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暑假目标班讲义第4讲.相互作用教师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28149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暑假目标班讲义第4讲.相互作用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一物理暑假目标班讲义第4讲.相互作用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一物理暑假目标班讲义第4讲.相互作用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一物理暑假目标班讲义第4讲.相互作用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一物理暑假目标班讲义第4讲.相互作用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4讲 相互作用自然界的物体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正是由于这些相互作用,物体在形状、运动状态等许多方面发生变化。物理学中,物体间的这些相互作用抽象为一个概念:力。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相互作用是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常见的重力是万有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表现,常见的弹力、摩擦力是由电磁力引起的。这一讲我们研究这几种常见的力。*教师版说明:1、四种相互作用在后面没有专门讲,希望老师在引入的过程中给学生做一些介绍。2、三种常见的力,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一些基础知识,所以本讲没有过多的重复简单知识,而是增加了一些阅读材料(没有出现在学生版中),希望老

2、师上课的时候能够做些介绍。3、下面给出四种相互作用的简单介绍(主要是教参和教科版的内容)目前,物理学界公认,自然界存在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简称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在宏观世界里,能显示其作用的只有两种:引力和电磁力。引力是所有物体之间都存在的一种相互作用。由于引力常量很小,因此对于通常大小的物体,它们之间的引力非常微弱,在一般的物体之间存在的万有引力常被忽略不计。但是,对于一个具有极大质量的天体,引力成为决定天体之间以及天体与物体之间的主要作用。例如,地球对于它表面上的一般物体的引力,决定了物体的自由下落和抛体运动的规律。引力对于天体、人造地球卫星或关闭动力后的航天

3、器的运动,起主宰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包括静止电荷之间以及运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19世纪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发现的。运动着的带电粒子之间,除存在库仑静电力作用外,还存在磁力(洛伦兹力)的相互作用。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和狭义相对论,电和磁是密切相关的,是统一的。在一个参考系中观察到的磁力可以和另一个参考系中观察到的库仑力联系起来,因此,电力、磁力统一为电磁相互作用。引力、电磁力能在宏观世界里显示其作用。这两种力是长程力,从理论上说,它们的作用范围是无限的。宏观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除引力外,所有接触力都是大量原子、分子之间电磁相互作用的宏观表现。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是短程

4、力。短程力的相互作用范围在原子核尺度内。强作用力只在范围内有显著作用,弱作用力的作用范围不超过。这两种力只有在原子核内部和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中,才显示出来,在宏观世界里不能察觉它们的存在。弱相互作用是在原子核的衰变中发现的,核子(质子、中子)、电子和中微子等参与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是介子和重子(包括质子、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这种力把核子束缚在一起,核物理学家们把它称为核相互作用。四种相互作用按强度来排列,顺序是: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一对质子在相距时,各种相互作用的强度为(假定此时强相互作用强度的数量级为1):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四

5、种作用中,引力和电磁作用最先为人们所认识,并且认识得比较充分。由近代物理揭示的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的规律,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尽管四种相互作用存在巨大的差别,物理学家们在努力寻求力的统一。近年来,在弱作用和电磁作用的统一方面,已经取得成功,实验已经证明,正如电和磁是电磁作用的两种不同表现一样,弱作用和电磁作用也只不过是统一的弱电相互作用的两种不同表现而已。弱电统一的成就促进了强、电、弱三种作用统一起来的大统一的研究。下面是教科版中关于四种相互作用统一理论的介绍:1680年牛顿用万有引力定律统一了天上和地上的引力。1864年麦克斯韦用他的电磁理论统一了电与磁的相互作用力。上世纪30年代,爱因斯

6、坦就曾试图把万有引力和电磁力统一起来,但没有成功。到上世纪60年代,温伯格和萨拉姆在杨振宁等人提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把电磁力和弱力统一起来的理论电弱统一理论。现在物理学家们仍在努力建立四种相互作用都能统一起来的大统一理论。因为许多科学家都有一种信念,深信“从本质上讲,自然界简单的”。如果这种理论能够成功建立,那就意味着人类对自然界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4.1 力*教师版说明:力的三要素、图示等内容,初中已经学过,所以这里没有讲。主要是强调一下力的性质,另外让学生感受一些力的数量级大小。* 知识点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感受力3力的性质 力的物质性: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

7、物体而独立存在,即只要有力,必须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一个力对应两个物体。在吸饮料时,饮料受到力的作用被吸上来,那么施力物体是谁呢?*教师版说明:饮料是被大气压力压上来的,施力物体是空气。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弄错,而且比较有意思,所以放在这里。老师根据情况,可以讲得详细一点。*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定要接触吗?有没有两物体不接触而两者之间存在力的情况?请举例。*教师版说明:地球与月亮之间的引力等。例子很多,老师讲得时候最好不要涉及“场”的概念。* 力的相互性: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小笑话:某君从老板的办公室里走出来,对同事说:“我刚刚把老板打了!”众人忙问:“怎么回

8、事?怎么打的?”某君得意的说:“我拿我的腮帮子,抽打老板双手,连续40多下”众人:“ =.= ”请大家从小笑话中体会一下力的相互性。 力的矢量性:在研究力的时候,既要注意力的大小,又要注意力的方向。力的运算遵循矢量运算法则。(下一讲会讲到) 力的独立性: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每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均不会因其它力的存在而改变。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题精讲例题说明:力的基本概念初中也讲过,所以这里放了几个简单概念题,做下复习即可。【例1】 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以有的力没有施力物体B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C有的

9、物体只是施力物体而不是受力物体D不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答案】 B【例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后,随后必有乙物体对甲物体的施力B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本身可能不受力的作用C垒球被抛出后,运动状态仍在变化,垒球为受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不是运动员D某物体作为一个施力物体,也一定是一个受力物体【答案】 CD【例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不动的物体,一定不受任何力的作用B物体的形状没有改变,说明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C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了,则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D只有运动的物体才会受到力的作用【答案】 C4.2 重力重力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人类生活在地球上

10、,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教师版说明:重力的内容比较简单,初中也学过,这里不作为重点,建议老师补充一些有意思的内容(讲义中会给出一些)。另外,讲义中没有过多涉及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可以以后在万有引力章节再详细解释,如果老师认为有必要讲,也可以自己安排。* 知识点睛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2重力的三要素 重力的大小:,通常取。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重力的方向与运动状态无关。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物体受到的重力,就作用在重心上,这话对吗?答案:不对,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不能认为重力只作用在重心上。重心只是等效作用点重

11、心不一定在物体内部,例如下列物体的重心都不在物体内部。 早在距今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懂得巧妙地运用重心的原理。攲(音j)器的运用就是一例典型的证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攲器的原理。*教师版说明:1、这部分知识不多,老师可以介绍一下攲器,下面提供一些介绍。所谓“攲器”,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盛水容器。孔子家语上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孔子和弟子们来到鲁庙,见到了一个很奇特的盛水容器。这个容器没有装水时是倾倒的,水装到一定位置时,容器就会自行站立起来,如果继续往里装,水将齐瓶口时,容器又会倾倒。当时,孔子的弟子们向他请教其中的道理,孔子以前曾听说过这种被称为攲器的容器,但

12、对这种容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特的性能,孔子也回答不出一二来。他只好借题发挥,讲了一番“损之而又损,谦之而又谦”的道理。关于这种容器,古书荀子上也曾有过“虚则攲,中则正,满则覆”的记载。但由于古书上没有记载这种容器的构造和原理,这种神秘的东西后来失传了。据说南北朝的著名科学家祖冲之,唐代的机械造家李皋都重造过,但也失传了。多少年来,攲器的秘密一直没有揭开,历史上称之为 “攲器之谜”。1959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古城西安的东郊,挖掘出一个古代氏族社会的遗址。由于这个遗址地处半坡村,所以被称作“半坡遗址”。在半坡遗址中,发现了许多有珍贵价值的出土文物,其中有一件陶瓶特别引起了考古学家们的重视。当时这

13、件陶瓶已经破损,经过仔细修复还原后,这只陶瓶完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只见它腹大,口小,底尖并带有两个提耳。经专家鉴定,断定它就是失传多年的攲器,为5000多年前的遗物。早在5000多年前的氏族社会里,我们的祖先就制作了这种“攲器”来汲水和盛水。使用时,因为瓶是尖底的,整个攲器的重心就高于支点(提耳)之上,因此用绳拴在提耳上,悬吊着的空瓶就易于倾倒。注入一些水之后,下面加重了,重心便移到支点以下,这时容器就正立了。注满水时,由于上部容量大于下部,重心又移到支点以下很近的地方,只需轻轻一抬底部即可倾倒出水,非常省力。经过对实物的考证研究,科学家们终于揭开了“攲器之谜”。所谓攲器的奥妙所在,是利用了物

14、体重心随着水位而变化,凭借重力帮助人们做功。早在5000多年前的氏族社会,古代劳动人民就发明创造了这种包含着深奥物理学原理的汲水和盛水工具,实在令人惊讶。现在,这只珍贵的文物被作为5000多年前我们民族高度智慧的象征,陈列在西安半坡博物馆里。在我国古代,还流传过一种被称为“不对称壶”的容器。不对称壶和上面所讲的攲器构造有所不同,但物理原理完全一样。这种木制壶的外表成对称形状,实际上壶的重心并不对称。它也利用注入水后,重心就移动变化的原理。壶是否倾倒,主要取决于重心在不在壶与地板相接触的面上。不对称壶的原理如上图所示。当壶没装水的时候,重心偏向一边,发生倾倒。适当加入水的时候,重心逐渐移到中间部

15、分,这时壶可以自行正立起来。可是当壶里的水灌满的时候,因为水的密度通常比木头的密度大,同体积的水比木头重,重心又偏向水一边,所以壶又倒覆了。2、如果学生有兴趣,老师可以做两个有关重心的游戏: 请甲坐下,乙用手顶住甲的额头,请甲试试能不能站起来。实际上甲肯定站不起来了。 请一个学生将左手上举,然后将身体左侧紧贴在墙上,试试右脚能不能抬起来。实际上右脚肯定抬不起来了* 例题精讲例题说明: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初中基本都涉及过,所以只给了两道比较简单的例题复习一下,例4是有关重力的概念,例5考察一些仪器、物理实验的原理【例4】 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地点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仅与物体质量有关,与物

16、体是否运动及怎样运动无关B重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称出,物体对弹簧的拉力(或压力),就是物体受到的重力C物体受到的重力,就作用在重心上D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就在其几何中心【答案】 AD【例5】 假如重力消失,仍然可以使用的仪器或可以完成的物理实验是 A弹簧秤 B天平 C摆钟 D托里拆利实验【答案】 A4.3 弹力 知识点睛*教师版说明: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等内容初中也讲过,所以这部分没有进行太多探究,很多结论直接给出了。重点是讲一下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胡克定律。另外小量放大的物理思想可以重点讲一下。*1形变 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如图甲所示,拉伸弹簧

17、时,弹簧会发生明显的形变,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到。那么如图乙所示,用力去压桌子,桌子会发生形变吗?如何验证?提示:这里需要用到高中物理中“小量放大”的物理思想。 图 甲 图 乙*教师版说明:老师讲这个问题的时候重点讲一下“放大累积”的思想。可以让学生再思考一下玻璃瓶受力形变的问题,加深理解* 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就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例如,在弹簧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就是弹性形变;而我们做饭时,把面团捏成了饺子和包子后不恢复原状,就不是弹性形变。 2弹力 概念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

18、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例如:弹簧发生形变后对小车有弹力的作用。 弹力的产生条件: 直接接触; 存在弹性形变 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常见弹力的方向:类型方向图示接触方式面与面垂直于公共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点与面过点垂直于面指向受力物体点与点垂直于公切面指向受力物体轻绳沿绳子指向绳收缩的方向轻杆可沿杆的方向可不沿杆的方向轻弹簧沿弹簧形变的反方向 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 判断物体间是否存在挤压产生形变,这种方法适用于形变明显的情况,如弹簧。 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判断,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即假设接触的两物体没有弹力

19、,看它们是否符合题意(如静止),如果符合,说明不存在弹力,反之存在弹力。*教师版说明:弹力的判断没有直接在知识点中给例题讲解,老师可结合例8讲解* 胡克定律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随着消失。弹力与形变的定量关系,一般来讲比较复杂。而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的关系则比较简单(如图所示)。 实验表明,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即。 式中的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或倔强系数),单位是牛顿每米,符号用表示。 公式:,另有变形式。其含义为:在弹簧的弹性限度以内,弹力大小的增量与弹簧长度的增量成正比(由得,其中和可正可负)

20、。 胡克定律仅适用于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形变。 弹簧弹力是弹簧两端对外界的作用力。 例题精讲例题说明:例6考察弹力的概念;例7考察弹力的方向(这几个图比较容易判断出来存在哪些弹力,不过多涉及弹力是否存在的判断,所以放在例8前面了);例8练习弹力是否存在的判断,老师在讲前面的知识点时,可以用这个题讲;例9是一个易错题,关键弄清弹簧弹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以及弹簧秤产生读数的原因;例10、例11、例12、例13都是考察胡克定律,其中例12、例13的难度较大。【例6】 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B拿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

21、受到竹竿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子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D挂在电线下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答案】 CD【例7】 画出下图中的物体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此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答案】*教师版说明:弹力的方向初中学过,但是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自己再补充几个让学生练习。*【例8】 图中接触面光滑,小球静止,球和接触面有弹力作用的是A B C D【答案】 AC*教师版说明:老师可以再自己补充几个弹力的判断,例如 *【例9】 如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不计,一切摩擦不计,重物的重力,则弹簧秤和的读数分别是A, B,C, D

22、,【答案】 B*教师版说明:讲完这道题,可以提一下马德堡半球实验,当时记载是用了16匹马,如果将一端固定在树上或墙上,其实8匹马就可以完成了。*【例10】 一根劲度系数是的弹簧原长是,当它的长度变为时,弹簧的弹力大小是 ,若使弹簧的长度再增加,对弹簧施加的拉力需增大 。【答案】 ,【例11】 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的弹簧,下端悬挂一质量为的重物,平衡时物体在位置。现用力将物体向下拉长至位置,则此时弹簧的弹力为A B C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答案】 B【例12】 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改用大小为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

23、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 B C D【答案】 C【例13】 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和,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和,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上提,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求 初始时刻,弹簧对的弹力大小 离开上面的弹簧后,弹簧对的弹力大小 在此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多少【答案】 4.4 摩擦力 专业拔河比赛中,最重要的装备是价值数千元的拔河专用运动鞋。因为输赢的关键不是人的拉力,而是地面对鞋的静摩擦。下面我们讨论有关摩擦力的问题。*教师版说明: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这些内容初中也都讲过,所以这部分内容讲义中基本是直接给出的结论。但是摩擦力的

24、内容比较复杂,请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决定是否要再引导学生重新思考。* 知识点睛1摩擦力的分类初中大家已经知道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由于滚动摩擦力比较复杂,高中阶段,重点研究的是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两接触面粗糙; 两物体表面间有弹力; 两物体间发生了相对滑动(滑动摩擦力)或者有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相对滑动时,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且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成正比(也就是跟两个物体表

25、面间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其表达式为,为滑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吗? 滑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教师版说明:这里需要给学生强调两个问题: 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方向不同; 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比如传送带上的物体。*4静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接触面存在相对运动趋势但又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时,接触面上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就是静摩擦力。 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大小:静摩擦力随沿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外力增大而增大,但有一个范围。 最大静摩擦力称作最大静摩

26、擦力,即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即将发生相对运动(临界状态)时的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一般比滑动摩擦力略大一点,但通常认为二者是相等的。*教师版说明:这里没有专门讲判断静摩擦力有无的方法,因为静摩擦力的判断比较复杂,要结合物体的平衡进行判断。建议老师在讲例题的过程中进行讲解*猴子沿滑竿爬上去,又滑下来。在两个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什么摩擦力。【答案】 爬上过程中受到静摩擦力,滑下过程中受到滑动摩擦力*教师版说明:在讲摩擦力这部分时,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假如没有摩擦力会出现什么情况。这里给出一些参考。我们周围的摩擦现象可谓林林总总,而且有时是出乎意料的。我们对有些重要的摩擦现象竟然熟视无睹。然而,假如我

27、们这个世界突然没了摩擦,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法国的物理学家希洛姆曾对摩擦的作用作过生动的描述:我们都曾在冰面上行走过,为防止跌倒,我们使出了浑身解数;为稳住身体,我们做了不少可笑的动作。这使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平常所走路面的质地多么优良,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用吃力地保持身体平衡。当我们骑着自行车小心翼翼地行驶在光滑的路面上或看到马在柏油路上滑倒时,也会这么想。研究类似的现象,我们就会了解摩擦的作用了。工程师们千方百计地消除机器部件间的摩擦,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应用力学中,往往将摩擦当做最不好的现象,这固然不错,不过这只局限于少数特殊的领域。除此之外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则应感谢摩

28、擦,有了它,我们才能安全地行走、坐立和工作;书本和墨水瓶才不会跌落到地上,桌子才不会滑到墙角,钢笔才不会从手中滑脱。摩擦是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不用招呼,就会自动过来帮助我们,只有少数例外。摩擦能增加稳定度。木工刨平了地板,目的是使桌椅就能稳定在原先安放的位置上。只要轮船不发生摇晃,船中桌子上的杯盖就很安稳,用不着我们刻意照料。我们再设想一下完全没有摩擦将会如何。那时任何物体,无论硕大的石块或微小的沙粒都会失去相互的支撑,于是它们统统会发生滑动、滚动,最后像一摊烂泥一样平铺在地上。没有摩擦,地球也会变成一堆烂泥般的没有凹凸的球体。我们还可以对希洛姆的描写做些补充:失去摩擦,钉子和螺丝会从墙体上滑

29、落下来,我们的手将拿不住东西。在结冰的路面上行走时,每每会深深地认识到摩擦的重要性。我们上街时遇到这种路面,会感到一种无奈,会有随时跌倒的危险,下面是报纸(1927年10月份)有关报道的摘录:伦敦21日讯,由于街道路面冰层甚厚,伦敦的街车和电车的行驶严重受阻。另外,约有1400人跌伤手脚,被送往医院在海德公园一带,有三辆汽车和两辆电车发生撞车事故,引发汽油爆炸,车辆全部被毁“巴黎21日讯,巴黎及其近郊的路面结冰,造成了多起交通事故”不过,冰面的摩擦力很小,这可以有效地应用到技术上。普通用的雪橇就是一个实例。被称为冰路的运输线则更好地利用了这一点,经由这种线路把木材从伐木场运到铁路站或转运站。在

30、这种路面上,两匹马就可拉动载有7吨木材的雪橇。车辙 滑木 被压实的雪 土质路基* 例题精讲例题说明:例14考察摩擦力与弹力的关系;例15考察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例16考察静摩擦力的概念;例17考察最大静摩擦力;例18考察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例19考察滑动摩擦力的计算;例20、例21、涉及多个摩擦力,难度稍大。【例14】 关于摩擦力与弹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B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C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D同一接触面上的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垂直【答案】 BCD【例15】 关于滑动摩擦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间接触面是粗糙的,则它们之间一定有滑动摩擦力的作用B滑动摩擦力

31、的方向可能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C材料相同,质量大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更大D一个物体如果在水平面上滑行,接触面积越大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答案】 B【例16】 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B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C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一定有静摩擦力的作用D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答案】 A【例17】 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块重的木块,木块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设桌面对木块的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分别用水平拉力、拉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 ,= 。【答案】 【例18】

32、 如图所示,为长木板,在水平面上以速度向右运动,物块在木板的上面以速度向右运动(、均是对地速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是,、之间无滑动摩擦力B若是,受到了所施加向右的滑动摩擦力C若是,受到了所施加向右的滑动摩擦力D若是,受到了所施加向右的滑动摩擦力【答案】 A 【例19】 在图中,质量为的物体在滑动摩擦因数为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水平向左、大小为的拉力作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为(取)A,向右B,向左C,向右D,向左【答案】 D【例20】 如图所示,物体A重40N,物体B重20N,A与B,B与地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物A用绳系住,当水平力时,才能将B匀速拉出。求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多大

33、?【答案】 0.32【例21】 如图所示有黑白两条毛巾交替折叠放在地面上,白毛巾的中间用绳与墙壁连接着,黑毛巾的中部用手将它拉住,欲将其分离开来,若两条毛巾的质量均为,毛巾之间及其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问:将黑毛巾匀速拉出需加多大的水平力【答案】4.5 受力分析 知识点睛1对物体进行正确受力分析是分析、求解力学问题的一个关键,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的全过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通常可按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 明确研究对象确定我们要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隔离物体分析将所确定的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方向如何,并将这些力一一画在受力图

34、上。在画支持力、压力和摩擦力的方向时容易出错,要熟记:弹力的方向一定与接触面或接触点的切面垂直,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沿着接触面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分析受力的顺序先重力,后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接触力应逐个接触面(或点)去找,有必要时要用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或假设法判断这个接触力是否存在。2在进行受力分析时要注意: 防止“漏力”和“添力”按正确顺序进行受力分析是防止“漏力”的有效措施。注意寻找施力物体,这是防止“添力”的措施之一,找不出施力物体,则这个力一定不存在。 深刻理解“确定研究对象”的含义题目要求分析物体受力,那么物体对其它物体的力就不要分析 画受力图时,力的作用点可沿作用线移动 例题精讲例题说明:受力分析要根据平衡条件或运动状态判断,所以这里只放了一个题,让学生熟悉一下受力分析的方法和顺序,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例22】 如图所示,画出物体的受力图【答案】63 第一级(上)第4讲目标班教师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物理 > 假期作业 > 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