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课时作业(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6996 上传时间:2020-01-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0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一、选择题1.(2017福建东山二中期末)观察中国经济GDP增长率变化图(下图),出现第二个快速增长期的直接原因是()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解析图中第二个快速增长的时期是在19911993年间,原因是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答案D2.(2017江苏如东中学月考)目前已具规模的城市群有以沪宁杭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等。这表明()A.出现了城市区域化倾向B.小城镇迅速崛起C.大中小城市和小城

2、镇协调发展D.城市化进程出现曲折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城市群说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城市区域化倾向。B、C两项表述与题干材料不符,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答案A3.(2017江西瑞昌一中月考)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解析题干要求回答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中小城市出现的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的中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A、C项主要作用在于促进局部地区或原有城市的发展,而D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

3、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均与题意不符合,可排除。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促进了一大批中小城市的出现和发展。答案B4.(2017辽宁六校联考)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1982 年为144.6公斤,2002年降至78.5公斤,这表明()A.自然灾害致粮食产量下降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C.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解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答案C5.(2017山西五校联考)阿里巴巴1998年正式注册,随后,卓越、京东、凡客诚品、苏宁易购相继成立。2012年,

4、中国网络零售超过1.2万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网购市场。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已突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10%。这说明()A.电子商务已成为第三产业的主流B.知识经济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C.信息技术推动了企业经营方式的革新D.发展中国家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国出现了众多的网络销售平台,且发展迅速。答案C6.(2017湖南衡阳一中期末)“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各种各样的制服大行其道,其中最有名的有中山服、解放服或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的毛式短上衣”。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建国初期社会物资比较匮乏B.受单一的计划

5、经济体制的影响C.冷战与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D.受苏联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解析新中国诞生时,在冷战形势下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采取与中国主动示好的政策,新中国在外交上推行“一边倒”的政策,并波及至经济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A、B、D项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主要原因。答案C7.(2017江西师范大学附中月考)“粉丝”是现在年轻人中的时尚语言,它来源于英语单词中的fans,即追随者、崇拜者的意思,这说明当代中国语言变化的原因是()A.为适应新事物而创造词语B.受外来语言的影响C.受港台和地方语言的影响D.受生活水平的影响解析“粉丝”是fans的音

6、译,说明中国语言的变化受外来语言的影响。答案B8.(2016北京顺义模拟)下列三幅漫画,反映了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变化。有关漫画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图一时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凭票供应B.图二时期生活物资匮乏,商品供应不足C.图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商品供应充足D.图片说明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经济生活的巨大变化解析上世纪90年代中国还没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WTO是在2001年。答案C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978年到1995年我国GDP平均年增长9.9%,其中1991年到1995年年均增长率高达11.8%,远远超过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亚洲新兴工业国家。1

7、990年我国经济总量排名第十,2001年跃居世界第六位,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一。材料二1978年我国城市化进程缓慢,全国城市化率只有17.9%。1978年到2000年我国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3个,城市化水平提高到36.1%。材料三传统的“四大件”从20世纪80年代前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到20世纪80年代后变为彩电、洗衣机、电冰箱、录音机,如今再变为住房、手机、家用电脑、汽车等。人们日益讲究穿戴,注重品位,追求时尚。(1)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现象并指出原因。(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与前两段材料有何联系?(3)在以上现象的基础上,2002年我国政府又提出了怎样的目标?解

8、析第(1)问,主要从材料中的数据变化分析,材料一反映了GDP的不断增长,材料二反映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原因分析注意结合材料中变化的关键时间信息“1978年”。第(2)问,材料三中“四大件”的变化反映的是生活水平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化;联系结合前两段材料进行分析即可。第(3)问,注意三则材料反映的三个现象,抓住“2002年”这一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应回答目标即可。答案(1)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不断增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和党领导人民不懈的努力。(2)现象: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和观念也不断变化。联系:这是经济发展的最终体现和结果。(3)2002年中共“十六大”发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到2020年GDP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2002年政府还提出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岳麓版 > 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