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2020学年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五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每题2分,共14分)1(2分)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曦月(x) 襄陵(xing) 沿溯(sh) 采薇(wi)B绝巘 (yn) 飞漱(s) 属引(zh) 萋萋(q)C藻荇(xng) 燕然(yn) 缥碧(pio) 轩邈(mio)D横柯(k) 戾天(l) 急湍(tun) 经纶(ln)2(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窥谷忘反 素湍 衰转 凄异B锐不可挡 要塞 高峻 陡峭C清澈见底 石璧 徘徊 落晖D乘奔御风 山涧 遮蔽 烽烟3(2分)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夏水襄陵(冲上、漫
2、上) 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B属引凄异(连接)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C戾天(至、到达) 甚箭(像)D负势竞上(凭依) 望峰息心(使停止、平息)4(2分)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只是重岩叠嶂走起来要小心。B“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无疑是为我国航天事业建起了一座巍峨的海市蜃楼。C只见落梅山庄坐落在群山万壑之间,风景秀丽,宁静而又祥和的气氛让人望峰息心。D西南方有一片竹林,林子遮天蔽日,棵棵翠绿挺拔。一阵秋风吹过,林子“沙沙”作响。5(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每当春雨淅淅沥沥的时候,总是会令我想起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B千百年来的先
3、贤哲人们给我们留下了灿烂辉煌的许多精神财富。C即使国家人社部推行延迟退休的计划,也难以改变社保资金短缺的局面。D通过我县教育局举办的系列送教下乡活动,促进了全县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6(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B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C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宁摩诘。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D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
4、家”。7(2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辛勤的蜜蜂穿行其间,忙着采花酿蜜。无数条的小路,蜿蜿蜒蜒地钻进村子。路旁,放羊的老人,坐在树下的衰衣上,嘴里含着一根长早烟,哼着吕剧或自编的小曲,眯缝着眼,神态自如,悠然自得。路边是高低大小不一田地,茂密的庄稼尽情享受春风的宠爱。田野里顶顶草帽或苇笠在浮动,乡亲们正忙着间苗或除草。小麦在风中你推我揉,正忙着蹿个和灌浆。黄色的油菜花,身披暖洋洋的阳光,携手跳着舞蹈。ABCD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5分)8(15分)古诗文默写(1)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 ,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奇特壮美的
5、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 , 。(3)崔颢在黄鹤楼中“ , ”描绘了明朗秀美、草木争荣的风光。(4)渡荆门送别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和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 , ”两句诗描绘了春回大地,树荣鸟欢的早春美景。(6)全篇默写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 二、文言文阅读9(12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
6、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略无阙处 虽乘奔御风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春冬之时花之隐逸者也C回清倒影清荣峻茂D沿溯阻绝哀转久绝(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B第一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
7、二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10(16分)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做下列各题【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记承天寺夜游)【乙】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
8、,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月色入户。户: 盖竹柏影也。盖: 止午、未、申三时。止: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安可为俗士道哉?(3)【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写月语句: 描写方法: (4)【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11(1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漫啜秋光浓似酒叶静 (1)独自走出去,我发现秋天最摄人魂魄之处,当在于那空明的秋光。 (2
9、)一个秋晚,我独自走在山路上,太阳在西山岗上跳荡,欲落未落,从树林的空隙间透出来的亮光,格外惹眼,像闪光灯突然打开,要把松林和果林定格在一幅未命名的油画中。秋林在沉静中打发黄叶归去,满目是金色的眩光。听到的是秋天沉实的脚步声,鼻尖前弥漫着浓浓的秋香:成熟的草木的香味,果实的香味,菊花的芬芳,就连蝴蝶的翅上也凝满素馨。秋天的灵魂,全在于一个“清”字。 (3)一个背着草捆的老人,沿着斜坡慢慢走下山来,我不知道他那捆草的用途,却从那微青微黄的草色上,看见了秋天的成色。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在积蓄着寒风到来之前的温暖:收获一只瓜,割取一把草,团起一筐落叶尽管燃烧和取暖已经不需要柴草和落木,但在乡下,草和农
10、民,秸秆和季节,乃至谷壳和收成,都贮满秋天的深切情怀。柴扉遮掩着的,是古典的诗意与现代的失落感。 (4)秋光入目,如浓浓的琼浆入口,令人陶醉。天地原来只是一只巨大的海碗,盛着清冽的酒醴,任你啜饮。山鸟彼此鸣和,这种俚俗的语言已经跟被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差无几了;蝉声渐弱,像一支摇篮曲的余音,终于隐没在昏暝的光影中。银杏树上,显露出缀满白果的枝串,松鼠从这枝腾跳到那枝,褐狐一般的身影,似乎已在空中划出了线条。果实的光芒是我第一次看见的,就像我第一次目睹画家画柿子、石榴,满纸上只有线条,那种温柔的曲线,是旋律,是思路,是时光的足迹。 (5)老人继续缓缓地走下山去,背上庞大的草捆越来越像一座山
11、。刚才还有些微青的草色现在一点也看不见了,全是金黄。田野在他面前铺展开来,成为一块画板,老人也许就是一团墨,一滴巨大的浓墨。一个身影在秋天能够成为一滴墨,这是他自己所不知道的。 (6)一条小河在我脚边歇息着,清清潭水似乎不溢不漫,总是那么含蓄地保持着它的素养。野生的猕猴桃攀枝扯蔓,坠下的椭圆形果实散发出童年嗅惯的香味。这是一种自己能酿出酒香的野果,它用熟透的浆液,用时间混合着耐心来发酵,用布袋似的容器,盛放着原生态的精华。祖父曾告诉我,所有的果子最后都要落掉,只有僵桃留在树上,那是一些风吹不动的犟种。我从祖父坟前走过,慢慢领悟了这句话的含义。 (7)祖父在世时,有年秋天歉收,补种荞麦。那年秋天
12、,荞麦大丰收,祖父沉醉在红杆绿叶的麦地里,捋下几粒籽实放到嘴里嚼,嚼出满嘴白粉。而后开始收割,再大捆地背着麦棵子回去,我看见祖父的背影一如眼前背草老人的形象。 (8)秋天的分量,只有他们用肩背称量得出来。 (9)秋天的浓度,只有他们用呼吸测试得出来。(选文有删改)(1)文章第(2)段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漫啜秋光”?请简要概括。(2)文章除了写祖父,为什么还侧重描写背草捆儿的老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按要求赏析句子。蝉声渐弱,像一支摇篮曲的余音,终于隐没在昏暝的光影中。(从修辞角度)祖父曾告诉我,所有的果子最后都要落掉,只有僵桃留在树上,那是一些风吹不动的犟种。(赏析加点词语)(4)结合
13、全文说说最后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四、写作(50分)12(50分)一年四季,人们所看到的景色是不一样的。同一个时节,不同地方、不同生活、不同心情的人所看到或者希望看到的景色也是不一样的。大自然有自己的本色,但经过人的主观情感的加工,人们的生活也就具有了不同的色彩。比如同是十月,在激情燃烧的岁月,十月是红色的;在丰收农民的眼中,十月是金黄色的在不同心境的人眼里,相同的日子,面对相同的事物,其色彩可能就各不相同。那么,在你眼里,在你心里,或者在你的想象里,十月又是什么颜色呢? 请以“十月的色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019-2020学年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五中八年级(上
14、)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每题2分,共14分)1(2分)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曦月(x) 襄陵(xing) 沿溯(sh) 采薇(wi)B绝巘 (yn) 飞漱(s) 属引(zh) 萋萋(q)C藻荇(xng) 燕然(yn) 缥碧(pio) 轩邈(mio)D横柯(k) 戾天(l) 急湍(tun) 经纶(ln)【分析】本题考查字音。要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字形相似,而读音不同的字。这样就一定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解答】A有误,“沿溯”中的“溯”应读作“s”;B有误,“飞漱”中的“漱”应读作“sh”;C有误,“燕然”中的“燕”应
15、读作“yn”;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多音字,这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确定。2(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窥谷忘反 素湍 衰转 凄异B锐不可挡 要塞 高峻 陡峭C清澈见底 石璧 徘徊 落晖D乘奔御风 山涧 遮蔽 烽烟【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解答】A有误,“衰转”中的“衰”应为“哀”;B有误,“锐不可挡”中的“挡”应为“当”;C有误,“石璧”中的“璧”应为“壁”;D正确。故选:D。
16、【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3(2分)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夏水襄陵(冲上、漫上) 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B属引凄异(连接)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C戾天(至、到达) 甚箭(像)D负势竞上(凭依) 望峰息心(使停止、平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解答】ABD正确。C有误,“急湍甚箭”形容湍急的激流比箭还快或湍急的流水快于飞箭,甚,超过,赛过。出自与朱元思书。故选:C。【点评
17、】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4(2分)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只是重岩叠嶂走起来要小心。B“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无疑是为我国航天事业建起了一座巍峨的海市蜃楼。C只见落梅山庄坐落在群山万壑之间,风景秀丽,宁静而又祥和的气氛让人望峰息心。D西南方有一片竹林,林子遮天蔽日,棵棵翠绿挺拔。一阵秋风吹过,林子“沙沙”作响。【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
18、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解答】ACD正确;B有误,海市蜃楼:蜃:哈唎,传说中的蜃能吐气成楼台形状。实际上是大气由于光线折射而出现的自然现象。比喻虚无缥缈而不实际存在的事物。不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5(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每当春雨淅淅沥沥的时候,总是会令我想起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B千百年来的先贤哲人
19、们给我们留下了灿烂辉煌的许多精神财富。C即使国家人社部推行延迟退休的计划,也难以改变社保资金短缺的局面。D通过我县教育局举办的系列送教下乡活动,促进了全县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有误,成分残缺,删去“每当的时候”;B有误,语序不当,应把“许多”移到灿烂辉煌“的前面;C正确;D有误,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故选:C。【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
20、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6(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B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C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宁摩诘
21、。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D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正确。B正确。C正确。D有误,孟浩然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故选:D。【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7(2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
22、确的一项是()辛勤的蜜蜂穿行其间,忙着采花酿蜜。无数条的小路,蜿蜿蜒蜒地钻进村子。路旁,放羊的老人,坐在树下的衰衣上,嘴里含着一根长早烟,哼着吕剧或自编的小曲,眯缝着眼,神态自如,悠然自得。路边是高低大小不一田地,茂密的庄稼尽情享受春风的宠爱。田野里顶顶草帽或苇笠在浮动,乡亲们正忙着间苗或除草。小麦在风中你推我揉,正忙着蹿个和灌浆。黄色的油菜花,身披暖洋洋的阳光,携手跳着舞蹈。ABCD【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
23、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解答】此句段描绘田野的景象引出了话题,可作为第一句;由“路边是高低大小不一田地”写出了作者的视角,所以与其衔接紧密,可作为第二句;承接上句句意,进一步描绘,可作为第三、四句;由外到内,写到田野里乡亲们劳动的情景,为第五句。回到路旁这一角度,有总结作用,可作为尾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故选:A。【点评】做该题时,要先了解文段的内容,找出写作的顺序,并弄清楚句子之间的关系,方可得出答案。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5分)8(15分)古诗文默写(1)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相顾无相
24、识,长歌怀采薇。(2)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崔颢在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明朗秀美、草木争荣的风光。(4)渡荆门送别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和惜别之情的句子是仍怜故乡水,千里送行舟。(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诗描绘了春回大地,树荣鸟欢的早春美景。(6)全篇默写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5、。【分析】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注意“薇”的写法)(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注意“萋萋”“鹦鹉”的写法)(4)仍怜故乡水,千里送行舟(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注意“啄”的写法)(6)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注意“颓”
26、“鳞”“竞”的写法)【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二、文言文阅读9(12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
27、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略无阙处通“缺”,中断虽乘奔御风飞奔的马(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春冬之时花之隐逸者也C回清倒影清荣峻茂D沿溯阻绝哀转久绝(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B第一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二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C“有时朝
28、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分析】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
29、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句意为: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通“缺”,中断。句意为: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奔:飞奔的马。(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注意结
30、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A在/如果;B结构助词,的;C名词,清波/水清;D断/消失。故选:B。(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重点字词:则,就;素,白色的;回清,回旋的清波。句意: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重点字词:属引,持续不断;异,怪异;绝,消失。句意:经
31、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ACD正确;B第二段也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故选:B。答案:(1)通“缺”,中断;飞奔的马(2)B。(3)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4)B【点评】古今异义1或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虽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一词多义
32、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从)自非亭午夜分(如果)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巘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消失)通假字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哀转久绝,“转”通“啭”鸣叫。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特殊句式1省略句(三峡)两岸连山省略定语“三峡”。2省略句(两岸)重岩叠嶂省略主语“两岸”。10(16分)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做下列各题【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记承天寺夜游)【乙】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月色入户。户:窗户盖竹柏影也。盖:原来止午、未、申三时。止:仅仅,只是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工:美妙,精巧(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安可为俗士道哉?(3)【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
34、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写月语句:【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描写方法:【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4)【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分析】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
35、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乙】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和尚与识趣的游客享用,那能和俗人说呢!【解答】(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
36、意思。句意为:月光照进窗户里。户:窗户。句意为: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盖:原来。句意为:仅仅午、未、申这三个时辰。止:仅仅,只是。句意为:其实,湖光染绿的佳景。工:美妙,精巧。(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但”,只是;“耳”,罢了。句意为: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句中重点词语有:“安”怎么,哪能;“俗士”,世俗的人;“道”说。句意为: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提炼和鉴赏能力。解答时,先通读全文,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并对其进行分析。【甲
37、】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绘了一幅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如同纵横交错的水藻、荇菜的画面。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照在庭院里透彻的样子比作积满清水一般,并运用直接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随后通过对松、柏影子的描写,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中“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是说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和柳的情态,山水的容颜和情意,另是一种趣味。通过描写月下景物,间接映衬出了月光所带来的别样趣味。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除了注重上下
38、文意思外还要学会精简答案,回答准确。【甲】文篇末议论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闲人”二字同时隐含着作者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我安慰。【乙】文的议论句为“安可为俗士道哉”,“山僧游客”与“俗士”形成对比,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寄情山水的情感。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答案:(1)窗户 原来 仅仅,只是 美妙,精巧(2)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3)【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
39、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4)【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点评】“道”的解释: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理(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道义。(伐无道,诛暴秦)4学说,思想(益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升序)5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11(1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漫啜秋光浓似酒叶静 (1)独自走出去,我发现秋天最摄人魂魄之处,当在于那空明的秋光。 (2)一个秋晚,我独自走在山路上,太阳在西山岗上跳荡,欲落未落
40、,从树林的空隙间透出来的亮光,格外惹眼,像闪光灯突然打开,要把松林和果林定格在一幅未命名的油画中。秋林在沉静中打发黄叶归去,满目是金色的眩光。听到的是秋天沉实的脚步声,鼻尖前弥漫着浓浓的秋香:成熟的草木的香味,果实的香味,菊花的芬芳,就连蝴蝶的翅上也凝满素馨。秋天的灵魂,全在于一个“清”字。 (3)一个背着草捆的老人,沿着斜坡慢慢走下山来,我不知道他那捆草的用途,却从那微青微黄的草色上,看见了秋天的成色。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在积蓄着寒风到来之前的温暖:收获一只瓜,割取一把草,团起一筐落叶尽管燃烧和取暖已经不需要柴草和落木,但在乡下,草和农民,秸秆和季节,乃至谷壳和收成,都贮满秋天的深切情怀。柴扉
41、遮掩着的,是古典的诗意与现代的失落感。 (4)秋光入目,如浓浓的琼浆入口,令人陶醉。天地原来只是一只巨大的海碗,盛着清冽的酒醴,任你啜饮。山鸟彼此鸣和,这种俚俗的语言已经跟被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差无几了;蝉声渐弱,像一支摇篮曲的余音,终于隐没在昏暝的光影中。银杏树上,显露出缀满白果的枝串,松鼠从这枝腾跳到那枝,褐狐一般的身影,似乎已在空中划出了线条。果实的光芒是我第一次看见的,就像我第一次目睹画家画柿子、石榴,满纸上只有线条,那种温柔的曲线,是旋律,是思路,是时光的足迹。 (5)老人继续缓缓地走下山去,背上庞大的草捆越来越像一座山。刚才还有些微青的草色现在一点也看不见了,全是金黄。田野在
42、他面前铺展开来,成为一块画板,老人也许就是一团墨,一滴巨大的浓墨。一个身影在秋天能够成为一滴墨,这是他自己所不知道的。 (6)一条小河在我脚边歇息着,清清潭水似乎不溢不漫,总是那么含蓄地保持着它的素养。野生的猕猴桃攀枝扯蔓,坠下的椭圆形果实散发出童年嗅惯的香味。这是一种自己能酿出酒香的野果,它用熟透的浆液,用时间混合着耐心来发酵,用布袋似的容器,盛放着原生态的精华。祖父曾告诉我,所有的果子最后都要落掉,只有僵桃留在树上,那是一些风吹不动的犟种。我从祖父坟前走过,慢慢领悟了这句话的含义。 (7)祖父在世时,有年秋天歉收,补种荞麦。那年秋天,荞麦大丰收,祖父沉醉在红杆绿叶的麦地里,捋下几粒籽实放到
43、嘴里嚼,嚼出满嘴白粉。而后开始收割,再大捆地背着麦棵子回去,我看见祖父的背影一如眼前背草老人的形象。 (8)秋天的分量,只有他们用肩背称量得出来。 (9)秋天的浓度,只有他们用呼吸测试得出来。(选文有删改)(1)文章第(2)段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漫啜秋光”?请简要概括。(2)文章除了写祖父,为什么还侧重描写背草捆儿的老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按要求赏析句子。蝉声渐弱,像一支摇篮曲的余音,终于隐没在昏暝的光影中。(从修辞角度)祖父曾告诉我,所有的果子最后都要落掉,只有僵桃留在树上,那是一些风吹不动的犟种。(赏析加点词语)(4)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分析】这篇文章,是借景抒情
44、的散文。作者在秋天的傍晚,欣赏到秋天迷人的景色,又遇到一位背负草捆的老人,联想到辛劳一辈子的祖父。由果实的光芒想到祖父的话语,生发出要用勤劳创造收获的秋天的感慨。文章情景交融,感染力很强。【解答】(1)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概括。第段中,作者“漫啜秋光”,是从视觉方面的”太阳在西山岗上跳荡欲落未落,从树林的空隙间透出来的亮光”,嗅觉方面的“鼻尖前弥漫着浓浓的秋香:成熟的草木的香味,果实的香味,菊花的芬芳”概括这两方面的内容,即为本题答案。(2)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作用。“一个背着草捆的老人,沿着斜坡慢慢走下山来”这个老人与祖父一样,勤劳、坚持、有耐心,“积蓄着寒风到来之前的温暖”。写这位老人,一方面是为了衬托祖父的形象。另一方面,老人背着草捆,也是秋天的一道风景。描写老人,丰富了文章的内容。(3)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