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 单元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30836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 单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 单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 单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 单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 单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检测试卷单元检测试卷(三三) (时间:60 分钟 满分:60 分) 一、选择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书写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B.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在苍州。 C.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D.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答案 B 解析 应为“身老沧州”。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堪 笑兰台公子(能够,可以) 竹杖芒鞋轻 胜马(轻快) 昨夜西风凋 碧树(使凋落) B.玉壶 光转(精美的彩灯) 危楼还 望(通“环”) 不如向 、帘儿底下(在) C.刚道 有雌雄(偏说,硬说) 强乐

2、 还无味(勉强寻欢作乐) 在灯火阑珊 处(稀疏,零落) D.江晚正愁余 (剩下的忧愁) 料峭 春风(形容微寒) 澄江似练 (白色的绸带) 答案 D 解析 愁余:使我悲愁。 3.下列对诗句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晴天丽日,处处都吹奏着音乐,菱舟泛夜,传来一阵阵的歌声。) B.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自己的平戎方略不被当局采纳,只有归耕田园,向邻 家学种树。) C.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水终究要冲破重叠山峦的阻碍,向东奔流。) D.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日后要把钱塘的美好景色画下来,带回去得到凤池奖。) 答案 D 解析 日后将钱塘的美好景色画下来,

3、带回朝廷去好让皇帝夸奖。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晏殊,字同叔,南宋著名词人,其词不铺金缀玉而清雅婉丽,有集子珠玉词流传于世。 B.王安石,字介甫,号稼轩,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著有临川集 。 C.苏轼,字同甫,号东坡居士,散文与欧阳修齐名,并称为“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D.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她的词有“易安体”之称,著有漱玉词 。 答案 D 解析 A 项晏殊是北宋词人。B 项王安石,号半山。C 项苏轼字子瞻。 二、填空题(12 分,每空 1 分) 5.(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最著名的爱国词人。 (2)苏轼的生活和创作,展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

4、子人生历程和生活情怀的典型特征。他追求人 生理想,宠辱不惊,高洁自持,即使被贬仍然透露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的冲天豪情;更有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于挫折中的从容、乐观、 豁达的精神主流,成为文人墨客题咏自勉的题材。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治学三境界可用宋词名句来形容: 蝶恋花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蝶恋花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青玉案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阅读鉴赏题(36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67 题。(9 分) 一剪梅 余赴广东,实之 夜饯于风亭 刘克庄 束缊 宵行十里强,

5、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 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束缊(y n):捆乱麻做火把。 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起句“束缊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写连夜而行的情状,一支火把引路,来到十里长亭, 点出饯别之意,“宵行”暗示远行的劳苦。 B.“诗囊”中的诗篇是词人的心血结晶,因而宁舍衣囊不舍诗囊,“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表现了词人的书生本色和不爱钱财的高洁情操。 C.“天寒路滑马蹄僵”, 句中一个“僵”字写尽了艰苦之状, 虽在说马, 但行人颠簸于马背,

6、冒着寒风艰难赶路的情景已跃然纸上。 D.“元是王郎,来送刘郎”表现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刘克庄自称“刘郎”,也有以唐代 锐意改革而屡受打击的刘禹锡自比之意。 答案 B 解析 “不爱钱财的高洁情操”过分拔高。 7.词作下片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 答案 (1)刻画了狂放不羁、慷慨激昂的狂士形象。 (2)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人物。“酒酣耳热说文章”“推倒胡床”等 神态、动作描写,从正面刻画人物形象;“旁观拍手笑疏狂”一句通过写旁观者的表现,从 侧面刻画人物形象。运用夸张、衬托等手法来刻画人物。用“惊倒邻墙”“推倒胡床”等 夸张手法来表现

7、人物的纵情任性,借旁观者“拍手笑疏狂”来衬托人物的狂放不羁。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9 分) 小重山令 赋潭州红梅 姜 夔 人绕湘皋 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 ,梦依依。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注 湘皋(o):湘江岸边。可可:可爱,小也,形容梅朵小如红点。九疑:九嶷山, 传说舜葬于此。绿筠(y n)枝:绿竹,血泪沁入成斑竹,借指红梅之色为血泪所染。 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起句“人绕湘皋月坠时”,点明人物、地点、时间。绕者,徘徊也。一个“绕”字,写出 百般无奈,万种离愁

8、。“月坠”二字说明其“人”已在此徘徊良久。 B.“一春”三句既是写人,也是写梅。茜裙,即红裙。“香远茜裙归”,是以茜裙女子的归 去隐喻梅花之飘零。香气被寒冷的东风吹远了,而落花仍依恋残枝,在树下回旋。 C.过片一笔宕开,以“鸥去”结束对往事的回忆。鸥鸟是想象的景物,通过鸥鸟写了往昔的 情事就像鸥鸟一样飞去了。 D.词中从咏红梅入手, 但又不拘泥于纯粹写梅,写梅写人,即梅即人, 意境深远,收放自如, 达到似花非花、似人非人、花人合一的朦胧迷离的审美境界。 答案 C 解析 C 项鸥鸟是眼前的景物,不是想象的景物。词人在江皋徘徊,惊起一滩鸥鸟;而鸥鸟 的拍翅声又惊醒词人,使他从迷惘的回忆中回到当前。

9、 9.这首咏物词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至少写出两种,并结合全词进行分析。(6 分) 答:_ 答案 (1)托物言志,借物抒怀。这首词题目为“赋潭州红梅”,词中从咏红梅入手,意在写 人。梅“斜横花树小”“遥怜花可可”,实写情人的楚楚可怜。梅“香远茜裙归”,凋零飘 落,实写红裙女子的远离。即梅即人,人梅夹写,含蕴空灵,意境深远。 (2)用典。在词人看来,这红梅之红,分明是娥皇、女英二女的相思血泪染成的,也即自己恋 人的相思血泪染成的。这里运用湘妃的典故,以娥皇、女英对舜帝之相思,比作恋人对己之 相思。 (3)比喻。茜裙,即红裙。“香远茜裙归”,是以茜裙女子的归去隐喻梅花之飘零。 (4)对写法。这首词

10、上片由梅及人,写己之相思;下片始则宕开,几经翻转,写对方之相思。 从对方写来,将两地相思系于一树红梅,故其相思之情,愈翻愈浓,愈转愈深。 (5)联想、想象。“香远茜裙归”,茜裙,即红裙。香气被寒冷的东风吹远了,而落花仍依恋 残枝,在树下回旋。此句充满了奇妙的想象,“香”犹花魂,缥缈而去;茜裙则是由花瓣幻 化出来的形象,如在眼前。这个幻化出来的形象,即是词人魂萦梦牵的情人,这是词人一生 的“情结”所在,所以看到了梅花,会马上联想到分离的情人。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011 题。(9 分) 满庭芳 苏 轼 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上。洛水浅冻,久留郡中。 晦日同游南山

11、,话旧感叹,因作此词。 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 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 巉巉。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步携手林间,笑挽攕攕 注。莫上孤峰尽处,萦望 眼、云海相搀。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 注 攕:同“掺”。手纤细的样子。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句“三十三年”既点明了与故人分别时间之久,也饱含了对各自生涯的无限感慨。 B.词中“烟浪”“云帆”两个意象,表达了词人对理想终有一天能够实现的坚定信念。 C.“莫上孤峰尽处”既是词人对自己的告诫,也是对旧友的殷殷寄语,表达委婉含蓄

12、。 D.词的上片因事起情,下片缘景抒情,全词叙事、写景、抒情熔于一炉,写作技法高超。 答案 B 解析 “烟浪”“云帆”的意象其实是暗喻自己三十三年人生的波折。 11.请赏析词的最后三句“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的精妙之处。(6 分) 答:_ 答案 情感表达上:借故人相问,引发思乡之情,构思巧妙。手法运用上:借故乡的松 杉这一意象,化抽象的思乡之情为具象,形象地表达了人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情。结 构安排上:以对故土的思念作结,是对开篇他乡遇故知的呼应。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213 题。(9 分) 鹊桥仙 一竿风月 陆 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 注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

13、红尘深处? 潮 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 钓台,指严光钓台。严光,东汉著名隐士。他帮助老同学刘秀起兵。刘秀即位后,多次 延聘严光,但他选择垂钓为生。 1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开头两句形象地写出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一竿”“一蓑”是渔夫不离身手的工具服饰。 B.“钓台”点明渔父的住地, 下文“时人错把比严光“与之呼应, 表现了对严光的完全否定。 C.“红尘深处”指人们争名逐利的中心,渔父不肯去红尘深处,表现了其厌恶名利的情操。 D.本词借渔父抒写作者的隐居生活和心情,相比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 ,其情调还是有些差 异。 答案 B 解析 B 项没有对严光“完全否定”,作者意在表明自己比严光隐居的境界更高。 13.作者在本词中借渔父的形象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加以概括分析。(6 分) 答:_ 答案 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家在钓台西住”借用严光不应光武帝征召的典故,表现 了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 对功名利禄的厌弃。“卖鱼生怕近城门”,渔父以卖鱼为生,但他远离争利的市场,更不 肯向红尘深处追名逐利,表现了作者对名利官场的厌弃之情。 表现无欲无求、完全隐居的高洁志向。结尾写渔父相比严光,连姓名也隐去了,可见其机 心全无,隐居比严光更彻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粤教版 >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