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六国年表》自测自评(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3926 上传时间:2019-12-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8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课 六国年表》自测自评(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6课 六国年表》自测自评(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6课 六国年表》自测自评(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6课 六国年表》自测自评(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6课 六国年表》自测自评(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时间:50分钟满分:70分)一、基础积累(19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后:然后B.及文公逾陇,攘夷狄,尊陈宝 尊:敬祀C.传曰“法后王” 传:传世的典籍D.凡二百七十年,著诸所闻兴坏之端 端:头绪答案A解析“后”是意动用法,以为后。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A.大夫世禄B.著诸所闻兴坏之端C.矫称蜂出 D.表六国时事答案B解析B项,“端”,名词,头绪,没有活用。A项,“禄”,名词作动词,享受俸禄;C项,“蜂”,名词作状语,像蜂一样;D项,“表”,名词作动词,列表叙述。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

2、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因:根据,凭借B.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 以:因为C.故禹兴于西羌 于:从D.因举而笑之,不敢道 而:连词,表转折答案D解析“而”不是表转折关系,表承接。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诸夏宾之 B.东竟至河C.今秦杂戎翟之俗 D.汉之兴自蜀汉答案D解析A项,“宾”同“摈”;B项,“竟”同“境”;C项,“翟”同“狄”。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B.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C.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D.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答案C解析A项指

3、“为什么一定要”。B项指“中原地区”。D项指“地势”。6.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4分)或曰“_,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于东南,_。答案东方物所始生收功实者常于西北二、文本训练(课内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太史公读秦记,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君子惧焉。及文公逾陇,攘夷狄,尊陈宝,营岐雍之间,而穆公修政,东竟至河,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

4、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三国终之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矫称蜂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比于戎翟,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盖若天所助焉。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 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

5、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传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悲夫!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年,著诸所闻兴坏之端。后有君子,以览观焉。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及文公逾陇,攘夷狄攘:驱逐B.营岐雍之间 营:开发C.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 擅:擅自D.为其有所刺讥也 刺:嘲讽答案C解析擅:专断。8.下面属于作者认为秦国强大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文公逾陇,攘夷狄,尊陈

6、宝,营岐雍之间,而穆公修政盖若天所助焉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A. B.C. D.答案B解析是秦超越本分的表现,不是司马迁的观点,是司马迁认为“法后王”的原因。9.联系全文,下列分析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在我们今天看来,秦国一代一代的君主殚精竭虑,苦心经营,应该是秦统一天下的主观因素。B.在我们今天看来,六国“矫称蜂出,誓盟不信”“不能约束”,都给原本弱小的秦国以发展壮大并最终吞并六国提供了客观因素。C.文中反复出现的彗星以及“盖若天所助焉”都表现了作者对迷信思想的认可,这是作者认识的一个局限。D.作者为了表达对秦国暴

7、政的不满,完全否定了秦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D项“完全否定”错,作者认为“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1)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3分)译文:(2)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4分)译文:(3)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4分)译文:答案(1)诸侯(依然是很)安逸的样子,不去讨伐他,于是天下都争着忙于战事了。(2)大凡发起大事的人一定在东南,而获得实效的人常在西北。(3)秦国得志以后,焚烧了天下的诗书典籍,对其他诸侯的史书烧得更加厉害,因为这些书里有指责秦国的内容。三、类文阅

8、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馀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馀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锄豪杰,维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

9、。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注】放弑:指商汤王放逐夏桀,周武王诛杀商纣。轶(y):胜过。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平定海内,卒践帝祚践:登上B.德洽百姓,摄行政事 洽:润泽C.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 期:日期D.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 适:恰好答案C解析期:约定。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虞舜、夏禹之所以兴盛,是因为他们通过自己多年积累善行,从而赢得百姓爱戴。B.秦国是经过了先后数代君

10、王的励精图治,到秦始皇时才灭亡六国,统一了天下。C.秦始皇虽然行德义,鉴于之前战争不断是由于诸侯存在,所以采取了不分封功臣、毁坏有名的城池、销毁兵器等做法,以图万世帝业的安定。D.秦朝末年,天下英雄豪杰互相联合,反抗秦朝,终于灭亡了强大的秦朝,其中既有人为的因素,又有上天的意愿。答案C解析秦始皇“行德义”错。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1)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6分)译文:(2)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5分)译文:答案(1)五年之间,号令变更了三次,自从有人类以来,帝王受天命的变更还不曾有这样急促的。(2)实行德治像虞、

11、夏、汤、武那样,使用武力像秦国这样,才能成功,统一天下是如此艰难。14.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表明了统一天下的不易?请予以概括。(4分)答:答案虞舜、夏禹兴起的时候,积累善行和功劳的时间长达几十年。商汤、周武称王是由契、后稷开始讲求仁政,实行德义,经历了十几代。一百多年以后,到了始皇帝才兼并了官吏贵族们,统一天下。【参考译文】太史公研读关于秦楚之际的记载,说:最早发难的是陈涉,残酷暴戾地灭掉秦朝的是项羽,拨乱反正、诛除凶暴、平定天下、终于登上帝位取得成功的是汉家。五年之间,号令变更了三次,自从有人类以来,帝王受天命的变更还不曾有这样急促的。当初虞舜、夏禹兴起的时候,他们积累善行和功劳的时间长达几十年

12、,百姓都受到他们恩德的润泽,他们代行君主的政事,还要受到上天的考验,然后才即位。商汤、周武称王是由契、后稷开始讲求仁政,实行德义,经历了十几代,(到周武王时,)竟然没有约定就有八百诸侯到孟津相会,他们还认为时机不到,从那时以后,才放逐了夏桀,杀了商纣王。秦国自襄公时兴起,在文公、穆公时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到献公、孝公之后,逐步侵占六国的土地,经历了一百多年以后,到了始皇帝才兼并了六国诸侯。实行德治像虞、夏、汤、武那样,使用武力像秦国这样,才能成功,统一天下是如此艰难。秦称帝之后,忧虑过去的战争之所以不断,是因为有诸侯的缘故,因此,对功臣、宗室连一尺土地都没有分封,而且毁坏有名的城池,销毁刀箭,铲

13、除各地的豪强势力,打算保持万世帝业的安定。然而帝王的功业,从民间兴起,天下英雄豪杰互相联合,讨伐暴秦,气势超过了三代。从前秦国的那些禁令,恰好用来资助贤能的人排除创业的患难而已。因此,发愤有为而成为天下的英雄,怎么能说没有封地便不能成为帝王呢?这就是上天把帝位传给所说的大圣吧?这难道不是天意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如果不是大圣,谁能在这乱世承受天命建立帝业呢?四、语言运用训练(10分)15.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5分)说到黄侃,人们多半会想到他的趣闻逸事,虽然知道他是国学大师但对其学问多半_,对其人生意义毫不关心,而多津津乐道于他的“故事”:人们把他的存在当作_了

14、。从当时到现在,了解他二三事的人仍只是把他当作“疯子”一类的天才型学人而_。A.愿闻其详谈吐置之度外B.语焉不详谈资一笑置之C.愿闻其详谈资置之度外D.语焉不详谈吐一笑置之答案B解析首先,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选择。愿闻其详:为带有请求说明的意味。语焉不详:是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结合关联词“虽然但”“对其人生意义毫不关心”等分析,用“语焉不详”。谈吐:言语应对,是人类交流的一种能力表现。谈资:为谈话的资料。结合动词“当作”分析,用“谈资”正确。置之度外:不去考虑,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一笑置之:笑一笑,就把它放在一边了。表示不当回事。结合语境,应该是不当回事,用“一笑置之”,综合B项正确。16.下面一幅题为“目标”的漫画,其寓意与格言不相吻合的一项是()(5分)A.翱翔始于学步,登高起于足下B.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之行足下始C.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D.一步登天终成空,脚踏实地才是真答案C解析A项,“翱翔始于学步,登高起于足下”与漫画中描述的孩子吃力攀登寓意相符。B项,“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之行足下始”是这幅漫画的寓意。C项,“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与漫画寓意不符。D项,“一步登天终成空,脚踏实地才是真”是漫画的寓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苏教版 > 《史记》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