因素是改革开放,B 项 符合题意;A 项发生在 19531956 年,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排除;C 项发生在 1997 和 1999 年, 与题干时间“20 世纪 70 年代”不符,排除;D 项发生在 1979 年,是中国的外交成就,与题干信息“时尚意识 渐次苏醒萌芽”不符,排除。故选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历史中考 > 二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