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综合练(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9143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综合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综合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综合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综合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综合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述类文本阅读综合练(30分钟18分)一、(2019山西45校高三一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现在我国的法学教育出现了法学院专业设置越来越细的新情况,把原来一个法学院拆分为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法律学院、行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侦查学院等等。这样的设置所培养的学生很难避免知识领域不够广泛的弊端,教师长期在这样的专业分工下从事教学和研究,也很难避免学术视野愈来愈狭窄的缺陷。著名法学家杨兆龙教授,在新法学月刊1948年第1期上发表了法学界的贫乏一文,他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法律的人最容易犯两种毛病。一是对于与法学有关的非法学科目缺乏必要的了解。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历史

2、学、哲学、伦理学等与法学都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时间与精力的限制,我们当然不能希望各个学法之士对于这些科目都有相当研究,但一个专业的法学家至少应该对与他的法律专业有关的几种科目有适度的认识。二是对于法学科目仅有局部的研究。法律的分门别类,本为研究之方便,并不是彼此间有何严格的界限存在而各自独立。学法之人应该对于整套法律有全面的认识。杨兆龙先生对上个世纪40年代法学界的批评,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由于目前法学教育分工过细,杨先生过去批评的“法学界的贫乏”更有可能愈来愈严重。20世纪以来的社会发展变化已要求在学科分工基础上培养法学通家,即古今通、中外通、交叉通、名实通等。所谓“古今通”,就是要打通中华法系

3、到今日中国依法治国的隧道,寻求中国法治的历史脉络。所谓“中外通”,就是要进行中国和西欧法治的比较研究,通过比较,试图弄清楚中国和西欧的法治究竟是一种文明类型的差异,还是一种发展阶段的差异。而且,西欧的历史在世界范围才是特殊的,希腊罗马那样的奴隶制社会,在其他地方找不到;西欧中世纪采邑分封制、城市制度和教权、王权二元并立制度,在其他地方找不到;西欧资本主义社会从封建母体里正常“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道路,在其他地方也很难找到。正是因为如此,近代复制西欧模式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富强起来、跻身于发达国家的成功者甚少。所谓“交叉通”,就是打通法学与其紧密相关的经济学、政治学、宗教学、伦理学、历史学等隧道

4、。所谓“名实通”,这里的“名”指理论,“实”指实际。“名实通”就是强调要从实践中提升理论。西方法学总体上给人一种重视逻辑假设、忽略历史论证的感觉。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借鉴史学家“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研究精神,把历史和逻辑相统一,对那些不能被历史证明的逻辑假设,虽不能轻易否定,但也不能盲目推崇,只能把其视为一种理念,而非历史事实。从实践中提升理论,比逻辑推理更可靠一些。(摘编自2016年12月19日北京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目前我国法学院专业设置越来越细,其弊端已现,显然不适应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的要求。

5、B.当今法学教育分工过细,会使培养的学生知识领域不广泛,教师也很难避免学术视野狭窄的缺陷。C.法律的分门别类,原本为研究之方便,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彼此间有严格的界限存在而各自独立。D.近代复制西欧模式的发展中国家,很少能富强起来,原因是重视理论假设、忽略实践论证。解析B项,“不广泛”应为“不够广泛”;C项,“彼此间有严格的界限”应为“并不是彼此间有何严格的界限”;D项,因果关系未必成立,近代复制西欧模式的发展中国家,很少能富强起来的事例是说明不能结合本国实际而照搬外国做法的害处,即不能“中外通”的害处。答案A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法学教育出现了法学院专

6、业设置越来越细的新情况,针对这一新问题,作者在文章开篇就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B.文章在论证中引杨兆龙教授的法学界的贫乏一文,意在阐明学法之人应对于整套法律有全面的认识,不能管窥蠡测。C.对于法学教育分工过细,文章先指出现状,接着引杨教授的文章分析,最后指出应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在学科分工基础上培养法学通家。D.文章在分析社会发展变化要求在学科分工基础上培养法学通家这一观点时,对“古今通”“中外通”“交叉通”“名实通”,都做了详细分析。解析D项,文中只是对“中外通”的分析解释比较详细。答案D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所谓“古今通”就是指要寻求中国法治的历史脉络,就是

7、要通晓中国古今法治的联系,把握法治发展变化的规律。B.我们希望每个学法之士对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等与法学有密切关系的学科,都应有一定研究。C.杨兆龙教授的法学界的贫乏,对今天缺乏与法学有关的非法学科目了解或仅研究法学局部的学法之人,仍有借鉴意义。D.“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等的研究精神是应该借鉴的把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史学家精神。解析B项,与原文“我们当然不能希望各个学法之士对于这些科目都有相当研究,但一个专业的法学家至少应该对与他的法律专业有关的几种科目有适度的认识”意思不符。答案B二、(2019广东广州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民族传

8、统手艺及其价值,正在被人们认识,其独特的技艺和工艺价值,也正在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而被人们关注。在许多地方,传统手艺正在成为一种人文资源,被用来建构全球一体化语境中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被激活成当地文化和经济的新的建构方式。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转型,也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保护方法。民族传统手艺生态化保护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要想办法让其“活”在当下。留住手艺,就是留住文化记忆。为了留住文化记忆,就要进行本真性传承。在当代语境中,传统手艺并非只是传统农耕文化遗留下来的“古俗”或“遗物”,它容纳了丰富的历史社会信息,表达了一方水土的集体情感和意志,具有情感交流与生活交际的价值。存活于乡

9、土社区的传统手艺,其价值和意义是在乡土语境中生成和实现的。由于全球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无论是其技艺传承还是生产规模,都不可逆转地在现代社会走向衰落。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不在于其产品,而是要确保其核心技艺不再失传,它涉及技艺本身的传承与记录、传承人的保护和手艺生态语境的恢复三个方面。留住手艺,只有本真性保护是不够的,赋予传统手艺以生命,让其“活”在当下,尚需很好地开发与利用。衍生性生产就是在充分尊重传统手艺形式、内涵和基本元素的前提下,通过题材的转换、内容的变化、功能的放大或用途的改变,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形式。仅就功能而言,既可从物用形态向精神形态衍生,也可从物用形态向文化形态衍生。如景德镇陶

10、瓷工艺的现代转型衍生出的美术陶瓷,使现代景德镇陶瓷发展出了对审美性、艺术性、文化性的追求。再如,传统的刺绣枕片、石雕木雕等非常实用的产品,已纷纷被移植到显示古老文明和民俗的装饰之中。从生态学角度看,这种衍生性生产不仅保护了传统手艺,而且还通过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增强了传统手艺“自我造血”的能力,赋予了手艺与时俱进的品格。生态化保护还需让传统手艺创意性发展。文化生态论认为,文化传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传统手艺的传承也需要创意性发展,它不是新与旧的简单更迭,而是传统智慧与当代生活的有机融合,需要更多汲取传统手艺的理念和经验,形成面向生活的应用和表达。传统手

11、艺及其对物的循环再造、对生态自然的依存,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低碳、环保、循环经济的理念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在当代,一批有眼光的设计师走出工作室,走进田间地头,与传统手艺人有效合作,取得了可贵的创意。以此创意生活,不仅可以继承和延续传统,而且彰显了一种具有积极的时代性的生活态度。(摘编自生态化保护:让民族传统手艺“活”在当下)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代表着民族政治、文化主体意识的传统手艺,正成为地方上文化和经济新的建构方式。B.传统手艺的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是保存核心技艺,特别是对生态语境的恢复性保护。C.实现传统手艺产品从物用形态转向精神或文化形态,是进行衍生

12、性生产的重要途径。D.将传统智慧和当代生活有机融合,才能保护和传承文化传统并彰显积极的生活态度。解析A项,曲解文意,根据第一段“传统手艺正在成为一种人文资源,被用来建构全球一体化语境中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可知,传统手艺是用来建构“民族政治、文化主体意识”,而不是“民族政治、文化主体意识”的代表。B项,以偏概全,根据第二段“确保其核心技艺不再失传,它涉及技艺本身的传承与记录、传承人的保护和手艺生态语境的恢复三个方面”可知,“对生态语境的恢复性保护”只是“确保其核心技艺不再失传”涉及的三个方面之一。D项,根据文末“在当代,一批有眼光的设计师走出工作室,走进田间地头,与传统手艺人有效合作

13、,取得了可贵的创意。以此创意生活,不仅可以继承和延续传统,而且彰显了一种具有积极的时代性的生活态度”可知,“彰显积极的生活态度”并不一定需要“将传统智慧融入当代生活”。答案C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围绕民族手艺的留传问题,从多个方面探讨了传统手艺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B.文章以当代语境下民族传统手艺必然衰落为立论前提,由此引出生态化保护的观点。C.文章以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为例证,表明了传统手艺衍生性生产的重要意义。D.文章第一段提出论点,总领全文,并与末段遥相呼应,形成“总分总”的结构。解析首先对文本进行结构分析,本文第一段提出观点:要想办法让民族

14、传统手艺“活”在当下。二、三、四段分别从要进行本真性传承、要很好地开发与利用、让传统手艺创意性发展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让民族传统手艺“活”在当下。由此可以判断全文采用了“总分”结构。D项,“总分总”显然不当。答案D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民族传统手艺能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并得到人们关注,就有可能避免走向衰落。B.因为民族传统手艺对乡土社区的高度依存,所以建设生态化新乡村是未来发展方向。C.将民族传统手艺完整地保留在博物馆中,这不是对传统手艺真正有效的保护和传承。D.继承延续民族传统手艺,使其创意性发展,能够让其在当代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价值。解析B项,根据文意,该项强加因果。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