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课时作业(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6887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选择题1.1983年,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这表明他()A.坚持和平统一为唯一方式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C.倡导两党间进行对等谈判D.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坚持和平统一为唯一方式,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一国两制”的内容,故B项错误;从“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实行第三次合作”,可知邓小平主张与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合作,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故D项错误。答案C2.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说明了“一国两制”()A.构想正式提出 B.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C.有了宪法保证 D.构想得到了成功实践解析材料中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可见“一国两制”方针有了宪法保证。答案C3.“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台湾摆脱日本殖

3、民统治B.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C.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D.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答案D4.下面的图片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制度的体现,两种制度下的地方最大的不同是()A.前者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的自治权B.前者是少数民族当家做主,后者是外国人当家做主C.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D.前者有利于各民族的繁荣,后者有利于祖国的统一解析两幅图片分别代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民族自治区有一定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一国两制”下的香港保留资本主义制度。答案C5.“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

4、陆在那头。”造成诗人离愁别绪的主要历史原因是()A.一国两制制度的实行 B.台独势力C.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 D.冷战格局解析由“海峡”“大陆”可知是指台湾问题,此是我国内政问题,是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败退台湾导致的现象。答案C6.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的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关系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A.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B.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C.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D.倡导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解析“一国两制”的构想不是出自告台湾同胞书,是由邓小平提出,故A项排除。“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属于九二共识,不符合告台湾同胞书的时间,故B

5、项排除。倡导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不符合告台湾同胞书的史实,故D项排除。答案C7.台湾经济研究院董事长江丙坤表示,“九二共识”不仅是两岸和平的基础,也是台湾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石。台湾同胞应该深刻认识到“九二共识”的重要性,共同为两岸和平做出贡献。“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均()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认同社会主义制度C.承诺实现和平统一 D.认可“一国两制”解析“九二共识”的内涵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A项正确。答案A8.2016年11月1日,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国民党主席洪秀柱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洪秀柱表示承认“九二共识”赞同“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这表明()祖国和平统

6、一符合中华民族的心愿“一个中国”原则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台独”缺乏历史依据和政治基础此次访问为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平等对话创造了条件A. B.C. D.解析国共双方都强调“九二共识”“一个中国”,符合两岸人民的心愿,正确;“一个中国”的原则,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复兴,两岸和平,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要求,故正确;历史上两岸同属一家,同宗同源,语言文化相通,二战后日本无条件投降,以文件的形式确认台湾回归祖国。而且国际上普遍承认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正确;习洪会再次确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在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为两岸、两党和平对话创造了条件,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二、非

7、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早在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材料二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材料三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

8、“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第三条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状?据材料三指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以及现今中国政府确立的解决方式。答案(1)窃取:日本发动甲午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澎湖列岛。原因: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收回台湾。(2)现状:台湾与大陆分离。历史原因:中国内战遗留问题。解决方式:“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但我们也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岳麓版 > 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