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6921 上传时间:2020-01-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了解海禁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掌握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缓慢的原因。2.理解海禁政策的背景、影响;比较海禁政策与重农抑商政策的异同点。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1农业(1)明清时的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天工开物中涉及的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2)双季稻大范围扩种,水稻亩产量增加。(3)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4)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2手工业明中叶以来,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占据主导地位。3商业(1)明中叶以来,商品流通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活跃。(2)出现了专门的手工业产品和原料集

2、散地,发展成工商业市镇。4国力(1)明清国力强盛,突出表现为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2)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3)到19世纪初,世界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中国就有6个。(4)明中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思维点拨明清时期的社会生产力达到了封建时代的最高水平,但与前代相比,生产力的提高只是量的扩大,很少有质的变化。这一提高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供了历史前提,但还不是瓦解自然经济。二、资本主义萌芽1标志明中叶以后,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工场

3、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被学界称为“资本主义萌芽”。2特点把分散的雇工集中起来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较高的民营手工工场,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场和民间小手工作坊相比已发生了质的变化。3地位只在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中存在。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4迟滞因素(1)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2)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也成为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阻碍,限制了市镇手工商业的发展,削弱了开发新能源和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强固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3)官府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等“重本抑

4、末”政策的打压,限制了新生产关系的辐射力,压制了工业化的变革。易混易错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指生产的产品主要投入市场,或转手买卖获取商品利润。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除了生产是以市场利润为目的外,还必须具备自由雇佣关系(支付工资),即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思维点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闭关锁国”政策与“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封建制度的衍生物。三、近代前夜的危机1清朝的海禁政策(1)背景西方殖民势力东来,东南沿海人民与西方人的私人海上贸易很频繁。明清易代以后,东部沿海的抗清势力比较强大。(2)

5、影响: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2世界形势(1)政治:1640年,英国开始进行资产阶级革命。(2)经济: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3)外交:西方国家疯狂地掠夺金钱,贩卖奴隶,开辟市场,建立殖民统治。3出现危机中西国力兴衰的易位大体定局。19世纪初,英国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后,中国社会陷入深重的危机之中。易混易错1海禁政策的根源在于自然经济的存在,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使统治者能够实行这一政策。海禁政策是对外交往的限制政策,而不是完全断绝。2闭关锁国不是禁绝对外贸易闭关锁国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

6、易,如广州“十三行”就是例证。主题一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材料(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永禁机匠叫歇碑结合材料“出资”“计工受值”等关键信息归纳二者关系。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提示材料反映了机户出资经营手工工场,机匠受雇于机户,两者形成自由雇佣关系。2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材料一(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材料二据史料记载,明神宗派出大批税监到各地横征暴敛,几乎是“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造成“商贾断绝,城邑

7、罢市”;清朝“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正税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反映了清朝商人资本的投资方向。说明统治者横征暴敛,加重征税,其直接后果是限制了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根源何在?提示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民贫困,无力购买商品;地主和商人大量买房置地,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政府众设关卡,征收重税;“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根源: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1)市场因素:农民贫困,购买力低;闭关政策很难形成海外市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2

8、)资金因素:重农抑商政策使地主、商人往往把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3)政策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政策,这都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4)政治因素:专制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阻滞着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主题二海禁政策明朝海禁政策的背景材料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

9、易史材料分两层意思。为一层,着眼于消灭反明势力;为一层,体现了朱元璋的“天朝上国”观念,轻视对外交往、贸易。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提示明朝的残余敌对势力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自然经济的影响;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海禁政策推进的原因及评价(1)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根本原因: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进行殖民扩张。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思想意识:盲目自大,自认天朝上国,物产丰富,不需要外夷货物。(2)评价作为一种消极防御的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有一定的防卫作用。但

10、从长远看,它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失去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机会。使中国军事技术落后于西方,最终导致落后挨打。对比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政策项目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表现(1)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2)对商业征收重税(3)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留广州一口通商;并规定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和管理对外贸易评价封建社会初期,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封建统治的巩固;明清时期,阻碍工商业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近代社会的落后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使中国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

11、的科技,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1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应该是()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答案D解析明清时期,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故选D。2“(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材料可以用来研究()A古代官办手工作坊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答案B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募旁邑民为拥”“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石门镇油坊主为了满足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雇用旁邑

12、八百余人,每日付给其酬劳,他们之间形成了雇佣关系,这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私营手工业,故A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3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略B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C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D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答案D解析明中叶以后,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但是经济上占主导地位的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政治上与小农经济相适应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

13、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地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D明朝造船技术落后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可知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5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否,近来丝价竟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A天津地区 B上海地区C苏杭地区 D珠三角地区答案D解析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留广州一地对外贸易,从材料中“大冈墟”“洋船”可以看出当地民

14、众在集市上获取对外贸易信息,故答案为D项。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熙元年)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拆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清屈大均广东新语材料二(康熙五十五年下诏)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清圣祖实录(1)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影响。(2)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这里的“海禁”与材料一中的“海禁”有什么不同?答案(1)原因:封锁台湾(或收复台湾需要)。影响:给沿海居民带来巨大灾难。(2)目的:清除海贼(防止沿海商人与海盗勾结)。不同:材料一:完全禁止;材料二:限制。解析第(1)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绝接济台湾之患”分析,是为了封锁台湾;影响根据“生灵之祸,莫惨于此”分析,给广东沿海居民带来灾难。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此即海贼之薮也”分析可知是为了清除海贼;第二小问,比较两则材料中政策的不同点,材料一中“空其人”说明禁止,材料二中“可使贸易”“不可令往”说明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岳麓版 > 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