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他植物激素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29487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4.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他植物激素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4.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他植物激素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4.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他植物激素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4.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他植物激素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4.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他植物激素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第 2 课时课时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他植物激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他植物激素 课后分层训练 (时间:30 分钟) 对点强化 强化点 1 生长素的特性 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 B.顶端优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 D.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落果 解析 不同器官和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幼嫩细胞比成熟细胞对生长素更 为敏感,故 A 错误;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顶端优势说明顶芽处生长素浓 度低,促进生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 重

2、性,故 B 正确;由于茎对生长素不敏感,根对生长素敏感,所以适宜茎生长的 生长素的浓度往往抑制根的生长,故 C 正确;低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防止落 花落果,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疏花疏果,故 D 正确。 答案 A 2.如图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生长的影响, “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一 句中,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 ) A.大于 A 的浓度、小于 A 的浓度 B.大于 C 的浓度、小于 C 的浓度 C.大于 D 的浓度、小于 D 的浓度 D.大于 A 的浓度、小于 C 的浓度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 A、B 对应的浓度都起促进作用,C 点时 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而大于 C 点的浓度

3、则起抑制作用,所以高浓度、低浓度分别 指大于 C 的浓度和小于 C 的浓度。 答案 B 3.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株,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现象是( ) A.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 B.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下弯曲生长 C.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上弯曲生长 D.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下弯曲生长 解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 曲生长,A 正确;由于受到重力作用,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 高,B 错误;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C 错误;远

4、离地面一 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茎向上弯曲生长,D 错误。 答案 A 4.科学家研究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所得结果如图甲所示; 图乙是横放的该植物根和茎的生长方向的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乙中根 a 侧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图甲 A 点对应生长素浓度 B.图乙中茎 c 侧的生长素浓度应小于图甲 C 点对应生长素浓度 C.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茎最不敏感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该植物同一器官的生长影响不可能相同 解析 乙图中 a 侧是抑制生长,生长素浓度应大于 10 8mol/L,A 正确;图乙中茎 c 侧的生长素浓度对茎是促进作用, 应

5、小于图甲的 C 点, B 正确; 从甲图中可知, 其敏感程度由高到低为根芽茎即茎对生长素最不敏感,C 正确;不同浓度的 生长素对该植物同一器官的生长影响可能相同,D 错误。 答案 D 5.某兴趣小组探究植物激素对顶端优势的影响,处理方法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株的种类及生长情况是本实验的自变量 B.a 组和 b 组对照可证实茎尖细胞合成的生长素维持了顶端优势 C.d 组和 e 组对照可说明细胞分裂素通过抑制生长素运输解除了顶端优势 D.本实验说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调节侧芽生长方面存在拮抗效应 解析 本实验的自变量有是否去除顶芽、是否涂抹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运

6、输抑制剂,植株的种类及生长情况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A 错误;a 组和 b 组 对照只能说明顶端优势现象与顶端有关,不能证实与生长素有关,B 错误;由题 图可知,生长素运输抑制剂通过抑制生长素的运输促进侧芽生长,细胞分裂素是 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促进侧芽生长,C 错误;由实验结果可知,顶端产生较多的生 长素,向下运输,导致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升高,这种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侧 芽的生长,导致顶端优势的产生。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主要分布在尖 端,促进侧芽的生长,因此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调控顶端优势中的相互关系为 拮抗关系,D 正确。 答案 D 6.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可以杀死小麦地

7、里的双子叶植物杂草,而 不会抑制小麦的生长。对此现象的解释是( ) A.该浓度只对小麦起作用 B.该浓度只对杂草起作用 C.小麦和杂草对生长素敏感度不同 D.该浓度对小麦和杂草都起抑制作用 解析 依题意可知:该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小麦起促进作用,对杂草起抑制作 用,A、B、D 均错误;双子叶植物杂草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强,小麦对生长素的敏 感性差,即小麦和杂草对生长素敏感度不同,C 正确。 答案 C 7.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不同器官 P 点对应浓度值不同 B.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大于 P C.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插条,生

8、根数量可能相同 D.若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 P,则靠近顶芽的侧芽生长素浓度一般大于 M 解析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这与植物器官的种类有关。因此植物不同器官 P 点对应浓度值不同,A 正确;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利用生长素高浓度时抑制杂 草的生长,从而杀死杂草。生长素浓度应大于 M, B 错误;由图可知,当浓度在 P 点两侧时,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插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C 正确;由 于顶叶产生的生长素可以向侧芽运输,从而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过大造成生长被 抑制。所以若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 P,则靠近顶芽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大于 M ,D 正确。 答案 B 8.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 )

9、 A.去掉顶芽 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 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 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块 解析 顶端优势的产生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导致侧芽 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生长,因此去掉顶芽可以解除,A 正确;去掉顶芽 放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和没有去除顶芽的效果是一样的,不能解除顶端优势, B 错误;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琼脂块,则没有生长素向 侧芽运输,所以可以解除顶端优势,C 正确;去掉顶芽,只放琼脂块,因琼脂块 不含生长素,没有生长素向侧芽运输,所以可以解除顶端优势,D 正确。 答案 B 强化点

10、 2 其他植物激素调节 9.夏季收获的马铃薯处于休眠状态,为了一年两季栽培马铃薯,故应解除休眠。 导致马铃薯休眠和解除其休眠的植物激素分别是( ) A.脱落酸和赤霉素 B.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 C.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D.乙烯和赤霉素 解析 脱落酸可以促进休眠,赤霉素可以打破种子休眠。 答案 A 10.在植物体内的各种激素中,生理作用最为相似的是( ) A.赤霉素和生长素 B.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和脱落酸 D.生长素和乙烯 解析 赤霉素和生长素两者都是促进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增多,乙烯 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促进果实脱落。 答案 A 11.下图为种子发育过程和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

11、素、 种子含水量以及营养物质积 累量的变化,据图分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有关植物激素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 ) A.首先出现的是 CK,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B.其次增加的是 GA 和 IAA,参与有机物向子粒的运输与积累 C.ABA 促进种子贮藏蛋白的基因表达,并促进种子的脱水干燥,有利于种子的萌 发 D.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 解析 图中首先出现的是 CK,具有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的作用,故 A 正确;其 次增加的是 GA 和 IAA,该阶段营养物质不断积累,说明 GA 和 IAA 参与有机物 向子粒的运输与积累,故 B 正确;ABA 促

12、进种子贮藏蛋白的基因表达,并促进 种子脱水干燥,有利于种子的休眠,故 C 错误;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激 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D 正确。 答案 C 强化点 3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2.如图为一种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 IAA 浸泡 30 min 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 细相近),对照组为不加 IAA 的清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没有 IAA B.四组实验中,300 mg/L IAA 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 C.100 与 300 mg/L IAA 处理获得的根生物量相近 D.本实验结果体现了 IAA 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解

13、析 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IAA 的浓度,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 长;与对照组相比,随着 IAA 浓度的增加,平均生根数先增加后减少,平均根长 先增加后略有减少。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 IAA 较少,A 错误;据图分 析可知,四组实验中,300 mg/L 的 IAA 浓度下平均生根数最多,说明诱导茎细胞 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B 正确;图中显示,100 与 300 mg/L 处理获得的根的长度 相近,但是数量不相等,因此两者获得的根的生物量不相等,C 错误;与对照组 相比,高浓度下没有体现抑制生根数和根长的现象,因此不能体现出 IAA 对根生 长作用的两重性,D 错误。解答本题的

14、关键是对于柱状图的分析,找出实验的自 变量和因变量, 并与对照组相比得出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随 IAA 浓度的变化规 律。 答案 B 1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 素类似物 2,4D 涂抹子房,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2,4D 浓度/ (mg L 1)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子番茄平均 重量/(g 个 1) 0 13.5 26.2 46.5 53.6 53.7 43.0 30.2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2,4D 浓度超过 25 (mg L 1)将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 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

15、相同 C.2,4D 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2,4D 诱导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 2025 (mg L 1) 解析 2,4D 浓度为 0 的一组作为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均能促进 果实生长,所以 2,4D 浓度超过 25 (mg L 1)时,对果实发育仍是促进作用,只 是促进作用减弱,A 错误;本题没有将 2,4D 和生长素对照使用,因此不能说 明 2,4D 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B 错误;该实验没有涉及枝条生根,不能 说明 2,4D 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C 错误;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4D 诱导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D 正确。 答案 D 综合强化 14.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

16、促进茎秆的伸长,两者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请回答: (1)图中 X 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_作用。 这种作用很可能是通过 降低该过程中_的活性而实现的。 (2)赤霉素与生长素表现出激素间相互作用类型中的_作用。 (3)遗传上的矮生性状通常是由单个基因的突变引起的。这种突变致使植物体缺少 合成赤霉素的酶。所以,可采用外加_的方法使植株明显增高。但常表现 出叶色偏黄,这是生长太快导致叶绿素浓度降低引起的,可通过增施_肥 解决。 解析 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的有关知识。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各种植物激素 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因题干已知赤霉素和生 长素都能促进茎秆生长,因

17、而是协同作用,而赤霉素对生长素分解有抑制作用。 答案 (1)抑制 酶 (2)协同 (3)赤霉素 N、Mg 15.在科学研究中, 往往要把一个较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的子课题来分别进行 研究。在“观察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中,某小组 同学选用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丁酸(IBA)进行如下实验: 取生理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的带芽枝条若干,分为三组,即甲、乙、丙,每组 10 枝。 将甲、乙、丙组枝条的下端分别浸泡在下表所示的溶液中,相同时间后,扦插 在潮湿的沙土中,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枝条 甲组 乙组 丙组 溶液 510 5(g mL1) 的 IBA 溶液 510 1g mL1 的

18、IBA 溶液 清水 一段时间后,观察甲、乙、丙三组枝条的生根情况,统计每组枝条的平均生根 数量,绘制坐标图。据图回答: (1)你认为他们的子课题名称是_。 (2)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_。 (3)_组枝条生根最少,其原因是_ _。 答案 (1)不同浓度吲哚丁酸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 (2)起对照作用 (3)乙 乙组中 IBA 浓度过高,抑制了枝条生根 16.(实验探究)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发现,在黄瓜幼苗期喷洒一次乙烯利溶液 100200(mg L 1),可促进多开雌花,提高黄瓜产量。但乙烯利浓度低于或高于 这个范围时,其作用效果尚不清楚。请设计实验,探究乙烯利浓度对黄瓜开雌花 数量的影响。 材料用具

19、: 23 片真叶的盆栽黄瓜幼苗若干、 乙烯利溶液300(mg L 1)、 蒸馏水、 喷壶 (1)方法步骤: 将黄瓜幼苗平均分成 A、B、C、D 四组。 _。 _。 连续观察 6 周, 记录并统计_。 (2)实验结果预测:(请在图中将预测的结果以折线的形式表示) 答案 (1)用蒸馏水稀释乙烯利溶液,配制成 4 种浓度(要求在 0100(mg L 1)、 100200(mg L 1)、200300(mg L1)三个区间各至少取一种浓度) 取等量上述各浓度乙烯利溶液,用喷壶分别喷洒各组黄瓜幼苗一次 各组雌花数(或各组每株平均雌花数) (2)实验结果预测:如配制的浓度为 0(mg L 1)、 50(mg L 1)、150(mg L1)、250(mg L1),折线图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苏教版 > 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