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钴鉧潭西小丘记》巩固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4264 上传时间:2019-12-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 钴鉧潭西小丘记》巩固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2课 钴鉧潭西小丘记》巩固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2课 钴鉧潭西小丘记》巩固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2课 钴鉧潭西小丘记》巩固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2课钴潭西小丘记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道:道路B殆不可数殆:几乎C余怜而售之怜:可怜,同情D铲刈秽草秽:污秽答案B解析A项道:走。C项怜:喜欢。D项秽:杂乱。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由其中以望是其果有遭乎货而不售余怜而售之A和相同,和也相同B和相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相同D和不同,和也不同答案D解析其:它的;语气副词,难道。售:卖出,买。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货而不售B可以笼而有之C农夫渔父过而陋之D其冲然角列而上者答案C解析C项是意动用法,其他三项是名词用作动词。4下列各

2、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可以笼而有之 B丘之小不能一亩C虽古好事之士 D悠然而虚者与神谋答案A解析B项古义:不足,不满。今义:不行。C项古义:爱好山水。今义:好管闲事,喜欢多事。D项古义:广大的样子。今义:悠闲的样子。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B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C若牛马之饮于溪D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答案A解析A项是省略句。B、C、D三项是倒装句。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

3、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货而不售:_(2)伐去恶木:_(3)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_(4)以效兹丘之下:_答案(1)卖(2)不好的(3)美好的(4)尽力贡献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货而不售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余怜而售之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A和相同,和也相同B和

4、相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相同D和不同,和也不同答案D解析而:表转折,但;表顺承,就。之:代词,它;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小丘是继西山之后柳宗元发现的又一胜地,形状像熨斗,位于山口西北二百多步之处。柳宗元花四百两银子从唐姓主人手中将它买下,成了它的新主人。B西小丘长期被废弃,秽草丛生,恶木纵横。柳宗元和他的朋友将其铲刈、砍伐、焚烧,使西小丘展现出美丽的容颜:嘉木挺立,美竹婀娜,奇石峥嵘。C西小丘是幸运的。它小巧、美丽,在偏远之地却被人轻贱,沦为弃地,它与柳宗元的偶然遇合彻底改变了命运。相比之下,它的新主人却不那么幸运。D西小丘是柳宗元坎坷的

5、人生际遇的象征。它在荒山无人问津,在京城却重金难买。作者借它倾诉不平之鸣,宣泄自己怀才不遇、屡遭打击的内心忧愤。答案A解析水潭的形状像熨斗,而不是小丘的形状像熨斗。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译文:_(2)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译文:_答案(1)于是就轮番取来了一些用具,铲割败草,砍掉杂树,燃起了熊熊大火焚烧掉一切荒秽。(2)即使是古时爱好山水的人,也未必能有此幸运啊!三、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游黄山日记徐霞客初六日,天色甚朗。觅导者各携筇上山,过慈光寺。从左上,石峰环夹,其主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疏木茸茸中,

6、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余独前,持杖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凿一孔,以移后趾。从行者俱循此法得度。上至平冈,则莲花、云门诸峰,争奇竞秀,若为天都拥卫者。由此而入,尽皆怪松悬结。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平顶短髲,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松石交映间,冉冉僧一群从天而下,俱合掌言:“阻雪山中已三月,今以觅粮勉到此。公等何由得上也?”且言:“我等前海诸庵,俱已下山,后海山路尚未通,惟莲花洞可行耳。”已而从天都峰侧攀而上,透峰罅而下,东转即莲花洞路也。余急于光明顶、石笋矼之胜,遂循莲花峰而北。上下数次,至天门。两壁夹立,

7、中阔摩肩,高数十丈,仰面而度,阴森悚骨。其内积雪更深,凿冰上跻,过此得平顶,即所谓前海也。由此更上一峰,至平天矼。矼之兀突独耸者,为光明顶。由矼而下,即所谓后海也。盖平天矼阳为前海,阴为后海,乃极高处,四面皆峻坞,此独若平地。前海之前,天都莲花二峰最峻,其阳属徽之歙,其阴属宁之太平。余至平天矼,欲望光明顶而上。路已三十里,腹甚枵,遂入矼后一庵。庵僧俱踞石向阳。主僧曰智空,见客色饥,先以粥饷。且曰:“新日太皎,恐非老晴。”因指一僧谓余曰:“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则今日犹可抵石笋矼,宿是师处矣。”余如言登顶,则天都、莲花并肩其前,翠微、三海门环绕于后,下瞰绝壁峭岫,罗列坞中,即丞相原也。

8、顶前一石,伏而复起,势若中断,独悬坞中,上有怪松盘盖。(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改)注髲:毛发。矼:石桥。枵:肚子饿。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觅导者各携筇上山筇:竹杖B公等何由得上也 由:由于C余急于光明顶、石笋矼之胜 胜:美景D其内积雪更深,凿冰上跻 跻:攀登答案B解析由:介词,从。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山松树特点鲜明,树身不高,树形奇特,被旅行家徐霞客称之为奇山之中的奇品。B作者从莲花峰一路北下直到前海,然后又经过一段特别狭窄的山路,才到达了天门。C智空招待作者吃了粥,又帮他安排了登山路线、午饭时间和住宿的地方,非常周到。D光明顶前有一块

9、巨石,先伏后起,像是两截,在山坳里突出悬空,上面还长着松树。答案B解析应是从莲花峰经过天门,然后到前海。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从左上,石峰环夹,其主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译文:_(2)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则今日犹可抵石笋矼,宿是师处矣。译文:_答案 (1)(我们)从左面往上攀登,石峰环绕相夹,那里的石级被积雪铺平,满眼望去就像白玉一般。(2)您如果还有力气,可以先登上光明顶,然后再吃中饭,那今天还可以抵达石笋矼,在这位禅师处住宿。13徐霞客凭借什么成功登上黄山?请简要概括。答:_答案客观上:天气好,有帮助,有工具。主观上:心态积极(意愿强烈),体力充沛,讲究

10、方法。参考译文初六日,天色很晴朗。寻觅到一位向导,各自拿着竹杖上山,经过慈光寺。(我们)从左面往上攀登,石峰环绕相夹,那里的石级被积雪铺平,满眼望去就像白玉一般。透过稀疏的(覆盖着雪的)茸茸树枝,仰望黄山群峰盘绕,唯独天都峰巍然向上挺立。走数里路后,石级更加险峻,积雪更加深厚,那些背阴的地方积雪已冻结成冰,坚硬光滑,不容脚踩稳。我独自一人上前,拿着竹杖凿冰,凿出一个孔放置前脚,再凿一个孔,来移动后脚。跟从我的人都依循这一方法得以通过。往上走到平冈,看见莲花峰、云门峰等山竞相奇秀,就像是天都峰的簇拥护卫者。从这里进去,全都是怪异的松树悬空盘结,高的不满一丈,矮的仅有几寸,平平的树冠短短的松针,树

11、根盘绕,树干弯曲如虬龙,越是短粗的越是苍老,越是矮小的越是奇特,没想到这神奇的山里还有这样神奇的品种啊!在奇松怪石交相辉映之间,一群僧人仿佛是从天缓缓而降,向我们慢慢走来,都合起掌说:“我们被雪阻隔在山中已三个月,现在为了寻觅粮食才勉力走到这里。各位是从哪里上来的?”又说:“我们前海各庵的僧人,都已下山;后海的山路尚未通行,只有莲花洞的路可以通行。”后来从天都峰侧面攀援上去,穿过山峰缝隙下来,向东转就是去莲花洞的路了。我急切地想游览光明顶、石笋矼的胜景,于是顺着莲花峰向北走,上上下下好几次,到达天门。天门两边有刀削般陡直的石壁相夹,中间宽仅能摩肩而行,高达数十丈,仰着脸向上攀登,阴森得令人毛骨

12、悚然。天门里积雪更深,凿出冰洞然后向上攀登,走过这里就到平顶,就是人们所说的前海了。从这里再登上一峰,到达平天矼。平天矼上独耸而突兀的地方,是光明顶。从平天矼向下走,就是所谓的后海了。大约平天矼的南面是前海,北面是后海,就是最高的地方,四面都是险峻的凹地,唯独这里有如平地。前海的前面,天都、莲花两座山峰最高峻,它南面属于徽州府的歙县,北面属于宁国府的太平县。我到平天矼时,很想朝光明顶攀登上去。已走了三十里山路,肚子很饿,于是走进平天矼后面的一座庵里。庵里的僧人都坐在石头上晒太阳。主持名叫智空,看见我们饥饿的脸色,先拿粥给我们吃,并且说:“刚出来的太阳太明亮,恐怕不会是长久的晴天。”于是指着一位僧人对我说:“您如果还有力气,可以先登上光明顶,然后再吃中饭,那今天还可以抵达石笋矼,在这位禅师处住宿。”我照他所说的登上光明顶,只见天都、莲花两峰在前方并肩而立,翠微、三海门在后面环绕,向下鸟瞰,极陡峭的山崖峰岭,罗列于大山坞中,那就是丞相原了。光明顶前有一巨石,低伏一段后又重新峙立,那情势就像中断一样,孤立地悬在山坞里,石上有怪异的松树盘绕覆盖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苏教版 >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