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25056 上传时间:2020-03-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选择题 8*时间的脚印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q)形文字更困难些。B.真的有“海枯(g)石烂”的时候。C.雨水落到河湖里,渗(shn)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D.由于地壳(k)的运动,原来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了。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涯上崩落下来的!B.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充刷、吹拂着它。C.地球上的记录比这篇文章所介绍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帷慕的一角而已。D.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2、是() A.时间是没有脚印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B.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C.针对那样的做法,我们曾经多次劝告过他,但是他依旧恍然大悟,结果落得了如此下场。D.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 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2)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 它 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3)自然界某些转眼就 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A.时时刻刻 无时无刻 消逝B.无时无刻 无时无刻 消失C.无时无刻

3、时时刻刻 消逝D.时时刻刻 时时刻刻 消失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B.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C.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D.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6.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2)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 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3)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A.反复反问拟人B.反复设问比喻C.排比反问拟

4、人D.排比设问比喻二、填空题7.本文的作者是 ,本文选自 。8.全文的说明顺序是 。三、阅读理解(一)阅读下文,完成 912 题。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

5、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9.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答: 10.选段说明时很有层次,由自然到 。说明自然对岩石的破坏时,先说明无生命的空气、水等,然后介绍到 对岩石的破坏,最后说到 对岩石的破坏。 11.选文主要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12.作者是怎样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的?请举例说明。答: (二)(2019 山东枣庄中考)阅读下文,完成 1316 题。耐寒植物如何过冬李耕拓植物

6、生长活动的最低温度通常是 0。秋天之后,有些植物特别是很多一年生草本植物纷纷枯萎。到了更为寒冷的冬季,冰封的大地上几乎看不到红花绿叶,但也有些“英雄好汉”是不怕严寒的。通常而言,即便是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在夏季活动期多不耐寒,在冬季休眠期则更为耐寒。这是因为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养分消耗多于积累,因而其抗冻能力较弱。如北方的梨树,在-30-20低温下能平安越冬,在春天却抵挡不住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30的严寒,在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8就会冻死,就是这个道理。到了秋天,情形就变了,秋季白昼温度高,日照强,叶子的光合作用旺盛; 而夜间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养分消

7、耗少,积累多,于是树木越长越“胖”,变粗壮并木质化,树叶里合成了更多的脱落酸(休眠素),这种植物激素被输送到植物枝梢的尖端和侧芽后,这些部位的新陈代谢会受到抑制,从而进入休眠状态,不再萌芽生长,植物体也停止生长。这意味着植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耗大大减少,养分因此被积蓄起来,树木逐渐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即使叶子在冬天被冻掉,小枝依旧完好无损。耐冻植物都有休眠的特点,它们常使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一般而言,处于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力强,并且植株休眠越深,抗寒能力越强。事实上,多年生植物的季节性休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应对不利环境的一大绝招。此外,每一棵树都有一副“甲胄”,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

8、不受寒气侵袭。这副“甲胄”就是木栓层。每年夏天,树木都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死的间层。木栓既不透水,也不透气。停滞在其气孔中的空气能够阻挡树木的热量向外散发。树木年龄越大,木栓层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另外,植物还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有的植物会通过降低自身含水量以适应低温环境,安全过冬。具体来说, 就是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植物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其体内既有自由水,也有结合水,二者的“脾气”大相径庭:自由水在 100沸腾,0时结冰;结合水要高于 100才沸腾,在比 0低得多的温度下才会结冰。冬

9、天,植物体内的自由水减少后,结合水所占比例则相对增加,使细胞液浓度增高,不易结冰,植物因此可以忍受更低的温度。当然,如果以上方法还不足以抵抗严寒,一些植物还会通过增加糖或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或者增强生物膜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来练就更高更强的御寒本领。(有删改)13.本文主要介绍了耐寒植物过冬的哪些方法?答: 14.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答: 15.第段中加点的“这样”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答: 16.下面有关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段加点词“几乎”表示对程度的界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B.第段加点的“越长越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积累养分越

10、来越多的样子。C.第段中加点的“甲胄”,是指树木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的木栓组织木栓层。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一些植物耐寒抗冻的方法。答案全解全析一、选择题1.答案CA.楔 xi。B.枯 k。D.壳 qio。2.答案DA.涯崖。B.充冲。C.慕幕。3.答案C恍然大悟: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此处应用后者。4.答案 A 注意分析所给词语在词义上的差别,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时时刻刻”指每时每刻或每一个时刻地。“无时无刻”用在“不”前,合起来表示“时时刻刻都”。“消逝”,动词,消失。 “消失”指(人或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不复存在。 根据句意,(

11、1)句应选“时时刻刻”,(2)句应选“无时无刻”,(3)句应选“消逝”。故答案选 A。5.答案B“狂风吹来了”和“洪水冲来了”后面的顿号应为逗号。6.答案B注意排比和反复、设问和反问、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第(1)(2)句修辞手法的判断较难。二、填空题7.答案陶世龙时间的脚印解析文学常识题,注意平时积累。8.答案逻辑顺序解析全文是按照事物自身的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先说明岩石的成因,接 着说明岩石记录了自然界的丰富变化,最后说明岩石上的记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逻辑性强。三、阅读理解9.答案说明了岩石是怎样被破坏的。解析 解答此类题,可先通读选文,确定说明对象,然后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可选关键句

12、或段落中的中心句),最后归纳总结。从选文中关键句可以看出,选文说明了岩石是怎样被破坏的。可用“说明对象+对象如何”的格式作答。10.答案人类生物人类解析选文第 14 段写了自然对岩石的破坏,第 5 段提到生物对岩石的破坏,第 6 段介绍人对岩石的破坏。因此,三个空依次应填:人类、生物、人类。11.答案打比方举例子(答作比较也可)解析 “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 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是打比方;“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是举例子。12.答案 (示例)(1)采用了富有表现力的句式,如“炎热

13、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排比句,句式整齐,较好地说明了岩石遭受多方面的破坏。(2)比喻的运用,使说明生动、形象,如“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解析应从语言特点上体会选文的生动有趣。举例时可从修辞手法、句式特点等角度入手。13.答案 (1)使用“沉睡”休眠的方法来对付冬寒(答“进入休眠状态,减少物质和能量消耗”或“蓄积物质和能量,减少消耗”也可);(2)形成“甲胄”木栓层,保护它们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3)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解析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针对此题,要注意文章的层次及每层的中心;同时为避免遗

14、漏要点,我们可以按照由前到后的顺序进行概括,如根据第 段“进入休眠状态”“物质和能量消耗大大减少,养分因此被积蓄起来”和第段“常使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可以提炼出第(1)个要点;根据第 段“每一棵树都有一副甲胄,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可以概括出第(2)个要点;根据第段“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可以概括出第(3)个要点。14.答案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用北方的梨树和松树的针叶这两个例子, 准确、鲜明地说明了“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这一特点。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掌握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5、;其次要根据其具体特征判断准确说明方法;最后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在说明事物特点、功能、性质等方面的作用。根据画线句中标志性的词语“如”可判断其为“举例子”,“-30-20、-8”等推知其用了“列数字”,根据对梨树冬天、春天的比较和松树的针叶冬天、夏天所耐温度的比较可推知用了“作比较”。其中“举例子”的作用为“真实具体地说明(特点、作用)”;“列数字”的作用为“准确具体地说明(特点、作用)”;“作比较”的作用为“突出强调了(特点、作用)”。15.答案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解析 本题考查指示代词的作用。根据第段加点的“这样”,我们可以判断其应代指前面内容,综合考虑第、段的内容,可知其具体指代第段结尾处内容“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16.答案D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是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进行介绍的,而非时间顺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