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方山子传》巩固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4286 上传时间:2019-12-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8课 方山子传》巩固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28课 方山子传》巩固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28课 方山子传》巩固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28课 方山子传》巩固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8课方山子传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崇、敬仰B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志向、行为C方山子傥见之与傥:或许,可能D欲以此驰骋当世驰骋:纵马奔跑答案D解析驰骋:施展抱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A解析A项都是连词,表递进。B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C项介词,在/介词,比。D项代词,他的/副词,大概,表推测。3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A不同,不同

2、B不同,相同C相同,相同D相同,不同答案A解析然而,表转折;表承接。代词,代方山子;的。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谪居于黄谪:降职B见方山子从两骑从:跟随C一发得之发:射箭D园宅壮丽,与公侯等等:等同,相似答案B解析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随。5下列各句中,与其他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晚乃遁于光、黄间B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C鹊起于前D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答案B解析B项为判断句,A、C、D三项皆为状语后置句。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

3、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

4、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6清代王文儒评此文:“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是()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A BC D答案C解析是描述他的“侠”。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

5、,自得其乐。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己之“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时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答案D解析A项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项陈述“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C项理解有误,方山子自己就是一个“异人

6、”,当然会同类相求。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过岐亭,适见焉。译文:_(2)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译文:_(3)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译文:_答案(1)经过岐亭,恰好见到了方山子。(2)方山子也很惊讶地盯着我,问我来这里的原因。(3)借此机会与我在马上谈论军事及古往今来的成败得失,自认为是当世的豪杰、志士。三、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清王士禛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举

7、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即与其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士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固耽内典注,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论数卷而已。先生尝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

8、,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予辈皆为赋诗。未几,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襆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操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选自钱仲联主编

9、广清碑传集,有删节)注内典:佛经。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坐终日晏:平静B子孙不肖而居厚实居:积储C不接当事当事:权要D必合古人矩度矩度:气度答案D解析矩度:规矩,法则。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熙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古,能诗善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B梁熙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C梁熙恬淡好静,不恋官场。他在朋友聚谈时经常默坐其间,含笑不语;在京做官时总想辞去官职,去享受清静的读书生活。D梁熙深研佛典,

10、志趣清雅。他博览佛经,对某些佛经要义体悟得特别透彻;酷爱古帖,还对一些书法名作的情况颇为熟悉。答案B解析本题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B项原文第3段开头部分说,官吏为了名声,都在努力突显自己,只有梁熙淡泊宁静。但文章并没有提到梁熙“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这一信息,属于无中生有。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译文:_(2)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译文:_(3)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译文:_答案(1)(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2)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

11、难纷然并起,人人凭恃意气不肯服输。(3)我担心这三蠹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涉及词类活用、倒装句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省略句。(1)“于”,向。“誓于神”即“于神誓”。“污”,玷污。“自污”即“污自”,宾语前置。(2)“酣”,酒喝得很畅快。“负”,凭仗,依恃。“下”,退让,让步。(3)“忧”,祸患。12梁熙年少时具有怎样的品质和特点?答:_答案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古,能诗善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参考译文先生姓梁,名熙,字缉,皙次是他的别号。先生出身于世代显贵的家庭,自幼不喜欢纨绔子弟的习气,读

12、书崇尚古风,把名利看得微不足道。在诗歌方面特别喜欢陶渊明,年少时就写出诗句:“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辈们都感到吃惊诧异。十三岁被补荐为诸生第一名,文名很大。先生通过了顺治三年举行的乡试,又过了十年考中进士。(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他爱民如子,政绩位居西安第一。先生在咸宁做官半年,回朝后又做了云南道监察御史。当时,世祖章皇帝(顺治帝)正重视广开言路,御史台和地方官员都趾高气扬,像猛禽一样凶狠残暴来博取名声。只有先生淡泊宁静,当值结束后就焚香扫地,平静地坐上一整天,就像脱离了寺院的闲僧一样。有空闲时就与他的朋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士禛这些人外出游览

13、丰台、草桥等风景名胜,有时大家也一起到寺庙、道观聚餐。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难纷然并起,人人凭恃意气不肯服输。(这时候)先生默然坐在那里,或者微笑着一言不发。先生偶尔说出一句话,每个人就会觉得自己说错了,觉得自己说得太烦琐了。先生本来就沉醉于佛经,对于佛教三藏十二部经书没有不研究的,而通过楞严经更是领悟了潜心修行和修行成功的要旨。每次到他住的地方拜访,(我们看到)除了简陋的绳床和药灶之外,陪伴他的只有几卷经书而已。先生曾经在秦地巡视茶马生意,自己却穷得一个钱也没有。有人对他说(让他借机挣钱),他就笑着说:“我把这事想得很透彻了。做官而谋取私利,为子孙打算而已。如果子孙无能却积储富足,将会有三蠹

14、到来,一是盗贼,一是赌徒,一是倡优。我担心这三蠹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先生在京城,每天都想回归田园,嘱托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来表达自己的心意,我们都为他赋了诗。不久,先生因病辞归故里。淄川高念东侍郎赠诗说:“燕台襆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大概记录了当时的实情。回归田园之后,先生更加耿直、自我约束,不和权要交往者。同年进士王中丞做了河南巡抚,多次派人来访馈赠礼品,先生一点也没接受。先生回信说:“我有个癖好,就是酷爱古人字帖,如同古人喜欢饮龙团茶、赏廷珪墨一样。听说宋仲温写的兰亭十三跋在松江府亭被临摹了,赵子昂写的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如果您能够各惠赠一篇给我,我要感谢您的恩赐。”他高雅的情操就像这样。先生在古文方面创作不多,但只要有作品,就一定符合古人创作的规矩,而他尤其擅长表达修禅得到喜悦的文字。先生生于明朝天启壬戌年,在康熙壬申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苏教版 >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