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综合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20819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综合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综合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综合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综合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综合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综合过关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导学号50710043)山水诗考略中国古典山水诗究竟源于何时?近人范文澜说:“写山水之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这话不无根据,写作山水诗形成一种潮流、一种时尚,的确是在东晋时期,兰亭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来愈沉重。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至蔚然成风。另外,在

2、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法自然而为化”(阮籍)之类的主张。“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所谓“知者”,就是智慧之人;“仁者”则是仁义之人。为什么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朱熹的解释是:“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原来,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因而产生乐水乐山之情。另外,与

3、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模山范水的能力。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读万卷书”正好可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便可持山水诗集为“卧游”之具,作纸上的观瞻。这间接得到的知识和印象,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好的山水诗总是包含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不单是模山范水而已。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对读者无疑是有力的鞭策和激励。又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除生动再现山林特有的幽静氛围,还

4、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显然有启迪智慧、拓展襟怀的作用。优秀的山水诗大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所谓“诗中有画”,就是用画笔般的诗句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含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如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把登高的“怡悦”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其中有诗人自己登山的身影,有想象中北山隐者张五的怡悦之情,还有阔远的视野以及闪烁于其间的种种景物。它的突出特点就是表现在一个“远”字上,用远景烘托远意。“远意”没有明说,只是影影绰绰地表现在“心随雁飞灭”的描摹上

5、。勾画远景的笔墨也不多,却很有层次,显示出和谐的韵律与虚静阔远的美,像“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清新淡远,与隐者(包括诗人自身)恬淡高远的情趣相表里,几乎达到天然淡泊的完美境界。(选自袁行霈盛唐的山水诗,有删改)1.下列对山水诗形成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河之异”的国情对文人的影响,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使文人失落感越来越重。B.流连山水,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受迫害的文人们缓解失落感的行之有效的办法。C.汉朝以来儒家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越名教而任自然”“法自然而为化”之类的主张的出现。D.人们可以从山水诗中看到自然风景,虽然与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

6、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解析:D项,这是从阅读者的角度谈山水诗,不是山水诗形成的原因。答案:D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关于中国古典山水诗起源问题,作者认为范文澜“写山水之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的说法是有一定的依据的,兰亭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B.孔子说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可以从“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的角度来解释诗人喜爱山水的原因。C.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所以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用“读万卷书”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理入诗,兼有教

7、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来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是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在诗句中的凝练。解析:C项,张冠李戴,用“读万卷书”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的是阅读者,不是“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答案: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宇宙自然的规律,它们成为诗人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既生动再现了山林特有的幽静氛围,还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使“噪”与“静”、“鸣”与“幽”在审美感受中统一起来。C.诗人用画笔一样的诗句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含在诗中点染出来,于是产生了“诗中有画

8、,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D.孟浩然的诗句“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很有层次地描绘出了远树、江畔沙洲的虚静阔远之美,与隐者的情趣相表里,达到了天然淡泊的完美境界。解析:D项,“达到了”表述太绝对,原文是“几乎达到”。答案:D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导学号50710044)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

9、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

10、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或云:白,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也。(选自唐才子传校笺)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B.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C.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

11、/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D.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解析:整体感知语段表述的事件,本语段可以主要根据人名和事件来断句。答案:A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庚星,实为金星,它比太阳落得晚,所以叫长庚星;因为它出来得比太阳早,所以又叫启明星。中国古代称之为“太白金星”“太白”“启明”。李白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B.金銮殿,这里的金銮殿是皇宫中最为重要的正殿,也是文人学士等待皇帝诏命应对之所。C.供奉翰林,“翰林”之名汉代已有,本指文学之林,是文翰荟

12、萃所在。文学、经术、僧道、书画、琴棋、阴阳等各色人士以其专长听候君主召见,称“翰林待诏”“供奉翰林”。D.“黄”,指道教始祖黄帝;“老”,指道教创始人老子。后世道教奉为始祖。“黄老”也称黄老学说。解析:“皇宫中最为重要的正殿”错。唐宋后,皇宫的正殿称为金銮殿的俗称才日渐形成。答案:B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于李白是李母梦见太白星而生下来的,因而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从小便天赋过人,十岁就通五经、贯六艺,诗笔生花,为人称道。B.贺知章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并与其诗酒为乐;后来靠贺知章在唐玄宗面前的推荐,李白得以步入仕途

13、,担任供奉翰林。C.在京城,“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在华阴县,使县宰惊愧,叩拜致歉;在渡船上,与御史崔宗之共处,着锦袍而坐,旁若无人。这都说明李白的确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D.李白曾有恩于郭子仪,当他受永王璘事牵连入狱时,郭子仪“请官以赎”,皇帝改判为流放夜郎。李白晚年喜好黄、老学说,不幸的是醉酒捉月,沉水而死。解析:A项,“李白从小便天赋过人”,理解有误,原文是“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答案:A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5分)(2)至是,

14、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5分)参考答案:(1)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才能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说:“你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啊。”(2)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请求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为流放夜郎。(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89题。(导学号50710045)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宋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8.词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梦中图景?请简要分析

15、。(5分)解析:词人借助雪、笳、铁骑等事物来描绘梦中图景,作答时应对图景加以概括。首先要把词的内容解说出来,再具体说明词的意境特点。参考答案:词人抓住雪、笳、铁骑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铁骑如水奔泻的动态中,描绘出一幅莽苍雄阔、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图。9.在词的下片中,词人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冷落的环境,反衬出词人的报国雄心。作答时要指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具体说明如何运用的,包括“用什么反衬什么”以及手法的效果,特别是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以梦醒后一灯荧荧、斜月在窗

16、、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的环境,反衬出词人人老而心未老,报国雄心的火焰仍在熊熊燃烧。(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长恨歌中歌颂忠贞不渝爱情的诗句是“,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2)陆游书愤中,“,中原北望气如山。,铁马秋风大散关。”表现了诗人收复失地的雄心和抗击金兵的豪迈气概。(3)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六国破灭的原因是“六国破灭,战不善,”。答案:(1)在天愿作比翼鸟此恨绵绵无绝期(2)早岁那知世事艰楼船夜雪瓜洲渡(3)非兵不利弊在赂秦乙选考题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

17、(4)题。(导学号50710046)鞋刘庆邦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袱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她把那个人的

18、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合适吗?”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你疼我也疼。”那个人问她哪里疼。“我心疼。”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摸摸脸,脸还火辣辣

19、的。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么长一大篇话。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那个人联系到一块儿去了。不知道那个人有没有对象,要是没对象的话,不知喜欢什么样的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媒人,守明正要表示心烦,一听介绍的不是别人,正是让她做梦的那个人,一时浑身冰凉,小脸发白,泪珠子一串一串往下掉。母亲以为她对这门亲事不乐意,守明说:“妈,我是舍

20、不得离开您!”媒人递来消息,说那个人要外出当工人。守明一听有些犯愣,这真应了那句脚大走四方的话,此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她一定得送给那个人一点东西,让那个人念着她,记住她,她没有别的可送,只有这一双鞋。那个人外出的日期定下来了,托媒人传话,向她约会,她正好亲手把鞋交给那个人。约会的地点是村边那座高桥,时间是吃过晚饭之后。母亲要送她到桥头去,她不让。守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个人若说正好,她就让他穿这双鞋上路人是你的,鞋就是你的,还脱下来干什么!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鞋穿上试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来,等他回来完婚那一天才能穿。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她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

21、。那个人只笑了笑,说声谢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直到那个人说再见,鞋也没试一下,那个人说再见时,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这是守明没有料到的,他们虽然见过几次面,但从来没有碰过手。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低着头把手交出去了。那个人的手温热有力,握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层汗,接着她身上也出汗了。那个人大概怕她害臊,就把她的手松开了。守明下了桥往回走时,见夹道的高庄稼中间拦着一个黑人影,她大吃一惊,正要折回身去追那个人,扑进那个人怀里,让她的那个人救她。人影说话了,原来是她母亲。怎么会是母亲呢!在回家的路上,守明一直没跟母亲说话。后记我在农村老家时,人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那个姑娘很

22、精心地给我做了一双鞋,参加工作后,我把那双鞋带进了城里,先是舍不得穿,后来想穿也穿不出去了。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把那双鞋退给了那位姑娘。那姑娘接过鞋后,眼里一直泪汪汪的。后来我想到,我一定伤害了那位农村姑娘的心,我辜负了她,一辈子都对不起她。(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守明照镜子时,“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寥寥数语,初恋少女的微妙心理就显露出来了。B.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守明的美好形象,就是在与母亲收人家的彩礼、偷偷监视女儿约会等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逐渐凸显出来的。C.小说

23、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守明与未婚夫分别后见一黑影,大吃一惊,原来是母亲,这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情节就颇具匠心。D.小说地方特色鲜明,尤其是“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等日常生活语言的大量使用,更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E.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未婚夫和守明约会时随意把鞋插进口袋,分手时又主动与守明握手,表明他虽是一个农村青年却有现代意识。解析:B项,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使用不明显,守明的形象主要是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展现的,“母亲”这一形象在展示守明形象的过程中只起辅助作用。D项,所举的例子不能证明“地方特色”,也不能“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24、。E项,所举之例不能证明“有现代意识”,只能说明“他”主动、热情。答案:AC(2)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首先要明确“鞋”在文中的作用。“鞋”在文中的作用有这样几个:“送鞋”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可以让读者明白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鞋”是行文线索,是主人公情感的纽带,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对“鞋”的作用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作者借用“鞋”来叙事写人,能够集中表现人物的形象,展现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参考答案:做鞋是当时当地的规矩,这样的故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特点;以鞋为线索,可以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鞋是情感的寄托物,

25、有助于主人公内在情感与深层心理的发掘与表现。(3)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第一问:总结人物形象要从人物心理活动、行为动作和语言等的描写以及一些细节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中整理信息。比如文本中对主人公守明在做鞋看到鞋样时心中的想法和近乎梦境般的描写,可以从中归纳出主人公单纯又略带娇羞的神态,以及她对于爱情抱有的一种严肃甚至神圣的态度,等等。第二问:“心态”指的是人物的思想情感的变化,主要通过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展现。如对守明给“他”做鞋时的心理描写就表现了她对爱情的憧憬。参考答案:第一问:守明是一个有着朴实、善良、柔顺品性和传统美德的农

26、村青年女性形象。第二问: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满怀憧憬,对未来人生和未知命运感到不安。(4)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解析: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言之成理即可。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形式上,分析“后记”与正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放在一起所可能产生的后果;二是内容上,分析“后记”与正文之间的关系,能不能融为一体;三是探讨“后记”的真实性对原文的影响。参考答案:观点一:“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从形式上看,“后记”与小说没有直接关系,两者是各自独立的文本;从内容上看,小说是乡土生活的

27、诗意想象。“后记”是作者的自我忏悔,两者无法融为一体;从人物塑造上看,“后记”的“真实”性,限制了小说的想象空间。观点二:后记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形式上看,小说是一个开放性的文本结构,“后记”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内容上看,“后记”的“真实”改变了小说的田园牧歌风格,于诗意中多了一丝冷峻;从创作上看,“后记”中的自我审视,将传统与现代联系起来,深化了小说的思想主题。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导学号50710047)桃花源里的陶渊明路过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他后来曾写诗:

28、“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在良好的家教熏陶下,陶渊明学习很努力。八岁的时候,陶渊明父亲死了,他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据说是“好酣酒,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的人,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陶渊明长大了,就搬出外祖父家单过,在陶家园盖了几间房子和老母同住。这期间,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出外游学。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逐渐不支,生活每况愈下。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则仕,陶渊明决定外出做官。这个时候正是东晋末年,接二连三地爆发农民起义,军

29、阀割据,民不聊生。陶渊明的仕途生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公元393年,陶渊明在江州刺史王凝之(王羲之的儿子)手下谋了一个祭酒的差事。可惜好景不长,王凝之这人脾气不好,喜欢用鼻孔看人,可陶渊明官职虽小,也是有傲骨的,四个鼻孔相对,两个人隔阂日深。陶渊明心灰意冷,不久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了。第一次仕途结束。公元400年,陶渊明三十五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江二州刺使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但陶渊明很快就发现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做皇帝。陶渊明毕竟是正统文人,忠君思想深入骨髓。他当然不想趟这造反的浑水,恰恰这年冬天,陶渊明母亲去世,于是以母丧辞官。第二次仕途结束。公元402年,

30、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国为楚。公元405年,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攻击桓玄,陶渊明很高兴,马上去投奔刘裕,并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这一年,刘裕击败桓玄,扶保司马德宗登基,紧接着司马德宗将皇位禅让给刘裕,刘宋王朝诞生,南北朝开始。论功行赏,刘裕却仅仅封陶渊明做了一个无职无权的镇军参军。陶渊明对刘裕是颇有几分崇拜的,但骨子里的正统思想却使得他对刘裕的“谋朝篡位”颇有不满,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作用下,眼里的刘裕就有了许多异样的味道。刘裕对陶渊明这样的心态自然也是洞若观火,所以当然也不会重用陶渊明。陶渊明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中写道:“日倦川途异,心念

31、山泽居”三月,上表辞官,马上被批准。再回家种地。还是公元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这次到任应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生计,他在归去来兮辞里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连酒都好久喝不上了但干到第八十一天,浔阳督邮要来视察,手下说:“您得穿戴整齐了,去跪迎上差。”这时候,陶渊明心中多年的郁结和文人傲骨终于爆发:“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是陶渊明第四次辞官,也是最后一次。十三年的仕宦生涯结束了。幸甚啊,幸甚!归去来!魏晋文人洒脱飘逸的风骨对他影响颇大,陶渊明这年为自己更名为“潜”,并开始与佛道隐士来往,思索感悟,在自然天地中体会自然化生、天人合一的快乐。终于得出结论,要“聊乘化以

32、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了,这时候的陶渊明终于不再是一个半吊子政客、半吊子侠客,而成长为我们心目中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了。以此为节点,陶渊明的一生分为前后两段。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生活,每天就是流连山水田园,饮酒,吟诗。与当年龌龊官场一比,真有重生之叹。这时候的陶渊明知道,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他以文明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就是说过去错了,对仕途彻底绝望了。陶渊明归隐后有自得与快乐,“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欢乐之情溢于言表。但同时也有抑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丰收的年头,陶渊明家会酿几大缸米酒,朋友来了,则必饮,

33、一般总是老陶先醉,醉前会说:“我要醉了,不送你了啊,自己走好。”真是可爱极了。歉收的年头,老婆孩子都一脸菜色,酒就没了。这时候也有朋友送他些钱米,也有的就请他过去,说是谈谈诗什么的,实际上就是想让陶渊明一醉。陶渊明曾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感叹:“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生活的确时有艰难,但归隐后的陶渊明,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里,最终得到了畅快淋漓的自由,他的诗章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最高境界。我们记住并且欣赏的也正是归隐后的田园诗家陶渊明:归园田居里,他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饮酒中,他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桃花源记中,他描绘着:“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良田美池

34、桑竹之属。”五柳先生传里,他自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王国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的弥漫花香的所在,是个大美的所在,在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里,人们自由和平,天性真纯。它成了历代中国文人心灵的寄所,一个代表“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有改动)(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学而优则仕”是陶渊明几次出仕的原因。他是正统文人,有正统的忠君思想,加上少有大志,希望在仕途大展宏图就不难理解了。B.陶渊明仕途经历坎坷。他先后在王凝之、桓玄门下做

35、事,之后又投奔刘裕,却都不得志,最终在彭泽令任上辞官归隐。C.本文基本按时间顺序展开,结构完整。“幸甚啊,幸甚!归去来!”一段承上启下,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最终归隐的肯定和欣喜。D.本文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文章评叙结合,多次引用陶渊明的诗句,多次使用心理分析和细节描写等手法,使人物丰满可信。E.归隐之后的陶渊明一直过着拮据的生活。荒年要靠友人接济才能生活下去,所以在纵情山水田园之时,心中也感慨悲苦。解析:A项,陶渊明出仕还有家境窘迫的现实原因。D项,“多次使用细节描写”错。E项,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是时有艰难,而不是一直拮据;“心中也感慨悲苦”文中并无体现。答案:BC(2)少年时,影响陶渊明成长的

36、因素有哪些?(6分)解析:扣住题干中的“少年时”筛选相关信息作答,注意不要遗漏要点。参考答案:祖上曾经的辉煌激励着陶渊明,使他少有大志。良好的家教使陶渊明学习很努力。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对他最终归隐产生了影响。(3)请分析陶渊明辞官归隐的主要原因。(6分)解析:可以从政治处境、个人志向、时代风气等角度归纳,但要联系文本,不可凭空臆断。参考答案:政治上不得志,最终对仕途彻底绝望。对不被重用,无法施展兼济天下的抱负的不满;对龌龊的官场的厌弃,面对屈辱时多年郁结和文人傲骨的爆发,使陶渊明最终决定归隐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在田园生活中体会到了真正的快乐,明白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晋时文人洒脱飘逸的

37、世风对他的影响。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及佛道隐士也对他产生了影响。(4)文中为什么说“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的弥漫花香的所在”?请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认识。(8分)解析:抓住“抛却利禄功名”“弥漫花香”等词句揣摩思考,注意联系现实谈认识。参考答案:桃花源是一个心灵的大美所在,要想体验桃花源的境界,需要放下名利。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人生选择的认可和对桃花源的喜爱。陶渊明在与官场决裂,抛弃功名利禄之后,才真正走进了自己的心灵,才真正有了酣畅淋漓的自由,享受了天人合一的境界。(结合原文阐述“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强调其条件关系;有对传主人生选择的认可。言之成理即可)陶渊明所构建的桃花

38、源,风景如诗如画,人们天性真纯,社会自由和平,是让人向往的美的所在。它成了中国历代失意文人心灵的寄所和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解释“桃花源”是一个“弥漫花香”的所在,言之成理即可)生活中,我们也不应该过于执着名利,也应该尝试在山水田园中体味人生的大美。(结合自己、现实谈个人见解。言之成理即可)(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第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2016全国甲高考)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

39、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A.B.C.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交睫,上下睫毛相交接,即闭眼。根据句意,应该用“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厝火积薪: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选项望文生义

40、,误用为“积攒”的意思。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句中形容“航空领域的拓荒者”,符合语境。讳莫如深:紧紧隐瞒。根据句中“没有其他人员参加”“难解之谜”的语境,可知这个词使用正确。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与“立刻”“向医院跑去”的语境相矛盾。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根据“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的语境,取其“费尽心思钻研”的意思。答案:D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近日,一名女乘客晕倒在公交车内,司机当机立断,和四名热心乘客一起将患者送到医院,患者很快转危为安,司机和乘客的爱心之举赢得了网友一致点赞。B.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

41、学院,成立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他们试图寻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C.“侃”是特有的北京人的休闲方式,也是谈生意的重要形式,就像广东人的喝早茶,许多生意往往是在“侃”中谈成的。D.为加强巡视队伍自身建设,中央对巡视组组长采取“一次一授权”的管理制度,这种创新,相对减弱了巡视组组长自身发生腐败的风险系数。解析:B项,结构混乱,“寻找解决”与“破解之道”杂糅,应为“寻找解决的办法”或者“寻找的破解之道”;C项,语序不当,“特有的”应放在“北京人”后面;D项,搭配不当,应将“减弱”改成“降低”等词。答案:A15.(2016全国乙高考)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42、)(3分)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不要依赖译文。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肯动脑筋,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A/这如果而且那么也B最好当然一旦/而且就C一定也如果并且因此/D尽量/因为进而所以仍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的能力。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第处是针对前一处而言,故使用指示代词“这”。第处表示假设,第处和第处构成递进关系,第处与第处的“如果”搭配,使用的关联词是“那么”。依据这样的分析即可判断答案:应为A项。答案:A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

43、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5分)前人有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才能写出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华屋高楼,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柳宗元在政治上失意,生活也坎坷困顿,但让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却造就了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特别是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上,他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解析:补写语句,做到语意连贯、意思正确即可。字数不要超

44、过要求。参考答案:而且诗人自己也有不幸那中国诗歌定将黯然失色他却是可以高视阔步的王者17.(2016全国甲高考)下面是某校团委“中国梦演讲赛”工作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字。(6分)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首先要把握框架图的结构,然后按照由上往下的顺序逐层介绍。该图共四个层级,由第二层“5月4日”可知是举办时间,由“组织工作”“宣传工作”可知分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据此整理作答即可。不能漏掉框架图所包含的要点,注意题干中的字数等其他的要求。答案示例:“中国梦演讲赛”拟于5月4日举行,赛事需要组织和宣传。组织工作需要联系报告厅,选拔2

45、0名参赛者,最后评出6个奖项;宣传工作包括出海报、组稿,并在学校网站和校报报道。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位挑水夫的两个水桶中,一个有裂缝,每趟只能运半桶水到主人家。破桶对自己只能负起一半的责任感到非常难过。有一天,破桶终于忍不住对挑水夫说:“由于我的缺陷,你虽然做了全部的工作,却只能收到一半的成果,我向你道歉。”“别急!我们回主人家的路上,你留意路旁盛开的花朵。”挑水夫说。挑水夫挑着水走在山坡上,破桶看到了自己的身下沐浴在温暖阳光中的缤纷的花朵,它开心了许多。挑水夫趁机说:“你注意到没有,只有你的那一边有花,好桶的那一边没有花呢!我知道你有

46、缺陷,因此我善加利用,在你那边撒了花种,每回我挑着水,你就替我一路浇了花。这些美丽的花朵装饰了主人的餐桌,主人很感激你呢!”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写作指导本题其实是一道常见的话题作文,即“缺陷也能创造美”,然后沿这个思路分析:所谓“缺陷”是指欠缺或不够完备的地方。由“缺陷”可以联想到很多,因此,只要确定一个自己最能驾驭的主题即可。比如,可以从“要坦率地对待缺陷”“缺陷也能创造美”等角度来立意。也可从对“缺陷”认识的角度来立意: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完善都是相对的,一个人总会有他的缺陷;在一个人身上,突出的优势与突出的缺陷常常是并存的;心理的缺陷可能更可怕。例如自卑、仇视他人、自私自利等;只有了解自己的不足与缺陷,知己知彼,才可能成功;艺术上也有一种缺陷美,如断臂的维纳斯、红楼梦中湘云的“咬舌子”等。也可以从如何对待“缺陷”的角度来立意:缺陷促使人加倍奋斗,使缺陷成为优势;要学会扬长避短(“缺陷”);用人要用人之长,不能光盯着“缺陷”不放等。参考立意(1)不要妄自菲薄,要有生活的勇气。(2)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发挥别人的长处。(3)缺点和优点有时候可以相互转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