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南方经济的发展与北方民族的交融》(2)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12256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7.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南方经济的发展与北方民族的交融》(2)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南方经济的发展与北方民族的交融》(2)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南方经济的发展与北方民族的交融》(2)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南方经济的发展与北方民族的交融》(2)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南方经济的发展与北方民族的交融》(2)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敕 勒 歌,北朝民歌,敕 勒 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第19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与北方民族的交融,一、南朝与北朝,1.南朝,政权更替:,开始:,420年,刘裕称帝,建立宋朝,都城建康。,宋、齐、梁、陈更替,建都建康,历史上合称“南朝”。,1.北朝,统一:,建立:,386年,鲜卑族拓跋珪建立北魏,定都平城。,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十六国时期结束。,更迭:,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朝,西 魏,东 魏,宋,建康,齐,建康,建康,建康,梁,陈,北 魏,北 魏,北周,北齐,阅读并思考这两则材料,它们反映了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材料一:江淮以南,无冻饿之

2、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或(有的地区)火耕水耨(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答:生产水平较低,经济远远落后于北方,人民的生活虽有衣食保障,但没有很富裕的人。,二、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南方相对安定;,南方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北人南迁;,2.表现,手工业:织锦、造纸、制瓷等技术有很大提高;,商 业:建康成为南朝的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农 业:南方的耕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改进,农业迅速发展;,西 魏,东 魏,宋,建康,齐,建康,建康,建康,梁,陈,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1.背景,社会矛盾激化,北魏政权面临着危机;,冯太后的支持和

3、指导下。,鲜卑族发展壮大,民族交融趋势增强;,2.主要内容,迁移都城:494年,都城由平城迁至洛阳;,大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习俗的政策。,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行一系列新制度,加强经济和行政的管理;,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语,完善学校教育制度,3.历史意义,经济上,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上,推动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进步,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政治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北魏的统治;,孝文帝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他四岁即皇帝位由于年纪太小,由祖母冯皇太后执政。即位19年时,冯太后去世,开始独揽朝政。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

4、的影响,魏书说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拓跋宏(元宏) 魏孝文帝 庙号高祖,成长经历童年的不幸,拓跋宏的父亲献文帝:公元471年,十八岁的献文帝禅位于五岁儿子拓跋宏(即孝文帝),自己做了太上皇。公元476年,将年仅二十三岁的献文帝暴卒。拓跋宏的母亲:北魏拓跋家一直引用汉武帝的老办法,“立其子杀其母”,就是在立儿子做太子的同时,杀掉太子的母亲,以防止后党专权。拓跋宏的生母也是这样被杀死了。孝文帝拓跋宏:年幼的拓跋宏只能由

5、祖母抚养冯太后。所以在471年至490年的20年间,政权一直由太皇太后冯氏把持。冯太后对拓跋宏开始时存有戒心,拓跋宏聪慧早熟,冯太后担心他长大后会对自己不利,所以并不喜欢他。有一次,她听信谗言,杖罚了幼小的拓跋宏。又有一次,冯太后在大冷天里,把穿着单衣的小皇帝关在一间空屋子之中,3天不给饭吃,还打算废掉他。后来因为大臣穆泰劝阻,拓跋宏才保住了皇位。,北魏统一北方后,与汉族的经济与文化相比,鲜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虽然各民族在一起生活,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对各族百姓巧取豪夺,甚至在与南朝交战时,以其他族士兵为肉篱,其残暴统治终于激化了社会矛盾。据文献记

6、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鲜卑拓跋贵族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均田制,均田制是国家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也为了抑制豪强对土地的兼并而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三长制以五家为一邻,设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邻长、里长、党长合称三长。三长直属于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孝文帝制定了俸禄制和地方官吏任期制。凡贪污帛满一匹及枉法者,一律处死;官吏按政绩的好坏来决定升降。,俸禄制,新 制 度,平城,洛阳,改用汉姓,改穿汉服,胡服,汉服,与汉族通婚,孝文帝自己

7、迎娶汉族高门士族的女儿入宫,同时令自己的六个兄弟都娶汉族高门士族的女儿为正妃。其他的鲜卑族人,于是纷纷效仿。,学说汉语,(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正式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高祖记,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大意:孝文帝决心改变鲜卑族风俗,召见群臣。孝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三十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

8、,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三十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完善学校教育制度,想一想: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是为什么?,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王朝注意学习汉族的文化,尊崇孔子,提倡以孝治国。,如何评价孝文帝?,孝文帝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积极进行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洛阳东汉时期的墓室壁画。,胡床,穿裤褶zh服的南朝乐队,北齐黄釉乐舞图瓷扁壶,北方少数民族 墓室壁画采桑图,汉族妇女制作 蒸馍与烙

9、饼砖画,找一找: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哪些?,1.我国历史上的六朝古都在哪里? A西安 B洛阳 C南京 D北京,巩固练习,2.南朝时,长江以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其原因是?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北方人口南迁避乱。 江南战争相对较少。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A B C D,3.下列哪一个城市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它的变化可以说是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缩影。 A建康 B成都 C洛阳 D广州,4.魏书记载:(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里的“北俗之语”是指 A匈奴语 B汉语 C鲜卑语 D胡语,5.两个同姓的人碰面,常常会说“五百年前是一家”,下列哪件事件的发生,可能使这句话不再是正确的。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少数民族内迁。 C中原人南迁。 D北魏孝文帝改革。,6.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 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 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川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