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散文部分第五单元之二略读光树(节)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20170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题:散文部分第五单元之二略读光树(节)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习题:散文部分第五单元之二略读光树(节)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习题:散文部分第五单元之二略读光树(节)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习题:散文部分第五单元之二略读光树(节)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习题:散文部分第五单元之二略读光树(节)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之二略读光树(节选)飞蛾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小草被熊熊烈火烧过之后,还能顽强地生长;丑小鸭受尽欺凌,但最后还是成为了白天鹅家族里的一员这些都是生命的力量,让我们热爱生命,让明天的我们活得更加光彩有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赏美文总有那一片蛙声古清生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长许多的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许多小孩子们,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这样的日子总是很温馨的,因为阳光、花草和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点得美丽而又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就会

2、有一场场的雨水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的绿,并且注满整个的草地。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洁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起航他们的小小的梦想。 唯有月夜,那块草地是完全属于我的。这时候夜安睡了,一轮皎洁的月儿来到水洼子上,映得那水好一片白。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来自何处的小蛙,欢快地跌跌地跳跃,仿佛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究竟,或者坐在月儿之上,让月儿浮托它走。小蛙们如同孩子,待它们游戏得尽情的时候,就一齐坐在水上唱歌。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离不去的蛙声了。惯于在夜里读书和写作的我,就极爱着那一扇窗,起起伏伏的蛙声,能让我的思绪飘浮,进入这样一个季节深处。 但我却没有了

3、南国的那一扇窗子,羁旅北京的日子长长,我的窗前,纵是也有这样一块草地,一簇绿柳,在春天的阳光里,还会有一树杏花装点。但是北国没有雨季,我看不到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北京是要到七月或者八月才会有雨,那是槐花开放的时节了。北京的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但即是这样的雨,仍不会积上一洼水,引来天使一般的小蛙,所以既使雨后有月,她也在这芬芳里找不到栖落和梳洗的地方。 我固执地想,如是北京的槐花雨能够积成一个洼子,这样一个清浅的弥漫着槐花芬芳的水洼子,有一轮皎月把水映得银银的白,有一群天使般的小蛙,它们围着月儿唱歌,那该是多么的好啊!我常常在雨后的北京的夜里出走,我以为

4、我是能够找到这样一个地方的,它就在某一扇窗下,甚至那窗前也有一个痴情展卷的学子,甚至水边,还留着孩童戏水的赤足的脚印。可是,我的出走,却并没有找到这样一个地方。我想终归是有这样一个地方的,是我没有找见它罢了。 居京的月夜,于我它是散文化的时光,我在键盘上演绎着一个个的梦,情至深处,会忽然在某一段落,浮起一片蛙声,是南国的春宵里那天真烂漫的蛙鸣。初是浅浅低低的几声,孤独而悠远,渐渐地汇合起蛙的合唱,且愈来愈临近我的窗,仿佛就在那一簇柳下。此时人便恍惚地进入以往的时光,一颗羁旅中的心,忽然的一热,为之深深地感动。但待我有心凝神细细地聆听,却发现窗外是一片寂静,静得月的清辉飘落到柳叶儿上发生的细小的

5、沙沙声都能够听到,只是没有了蛙声。哦,此时的我,这才感到深深的失落,原来那一片蛙声,它源于我的梦里,或者说,是那永远也拂不去的幻听了。 春天的今夜,便又是这样,我打开了电脑,轻轻地敲出一段怀想的文字,不觉间窗外就有了一片蛙声,是如许的亲切,如许的温馨,它拂动着春夜的暖风,沿了情感的脉络缕缕入心。当我猛然地觉醒,却分明是,寂夜无边!人不由得发现,那暖暖的一缕情思,竟也就化成两滴浸冷的泪珠,冰凌般的挂在两腮。(选自漂泊者的晚宴,作家出版社,1997年8月1日版)【课内挖掘】本课的两篇散文都是从观察自然得来,也渗透着作者强烈的生命体验。光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大自然的精细观察和敏锐捕捉,写出关于“光

6、”的深刻感受。树(节选)则显示的是作者对“树”这一寻常景物的沉思。【课外应用】请以“人与自然”为题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投身于自然,用心去感知,用心去触摸,身处其中,这本身更是一种积极的生命姿态,一种高致的精神美学。福楼拜曾写信致女友:“我拼命工作,按时看日出”惜时如金的世界大文豪竟将晨曦之降视若盛世,按时静赏。原来,当那晨光穿过天幕,仿佛朦胧如蛋壳白的天空,是一天中最新鲜纯净的时刻。静坐窗前,那是自然对生命的致礼。正如王开玲曾说:“做精神明亮的人。”亲近自然,每一缕晨光的意义,代表着自然。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晨曦(x)吝啬(s)褊(pin)狭B臃(yn)肿

7、 黑魆魆(x) 奄(yn)忽C阴霾(mi) 窸(x)窣 畸(j)零D树瘿(yn) 锡箔(b) 棕榈(l)解析:A褊:bin,B奄:yn,D瘿:yng。答案:C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萦绕(萦回)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陆离光怪(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B熏风(秋风)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排山倒海(比喻力量强,声势大)C奄忽(忽然)阴霾(霾的通称)前仆后继(前边的人倒下,后面的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D泫然(眼泪下滴的样子)盲点(眼球后部视网膜上的一点,和黄斑相邻,没有感光细胞,不能接受光的刺激,物体的影像落在这一点上不能引起视觉,比喻不能

8、感受外界信息的地方)树瘿(树瘤)嘿然(默然)解析:熏风:和暖的南风。答案:B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刚刚阳光明媚,突然下起了冰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驴友们_。如果我开口说话,她会说我傲慢;要是我保持沉默,她又指责我木讷,真叫人_。关于公司的改革方向,大家议论了好久,_,最终也没有结果。A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莫衷一是B无所适从莫衷一是不知所措C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莫衷一是D不知所措莫衷一是无所适从解析:“莫衷一是”指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不知所措”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适用于突发和意外情况。“无所适从”,适,归向;从,跟从。不

9、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作家肖复兴认为,艺术从来没有进化,只有变化,而变得是优是劣,要看能否坚守核心的传统要素。B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关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C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D当年,他作为国民小学学生,作为市立中学学生,甚至作为商学院学生,就早已在这张写字台上写作业了。解析:B项,“群体、社会、他人”概念交叉;C项,“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搭配不当,将“

10、病情”改为“疫情”;D项,“早已”和“甚至作为商学院学生”矛盾,应该把“甚至作为商学院学生”和“作为国民小学学生”对调。答案:A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陆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通向西方的贸易通道,从西安出发,经新疆的南路和北路,到达中亚、西亚各国,再由这些国家转道至欧洲。_因此“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陶瓷之路、香药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又一重要通道。与茫茫沙海、驼铃叮当的“陆上丝绸之路”一样。其路线是由广东、福建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国南海,至波斯湾、红海。史料记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在中国秦汉时期便已出现,到唐宋时期最为鼎盛。而欧洲商人则

11、带来毛织品、玻璃器皿、象牙等异域珍品。中国商人将中国丝绸、陶瓷、香料、茶叶、漆器等物产运往欧洲。ABC D解析:承接“陆上丝绸之路”,故在最前;中的“又一重要通道”承接的内容,又引出了“海上丝绸之路”这一话题,故在第二;中的“史料记载”是关键词,后面的内容都是其内容,故该句排在剩余句子前面;写路线,写商品,故排在前,中的关键词“而”又决定了它要排在后面。答案:D二、课内阅读6下面对光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散文基本上以时间为线索,描述了一天之内“光”的变化及其带给人的感受。作者关于“光”的感受极为细密,导致整篇行文也十分精细、绵密。B全文共九段,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2

12、段)写晨光,第二部分(34段)写阳光,第三部分(58段)写光与黑暗的关系,第四部分(第9段)写夜晚的声音。C作者从黎明写起,黎明是通过光来显现的,“只有窗口模糊灰白的一小方天”,“不过是灰白的晨曦”。此时作者尚在“刚醒未醒之间”,感觉是混沌的(这种处于临界点的混沌感觉在后面多次出现),这晨光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灰败冷寂”,因为它掀起了“昨天的愁烦”。不过,作者认为“晨曦最活泼闪烁”,只是不易被人觉察罢了。D作者拿阴天的灰色和晨曦的灰色相比较,随后进一步指出“晨光比其余的光羞缩胆怯”。在此基础上,作者通过展示黑暗与阳光的对峙、天空中蓝的微妙变化,勾画了早晨的“可爱”。解析:第1段为第一部分,第

13、24段为第二部分。答案:B7下面对树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谈论树的散文,除了重点谈菩提树、圣诞树、棕榈之外,还谈到桑、松等。在作者看来,这些树,或者与一种信仰有关,或者代表了一种精神。B菩提树与基督有关,象征着东方宗教的人本思想;圣诞树与佛教有关,担负着一种救赎主题;棕榈与回教有关,体现了倔强、忍耐的品格;桑虽然无关信仰,但显示了可贵的朴实与清严;松则是中国士族和仙逸的共同化身。原文共四节,这里选了其中的三节。C“一对菩提树谦逊地生长在都市的盲点”,起头这句简洁的陈述直截了当地将菩提树的姿势呈现了出来“谦逊”“生长在都市的盲点”,这句话仿佛探照灯一样,其光线所及,后面的几段

14、描述都在它的辐射之下。D第一节的第二至六段,不同侧面刻画了菩提树的树身、叶廓乃至表皮,有的着眼于细节(第五段),有的偏重于整体(第三段),有的是二者兼顾(第二、六段)。在第一节末段的后半部分,“这桑科乔木缓缓飘落下无数艳丽的花朵,继续灌溉着大地,一面柔和地覆盖在一个青年的双肩上”点明了菩提树与佛教的关联,深化了前面所有描述的内涵。解析:“基督”和“佛教”对调。答案:B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这个世界很美(节选)张全民(1)在浮华的尘世中,我常常是怀着乡愁的冲动从马思聪的思乡曲出发去寻找自己的故乡的。(2)于是,穿过漠漠的云烟,我似乎又看到了故乡秀丽的山水和深深的巷弄,看到了田

15、野上自唐诗宋词里翩翩飞来的白鹭,看到了波光滟滟的江面上的渔舟唱晚,看到了梧桐下夕阳影里父母期盼的身影。(3)我喜欢这种灵魂还乡的感觉,即使是跋涉千山万水,历尽艰难险阻;即使是幻梦一场,那叶归舟最终并不能真正在故乡靠岸,我也喜欢。譬如秋天的一个黄昏,夕阳沉沉地坠了下去,南飞的雁群从洒满余晖的天边缓缓飞过,长河边的芦苇在秋风中瑟瑟作响;譬如春天的一个夜晚,卧睡在老房子里,潇潇的春雨轻轻地敲打着鱼鳞般的瓦屋顶,夜航的船马达嗵嗵作响地从镇边的河流里经过。(4)还有,在有月亮的晚上,天地澄净,清辉四溢,仰望着夜空中皎洁的明月,而思乡曲的旋律正好渡着月光悠悠飘来,心中更是生起无限的美丽乡愁,才真正明白故乡

16、之于人的意义还并不仅仅是一种地域上的眷恋和怀旧,更在于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上的血脉维系和灵魂回归。(5)也许是一种宿命,艺术华美的背后隐藏着的往往是一种常人无法想象的凄楚和辛酸,文化史上不少艺术家都无不经受了人生的种种苦难,而后才在生命的砥砺中真正臻至艺术的巅峰。马思聪二十来岁就早已成功地写出优美的代表作思乡曲,但没想到,命运还是让他在晚年尝尽了流亡他乡的颠沛和思乡之苦,真是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6)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一个晚上,马思聪听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哭了,他还请求他的夫人不要理会他,让他哭个够,他流着泪说:“这个世界很美!”(7)每每在听思乡曲的时候,倘若纷飞的思绪不经

17、意间忽地触及马思聪生命中的这个感人细节,我的泪水就会止不住地流下来。是的,这个世界很美。只有在内心里深深爱着故国和亲人,深深爱着生活和艺术的人才会真正感知到这个貌似无情的世界的魅力,才会在历尽劫难之后坚守当初的那份热爱并且由衷地生发出对于世界的感恩之情。8分析第一段中“我常常是怀着乡愁的冲动从马思聪的思乡曲出发去寻找自己的故乡的”的含义和作用。答:_答案:含意:听曲引发自己无限的美丽乡愁和思考。作用:引起下文。9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前四段内容。答:_答案:故乡之于人的意义还并不仅仅是一种地域上的眷恋和怀旧,更在于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上的血脉维系和灵魂回归。10第五段说“文化史上不少艺术家都无不经

18、受了人生的种种苦难,而后才在生命的砥砺中真正臻至艺术的巅峰”,请另外举例说明。答:_答案:如:贝多芬耳聋之后并没有放弃音乐创作,而是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为后人留下无数不朽之作,如欢乐颂。11第六段写马思聪听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哭了,却又说:“这个世界很美!”此语是否矛盾?为什么?答:_答案:不矛盾。马思聪流泪是因为命运让他在晚年尝尽了流亡他乡的颠沛和思乡之苦,识尽愁滋味,却又在内心深深爱着故国和亲人,深深爱着生活和艺术,真正感知到这个貌似无情的世界的魅力,进而在历尽劫难之后依然坚守当初的那份热爱并且由衷地生发出对于世界的感恩之情,所以他说世界很美。12马思聪因听见命运交响曲而流泪,你也曾为某种艺

19、术作品的艺术魅力深深感动吧?请写下来,并说明理由。答:_答案:(示例)以一个失学女童的大眼睛为主题的摄影图片曾让我泪流满面。为了救助这些特殊的女孩,中国政府已实施了“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经典影片辛德勒的名单曾让我泪流满面,它以深沉的艺术魅力展现犹太人在纳粹铁蹄下挣扎求生的悲惨画面,同时又以讴歌式的情怀去追寻在战争这个特殊环境里也没有丝毫暗淡的人性光辉。四、创新语用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

20、书都只能泛览一遍,_。“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_。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_,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答案: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多读而不求甚解14下图是北京申办2022年世界冬奥会的标识,请简要说明构图要素,并结合要素解读设计的精妙之处。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答:_答案:(1)要素:中国书法“冬”字、滑雪运动中的人物形态和滑道、数字“2022”、奥运五环(candidate city的意思是“候选城市”,若有同学写,也算一个要素)。(2)设计之妙:点明举办时间、地点、奥林匹克精神。书法“冬”字、滑雪人物、滑道巧妙结合,突显“冬奥会”主题、展现运动活力,彰显中国文化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