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h****3 文档编号:136271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02020 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体的,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中医首先反映的是中国文化、中国哲学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有人认为,中医的理论是 不科学的、模糊的、不可实证的,那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实证观念和思维。实证思 维主张分析还原,还原到后来就各个成为一个孤立的个体。整体关联的思维也讲还原,而整 体关

2、联所还原的个体是相互关联的个体。从根本上说,中医研究的是人这个有精神的高级生 命体。因此,中医才有这样的观念,整体生命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完整地反映整体的面貌,而 不只是反映那个部分。比如,肝脏不只反映肝脏,心不只反映心,而是与其他脏器的生理功 能密切关联。 中医诊治要周全地考虑不同性别、体质、地域、时间等因素,对药材的采用也特别强调 地域性的差异,这是基于中国哲学中“自然合理”的理念。“自然合理”有尊重自然和注重 个性两重内涵。中国哲学里的“自然”是本然的意思,任何违背事物本来面貌的做法都是不 合理的,我们应该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因势利导”,要适合、符合这个事物本来发展的途 径、趋势。而现代人所

3、尊奉的“科学合理”的理念,是要去掌控自然,去改变事物的本来面 貌。其实,很多现代科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科学并不是按照人的意志去改变自然界的本来 关系,而是使自然界和人类能够更加和谐地相处。此外,“自然合理”特别强调符合事物的 本性,即个性,这就跟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强调普遍化、普适性有很大的差异。 中医还体现了中国哲学所强调的直觉思维。 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中, “望”和“闻” 是医生的直觉,中医通过“望”观察病者的气色、舌苔和形态,通过“闻”体气、口气、二 便之气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的判断。医者“问”,患者通过口述的方式,将自己的直观 感受告诉医生。最后是“切”,医生通过脉象来印证医者对

4、患者情况的直觉判断是否准确。 许多人认为中医“望闻问切”太主观、不科学,这源于我们的一种观念:理性是清晰的、准 确的,也是可靠的;而直觉是模糊的、不准确的,是不可靠的。其实,科学的发展已经越来 越认识到模糊化更接近事物整体的本来面貌,而有时候越清晰越有可能对事物的认识片面。 这也正是现在科学模糊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道理。在中国的文化里面,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中 医,中医在模糊中间有着极其精确的一面,这也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特色。 我们要继承中医的传统,坚守中医的传统理念。这不仅仅是中医界的责任,同样也是中 国哲学界与文化界的责任。 (摘编自褛宇烈中医的人文内涵及其意义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

5、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中医看来,每一个脏器都能反映整体的面貌,这是整体关联思维的体现。 B. 中医重视差异性,强调因人、因地、因时而异,这与“科学合理”的思维大相径庭。 C. 中医被误解,与我们未认识到理性思维的局限,未充分理解直觉思维的价值有关。 D. 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逐渐意识到,认识事物时越模糊就会越接近事物的原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三段从尊重自然和注重个性两个方面展开对“自然合理”的论述,论证思路清晰。 B. 第四段讲中医的“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是为了论证科学模糊学理论的正确性。 C.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体现了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优

6、点,含有为中医正名的动机。 D. 文章以中医理论和实践为依据,从三个方面论证了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在中医中的体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对个体事物的分析方面,中国哲学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比实证观念更具优势。 B. 中医崇尚“自然合理”,注重个性,与科学合理有本质区别,所以缺乏科学的普适性。 C. 如果澄清了人们对理性与直觉的错误认识,中医传统理念就能得到继承与坚守。 D. 中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思维方式,它在实践中的运用也促进了中国哲学思维的 提升。 【答案】1. D 2. B 3.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

7、题,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这是自 2017 年“人工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后,连续三年被写入报告。 2016 年 3 月,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引发全球对“人工智能”的 关注。人们惊奇地发现,人工智能已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其学习能力和智能化程度远超人们 的想象。如今,在社会各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深刻改变了产业形态、推 动产业转型升级。 (摘编自人民网 2019 年 3 月

8、人工智能连续三年被写入报告新技术正改变未来 ) 材料二: (数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 年人工智能行业创业投资情况分析 ) 材料三: 2013 年以来,美、德、法、英、日、中等国都纷纷出台了人工智能战略和政策。各国人 工智能战略各有侧重:美国重视人工智能对经济发展、科技领先和国家安全的影响;欧盟国 家关注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隐私、尊严等方面的伦理风险;日本希望人工智能推进其超智 能社会的建设;而中国人工智能政策聚焦于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化,助力中国的制造强 国战略。各国政策在研发重点和重点应用领域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从 2009 年至今,中国人工智能政策的演变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其核心主题词也

9、在不断变 化,体现了各阶段发展重点的不同。国家层面政策早期关注物联网、信息安全、数据库等基 础科研,中期关注大数据和基础设施,而 2017 年后人工智能成为最核心的主题,知识产权保 护也成为重要主题。综合来看,中国人工智能政策主要关注以下六个方面:中国制造、创新 驱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科技研发。 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其中( 中国制造 2025处于人工智能政策引 用网络的核心,在地方人工智能政策过程中发挥着纲领性的作用。通过政策发布情况来看,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活跃的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 (摘编自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

10、 2018 ) 材料四: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为安全防护提供了一条全新思路,但与众多强大的工具一样,人工 智能平台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更可能受到网络不法分子的利用。由于人工智能推动设备智 能向场景智能演进,主动调动各种场景的功能为人们提供服务,这就让安全问题变得非常复 杂,不法分子有可能通过“机器人黑客”来发动精确的漏洞攻击。 同时,由于物联网的发展,联网设备大量增加,在家里和办公室,所有智能设备间实现 互连的情况也将带来更多的安全漏洞,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安全形势, 单一设备、 单一领域和单一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哪怕再强, 也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安全需求。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系统化安全防护方案,通

11、过自主 学习解决不同的安全问题,对企业构建安全防护墙至关重要。 (摘编自科技世界网 2019 年 3 月用人工智能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连续三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预示着它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发展。 B. 20142018 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说明相关行业已经看准了人工智能 技术的发展前景。 C.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经历了几年缓慢发展期后,2014 年开始强势攀升,至 2017 年投资事件 出现少许回落。 D. 中国人工智能政策主要关注六个方面, 中国制造 2025在地方人工智能政策过程中发挥 着纲领性

12、的作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既让人们始料未及,也让人们多了些安全方面的担忧。 B. 不同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的差异较大,而同一国家不同阶段也会因国情的变化调整策略。 C.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于壮大中国经济,使我国早日成为制造强国有着重要的作用。 D. 使用人工智能让安全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会让“机器人黑客”的漏洞攻击更加精确。 6. 今后应该如何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B 5. D 6. (1)政府及相关部门制订相关的政策法规。(2)加大对人工智能行业的资金投入。(3)深化 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

13、研发及应用。(4)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系统化安全防护方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5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责 任 程宪涛 吴畏明天离职。 吴畏一夜未眠,翻来覆去如烙饼。 这里,除逢年或喜事燃放鞭炮,还给离任领导放鞭炮。这是“欢送”领导离职,是对领 导未尽职责的诅咒。这是坊间的自发“仪式”。 上级在调职谈话时询问吴畏,吴畏道:“那是为官者的耻辱。”领导说:“今年是 2018 年,改革开放 40 周年,你恰巧今年调动,有足够的信心吗?”吴畏不敢说,只觉压力更大, 甚至生出一份惶恐。 电厂成立 50 多年,管理层换

14、了多少届,没有几人记得清楚。任职者一届职满,都心怀忐 忑,唯恐听见鞭炮噼啪声。 某任领导到异地赴任。迎接的人欢天喜地,送行的人兴高采烈。领导的脸如向日葵,对 下属们持续绽放。小车行至小镇十字路口。喧闹声不绝于耳。身着工装的员工们,站在马路 的两侧。两根竹竿立起来,两挂鞭炮挑起来。众人愣怔的片刻,鞭炮轰然爆裂开,陪同的人 四散弃逃,领导灿烂的笑容凋落,枯萎成瑟缩的叶子。小车仓皇挤出人群逃出小镇。 知耻近乎勇。之后几届继任者,为官清廉发奋,突破发电历史纪录,实现辅业剥离,完 成企业化改制但是,数年后历史轮回,又有继任者中枪。 某任老总颇自知,离职前谎称八点离厂,却在凌晨五点钻进小车启程。原想神不知

15、鬼不 觉,却不料刚转过街口,赫然看到,鞭炮蜿蜒,犹如几条红色的蛇,转眼间火信子喷吐。寂 静的清晨,爆竹声格外刺耳。领导心脏病突发,再没有站起来。 俩领导其后相继被“双规”。 吴畏的上一任老总,在职期间被查,在上级谈话之后,即称病在家休养,直到半年后入 狱。传说他临行前夜,小镇的爆竹售罄,在众人的浮想中,那是爆竹铺天盖地,盛况空前的 情景。而据说,在其后三年中,这批爆竹并未燃放,一直保留到现在,员工们在等待或 许,员工并不希望再现那场景。 吴畏心里没有底。 吴畏穿衣下床,拿起手电筒,戴上安全帽。这是他三年来形成的习惯,每天到厂子内巡 查。三年前,吴畏第一次巡查时,值班室中一片狼藉,运行人员一个酒

16、气熏天,两个在睡大 觉,三个在斗地主还有一个缺岗。吴畏立刻把班长、值长、主任及主管安全、生产的副 总找来,自己坐在缺岗员工的位置上 一切都需要改变。 正值设备检修关键期,检修主任提前一小时,早晨七点到达现场,他看见吴畏在现场。 次日六点半到现场,他看见吴畏在现场。第三日六点到现场,他依然看见吴畏在现场。主任 问: “吴总几点来的?”吴畏答: “比你提前半小时! ”主任说: “今晚, 我住在检修现场! ” 那一年的机组大修,实现了有史以来首次全优。 无垠的天幕上,星光辉映;运行值班空内,机器浅声低唱。值班人员各司其职,目光在 仪表上流动。这是一个普通的凌晨。吴畏流连在新建机组外,这是老厂的希望工

17、程。远方山 中,有在建的垃圾电站,新型绿色能源基地。 但是,依然有那么多遗憾,断掉了员工福利用水,停掉了家属免费用电,学校和物业社 会化那么多的责难、掣肘,还有骂娘、唾沫,甚至上访 吴畏告诉办公室主任,早七点启程,办公室主任似乎明白了,问吴畏怎么走。吴畏道: “步行。”主任说:“我知道一条小路,不会被人发现。”吴畏说:“我走大道,你把车开 到小镇口。”主任说:“都知道你今天离厂,万一出现状况咋办?”吴畏道:“这是最好的 检阅!” 清晨七点十分,吴畏出现在小镇街口。吴畏看见聚集的员工,穿着整齐的工装。几十挂 挑起的鞭炮,形成红色的海洋。办公室主任有些惊恐慌乱,他拉一下吴畏的衣袖:“咱们坐 车走吧

18、!”吴畏走向人群,人群散开一条路。吴畏走进人群。一位老员工犹豫着,手伸出去 又缩回,再次试探着伸出,吴畏拉住那双粗糙的手,更多的手伸过来 吴畏走出人群很远。没有爆竹炸响。身后忽然有人喊:“吴总!”吴畏扭头回望。员工 指着鞭炮阵,问:“你怕吗?”吴畏大声回应道:“怕!”人群轰的一声笑了,十分开心的 模样,就像清晨的阳光。 那员工高声道:“这是准备过年放的,摆出来让你看看,今年是个好年头儿!” 吴畏的眼眶一紧,用力地点了点头。 (选自小小说选刊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形象地写出了吴畏内心的懊悔和自责,既设置了悬念,又引出了下文对放鞭

19、炮 “欢送”领导离职的仪式的介绍。 B. 吴畏工作认真务实,并因此触发过激烈的矛盾。离职时心情复杂,有留恋不舍,有惶恐不 安,亦有对过往做法的遗憾和不甘。 C. 文章明写吴畏离职, 暗写他在任时的一系列改革以及所做的贡献, 故事结尾既在意料之外, 又在情理之中。 D. 本文主人公名字采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赞美了他在工作中不惧阻力,锐意改革 的精神。 8. 习近平同志曾言:“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 塑造吴畏这一改革创新者的形象的。 9. 小说前半部分不避其繁,用大量篇幅叙写前几任领导离职的情况,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 简要分析。 【答案】 7. A 8

20、. (1) 言行、 心理等正面描写。 “那是为官者的耻辱”“我走大道”“这 是最好的检阅”,以简练个性化的语言展现了人物的正直、无畏现实的形象特征。检修期 间提前到岗,每天巡视工厂,可见他认真务实;而为老厂添置新机组,建垃圾电厂,则表现 了他的远见卓识。“只觉压力更大,甚至生出一份惶恐”“依然有那么多遗憾”心理描写 表现他的责任感及事业心。 (2)侧面描写。借助员工握手相送的场面,侧面表现其勤政尽 责、深得民心的形象。“无垠的天幕上,星光辉映;运行值班空内,机器浅声低唱。”借 助凌晨安静的环境氛围描写,表明工厂的良性运转,井然有序,侧面反映出吴畏卓越的领导 才能。对比。员工对贪官的态度和对吴畏

21、的态度作对比;贪官乘车走小道与吴畏步行走大 道的对比 9. (1)在形象方面,一方面暗示厂里情况复杂,突出吴畏工作开展艰难;另一方面与下文 形成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2)在情节方面,承上启下,使小说情节更连贯紧凑;同 时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在主旨方面,三任领导的落马,一方面说明员工心里 有正确的评判标准,另一方面也是对为官者的警示,深化了主旨。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34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22、。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 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 死,管仲囚焉。鲍叔递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 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 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 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

23、者 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 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 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 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 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 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 于周室。桓公 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 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 齐国遵其政,常强于

24、诸侯。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 宝也 B.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 宝也 C.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 宝也 D.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 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 要服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 B. 封邑

25、指古时帝王赐给诸候、 功臣以领地或食邑, 被封邑的人通常只负责收取其领地的租赋。 C. 仓廪在古代是指储藏谷物仓库,它是专为灾荒之年用于赈济百姓而设立的。 D. 入贡有两种含意,一是指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二谓贡生入京参加会试,本文是前一种释 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管仲年轻时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 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统一天下。 B. 当管仲处于贫困时和窘迫时,鲍叔能理解帮助他。后来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 置于管仲之下,鲍叔也因而得到人们的赞美。 C. 管仲执政能够顺应民心,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

26、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并 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转化为成功。 D. 管仲的富贵可以跟国君相比,但齐国人却不认为他过分。他死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 且齐国常常比其它诸侯国强大。 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答案】10. B 11. C 12. A 13. (1)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常常欺骗鲍叔) ,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 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 (2)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 译文: 管仲

27、,字夷吾,是颍上地方的人年轻的时候,常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很了解管仲的贤 能。当时管仲家里很贫穷,常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是鲍叔牙毫不在意,始终对管仲很好。 后来,鲍叔牙作了齐国公子小白的家臣,管仲作了公子纠的家臣。等到小白登位成为齐桓公 的时候,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牙就向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当了齐国的 宰相后,齐国大治,齐桓公称霸诸国,九次会合诸侯,辅佐周朝天下。这些成绩全靠管仲的 谋略。管仲说:“我当初不得志的时候,曾经与鲍叔牙合伙作买卖,分利润时,都是取大部 分鲍叔牙不认为我贪婪,而是知道我贫困。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业,但是事业发展不顺 利我也更加穷困,鲍叔牙不认为我愚蠢,

28、而是知道我做事的外部条件不具备。我曾经数次当 官又数次被国君驱逐,鲍叔牙不认为我无德无才,而是知道我是没遇到好的君主。我曾经三 次在打仗时不积极参战,鲍叔牙不认为我胆小,而是知道我挂念老母亲公子纠败了,召忽 为公子死了,我却忍受囚禁的屈辱不自杀,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羞耻之心,而是知道我不在 意小节,在意的是能否平定天下生我的人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鲍叔牙啊!” 鲍叔推 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 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 人才。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

29、物,积聚财富,使 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在管子一书中称述说:“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 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 固”“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国家下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顺着百姓的心 意流下。”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 替他们废除。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转化为成功。他重视分别事物 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袭击蔡国, 管仲就寻找借口攻打楚国, 责备它没有向周王室进贡菁茅。 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 而管仲

30、就趁机让燕国整顿召公时期的政教。 在柯地会盟, 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 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 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管仲富贵得可以跟国君相比拟,拥有设置华丽的三归台和国 君的宴饮设备,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越。管仲逝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常常比其 它诸侯国强大。 (二)古代诗(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歌阅读(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林景思 尤袤 二年无德及斯民,独喜从游得此君。 囊乏一钱穷到骨,胸蟠千古气凌云。 论交却恨相逢晚,别袂真成不忍分。 后夜相思眇

31、空阔,尺书应许雁知闻。 注:眇,同“渺”。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中诗人说自己为官一任没有什么政绩,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林景思。 B. 颔联先写林的穷困再写其胸襟,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钦佩之情。 C. 颈联诗人感慨与林景思相见恨晚,充分表达了对林景思人格和才学的赞美。 D. “尺书”句诗人化用“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了对林景思的留恋与不舍。 15. “后夜相思眇空阔”一句在表达惜别深情时,与柳永的雨霖铃中某些诗句用了相同 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1)“眇空阔”与“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都用天地的阔大 反衬

32、自己离开对方后的渺小孤独,借此表达不舍之情; (2)“后夜相思”与“今宵酒醒何 处”“此去经年”都用虚写的方式,还没有和对方分开就开始思念,借此表达了不舍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1 小题,小题,6 6 分)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是: “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用对偶句表现秦朝统治者对掠夺来 的财富毫不珍惜、大肆挥霍。 (3)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用“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点染了 蜀地的传奇色彩。 【答案】 (1). 固时俗之工巧兮 (2).

33、 偭规矩而改错 (3). 鼎铛玉石 (4). 金 块珠砾 (5). 地崩山摧壮士死 (6).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要求考生审清题目要求,抓准题目所给关键词,联系课 文有联系的原句,注重理解和积累。本题为情境默写,注意语境提示,本题易错词语有:(1) 固、偭(2)鼎铛、砾(3)摧、栈、钩。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诗人应该如何回应时代的呼唤,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让 我们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新的传播手段,让诗歌这种曾是少数精英写作的“文学皇冠”艺 术,变成了大众传情达意

34、的工具,繁荣和杂芜共存,多样与无序同在,先锋与通俗_。诗 歌这门艺术,其边界被各种突破和探索改变,( )。更有 和无知者进行无底线的尝试, 以_的语言涂鸦从事所谓的诗歌写作。因此,真正热爱诗歌并坚守诗歌精神的诗人们,在 今天需要更加努力回应时代的呼唤,写出无愧时代的诗篇,这是诗人的天职与担当。 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性,是百年新诗历史特别是中国诗人所证明的诗之大道。百年 中国新诗的合法性, 就是真实地记录并表达了中华民族奋起反抗、 争取自由解放的百年 , 成为中国人百年来振兴中华的情感史。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联袂 激进者 惊世骇俗 心灵历程 B. 携手

35、激进者 惊世骇俗 心路历程 C. 携手 冒险者 石破天惊 心路历程 D. 联袂 冒险者 石破天惊 心灵历程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诗歌成了一种面貌模糊的快餐产品,一些人这样认为 B. 一些人这样认为,诗歌面貌模糊已成事实 C. 以致出现了诗歌面貌模糊的现实,一些人这样认为 D. 在一些人那里,诗歌成了一种面貌模糊的快餐产品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特点,这一诗之大道已被中国诗人特别是百年新诗历史所证明。 B. 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需要提升,这是中国诗人特别是百年新诗历史早已证明的诗之大道。 C. 努

36、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是中国诗人特别是百年新诗历史所证明的诗之大道。 D. 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这是百年新诗历史特别是中国诗人早已证明的诗之大道。 【答案】17. B 18. D 19. C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阅读是一种责任,一种如繁衍生息一样的天职。不论阅读是严肃庄重的,是轻松愉悦的,还 是枯燥繁复的,_。向知识和道德进化是人类永恒的方向,阅读是朝着这个方向迈进的 重要路径。阅读是件寻常事,它须臾不离人们的生活,让寻常的日子过得坚定有力,充满情 感。_,阅读每前进一步,人的进化就

37、更深一步。既然如此,_?阅读,就是我 们人类生存的常态。 【答案】 (1). 我们都没有理由去推卸这种责任 (2). 阅读是一件大事 (3). 我们 还有什么理由不阅读呢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 日前,国学英才系统化教育高层研讨会暨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长城班”启动仪式在京 举行。院长蔡恒奇介绍,国学院将搭建平台,每年从全国遴选 25 名优秀学子组成国学“长城 班”,以熟悉经典、能解经和力行为标准,实施国学英才系统化培养。国学教育的根本在于 知行合一,让经典活起来,让经典走进生活。与会学者建议,“长城班”的课程要深入浅出、 循

38、序渐进,通过深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答案】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长城班”启动,每年遴选优秀学子,进行系统化培训,达到 知行合一,提升文化自信。 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昔孟母,择邻处。”孟子的母亲为使孩子拥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曾两迁三地,煞费 苦心。时下,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一些家长也开始“迁徙”。孩子备战高考,父母全职陪 同;孩子报考艺校,母亲天南地北地陪考;甚至孩子上大学,还有父母租房陪读陪读, 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词汇,成为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社会现象。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 由国内到国外,父母陪读者都不罕见。陪读,

39、究竟是在帮助孩子,还是在伤害孩子?陪读, 究竟是拖累了家长,还是成全了家长? 正在求学的你是否有亲人陪读?如果有, 请给他们写一封信, 明确表达你对其陪读支持与否。 如果没有,请你以校园小记者的身份向校报投稿,结合所见所闻所思,自拟标题写一篇评论。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格式和文体特征;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例文】 “陪读”能“陪”出什么来 古时中国有专门“陪太子读书”之角色,权贵人家的子弟也往往有书童陪读。前些年有 学子出洋求学,但凡结了婚的,另一半也常常申请出去相伴,时人谓之“异性陪读”。时至 今日,世事变

40、幻,“陪读”又有了新义。 据报道,近年考上大学的学生中,有些父母心疼孩子,常常辞去公职或提前办了退休, 或转换工作岗位想方设法到子女就读的城市, 专门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 当起专职的“陪读”, 并认为这是一种投入,是一种可贵的责任心。这真是古风今来,“陪读”“出口转内销”了。 可是“陪读”又能 “陪”出什么来呢? 入读大学的学生大多已是成年人,他们应该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大学阶段既是学习知 识的黄 金时期,更是学习如何做人如何生存的最好阶段。而父母们的“陪读”实际上剥夺了 他们养成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使他们产生凡事依赖的心理,丧失了不畏艰苦、坚韧顽强的 意志与毅力。从而永远不敢面对社会,不敢面

41、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成为永远长不大的永远 要吃奶的孩子!从这一点来说,“陪读”只能“陪”出生活的矮子,精神的侏儒。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可厚非。但不少“陪读”父母之所以对“陪读”情有独钟,是 以为非此无以表现出父母对子女的关爱,非此无以表现 其无私与伟大。究其实这种做法是彻 底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每一代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角色,都应该承担起社会与 时代赋予自己的责任,并努力工作,尽可能完善自我,这样才能与他人共同构筑起社会的繁 荣与进步。 很难想象, 一个彻底地忘记了自己社会职责的父母会给后代带来什么正面的影响。 如果我们的民族一代又一代都想着牺牲自己,都把希望寄托给下一代,如此循环往复,我们 的民族还有什么未来? 因此,“陪读”“陪”出来的只能是无能的下一代,“陪”出民族无 望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高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