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课时作业(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6979 上传时间:2020-01-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一、选择题1.(2018广东佛山高一下学期期中)经考古证实,西汉长安城周长25公里多,城内有8条主要大街,其中贯穿南北的一条大街长达5公里多,整个街面宽约50米,而从事商业交易的有九个市,商业店铺,鳞次栉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市的发展已突破政府管辖B.商业繁荣与城市相联系C.当时实行严格的抑商政策D.长安城以经济职能为主答案B2.(2018广东汕头高一下学期期中)杜佑通典记载,唐开元年间,当时“天下无贵物,长安和洛阳的米价每斗不过二十文,面粉每斗三十文,绢每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可见当时()A.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B.经

2、济进步推动商业繁荣C.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D.国内长途贸易兴盛解析材料讲述了唐开元年间物价不高,长安和洛阳的经济发展也带动周边城市商业的繁荣,故B项正确。答案B3.(2017广东深圳中学月考)历史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一堂题为“大唐长安商业”的探究课,以下是同学们收集的部分史料,其中不符合探究课主题的是()A.“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B.“皆云西市有贾胡及波斯邸,能辨识珠宝”C.“夜三更,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以西十二行四千余家”D.“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解析根据材料中探究主题“大唐长安商业”,结合所学唐代城市商业特点:市坊分开,晚唐夜市繁荣等可知,A、B、C三项皆符合题意,草市是指离

3、州县城较远、在交通便利之处因商业需要而自然形成的市,与“长安”明显不符。答案D4.(2018河南平顶山高一下学期期中)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解析由长安商业店铺主要集中于东西两市,说明存在坊市制,而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可知南宋时坊市制度已经瓦解,故B项正确。答案B5.(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下图为北宋末年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

4、中有一处不符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中的错误是()A. B. C. D.解析宋朝时期商业打破了时间界限,出现了夜市,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开封府是北宋京都管理行政、司法的衙署,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瓦子是宋朝出现的娱乐场所,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徽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商帮之一,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6.(2018湖南永州高一下学期期中)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时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B.北方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C.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D.中国古代对外

5、贸易发达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的贯穿南北的长途贩运商业活动,故A项正确;南宋时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因而明朝时南方才是经济重心,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供具有雇佣特征的资本主义萌芽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中仅体现国内各地区间的商业贸易,未体现对外贸易,故D项错误。答案A7.(2017山东淄川一中期中)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西家”进行缫丝生产,然后把缫丝卖掉换取谷子,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较大发展。B项错

6、在仅在乡村发展。C、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8.(2017山东德州一中期末)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解析解答本题需要从阐释概念的角度来深入分析题干材料。中国封建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但统治者从维护统治的需要还是希望保证小农经济的稳定,因此才有重农抑商的政策规定。A、C两项是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B项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之一,但与D项比较,D项应是主要目的。答案D二、非选择题9.(2018湖南永州高一下学

7、期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的对外贸易范围更加广泛,政府的政策也更加开明,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所以唐朝时期吸引了波斯、阿拉伯商人前来贸易,“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中国商人的足迹也远达非洲和欧洲许多地区。摘编自杨晓璐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综述材料二丝绸之路在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唐朝的西部疆域超过了汉朝,设置安西四镇,驻兵防守,由安西都护府管辖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高宗至玄宗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粟特人,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的转运贸易。他们不仅在经济交流而且在文化交流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

8、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历史上,中国的丝绸、陶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这些传统的商品至今依然在海上丝绸之路广袤的沿线上焕发着新春。摘编自百度百科丝绸之路(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答案(1)原因:唐朝封建经济繁荣发展为丝绸之路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唐朝政策开明,社会安定,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为丝路的繁荣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唐朝西部疆域广阔,先后设机构管辖,保护沿途商旅贸易往来,为丝路的繁荣提供了保障;唐朝文化繁荣,制度先进,国力富庶,对很多国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汉朝以来形成的良好基础等。(2)作用: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成为贯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成为欧亚大陆人民的交往桥梁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岳麓版 > 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