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23845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一、知识积累与运用(第1-5题,共24分)1(6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花开易落,人生易老,珍惜时间,方成大器。攀登书山,颓唐者彷徨,软弱 者怯步,唯有勇者能凌绝顶。春寒料峭,未知的种子已然蒙发;夏雷阵阵,催促 我快步跋涉;秋菊摇曳,学识已如硕果盈枝;冬雪皑皑,炉火旁的阅读依然毫无倦怠。求知报国,不折不挠。(1)请将下面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下来。 求知报国,不折不挠。(2)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颓唐 料峭 (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改为 改为 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

2、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海伦凯勒再塑生命)B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 们没有力量了吗?(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C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雨果纪 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D它经常躲避我,藏在野高粱墨绿色的叶鞘里。但我终于发现了它的秘密,于 是不知不觉地走过去,闪电一般捏住叶子的上半部,把它堵在里面,任它嗡嗡哀 啼,也不理睬。(程海三颗枸杞豆)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让许多学生都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B“百度”、“

3、美团”、“饿了么”,这三家外卖平台的全国日订单量大约在700万单左右。C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治理下,我市PM2.5指数下降了一倍多,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D高速铁路具有服务大众、紧贴民生的特点。4(10分)古诗文默写。(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李白月下独酌)(2)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 。(温庭筠望江南)(3)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 子是: , 。(4)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表现作者统一南北,抒 发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5)请你写出带“春”字的连续的两句古诗: , 。5(4分)走近名著。阅读下面语段,

4、完成后边的问题。 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 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 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 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 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1)该选段表现的故事情节是 ,林冲杀死陆谦是因为 。(2)该选段鲜明地表现了水浒传怎样的主旨?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第6-9题,共10分)6(10分)“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振华中学八年(1)班开展了“保护黑土地,振兴北

5、大仓”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问题。(1)曾经的黑土地能攥出“油”,现在连水都攥不出来,黑土地退化现象十分严重,为了保护好黑土地,班级开展了写宣传标语活动,你也写一则吧。(2)班级定于 6 月 25 日 14 点在班级开展关于如何保护好黑土地的探究性学习活 动。请你邀请校长来参加这次活动,你会怎样说?(3)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班级成立了调查小组,赴邻近的“黑土地保护示范区”进行调查。请你完善下面调查方案的内容。调查目的: 调查内容: 调查方式: (4)为了保护好黑土地,请你提出两条有效的建议。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0-25题,共36分)7(2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渔家傲 秋思范仲

6、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词的上、下两阙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8(8分)【古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 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 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 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 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

7、有 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 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1)解释加点的词语。故患有所不辟也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2)翻译下列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3)请你从【甲】【乙】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9(9分)阅读卖栗子

8、的老王,回答各题卖栗子的老王许思雨 (1)小镇不大,一条笔直的街道,挤着各路生意人,老王的店也在其中。老王卖栗子,他一人负责炒,收了个小徒弟替他卖,生意十分红火。 (2)老王的手艺好,方圆几十里都知道镇上有个卖栗子的老王。后来老王竟被传称为“栗子王”。 (3)老王也知道自己炒的栗子好吃,这手艺可是他琢磨大半辈子才得来的秘招,旁人都不晓得。要说能有啥名堂,说到底还不就是个吃物,只是老王的栗子炒熟后,任意挑出一个,那顶端都有五道裂纹,不长不短,状似梅花,令人惊奇! (4)生意人相聚,三句话不离本行,总要谈收入的多少。大家都知道老王的生意好,进项多。据那小徒弟透露,老王的店两天就能卖出一卡车的栗子。

9、那些运卸栗子的人也说,老王的店后面连着一个大大的院子,可以装好几大车的栗子。于是,生意人便估摸老王的收入,少说一年也有三四万元吧!这可是笔不小的收入。按理说,老王的日子应当是过得滋滋润润的,可是老王的光景比一般人还要差。 (5)小镇上的人有喝下午茶的习惯,也是休息休息的意思。三两个人聚在一起,或是一碗三鲜面,或是一笼肉包子,再次一些也是各式小点心,这是习俗。老王每日下午也来,只是他的下午茶比较简单,吃烧饼,他与徒弟每人一块,天天如此。烧饼店就在老王的店的旁边,也方便,当然主要是便宜。 (6)而且,生活中每遇婚丧嫁娶,大家都随份子,但老王不。逢年过节,大家都祭祖买花烧纸钱,但老王不。 (7)老王

10、的店门上贴着“僧道无缘”,于是,连化缘的僧道都难以登门了。 (8)于是,生意人间又多了一项话题:老王的抠门,这似乎给他们的谈话增添了很多的乐趣。 (9)一天,老王的店里来了几个年轻人。他们戴着眼镜,风度翩翩、温文尔雅,倒是老王显得有些局促,口里不停地说着:“是你们呀!真好!” (10)镇上的人纷纷来看热闹,左右打听着。那烧饼店的老板直接拉住几个年轻人中的一个,问他们是谁,来干什么。 (11)那年轻人笑了笑说:“我们是王大爷资助的贫困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王大爷一直资助我们读书,从未间断。如今我们大学毕业了,想来看看他老人家,也想报答他老人家。” (12)众人听到这话后瞠目结舌。 (13)几天后,

11、老王资助的那些学生中的两位来到小镇,做了镇上的小学老师,其中就有那位被烧饼店老板拉住的年轻人。他第一次站上讲台,颇有些激动,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人性的光辉”,再转过身来时,眼中竟有了泪光。 (14)这一切,老王都不知道,即使知道了恐怕也认为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老王依旧炒栗子、吃烧饼,依旧不顾人情,僧道无缘。 (意林2017年6期)(1)老王为什么会被人传称为“栗子王”?(2)老王的哪些表现,让别人觉得他的光景比一般人还要差?(3)“他们戴着眼镜,风度翩翩,温文尔雅”,如果把外貌描写的这句话删掉可否,为什么?(4)“众人听到这话后瞠目结舌”,透过瞠目结舌这一神态描写,能读出当时众人有什么

12、样的心理?(5)那个在镇上做小学教师的年轻人,为什么在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时候,含泪在黑板上写下“人性的光辉”几个大字?10(9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中国,最贫穷的挥霍者就水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挥霍者。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资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至33亿。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淡水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在人均水资源方面,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

13、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间,年年

14、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地区的淮河去年也断流了90天。从卫星拍摄的照片看,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但是,广大老百姓能感受到我们如此地窘境吗?没有。就生产用水来说,在宁夏的一些地方,每亩水稻一年大约需要浇2000多立方米水,一亩小麦要浇1200多立方米水。中国农村普遍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在宁夏,每公斤大米耗水超过2吨。大水漫灌如果真的对庄稼有好处,倒也罢了,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引

15、起土地盐碱化的最根本原因。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觉醒吧,国人!如果这种用水状况还持续下去,那么我国水资源枯竭那一天必会来临!(1)阅读第段,概括出题目中“贫穷”的依据。(2)第段“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中加点词“将”能否删去?为什么?(3)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面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你有哪些合理的建议?11(8分)阅读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一文,回答下列各题。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看到

16、这一点。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而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古代读书,重记诵。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只有记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古代读书,还重朗读。朱光

17、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记诵、朗读毕竟是手段,古代读书,更重获得学养。诵诗读书以广学问增修养,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朱光潜先生继承了古代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更大的进步。(选文有改动)(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第段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4)古人读书重记诵、朗读,作为现代中学生,你有哪些好的读书习惯或读书方法,请联系实际分享给大家。四、写作(共50分),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2(50分)文题一: 请

18、以“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 600 字以上。13文题二: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报答:既有子女对父母的,学生对老师的,受益人对恩人的;也有游子对故乡的,赤子对祖国的;还有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彼此的 请以“报答”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 600 字以上。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市

19、密山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知识积累与运用(第1-5题,共24分)1(6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花开易落,人生易老,珍惜时间,方成大器。攀登书山,颓唐者彷徨,软弱 者怯步,唯有勇者能凌绝顶。春寒料峭,未知的种子已然蒙发;夏雷阵阵,催促 我快步跋涉;秋菊摇曳,学识已如硕果盈枝;冬雪皑皑,炉火旁的阅读依然毫无倦怠。求知报国,不折不挠。(1)请将下面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下来。 求知报国,不折不挠。(2)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颓唐tu 料峭qio(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怯改为却蒙改为萌【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书写,首先要

20、保证书写的正确,然后力求书写的美观,注意字的大小,方正和相互之间的距离。(2)本题考查字音。第一个字读作“tu”,第二个字读作“qio”。(3)本题考查查找错字并改正。“怯步”应写作“却步”,“蒙发”应写作“萌发”。【解答】答案:(1)求知报国,不折不挠。(2)tu,qio。(3)怯、却;蒙、萌。【点评】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

21、表达自己的见解。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海伦凯勒再塑生命)B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 们没有力量了吗?(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C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雨果纪 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D它经常躲避我,藏在野高粱墨绿色的叶鞘里。但我终于发现了它的秘密,于 是不知不觉地走过去,闪电一般捏住叶子的上半部,把它堵在里面,任它嗡嗡哀 啼,也不理睬。(程海三颗枸杞豆)【分析】此题考查成语的使用,首先学生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其次有些

22、成语还要知道由哪些典故、文章演变流传而来,再次要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解答】A使用正确,不可名状: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 无法用语言来形容。B使用正确,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C使用正确,恪尽职守:谨慎认真的做好本职工作D使用有误,不知不觉: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此处应该使用“蹑手蹑脚”。故选:D。【点评】做好本题,还要多加练习,并总结意思相近的成语的异同,特别是使用的语言环境的异同。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让许多学生都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B“百度”、“美团”、“饿了么”,这三家外卖

23、平台的全国日订单量大约在700万单左右。C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治理下,我市PM2.5指数下降了一倍多,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D高速铁路具有服务大众、紧贴民生的特点。【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结合病句常见类型及通过读来辨析作答。常见的病句的类型包括: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句式杂糅、前后矛盾、否定不当、成分赘余等。【解答】A缺主语,可去掉“通过”或“让”;B重复赘余,“大约”与“左右”重复,可去掉其中一个;C搭配不当,“下降”不能用倍数;D没有语病。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学生头脑中必须有常

24、见病句类型的知识储备,并能准确判断出病句,采用排除法,把病句排除,确定正确答案。4(10分)古诗文默写。(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2)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3)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 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4)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表现作者统一南北,抒 发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5)请你写出带“春”字的连续的两句古诗: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春春来报。【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

25、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注意“邀”的写法)(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注意“遣”的写法)(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注意“赢得”的写法)(5)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春春来报【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5(4分)走近

26、名著。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边的问题。 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 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 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 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 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1)该选段表现的故事情节是风雪山神庙,林冲杀死陆谦是因为陆谦一再陷害林冲。(2)该选段鲜明地表现了水浒传怎样的主旨?【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

27、对名著情节的理解能力。根据选文中的林冲杀死陆谦、富安等人和“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可以确定,选文表现的故事情节是风雪山神庙。陆谦原本是林冲的师弟,可他一开始却帮助高衙内引开林冲林冲被陷害发配之后,陆谦有奉高衙内的命令,暗中烧毁草料场,是林冲背上死罪陆谦两次对付林冲,使林冲极其愤怒,无法再继续忍耐,所以愤而杀死陆谦。(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主题的理解能力。水浒传以它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

28、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并对这些敢于造反的英雄人物,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显示了作者的胆识和正义感情,反映了施耐庵的思想倾向和水浒传的深刻社会意义。从选段中林冲“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的话可以看出他是被陆谦等人被逼无奈、愤而杀人的,鲜明地表现了水浒传“官逼民反”的主旨。答案:(1)风雪山神庙;陆谦一再陷害林冲;(2)官逼民反。【点评】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对名著中的重要人物、情节进行重点识记。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第6-9题,共10分)6(10分)“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振华中学八年(1)班开展了“保护黑土地,振兴

29、北大仓”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问题。(1)曾经的黑土地能攥出“油”,现在连水都攥不出来,黑土地退化现象十分严重,为了保护好黑土地,班级开展了写宣传标语活动,你也写一则吧。(2)班级定于 6 月 25 日 14 点在班级开展关于如何保护好黑土地的探究性学习活 动。请你邀请校长来参加这次活动,你会怎样说?(3)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班级成立了调查小组,赴邻近的“黑土地保护示范区”进行调查。请你完善下面调查方案的内容。调查目的:了解“黑土地保护示范区”的保护情况调查内容:当地保护黑土地的具体方法调查方式:采访当地政府的有关部门(4)为了保护好黑土地,请你提出两条有效的建议。【分析】(1)本题考

30、查拟写宣传语的能力,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围绕着保护黑土地的主题,采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拟写即可。比如:保护黑土地,珍惜美家园。(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先是称呼和问候语,然后自我介绍,接着表明目的,一定要交代清活动的主题、时间和地点。最后表述希望其能参加的意愿。语气要真诚委婉,便于对方接受。(3)本题考查设计调查方案。调查的目的应是了解“黑土地保护示范区”的保护情况。调查的内容可以是当地人们对于保护黑土地的认识,当地政府保护黑土地的具体举措等。调查的方式可以是入户走访,采访政府有关部门等。(4)本题考查提出建议的能力。建议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不

31、能是空洞的口号。作答本题时,可向当地政府提出建议:加强保护黑土地的立法。可向社会提出建议,加大保护黑土地的宣传力度。【解答】答案:(1)保护黑土地,珍惜美家园。(2)校长,您好!我是八年(1)班的,我班将于 6 月 25 日 14 点在班级开展关于如何保护好黑土地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我们非常希望您能来参加,您有时间吗?(3)了解“黑土地保护示范区”的保护情况;当地保护黑土地的具体方法;采访当地政府的有关部门。(4)加强黑土地的立法保护工作,加大保护黑土地的宣传力度。【点评】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中招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

32、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0-25题,共36分)7(2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词的上、下两阙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这是一首宋词,“渔家傲”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 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

33、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解答】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和赏析作者感情。本词上阙写景,突出了边塞风光的异字。这是描写的表达方式。下阙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写出了征人矛盾的心情,既思念家乡又为国担忧。“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更体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抒发了词人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和思念家乡的情感,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答案:上阕描写,下阕抒情。全词抒发了戍边将士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浓浓的思乡之情,同时也暗含词人对朝廷愤懑不平之

34、情。参考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8(8分)【古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35、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 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 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 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 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 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 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36、。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1)解释加点的词语。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纵子有赐,不我骄也骄色(2)翻译下列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3)请你从【甲】【乙】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分析】参考译文:【甲】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

37、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乙】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片地,说:“请先

38、生用封地内的财富来买一些好衣服吧。”曾子坚决不接受。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接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接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曾子最终还是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从曾参的话来看,是足够用来保全他的气节操守的。”【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句意为: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患:祸患,灾难。句意

39、为: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骄:骄色。(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非独,不仅;丧,丧失。句意为: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句中重点词有:于,向;奚为,为什么。句意为:先生您又不是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动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3)本题考查提炼文章信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来提炼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即可。阅读甲文,了解内容,从“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

40、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等语句中提炼即可。阅读乙文,了解内容,从“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等语句中提炼即可。答案:(1)祸患,灾难;骄色。(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先生您又不是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动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3)示例一:当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 示例二: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

41、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

42、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9(9分)阅读卖栗子的老王,回答各题卖栗子的老王许思雨 (1)小镇不大,一条笔直的街道,挤着各路生意人,老王的店也在其中。老王卖栗子,他一人负责炒,收了个小徒弟替他卖,生意十分红火。 (2)老王的手艺好,方圆几十里都知道镇上有个卖栗子的老王。后来老王竟被传称为“栗子王”。 (3)老王也知道自己炒的栗子好吃,这手艺可是他琢磨大半辈子才得来的秘招,旁人都不晓得。要说能有啥名堂,说到底还不就是个吃物,只是老王的栗子炒熟后,任意挑出一个,那顶端都有五道裂纹,不长不短,状似梅花,令人惊奇! (4)生意人相聚,三句话不离本行,总要谈收入的多少。

43、大家都知道老王的生意好,进项多。据那小徒弟透露,老王的店两天就能卖出一卡车的栗子。那些运卸栗子的人也说,老王的店后面连着一个大大的院子,可以装好几大车的栗子。于是,生意人便估摸老王的收入,少说一年也有三四万元吧!这可是笔不小的收入。按理说,老王的日子应当是过得滋滋润润的,可是老王的光景比一般人还要差。 (5)小镇上的人有喝下午茶的习惯,也是休息休息的意思。三两个人聚在一起,或是一碗三鲜面,或是一笼肉包子,再次一些也是各式小点心,这是习俗。老王每日下午也来,只是他的下午茶比较简单,吃烧饼,他与徒弟每人一块,天天如此。烧饼店就在老王的店的旁边,也方便,当然主要是便宜。 (6)而且,生活中每遇婚丧嫁

44、娶,大家都随份子,但老王不。逢年过节,大家都祭祖买花烧纸钱,但老王不。 (7)老王的店门上贴着“僧道无缘”,于是,连化缘的僧道都难以登门了。 (8)于是,生意人间又多了一项话题:老王的抠门,这似乎给他们的谈话增添了很多的乐趣。 (9)一天,老王的店里来了几个年轻人。他们戴着眼镜,风度翩翩、温文尔雅,倒是老王显得有些局促,口里不停地说着:“是你们呀!真好!” (10)镇上的人纷纷来看热闹,左右打听着。那烧饼店的老板直接拉住几个年轻人中的一个,问他们是谁,来干什么。 (11)那年轻人笑了笑说:“我们是王大爷资助的贫困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王大爷一直资助我们读书,从未间断。如今我们大学毕业了,想来看看

45、他老人家,也想报答他老人家。” (12)众人听到这话后瞠目结舌。 (13)几天后,老王资助的那些学生中的两位来到小镇,做了镇上的小学老师,其中就有那位被烧饼店老板拉住的年轻人。他第一次站上讲台,颇有些激动,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人性的光辉”,再转过身来时,眼中竟有了泪光。 (14)这一切,老王都不知道,即使知道了恐怕也认为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老王依旧炒栗子、吃烧饼,依旧不顾人情,僧道无缘。 (意林2017年6期)(1)老王为什么会被人传称为“栗子王”?(2)老王的哪些表现,让别人觉得他的光景比一般人还要差?(3)“他们戴着眼镜,风度翩翩,温文尔雅”,如果把外貌描写的这句话删掉可否,为什么?(4)“众人听到这话后瞠目结舌”,透过瞠目结舌这一神态描写,能读出当时众人有什么样的心理?(5)那个在镇上做小学教师的年轻人,为什么在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时候,含泪在黑板上写下“人性的光辉”几个大字?【分析】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街道上卖栗子的老王。老王的生意好,进项多,但在日常生活中,他没有与人交往的花销,没有过多的钱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