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课管仲列传春秋第一相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终善遇之善:很好地B.鲍叔遂进管仲 进:举荐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知:了解D.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修:修建答案D解析D项修:修复,修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D解析A项介词,把/动词,认为。B项代词,他/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代词,他/指示代词,那,那些。D项连词,于是,就。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管仲因而信之B.贵轻重,慎权衡C.然孔子小之D.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答案A解析A项为使动用法,其他三项
2、均为意动用法。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B.俗之所否,因而去之C.鲍叔不以我为愚D.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答案C解析C项古今意义相同,均为“愚笨”。A项古义:困窘,不得志。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B项古义:为两个词,“因”指“趁机”,“而”指“就”。今义:表示结果。D项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多用于子弟)。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若属皆且为所虏B.公子纠死,管仲囚焉C.管仲既用,任政于齐D.分财利多自与答案D解析D项为宾语前置句,A、B、C三项均为被动句。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管仲夷吾
3、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
4、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6.对下列加点
5、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合:使会集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贾:经商,做买卖C.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死:为死D.管仲因而信之 信:相信答案D解析信:使守信用。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C解析C项都是介词,凭借/因为。A项都是介词,替。B项都是介词,被。D项都是连词,就。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而管仲辅佐公子纠,公子纠死后,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尽心竭力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B.鲍叔牙知道管仲穷困且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供养,就经常默许他多分利。鲍叔牙给处在逆境的管仲以
6、理解和支持,管仲亦视鲍叔牙为知己,二人友情,世称“管鲍之交”。C.管仲相齐,能够顺应民心,利用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取得了突出的政绩。D.文末引用“孔子小之”之类的话,侧面表达了司马迁对管仲的不满。答案D解析司马迁引用孔子的话,不是表达对管仲的不满。从“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看出,其实是对管仲的肯定。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译文:_(2)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译文:_答案(1)我被囚禁而忍受耻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不因小节而感到羞愧,却
7、以功名不在天下显扬而感到耻辱。(2)太史公说:管仲是人们公认的贤臣,但孔子却看不起他。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晏子列传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
8、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太史公曰:吾读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改)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君语及之,即危言危:危险B.晏子出,遭之
9、涂 涂:道路C.越石父请绝 绝:离开D.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 谢:感谢答案B解析A项危:严肃认真。C项绝:断绝关系。D项谢:道歉。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灵公、庄公、景公均为帝王的谥号,其中“庄”“景”是褒义的,“灵”是贬义的。古有“胜敌克乱曰庄”“布义行刚曰景”“乱而不损曰灵”之说。B.“帛”指中国战国以前的丝织物,曾在古代作为实物货币使用。“衣帛”意为“穿着丝绸做的衣服”。C.“骖”本意指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左骖即三马中左边的马。D.“驷”指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套着四匹马的车,文中用的是前面第一个意思。答案D解析应是后面第二个意思。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
10、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己者。译文:_(2)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译文:_答案(1)不对。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得到伸张。(2)晏子觉得奇怪,就询问他,车夫把实情告诉了晏子。晏子就推荐他担任大夫的官职。13.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了晏婴的哪些品格?答:_答案节约俭朴,敢于直言,对人宽容,为人谦逊。参考译文晏平仲,名婴,是春秋时齐国莱地夷维邑人。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约俭朴,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他担任齐国宰相之后,吃饭不看重有肉,妻妾不穿丝织物。他在朝廷上,国君跟他说话,他就严肃认真地回答;国
11、君没有跟他说话,他就直道而行。国家有道,就服从命令去做事;国家无道,就衡量命令,酌情而行。因此连续三朝在诸侯中闻名。越石父是贤人,不幸被抓进牢狱。晏子出门,在路上遇见了他,当即解下马车左边的马将他赎出,用车拉回家。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绝交。晏子大惊,整顿衣冠,表示道歉,说:“我虽然不仁,不过刚把你从灾难中救出来,为什么你这么快就提出绝交呢?”越石父说:“不对。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得到伸张。刚才我在牢狱中,是因为人们不了解我。您已经了解我把我赎出来,这就是知己;是知己却还对我这样没有礼貌,因此还不如在
12、牢狱之中。”于是,晏子请他进去,奉为上客。晏子任齐国宰相,坐车出门,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窥视丈夫。她的丈夫替宰相驾车,上面遮着大伞盖,手里鞭策四匹马,神气扬扬,非常得意。不久车夫回家,他的妻子就提出要离去。驾车人询问缘故。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担任齐国宰相,在诸侯中名声传扬。今天我看他出门,神思深沉,常常表现出自我谦抑的样子。现在你身高八尺,才不过当人家的车夫,可是你的心里自以为很满足,所以我提出离去。”这件事以后车夫的态度变得谦卑起来。晏子觉得奇怪,就询问他,车夫把实情告诉了晏子。晏子就推荐他担任大夫的官职。太史公说:我读了晏子春秋,其中所记载的内容真是详细啊。我已经读了晏子著的书,又想看看他做的事,所以写了他的传记。至于他的书,世人大都有,因此不选入,只是选晏子的一些未见记载的事迹。假使晏子还在世,我即使是替他驾车,也是非常令人高兴仰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