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三站中学联考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23838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三站中学联考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三站中学联考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三站中学联考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三站中学联考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三站中学联考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三站中学联考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7分)1(2分)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摒(bng)弃 吞噬(sh) 蛰(zh)伏 哺(b)乳B驯(xn)良 解(xi)数 笨拙(zhu) 参(cn)错C嫉(j)妒 栖(q)息 上溯(s) 叱咤(zh)D濒(bn)危 恣(z)情 摩挲(su) 挑衅(pn)2(2分)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矫健(强壮) 无动于衷(念头) 濒危(临近,接近)B乐不可支(支持) 栖息(停留) 鲜心为知(鲜艳)C翌日(第二天) 异曲同工(精巧) 心旷神怡(愉快)D藉秋风(凭借) 崇山

2、峻岭(高) 序齿(牙齿)3(2分)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中西合碧人迹罕至摄手摄脚人声鼎沸富丽堂煌 轩然大波 熔为一体晶莹剔透错别字 订正 4(3分)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李东真是别出心裁,制作的航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B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C这些豆蔻年华的小伙子,也许在没有喝酒前想也不敢想能干出这些伤天害理的事。D“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2005 年举世瞩目的大事。5(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B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

3、了勇敢的性格C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D谁能否认李时珍没有对中国的医学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呢?6(3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童年的朋友节选自小说童年,该书与在人间我的大学共同组成作者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B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小说中的孙悟空乐观勇敢,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大闹天宫”是他的一段光荣历史,他手中的金箍棒威力无穷,他始终是战胜妖魔鬼怪的主力,最后得到一个“斗战胜佛”的称号。C松树金龟子的作者法布尔是法国昆虫学家、作家,他以毕生精力写出的自然史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D列子一则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列御寇,相传战国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4、。7(9分)诗文默写。(1)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高尔基童年的朋友)(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寺院环境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 。(3)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 ,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4) ,钟子期善听。(列子一则)(5) ,更造崩山之音。(列子一则)(6)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 。(阿累一面)(7)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 。(赵普(8)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8(3分)口语交际。小明要参加诗歌朗诵比赛,为此他每天练习得很晚。有一天邻居张伯伯对他说:“小明啊,你学习可真刻苦,每天晚上12点多了,我们都睡下了,你还在大声朗读

5、什么东西?”小明谦虚地说:“张伯伯你过奖了,我还差得远呢,还需要努力。”(1)张伯伯说话所强调的是: (2)小明理解的意思是: (3)如果你是小明,得体的回答应该是: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43分)9(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虞世南的蝉从题材上看是一首 诗。诗人用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来表现自身的 品格,这是典型的 手法。(2)请你说说诗歌后两句揭示了什么道理。四、标题10(14分)古文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宇,完成各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6、,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蔽林间窥之 蹄之 远遁 驴不胜怒 (2)补写出文中缺少的一句话。(在原文上补)(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写出文中表现虎心理变化的词语。(5)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一个。(6)读了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11(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7、。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 (蛰伏、潜伏)不动。它们是十分 (警觉、警惕)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 (轻盈、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 (错乱、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

8、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松鼠通常一胎能生三四个。它们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自己的毛,弄得身上光溜溜的,干干净净的,没有什么坏气味。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1)给文中空缺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两段都说明了松鼠“乖巧”的特点,请分别指出这两段文字说明的角度。第段: 、 、 、 。第段: 、 、 。(3)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第段的内容及其作用。(4)文中写松鼠的搭窝过程,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找出语言标

9、志。(5)举例说明语段中所用的说明方法。12(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姥姥的端午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

10、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

11、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着头,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

12、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除了写“我”童年时的“姥姥的端午”外,还写了哪些“姥姥的端午”?(2)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

13、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4)端午节是我们大家的节日,本文为什么说它是“姥姥的端午”?请作分析。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50分)13(50分)以“我好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有只心爱的动物”“有个知心朋友”、“有个好老师”、“有自己的小天地”、“快快长大”、“再看一眼”或“美梦成真”等。(2)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中心明确。(3)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三站中学联考八年级(

14、上)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7分)1(2分)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摒(bng)弃 吞噬(sh) 蛰(zh)伏 哺(b)乳B驯(xn)良 解(xi)数 笨拙(zhu) 参(cn)错C嫉(j)妒 栖(q)息 上溯(s) 叱咤(zh)D濒(bn)危 恣(z)情 摩挲(su) 挑衅(pn)【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解答】A错误,“摒弃”的“摒”应读“bng”;B错误,“笨拙”的“拙”应读“zhu”,“参错”的“参”应读“cn”;C正确;D错误,“摩挲”的“挲”应读“su”,“挑衅”的“衅”应读“xn”;故选:C。【点评】本题要结合

15、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2(2分)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矫健(强壮) 无动于衷(念头) 濒危(临近,接近)B乐不可支(支持) 栖息(停留) 鲜心为知(鲜艳)C翌日(第二天) 异曲同工(精巧) 心旷神怡(愉快)D藉秋风(凭借) 崇山峻岭(高) 序齿(牙齿)【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具体词语正确理解字的能力。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中字的含义不同,一定要结合词意解释。【解答】A“无动于衷”中的“衷”的意思是:内心;故解释错误;B“鲜为人知”中的“鲜”的意思是:少;故解释错误;C正确;D“序齿”中的“齿”的意思是:年龄;故解释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具体词语正确理解字

16、的能力。想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根据词意理解字意。3(2分)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中西合碧人迹罕至摄手摄脚人声鼎沸富丽堂煌 轩然大波 熔为一体晶莹剔透错别字 订正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与修改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解答】答案:“中西合碧”的“碧”应为“璧”;“摄手摄脚”的“摄”应为“蹑”;“富丽堂煌”的“煌”应为“皇”;“熔为一体”的“熔”应为“融”。【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

17、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4(3分)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李东真是别出心裁,制作的航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B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C这些豆蔻年华的小伙子,也许在没有喝酒前想也不敢想能干出这些伤天害理的事。D“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2005 年举世瞩目的大事。【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再是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ABD正确;C有

18、误,豆蔻年华: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非指男性,用词不恰当;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及词义本身辨析。5(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B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C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D谁能否认李时珍没有对中国的医学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呢?【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掌握常见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前后矛盾、表意不明、语义赘余等。注意仔细阅读原句,凭语感找出病因,看语句是否通顺,前后是否搭配,语序是否合理等,然后修改。如果凭语感找不出来,可以压缩句子主

19、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解答】A正确;B缺少主语,“由于”和“使”二去一;C前后重复,“主要原因”和“造成的”重复,去掉其一;D否定词运用不当,去掉“没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6(3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童年的朋友节选自小说童年,该书与在人间我的大学共同组成作者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B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小说中的孙悟空乐观勇敢,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大闹天宫”是他的一段光荣历史,他手中的金箍棒威力无穷,他始终是战胜妖魔鬼怪的主力,最后得到一个“斗战胜佛”的称号。C松树金龟子的作

20、者法布尔是法国昆虫学家、作家,他以毕生精力写出的自然史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D列子一则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列御寇,相传战国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正确。B正确。C有误,法布尔的著作是昆虫记。D正确。故选:C。【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7(9分)诗文默写。(1)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21、的。(高尔基童年的朋友)(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寺院环境清幽寂静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3)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4)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列子一则)(5)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列子一则)(6)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阿累一面)(7)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8)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此题根据上下文进行默写,注意难

22、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解答】答案为:(1)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重点字:付)(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重点字:禅)(3)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重点字:幸) (4)伯牙善鼓琴(重点字:善)(5)初为霖雨之操(重点字:霖)(6)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重点字:恣)(7)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重点字:己)(8)潭影空人心(重点字:潭)【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根据上下文进行默写,回忆诗文中与之对应的诗句,注意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8(3分)口语交际。小明要参加诗歌朗诵比赛,为此他每天练习得很晚。有一天邻居张伯伯对他

23、说:“小明啊,你学习可真刻苦,每天晚上12点多了,我们都睡下了,你还在大声朗读什么东西?”小明谦虚地说:“张伯伯你过奖了,我还差得远呢,还需要努力。”(1)张伯伯说话所强调的是:朗诵太迟,影响大家休息(2)小明理解的意思是:是在夸奖他(3)如果你是小明,得体的回答应该是:张伯伯,对不起。我以后会注意小声,不影响大家休息的。【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解答】(1)通读语境,可以发现小明参加诗歌朗诵比赛,为此他每天练习得很晚,影响了大家的休息。故张伯伯的意思是:朗诵太迟,影响大家休息。(2)小明谦虚地说:“

24、张伯伯你过奖了,我还差得远呢,还需要努力”,这样的话显然是没有领会张伯伯的本来意思,以为是在夸奖他。(3)注意要有称呼,做到文明礼貌,语气委婉,表达歉意即可。答案:(1)朗诵太迟,影响大家休息。(2)是在夸奖他。(3)张伯伯,对不起。我以后会注意小声,不影响大家休息的。【点评】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二、阅读理解与分析。(43分)9(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25、非是藉秋风。(1)虞世南的蝉从题材上看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来表现自身的高洁清远品格,这是典型的托物言志手法。(2)请你说说诗歌后两句揭示了什么道理。【分析】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解答】解析:(1)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2)“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

26、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答案:(1)咏物 高洁清远 托物言志(2)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译文:蝉低着头饮着清澈的露水,从高大的梧桐树上

27、发出叫声。它身居高处,声音自然能够传的很远,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吹送。【点评】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助具体的对象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达感情含蓄,寓意深刻,理趣情致跃然纸上,引人人胜。四、标题10(14分)古文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宇,完成各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1

28、)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蔽林间窥之偷看 蹄之用蹄子踢远遁 逃跑 驴不胜怒禁得住(2)补写出文中缺少的一句话。(在原文上补)(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写出文中表现虎心理变化的词语。(5)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一个。(6)读了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分析】译文: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用处,便把它放置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大吃一惊,便逃得远远

29、的;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非常害怕。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老虎)渐渐地听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始终不敢向驴子搏击。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更加随便地戏弄它,碰撞、倚靠、冲撞、冒犯。驴忍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心中盘算此事想着:“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方才离开。【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句意为: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窥:偷看;句意为:用蹄子踢老虎。蹄:用蹄子踢;句意为

30、:便逃得远远的。遁:逃跑;句意为:驴忍不住发起怒来。胜:禁得住。 (2)本题考查句子内容的识记。根据平时对课文内容的记忆,补写上正确的句子即可,注意书写要正确。这里缺少的句子为:稍近益狎,荡倚冲冒。注意“狎”的书写。(3)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因,因此;喜,高兴;计,盘算;止,只;句子翻译为:老虎因此而欣喜,心中盘算此事想着:“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4)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此题相对简单,按行文顺序找出老虎心理变化的句子即可。老虎初

31、见驴,是“以为神”,后来“莫相知”;一日,驴鸣,虎“以为且噬己也”,后来通过观察与试探,“觉无异能者”,由“终不敢搏”,到发现了驴的“技止此耳”。(5)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根据文意的理解以及我们平时对成语的积累,可知文中出现的成语主要有:庞然大物和黔驴技穷,根据文意解释其中一个词意即可。(6)本题考查文本主旨的理解。文章主要写了老虎与驴之间的故事,通过对老虎的详细描写,表现它战胜驴的过程。从老虎战胜的角度来看,作品主要表现了只要我们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敌人或困难。答案:(1)偷看;用蹄子踢;逃跑;禁得住。 (2)稍近益狎,荡倚冲冒(3)老虎因此而欣喜,心中盘算此事想着:“驴子的本领

32、只不过如此罢了!”(4)以为神 莫相知 以为且噬己也 觉无异能者 终不敢搏 技止此耳(5)庞然大物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6)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点评】古今异义1稍出近之 稍,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2因跳踉大阚 因,古义:于是 今义:因为3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去,古义:离开 今义:前11(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蛰伏、潜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警觉、警惕)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

33、,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轻快(轻盈、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错乱、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松鼠通常

34、一胎能生三四个。它们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自己的毛,弄得身上光溜溜的,干干净净的,没有什么坏气味。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1)给文中空缺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两段都说明了松鼠“乖巧”的特点,请分别指出这两段文字说明的角度。第段:过水方法、警觉性强、跑跳敏捷、叫声特点。第段:窝址的选择、搭窝的方法、窝口的特点。(3)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第段的内容及其作用。(4)文中写松鼠的搭窝过程,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找出语言标志。(5)举例说明语段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分析】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松鼠,第段主

35、要介绍松鼠过水方法,十分警觉,跑跳敏捷,叫声响亮等特点;第段介绍松鼠做窝的地点,搭窝的方法以及窝口的特点;第段介绍松鼠的繁殖力与作用。【解答】(1)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蛰伏”指动物冬眠,“潜伏”意思是隐匿、潜藏,根据句意是说松鼠冬眠,所以选蛰伏。“警觉”意思是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警惕”是指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根据句意选警觉。“轻盈”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轻快”意思是轻巧、敏捷。根据意思选轻快。“错乱”指没有次序,“错杂”交错掺杂、混杂。所

36、以选错杂。(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此题可以在理解每段内容的基础上,对每个句子的内容作具体的概括,即可得出答案。第段从“过水方法、警觉性强、跑跳敏捷、叫声特点”这些角度来表现松鼠“乖巧”这一特点;第段从“窝址的选择、搭窝的方法、窝口的特点来表现松鼠的“乖巧”这一特点。(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作答。根据题干要求,应该从第三段里筛选重要的句子概括段意。说明了松鼠的生理特征及经济价值。通过在文章的末尾补充说明这些内容,突出松鼠“也是一种很有用的小动物”,使文章说明更加完整。(4)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常用的说明

37、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然后抓住文中的关键词,从第二段“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先搬些再用一些然后”来分析用了时间顺序。(5)考查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等。“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答案:(1)蛰伏、警觉、轻快、错杂。(2)第段:过水方法、警觉性强、跑跳敏捷、叫声特点。第段:窝址的选择、搭窝的方法、窝口的特点。(3)补充交

38、待了松鼠的生理特征及经济价值。通过说明这些内容,指出它“也是一种很有用的小动物”,使文章对松鼠的说明更加完整。这样结尾,既照应文章开头“很讨人喜欢”,又点出松鼠的用途,加深人们对松鼠的了解,使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密,介绍完整。而生动的描写又一贯到底,显得全文风格统一。(4)时间顺序。先再然后(5)打比方,如: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作比较:如: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点评】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12(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姥姥的端午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

39、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

40、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

41、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着头,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

42、,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除了写“我”童年时的“姥姥的端午”外,还写了哪些“姥姥的端午”?(2)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姥姥的端午永

43、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4)端午节是我们大家的节日,本文为什么说它是“姥姥的端午”?请作分析。【分析】这篇文章讲述了姥姥每到端午就会包粽子,煮粽子给我们吃,以至于姥姥走后,每到端午就会想起姥姥的事,表达了长辈对后辈的关爱,以及作者对姥姥的思念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和概括提炼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审清题意,抓住其中的关键词“除了写我童年时,还写了”;再从文章中寻找重要信息并概括。从第节“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第节“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第节“次年端午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可以概括提炼。(2)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

44、果,要结合句子的意思去理解。“轻轻”写姥姥的动作很轻盈、温柔。联系“清明夜起”“推门”“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一掩再掩”等词句,可以看出姥姥对孩子的关爱,生怕惊醒“我”。(3)本题考查对文中精彩语句的赏析。阅读所给的句子,将“姥姥的端午”比作“一尺鲜洁的水”,表现了姥姥勤劳、能干、慈爱。姥姥的品格将永久地激励、影响着“我”。(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题目的理解,从文中看,“姥姥的端午”出现了多次,从“童年”到“搬到城里”到“最后的端午”和“姥姥”离世后的次年端午,贯穿文章的始终;另外,每到端午,姥姥就不停地为端午忙碌,作者通过端午来表现姥姥对我们的辛勤付出、对子孙的爱,“端午”也是作者寄托对姥姥浓浓情感的载体。所以“姥姥的端午”凝聚着姥姥对子孙以及晚辈对姥姥的深厚情谊。即:”姥姥的端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答案:(1)“从老家搬到城里”时的“姥姥的端午”;姥姥生命中“最后的”“姥姥的端午”;姥姥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