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选择题1.(2017河北廊坊期中)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A.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D.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解析题目中的“豭”“豕”皆为“猪”的意思,故排除与此无关的B、C两项;家畜饲养业并非畜牧业,故排除D项。答案A2.(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 D.耒耕耜耕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犁牛耕,并被长期
2、沿用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故C项正确。答案C3.(2018河南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庄子中载:“深其耕而熟耰(平整土地)之,其禾繁以滋,予终年厌飨。”吕氏春秋也说:“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这表明战国时期()A.耕作方式仍是刀耕火种B.小农经济已经形成C.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从事农业生产时注重深耕和细心的侍弄会带来好的收成,体现的是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答案D4.(2017湖南长郡中学期中)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
3、,出土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说明战国中晚期在上述地区()A.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C.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解析A项中“开始”两字错误,材料中只表述了战国时期生产中大量使用铁农具,并不能看出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项中的“牛耕”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根据战国时期的墓葬中铁器占了绝大多数,可以看出战国中晚期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C项正确。答案C5.(2018四川乐山高一下学期期中)唐代后期,江东地区的劳动人民发明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短曲辕犁的出现()A.标志牛耕技术普及 B.加速江南经济开发C.促进海外贸易繁
4、荣 D.标志经济重心南移解析这种轻便的短曲辕犁的发明,必然有利于促进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故B项正确。答案B6.(2017辽宁鞍山一中期中)“杈耙扫帚扬场锨,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 D.家庭经营解析农谣介绍中国古代“各种农具要健全”,改进生产工具的目的在于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是古代农业生产的目的;C、D项是古代农业的组织形式,都与材料无关。答案B7.(2018四川乐山高一下学期期中)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
5、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战国时期农业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A.井田制的瓦解 B.水利工程的兴建C.赋税制的改革 D.铁犁牛耕的运用解析春秋后期出现的牛耕在战国中后期实现了与铁犁的相结合,生产工具方面的改进是促成战国时期农业迅猛发展最为关键的要素,故D项正确。答案D8.(2017福建厦门六中期中)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你认为可以适用研究的主题是()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D.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解析四幅图片中的内容均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业翻土工具,所以它们反映
6、的共同主题应该是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故答案选C,A、B和题意无关,排除A、B两项。D与材料主题不相符合,排除。答案C二、非选择题9.(2017太原一中月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三白居易诗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
7、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自然经济的特征。(3)根据材料二指出自然经济对中国古代王朝统治起到的作用。解析第(1)问,首先要明白材料反映的图片所体现的内容,汉代画像砖上的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使用示意图反映的是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王祯农书书影反映了生产经验的总结和指导;都江堰和高转筒车图反映的是水利设施。第(2)问,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概括,关键信息是“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第(3)问,由“治官府,给徭役”“急政暴赋”等信息可知答案。答案(1)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经验的积累;水利工程的修建和水利工具的改进。(答出任意三点即可)(2)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封闭保守;负担较重,容易破产。(答出任意三点即可)(3)保证政府获取赋税,控制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