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杜甫诗五首ppt课件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30756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 杜甫诗五首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3课 杜甫诗五首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3课 杜甫诗五首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3课 杜甫诗五首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3课 杜甫诗五首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3课 杜甫诗五首,第一单元 唐诗之旅(上),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思想。 2.认识其诗抒写个人情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浑厚,意境开阔的特点,即“诗史”的特点。 3.初步体会诗人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风格。,自主预习区,互动探究区,内容索引,自主预习区,绝 句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海拾贝,诗意解读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 本诗由两个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

2、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景象。,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中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中两个动词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

3、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名句识记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考点演示 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整首诗歌先写草堂春色,再写雪山江船,有动有静,色彩鲜明,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答案,一、作者简介,文本卡片,杜甫(712770),字子美,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曾祖时迁居河南巩县(今属河南),祖父杜审言为初唐著名诗人。青年时代漫游各地,后入长安,困顿十载,“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安史之乱起,杜甫落入叛军之手,后脱逃奔赴肃宗行在,任左拾遗。因上书救房瑁,被贬,弃官后奔蜀投严武,为

4、检校工部员外郎,世人因此称其为“杜工部”。严武死后,杜甫漂泊于蜀、鄂、湘一带,穷困潦倒,病痛缠身,于大历五年(770)冬死于赴岳州舟中。杜甫的诗歌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其诗中都有反映,,他的诗歌还提供了战乱时期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故称“诗史”。 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 在盛唐诗坛上与李白双峰并峙,合称“李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二、写作背景,月夜 天宝十五年(756)六月,诗人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喜上心头,马上安置妻子儿女于鄜州的羌村,只身上路,匆匆投奔君王。不巧,途中遭遇叛军,为

5、叛军所获,被掳到长安。诗人身陷敌营,失去了自由,一方面心念君王,另一方面心悬妻孥。在八月的一个夜晚,一轮明月悬在中天,光辉静穆,夜凉如水,对远在鄜州的妻儿的思念之情就在他的内心汹涌起来了。于是这首脍炙人口的月夜就流传于世了。,哀江头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秋天,诗人离开鄜州去投奔刚即位的唐肃宗,不巧,为叛军抓获,带到沦陷的长安。第二年春天,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春日潜行曲江曲”),触景伤怀,哀恸欲绝(“少陵野老吞声哭”),写下了哀江头这首“哀”诗。这一背景是我们理解本诗思想内容不可或缺的一把钥匙。,蜀相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

6、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浣花溪畔。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定。在这期间杜甫仍怀有“致君尧舜上”的政治理想,但当时安史之乱还未曾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的现状,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杜甫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倍加敬重。定居后第二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又呈吴郎 上元元年(760),得西川节度使严武之助,杜甫定居成都浣花溪畔,营草堂。上元二年(761),即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说:“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7

7、65年,严武病卒成都后,杜甫失去依靠,遂带家眷乘船东下,于大历元年(766)到达夔州,住了两年。 大历二年(767),杜甫漂泊到夔州的第二年,曾居住于瀼西的草堂。杜甫在草堂前种有枣树,当时邻居有一寡妇常到堂前扑枣充饥。后来杜甫搬家了,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住。姓吴的为了防止寡妇扑枣,用篱笆把枣树围起来。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了这首诗劝告这位亲戚。,登岳阳楼 自“安史之乱”后,诗人流离失所,长期漂泊于西南一带。自大历三年(768)正月,诗人从夔州出峡,漂泊江湘一带,至此邂逅心仪已久的岳阳楼。登楼眺望,触景生情,忧从中来。于是,这首有着宏阔气象的借景抒情“登楼”诗于该年冬诞生了。了解这一背景,

8、有助于我们读懂领悟本诗的思想感情。,1.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 (1)虚幌( ) (2)嚼啮( ) (3)明眸皓齿( ),(4)柏森森( ) (5)戎马( ) (6)天寒地坼( ),自主梳理,hun jio ni mu,bi rn ch,2.填空。 (1)杜甫,字 。唐代著名诗人,被称为“ ”。他的诗具有强烈的 精神,被人们誉为“ ”。 (2)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月夜) (3)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 ? (哀江头) (4)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 (蜀相) (5)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任真。 , 。 (又呈吴郎),子美,诗圣,现实主义,诗史,香雾

9、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江头宫殿锁千门 细柳新蒲为谁绿,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已诉征求贫到骨 正思戎马泪盈巾,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字词。 (1)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怜:_ (2)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清辉:_ (3)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戎马:_,怜惜,月光,代指战争,(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坼:_ (5)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顾:_,分裂,拜访,互动探究区,一、结构图示,二、要点赏析 1.阅读月夜,回答下列问题: (1)首联为什么写“独看”?是从谁的角度来写的?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_ _ (2)试对颈联中的“湿”字和“寒”字作鉴赏。 答

10、:_,诗人远离家门,只留妻子在家中独自望月,思念自己。是从妻子的角度来写的。诗人月夜想象家中妻子望月思念自己,表达了夫妻的相互思念之情。,答案,“湿”字和“寒”字写出了妻子望月时间之久,感情至深,哀婉至切。,2.阅读哀江头,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是如何体现“哀”的? 答:_ _,答案,开篇第一句“少陵野老吞声哭”,就创造出了强烈的艺术氛围;后面写春日潜行是哀;睹物伤怀,忆昔日此地的繁华,而今却萧条零落,还是哀。进而追忆贵妃生前游幸曲江的盛事,以昔日之乐,反衬今日之哀。再转入叙述贵妃升天,玄宗逃蜀,生离死别的悲惨情景,哀至极矣。最后,不辨南北更是极度哀伤的表现。“哀”字笼罩全篇,沉郁顿挫,

11、意境深邈。,(2)这首诗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答:_ _,从时间上说,是从眼前到回忆,又从回忆到现实。从感情上说,首先写哀,触类伤情,无事不哀;哀极而乐,回忆李、杨极度逸乐的腐朽生活;又乐极生悲,把亡国的哀恸推向高潮。,答案,3.阅读蜀相,回答下列问题: (1)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起什么作用? 答:_ _,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松柏茂盛、伟岸不凡的气象;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答案,(2)颔联中的“自”和“空”能不能换成“尽”和“皆”,为什么? 答:_ _,答案,不能。用“尽”和“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出的是

12、欣喜愉悦的情感,不符合诗歌的意境。“自”和“空”表现了诗人见满院萋萋碧草,闻叶间数声黄鹂,感叹昔人不再,倍感寂寞和悲凉的情感。,(3)简要分析“长使英雄泪满襟”中“长”的表达效果。 答:_ _,一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精神对后人影响深远;另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深沉的叹惋和感伤。,答案,4.阅读又呈吴郎,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揭示了当时怎样的一种社会现实?表现出诗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答:_ _ (2)诗人在批评吴郎时措辞非常委婉,极具艺术性,请结合原诗作简要分析。 答:_ _,揭示了战乱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了双重的灾祸。表现出诗人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先批评那个寡妇,说她无端猜疑,

13、实属“多事”;再说寡妇对吴郎在堂前围起篱笆产生了误解,但骨子里却是批判吴郎未免太小气了些,太不会体谅穷人。,答案,5.阅读登岳阳楼,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 _,答案,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2)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的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_ _,颔联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

14、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之间,作者置个人处境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答案,三、疑难探究 6.阅读下面这首诗,比较其与杜甫月夜一诗的异同。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答:_,答案,答案 (相同点)内容:两诗情感相同,都怀念家乡,怀念亲人,期望团圆。写法:都借助意象来抒情,都采用了虚写(想象)的表现手法。 (不同点)月夜不说自己望月而思念妻子,偏说妻子望月而思念自己、彻夜难眠的情景;不说自己望月而想念儿女,偏说儿女随母望月,想象儿女幼小,尚不解望月而思念身陷长安的

15、慈父,以此表现对家人的怀念。 夜雨寄北前两句一问一答,以对话的形式写诗人目前的凄凉景况;后两句是诗人想象与爱人相聚时的情形。前后对比,表达出对爱人的无限思念。,7.蜀相一诗,最能表现诗人感情的是哪些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 _,(1)“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诗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两句在叙事中抒情,写得情真意切,非常感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粤教版 >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