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9871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辽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辽宁省辽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辽宁省辽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辽宁省辽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辽宁省辽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辽宁省辽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这卷共l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颁版必修上册。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季美林曾提到,“我国民族确属兄弟民族,具有共同的原始葫芦文化传统”。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浑然天成,符合“南和合”“求大同”的理念,“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葫芦蕴含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可以说,葫芦身上凝结着中华

2、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实,不仅我国人民喜爱葫芦,“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芦文化有共同的情感基础,一般认为葫芦的原产地是非洲,我国人民与非洲人民均有源远流长的葫芦种植历史。同时,历史文献表明,印度人民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富意与中国人民有共识,这一点可以由季美林先生所翻译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所记载的“须摩底呢,虎般的人!生出来了一个长葫芦,人们把葫芦一打破,六万个儿子从里面跳出”给予证实。蒙古族的民间故事金鹰同样表明,葫芦在蒙古民间具有繁衍生息的富意。葫芦作为日用品和吉祥工艺品,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的广泛喜爱。中亚地区的阿富汗人惯用葫芦做喜庆场合用的化妆品容器和鼻烟壶

3、。在以色列、土耳其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常见葫芦用作烟具和装饰工艺品。甚至在美国、日本、南美洲等国家,均可见到葫芦文化的踪迹。由此可见,葫芦文化可以成为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纽带之一。众所周知,尽管“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开放包容的,但沿线涉及许多个国家,且其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各国在政治体制、宗教制度、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尚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共同的文化载体作为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中国与其他各国在葫芦实体、葫芦工艺造型的爱好,以及葫芦文化内涵的审美习惯等各方面均存在共识,这种依附在萌芦载体上的文化“共通性”非常宝贵。以葫芦等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加强民间交流,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建立互信、开

4、展合作奠定基础。中国有着悠久而成熟的传统葫芦文化,在中国,萌芦的种植历史和被作为图腾崇拜的历史十分悠久。距今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道址,曾出土过葫芦种子,而诗经大雅绵中有“绵绵瓜瓞,民之初生”的诗句记载。不仅国内学者有大量的萌芦文化研究文献,而且基于中国葫芦文化的影响力,国外的葫芦专家也非常重视研究中国的萌芦文化。如德国的吴森吉著有葫芦在中国文化上的用途一文,日本的小南一郎、田分直一分别著有关于中国新产神话的壶形的宇宙与祭壶村台湾民俗志等文章。中国的传统葫芦文化已被公认为世界葫芦文化中的瑰宝。另外,目前中国葫芦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以及人才方面均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中国的葫芦文化产业人才存量大,

5、主要包括葫芦栽培、剪纸、雕刻等领域的能工巧匠,以及设计师、画家、民俗学家、收藏家等葫芦文化方面的专家。中国葫芦原料的质量与工艺造型技术享誉海外,其文化产品的营销基础较好。(摘编自扈庆学一带一路与葫芦文化)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葫芦”成为中国人向往美好生活的象征,这与它的谐音“福禄”的吉样之意有关。B. 随芦从外到里体现出“和“同“容”的理念,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C. 葫芦源自非洲,作为日用品和吉样工艺品,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的广泛喜爱。D. 中国学者有大量的葫芦文化研究文献,德国、日本等国的葫芦专家也重视研究中国的葫芦文化。2. 下列对原文

6、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第二段首句即提出了本段的论点,起到了承接首段的作用,用归纳法进行论证。B. 作者引用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中的内容,意在表明葫芦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的广泛喜爱。C. 第三段阐述民间交流引起了人们对葫芦文化的重视,导致葫芦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具有“共通性”。D. 第四段援引文献,证实中国有着悠久而成熟的传统葫芦文化,它已被公认为世界葫芦文化中的瑰宝。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从人们对葫芦的谐音和实际形态等认识来看,中华民族对自己所生存的环境中的事物怀有热爱之情。B. 中国和一些国家在葫芦文化审美习惯上存在共识,这给人的启示是,只要

7、求同存异,就能促进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C. 在中亚、阿拉伯等国有用葫芦制作的一些工艺品,葫芦文化可以作为共同的文化载体而成为中外交流的桥梁。D. 目前中国葫芦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以及人才方面均有基础,下一步就是要提高葫芦的产量和葫芦的质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书房梁实秋书房,多么典雅的一个名词!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一个书香人家。书香是与铜臭相对的。某实书未必香,铜亦未必臭。周彝商鼎,古色斑斓,终日摩挲亦不觉其臭,铸成钱币才沾染市侩味,可是不复流通的布帛刀错又常为高人赏玩之资。书之所以为香,大概是指松烟油墨印上了毛边连史,从不大通风的书房里散发出来的那一股怪味,不是桂

8、馥兰薰,也不是霉烂馊臭,是一股混合的难以形容的怪味。这种怪味只有书房里才有,而只有士大夫家才有书房。书香人家之得名大概因为这。寒窗之下苦读的学子多半是没有书房的,囊萤凿壁的就更不用说。所以对于寒苦的读书人,书房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豪华神仙世界。伊士珍琅嬛记:“张华游于洞宫,遇一人引至一处。别是天地,每室各有奇书,华历观诸室书,皆汉以前事,多所未闻者,问其地,曰:琅嬛福地也。”这是一位读书人希求冥想一个理想的读书之所,乃托之于神仙梦境。其实除了赤贫的人饔飱不继谈不到书房外,一般的读书人,如果肯要一个书房,还是可以好好布置出一个来的。一个正常的良好的人家,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主人应该拥有一间书房

9、。书房的用途是庋藏图书并可读书写作于其间,不是用以公开展览借以骄人的。“丈夫拥有万卷书,何假南面百城!”这种话好像是很潇洒而狂傲,其实是心尚未安无可奈何的解嘲语,徒见其不丈夫。书房不在大,亦不在设备佳,适合自己的需要便是。局促在几尺宽的走廊一角,只要放得下一张书桌,依然可以作为一个读书写作的工厂,大量出货。光线要好,空气要流通,红袖添香是不必要的,既没有香,“素腕举,红袖长”反倒会令人心有别注。书房的大小好坏,和一个读书写作的成绩之多少高低,往往不成比例。有好多著名作品是在监狱里写的。我看见过的考究的书房当推宋春舫先生的楬木庐为第一,在青岛的一个小小的山头上,这书房并不与其寓邱相连,是单独的一

10、栋。环境清幽,只有鸟语花香,没有尘嚣市扰。太平清话:“李德茂环积坟籍,名曰书城。”我想那书城未必能和榻木庐相比。周作人先生在北平八道湾的书房,原名苦雨斋,后改为苦茶庵,不离苦的味道。小小的一幅横额是沈尹默写的。是北平式的平房,书房占据了里院上房三间,两明一暗。里面一间是知堂老人读书写作之处,偶然也延客品茗,几净窗明,一尘不染。书桌上文房四宝井然有致。外面两间像是书库,约有十个八个书架立在中间,图书中西兼备,日文书数量很大。闻一多的书房,和闻一多先生的书桌一样,充实、有趣而乱。他的书全是中文书,而且几乎全是线装书。在青岛的时候,他仿效青岛大学图书馆庋藏中文图书的办法,给成套的中文书装制蓝布面,用

11、白粉写上宋体字的书名,直立在书架上。这样的装备应该是很整齐可观,但是主人要做考证,东一部西一部的图书便要从书架上取下来参加獭祭的行列了,其结果是短榻上、地板上都是书。唯一的一把木根雕制的太师椅上,全都是书。那把太师椅玲珑硬邦邦的,可以入画,不宜坐人,其实亦不宜于堆书,却是他书书斋中最惹眼的一个点缀。潘光旦在清华南院的书房另有一种情趣。他喜欢用书槴,那就是用两块木板将一套书央起来,立在书架上。他在每套书系上一根竹制的书签,签上写着书名。这种书签实在很别致,不知杜工部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所谓“书签药裹封蛛网”中的书签是否就是此物。光旦一直在北平,失去了学术研究的自由,晚年丧偶,又复失明,想来他书房

12、中那些书签早已封尘网了!汗牛充栋,未必是福。藏书而充栋,确有其必要,例如从前我家有一部小字本的图书集成,摆满上与梁齐的靠着整垛山墙的书架,取上层的书须用梯子,爬上爬下很不方便。书不能令人致富,书还给人带来麻烦,能像郝隆那样七月七日在太阳底下晒肚子就好,否则不堪衣食之扰,真不如尽量地把图书塞入腹笥,晒起来方使,运起来也方便。如果图书都能做成“显微胶片”纳入腹中,或者放映在脑子里,则书房就成为不必要的了。注槴:此处指书套子。笥:盛饭或盛衣物的方形竹器。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书香人家”得名的缘由谈起,语言风趣,构思精巧,“书香”与“铜臭”之辩充满哲

13、思情趣,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B. 作者说书房里散发出来的是一种“混合的难以形容的怪味”,而在历史上书房只有士大夫之家才有,可见他对士大夫一类人颇有微词。C. 文章分别描写了宋春舫、周作人等四位文人雅士的书房,它们异彩纷呈、各有千秋,表现出各自主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情趣修养。D. 文章以东晋名士郝隆晒腹中书的典故结尾,表明了作者希望每户人家都拥有一间书房的真正含义,幽默诙谐之中尽显睿智。5. 作者说“汗牛充栋,未必是福”,如何理解?6. 文章中大量使用古典诗文和文人典故,请结合文本分析其效果。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

14、成下面小题。郊园闻蝉寄诸弟韦应物去岁郊园别,闻蝉在兰省。今岁卧南谯,蝉鸣归路永。夕响依山谷,余悲散秋景。缄书报此时,此心方耿耿。注韦应物,为京兆杜陵人,少侍明皇、亲历京国繁华;初入仕途,亦主要在京洛之地任职,后离京外任南谯(今滁州)刺史。本诗就写于此时。兰省,即兰台。指朝延秘书省。缄书,书信。耿耿,老想着,心情不安。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题目“郊园闻蝉”交代了地点和事件,“寄诸弟”表明诗歌的写作意图。B. 前两联从时空两个方面构成对比,将两种不同的状态呈现在读者面前。C. 颈联写出了秋天黄昏蝉鸣的高亢悠远,这里的蝉是诗人高洁品格的化身。D. 全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由

15、回忆“去岁”的美好写到“此时”的不安。12. 作者闻到蝉鸣后引发了怎样的思绪和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写诗人不随波逐流,坚守本性,开荒种地,归隐田园的句子是“_,_。(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一句感叹时无英雄,“_”一句通过描写佛狸祠社日的热闹场面,表现对统治者不思进取,百姓愚昧麻木、安于异族统治的忧愤之情。(3)荀子劝学中“_,_”两句指出,整天冥思苦想不如片刻学习,强调“学”比“思”更加重要。(4)苏轼赤壁赋中,“_”一句借昆虫来慨叹生命的短暂,“_”一句直接表达出对人生短暂的感喟。三、

16、基础知识和语言文字运用14.下列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 而今安在哉B. 师不必贤于弟子C.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D.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C. 古之学者必有师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16.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我是敝校山花文学社的社长,我社想出版一本名为我们的青春的书。B. 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C. 陈老师,我是王鹏,下周星期一,将举办我的那部拙著的研讨会,恳请您出席指导,发表一得之见。D. 希望同学们尽量做到提前到达现场,

17、并保持安静,等候嘉宾们的到来,聆听他们的精彩演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赢了,中国女排姑娘们赢了!随着惠若琪一记漂亮的扣杀,中国女排3:1力克塞尔维亚,时隔12年再次登上奥运最高领奖台。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即将落幕之际,中国女排以一场_的比赛,让五星红旗再次高高飘扬在里约赛场。这是一场精彩的决赛,有超七成的中国电视观众在大洋彼岸为中国女排加油助威,而赛场上的女排姑娘们_,用精彩的表现回敬亿万国人的_;这是一场为己正名的比赛,面对小组赛后的种种指责,中国女排顶住压力绝地反击,用淘汰赛的连克劲敌回应_。( )通过女排这次夺冠,让人们改善了看法,明白了有种精神叫女排精神。不论输赢,始终永不褪色

18、,这就是女排精神;平常默默支撑,关键时刻能担当重任,团结一致,一往无前,这就是女排精神;任他东西南北风,她们打不垮拖不烂,这就是女排精神!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大快人心 不负众望 关注 置疑B. 酣畅淋漓 不负众望 关注 质疑C. 酣畅淋漓 不孚众望 关心 质疑D. 大快人心 不孚众望 关心 置疑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她们的铿锵有力的步伐告诉世界,女排精神从未褪色。B. 她们用铿锵有力的步伐告诉世界,女排精神从未褪色。C. 女排精神从未褪色,是她们用铿锵有力的步伐告诉世界的。D. 从未褪色的女排精神,是她们用铿锵有力的步伐告

19、诉世果的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女排这次夺冠,让人们改善了看法,明白了有种精神叫女排精神。B. 通过女排这次夺冠,让人们改变了看法,明白了有种精神叫安排精神。C. 通过女排这次夺冠,人们改善了看法,明白了有种精神叫女非特神D. 女排这次夺冠,让人们改变了看法,明白了有种精神叫女排精神。20.某校语文老师组织学生编辑一本供同学们阅读的校本文选。下列篇章按思想内容分成三个单元,请你像第一单元那样为第二、三两个单元各拟写一个标题。第一单元 天地的情怀(1)地球,我的图亲 郭沫若(2)太阳吟 闻一多(3)河床 昌耀第二单元 _(4)悼念乔治桑 雨果(5)悼靳以 冰心

20、(6)世间最美的坟墓 茨威格(7)泰戈尔 徐志摩第三单元 _(8)战士与苍蝇 鲁迅(9)论雷峰塔的倒掉 鲁迅(10)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鲁迅21.“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是清代左宗棠书塾的一副对联,我们知道“读破万卷”,首推名著经典,“神交古人”,当交心灵品格。中外名著中有许多值得我们“神交”的艺术形象,请从下面推荐的人物中任选一个,先填写其所在作品的名称及作者,再用一句话概述你与之“神交”的理由。贝多芬 保尔柯察金 诸葛亮 苏轼 鲁迅 毛泽东(1)我选_,出自作品_,作者是_。(2)理由:_。四、写作22.阅读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小作文。“特殊语言

21、”常是特别有效,因为它可以摆脱字句的固定意义。语言像是个社会定下的筛子,如果我们有一种情意和这筛子的格子不同也就漏不过去。我想大家必然有过“无言胜似有言”的经验。于是在熟人中,我们话也少了,我们“眉目传情”,我们“指石相证”,我们抛开了比较间接的象征材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了。生活群体不一样,自然“眉目传情”“指石相证”的含义也不一样,你的生活中有没有“无言胜似有言”的现象或经历?你观察的社会群体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将你的发现或调查写成小片段。要求:语言通顺,100150个字。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有人说: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有人说:逆水行舟用

22、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还有人说:并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这些话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你读了它们有什么启发呢?请以其中的一句或者综合几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 C2. D3. C4. B5. 书籍并不能给人带来物质层面上的财富,反而会带来一些生活上的不便和麻烦;书籍只有装入肚中,成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才能免去生活中的烦扰,成为一种财富,成为一种福气。6. 使文章整体呈现出大气典雅、精美端庄的风格,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审美趣味;扩大了文章的容量,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

23、化底蕴和人文素养,提高了文章的思想深度。7. C8. C9. D10. (1)即使是左右的侍从,衣帽不端正就不相见,因此亲友和家中的人都尊敬他。(2)厨师送来食物,失误而打翻了,(萧秀)离开后登车去朝堂,整个上午没吃饭,也不责备厨师。11. C 12. 对家园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本诗是写给“诸弟”的,去年的郊园一别,归途漫漫,蝉鸣不休,诗人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尽寓其中。对宦途失意的悲伤之情。去年听到蝉鸣是在朝廷的秘书省,可现在却卧于南谯,两相对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限宦途失意之悲流露而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闻蝉地点的转换,“去岁”到“今岁”,时光变迁,蝉鸣依旧,依托山谷中蝉鸣,把我的悲伤消散于秋景之中。对前途命运的忧虑之情。听蝉声悲秋景,寄托于书信后仍然心情不安,为兄弟和自己的前途命运而担心。13.(1)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一片神鸦社鼓 (3)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14. A15. B16. D17. B 18. B 19. D20. (1)深沉的怀念 (2)思想的光芒21.(1). 示例:(1)我选贝多芬 名人传 罗曼罗兰 (2)隐忍苦难,抗争命运,创造欢乐,给人们以安慰、勇气和力量22.略23.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