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分散系(5)专项测试(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12641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分散系(5)专项测试(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分散系(5)专项测试(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分散系(5)专项测试(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分散系(5)专项测试(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分散系(5)专项测试(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分散系(5)1、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B.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溶液胶体浊液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几纳米或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D.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将悬浊液中的分散质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2、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首先发现了入射光透过胶体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鸡蛋清溶液 蒸馏水 淀粉溶液 硫酸钠溶液 沸水中滴人饱和FeCl3溶液 肥皂水A.B.C.D.3、下列有关溶液或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 )(填序号)A.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B.用FeCl3溶液涂抹伤口能止血是

2、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C.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出现黄色浑浊,是因为发生反应:D.某无色溶液中滴加BaCl2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证明原溶液中含有4、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体系的稳定性,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B.种分散系的分散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但只能是纯净物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它利用了光的衍射原理D.火力发电厂的烟气管道里安装的静电除尘装置,利用了胶体的电泳原理5、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和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得到黑色

3、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36nm之间的磁流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B.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所得的分散系中水是分散质D.将所得分散系过滤,在滤纸上能得到分散质6、化学无处不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雾霾” 等空气污染的治理方面,化学不能发挥作用B常温下,可以用铁罐贮存浓硝酸,说明铁与浓硝酸不反应C用豆浆可以制作出美味可口的豆腐,运用化学知识可以解释其原理D氯气、明矾是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两种化学试剂,均可用于自来水消毒7、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已知淀粉遇碘变蓝色。现将淀粉溶液和稀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袋中,并将该半透膜袋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

4、取适量烧杯中的液体进行实验,下列操作现象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 )A.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加入碘水不变蓝C.用一束平行光照射烧杯中的液体,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D.加入碘水变蓝色8、下列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实验现象解释AKI淀粉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蓝淀粉能与Cl2发生反应B胶体的微粒可以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胶体的微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C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溶液中有Na+、无K+D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一定是由于该溶液中含有A.AB.BC.CD.D9、某温度下,饱和石灰水的溶解度为S g,密度为,向足量该饱和溶液中加入

5、m g ,充分作用后,恢复到原来温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最终得到沉淀的质量大于B.该饱和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为C.最终所得溶液pH不变D.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为10、硫化砷胶体呈现黄色,将硫化砷胶体置于U形管中,在U形管两端胶体的液面上加人浸有KCl的琼胶(起导电作用),插人两个电极(电极只伸入到琼胶中),将两个电极分别接在直流电源的两个电极上。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按照胶体胶粒吸附电荷的规律,硫化砷胶体的.胶粒带有_电荷。2.实验过程中,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_3.这个实验叫做胶体的_实验,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_11、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胶体的制备实验。甲同

6、学:向1的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溶液。丙同学: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5滴6滴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试回答下列问题: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2.证明有胶体生成利用的胶体性质是_。3.利用胶体进行实验: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胶体微粒带_(填”正”或”负”)电荷。若向其中加入饱和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若向其中加入浓盐酸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4.胶体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_。12、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所示:1.P点的含义是_ 。 2. (“能

7、”或“否”)在t2时,配制50%的a溶液。3.t2时,a、b、c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 后, 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4.t1时,有物质c的饱和溶液120g,为降低物质c的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操作中合理的有 。A.恒温蒸发10g水 B.加入10g物质aC.升温至t2 D.先升温至t2, 再加入10g水1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_。2.要使50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3.50时,将40g乙物质放入88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精确

8、到0.1%)。4.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溶液均一稳定,胶体属于介稳体系,浊液不能稳定存在,所以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A项正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顺序为浊液胶体溶液,故B项错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C项正确。 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是纯净物,不属于分散系;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3答案及解析:答案:BC解析: 4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其依据是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

9、故A错误;分散系是将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几种物质中得到的体系,故分散质可以是纯净物,也可以是混合物, B错误;丁达尔效应利用的是光的散射原理,可以用于区分溶液和胶 5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题述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故该分散系为胶体,A项错误,B项正确;该胶体中水为分散剂,C项错误;胶体微粒能透过滤纸,D项错误。 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 7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半透膜完好无损,说明半透膜袋内的淀粉胶粒没有透过半透膜,只有、和透过半透膜而进入烧杯内,因此只要证明烧杯内的液体中不含淀粉胶粒,就能说明半透膜完好无损。 8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 9答案及解析:答案

10、:B解析:m gCaO溶于水发生反应:CaO+H2OCa(OH)2,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质量为,由于原饱和溶液中溶剂减少,则会析出部分溶质,所以最终得到的沉淀的质量大于,A正确;该饱和溶液的溶解度为S g,则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错误;最终得到的还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由于温度相同,则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溶液的pH不变,C正确;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D正确。答案选B。 10答案及解析:答案:1.负; 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阳极一端U形管中液体的颜色加深,另一端液体的颜色变浅3.电池 ; 胶粒带电解析: 11答案及解析:答案:1.丙; 2.丁达尔效应;

11、3.正;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沉淀会溶解(溶液变黄色)4.解析:1.制备胶体是把饱和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不能用NaOH溶液,否则产生的是沉淀,丙同学操作正确。2.检验胶体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3.胶体具有电泳现象,胶体微粒是红褐色的,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区颜色加深,说明胶体微粒向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区移动,胶体微粒带正电荷。胶体中加入电解质具有聚沉的性质,形成沉淀,沉淀能溶于酸。 12答案及解析:答案:1. 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0g2.否;3.cba;4.BCD解析: 13答案及解析:答案:1.降温结晶; 2.加入甲(或恒温蒸发水); 3.28.6%; 4.乙甲丙 解析: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化学 > 化学高考 > 二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