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时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20941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1)船挂满帆,一路顺风行驶。( )(2)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 )(3)一抬脚就成功。( )(4)事情在于人做。(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查,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B因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C一切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意力。D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尊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3.用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1)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 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2)实验的过程 消极的观察, 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4.试比较下列

2、句子中括号里的词语,指出哪个词最合适,并说明原因。(1)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试、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 (2)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撑、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

3、”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4、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5.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6.“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么意思? 7.本段选文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8.加点的词语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1.(1)一帆风顺 (2)袖手旁观 (3)一蹴而就 (4)事在人为2.B3.(1)不但 而且 (2)不是、而是4.(1)测量,因为“测试”是对机械、仪器和电器等的性能和精度进行测量,而此句的意思是用仪器对科学实验中的有关数值进行确定,故用“测量”。(2)支配,因为“支配”是对人或事物起引导和控制的作用,而“支撑”是抵抗住压力使东西不倒塌或勉强维持。5.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6.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索自己。探索。7.举例论证、道理论证。8.不能。“唯一”一词强调了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突出了“探索”在“寻求真理”上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