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邮市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8 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寥廓(ku) 灰烬(jng) 槎桠(ch) 靡盬(g)B. 黏合(zhn) 溷浊(hn) 衽席(rn) 涂抹(mC. 聆听(lng) 匀调(tio) 婆娑(su) 忖度(cn)D. 菹醢(z) 艾蒿(ho) 夹层(ji) 流岚(ln)【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汉字的读音。考生应结合字意及词性来辨析。A 项, “灰烬”中的“烬”应读 jn,属于前鼻音;“灰烬”的意思是“物品燃烧后的剩余物” 。B
2、项, “黏合”中的“黏”应读 nin,该字只有一个读音,意思是“像胶或糨糊的性质” 。D 项, “夹层”中的“夹”应读 ji, “夹层”指的是“指处于另外两层之间的层” ;“夹”是多音字,读 ji的时候,指的是“两层的衣服”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梁山小石湖风景区,将真山真水与花园洋房相结合,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感受 在石湖旁花园里的惬意。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 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如今,时代发生了巨变。我们依然要研讨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 ,是因为它们经受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其传达的很多道理依然 ,依然有旺盛的生
3、命力。A. 徘徊 安谧 牢不可破B. 徜徉 安宁 颠扑不破C. 徘徊 安宁 颠扑不破D. 徜徉 安谧 牢不可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义词及成语的辨析。考生应先分析近义词中的不同义项,从侧重点、用法、情感色彩等方面辨析。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或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第一句中说“在石湖旁花园里的惬意” ,应使用“徜徉” 。安宁:侧重强调周围因没有骚扰而使人安心。安谧:侧重强调安稳、正常和安静的状态。第二句中是说“家”给人的感觉,应使用“安宁” ,重在强调“安心” 。牢不可破:牢固得不可摧毁,不可动摇,比喻异常坚固。颠扑不破:无论
4、怎样摔打都不会破损,比喻理论正确,无法驳倒推翻。这里“很多道理”应该用“颠扑不破”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并成功在轨运行,这不仅让人类对无垠太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国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 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C. 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D. 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
5、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 项,语序不当, “不仅”和“也”后面的内容要互换。B 项, “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与“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搭配不当,可改为“演这个角色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D 项, “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句式杂糅, “造成、遭到” ,将“遭到”删去。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 B项,
6、压缩后可以发现, “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不能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4.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不耻相师(羞耻)吾方高驰而不顾(顾忌)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普遍)外与天际(边缘处)
7、 穷回溪(走到尽头)凌万顷之茫然(失意的样子) 而绝江河(横渡)置之河之漘兮(水边) 驽马十驾(匹)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 ,这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结合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不耻相师” , “耻”本是形容词,但后面跟了宾语,活用为意动词,以为耻;“吾方高驰而不顾” , “顾”在此处应是“回头看” ;“外与天际” , “际”本是名词,但在此处做谓语,应活用为动词,交会;“凌万顷之茫然” , “茫然”在此处是形容“万顷” ,浩荡渺远的样子;“驽马十驾” , “驾” ,指马一天行走的路程。5. 下列各组
8、加点字解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扣舷而歌之 不知东方之既白B. 其出人也远矣 其可怪也欤C.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而绝江河D. 醉则更相枕以卧 故为之文以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解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这是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结合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来辨析。C 项,两个“而” ,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却。A 项,第一个“之” ,音节助词,无实义;第二个“之”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 项,第一个“其” ,代词,他们,指“古之圣人” ;第二个“其” ,语气副词,表示反问,难道。D 项,第一个“以” ,
9、连词,表修饰关系;第二个“以” ,连词,表目的关系,来。6.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结,是我国诗歌的生命起点。它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约 305篇诗歌,按风 雅 颂三类编辑。 硕鼠选自魏风 ,它是一首奴隶反剥削反压迫的政治讽刺诗。B. “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其流变经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阶段。文赋不刻意求对偶声律辞采典故,句式参差错落,押韵比较自由,通篇贯穿散文气息,清新流畅,如苏轼赤壁赋 。C. 边城中借老船夫之口介绍了湘西民俗的两种求婚:一是走车路,小伙子为姑娘唱三年六个月歌;二是走马路,由家长请媒人到女方提亲。D. 明天
10、中的单四嫂子恪守封建的节烈观,面对蓝皮阿五等流氓的侮辱、社会的冷漠、特别是儿子死亡的重大灾难,只能屈辱孤寂地忍受命运的宰割。【答案】C二、文言文阅读(18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方密之先生传方先生讳以智,号曼公,巡抚孔炤长子。崇祯十三年进士。未授官,而巡抚为杨嗣昌劾罢下狱。先生怀血疏膝行,号泣长安门外。阅两载,疏无由达。上寻释巡抚而授先生翰林院检讨。会李自成破潼关,先生自请效力行间,范公景文复疏荐之,召对德政殿,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以忤执政意,不果用。俄,京师陷,先生哭临殡官东华门,被执,加刑毒,至两髁骨见,不屈。贼败,南奔。值马、阮乱政,修怨,欲杀之,遂流离岭表。自作序篇 ,
11、上述祖德,下表隐志,变姓名,卖药市中。顺治三年,桂王称号肇庆,以与推戴功擢右中允。扈王幸梧州,擢侍讲学士。明年拜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旋罢相。固称疾,屡诏不起。尝日:“吾归则负君,出则有亲,吾其缁乎!”未几就絷平乐。其帅欲降之,令冠服置左,白刃置右,惟所择。先生辞左受右。帅更加敬礼,解其缚,始听为僧。先生既隐于禅,名日宏智,居浮山称愚者。 先生生有异禀,年十五,群经子史略背诵,博涉多奇。著书数十万言,名流海外。先生所著书日余二卷, 切韵声源一卷, 通雅五十二卷, 物理小识十二卷,药地炮庄九卷, 诸子燔痏若干卷, 畿表若干卷, 浮山前后集二十二卷, 前后编十六卷。马其昶日:通雅 、 物理小识诸书
12、,文渊阁皆著录,提要称其援据奥博,明一代考据之书罕与并;而山阳汪文端公亦尝语徐六襄先生:“浮山愚者学博而精,其所著书,实开本朝经师门径。 ”嗟呼,先生躬豪杰之才,遭逢季运,以占毕称,岂其志哉! (选自马其昶桐城耆旧转 ,有删改)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阅两载,疏无由达 阅:经历B. 明年拜礼部侍郎 明年:第二年C. 未几就絷平乐 就絷:被拘捕D. 群经子史略能背诵 略:略微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自成攻破潼关后,方以智向朝廷请求到军中效力,皇上立即就召见了他,但因为得罪权臣没有被任用。B. 顺治三年,桂王在肇庆登基,方
13、以智因为参与拥戴桂王有功,被提拔为右中允。跟随王驾到了梧州,被提拔为侍讲学士。C. 清兵在平乐抓住方以智后,让他选择做官还是就刑,他选择了死,清军解开了捆绑他的子,听任他当了和尚。D. 方以智天资禀赋卓异聪颖,涉猎广泛,学问广博而且精深,他所著的书,开创了明朝经学的路径。9. 翻译下列句子。(1)先生怀血疏膝行,号泣长安门外。(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答案】7. D 8. A 9. (1)参考译文:方先生怀里藏着用血写成的奏章,用膝盖在地上前行,在长安门外号哭。 (“怀” , “膝” ,
14、省略“于” 、状语后置)(2)参考译文: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和黄鳝的洞穴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这是)因为心思浮躁呀!(句意, “非无” , “用心” )(3)参考译文: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众人” , “下” , “耻” )(4)参考译文: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哭泣。 (“舞” , “泣” ,“嫠妇” )【解析】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D 项, “群经子史略能背诵” , “略”如解释为“
15、略微”与前后的语境不合;文中说的是“先生生有异禀,年十五,群经子史略背诵,博涉多奇” , “有异禀”说明他很聪慧, “博涉多奇”说明涉猎很多, “群经子史略背诵”应是说“经史子集上的文章的大体上都能背诵” ,这才能与前后的语境相合;“略”应解释为“大体”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A 项, “皇上立即就召见了他”错误;从文中来看, “范公景文复疏荐之”才被皇帝召见。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
16、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关于 A项的内容,文中说的是“会李自成破潼关,先生自请效力行间,范公景文复疏荐之,召对德政殿” ,选项跳过“范公景文复疏荐之”这一环节,有误。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
17、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 “怀” ,名词做动词,怀里藏着;“膝” ,名词做状语,用膝盖;“号泣”后面省略“于” ;“号泣长安门外” ,状语后置,应为“(于)长安门外号泣” 。第二句中, “非无” ,除了没有;“用心” ,古今异义, “用” ,因为,“心”心思。第三句中, “众人” ,古今异义,一般人;“下” ,方位名词做动词,不及;“耻” ,形容词意动,以为耻。第四句中, “舞” “泣” ,动词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嫠妇” ,寡妇。参考译文:方先生的名讳是以智,号曼公,是巡抚方孔炤的长子。崇祯十三年考
18、取进士。没有被授予官职,他的父亲被杨嗣昌弹劾罢官关入监狱。方先生怀里藏着用血写的奏章,用膝盖在地上前行,在长安门外号哭。过了两年,奏章都没有办法送进朝廷。不久,皇上释放了他的父亲并且授予方先生翰林院检讨的官职。恰逢李自成攻破了潼关,方先生向朝廷请求到军中效力,范景文也向朝廷上书推荐他,皇上在德政殿召见他,方先生的回答都能够切中要害,皇上拍着桌子称好。因为违背了权臣的意思,最终没有被任用。不久,京城陷落,方先生到东华门哭送皇上的殡葬,被李自成抓住,施加刑罚,被打到两脚踝骨都露出来了,都没有屈服。李自成失败后,方先生向南方逃难。正赶上马士英、阮大铖乱政,报复旧怨想杀他,方以智于是流落岭外。他曾写过
19、一篇文章序篇 ,上陈述祖上之德,下表白自己隐居之志,更改姓名,在集市上卖药。顺治三年,桂王在肇庆登基,他因为参与拥戴桂王有功,被提拔为右中允。跟随王驾到了梧州,被提拔为侍讲学士。第二年,官拜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不久,被罢免宰相之职。他坚决借病推脱,多次被征召也不出来做官。他曾经说:“我如果回朝廷任职,就辜负了国君,如果出游又辜负了父母,我还是披缁衣为僧吧!”后来到了平乐,他被(清兵)抓住。清帅想劝降他,左手拿着官服,右手拿着白晃晃的刀子,要他选择。方以智走向右边(选择了死) 。清帅对他更加礼敬,解开了他身上捆绑的绳子,听任他做和尚。方以智天资禀赋,卓异聪颖,十五岁时,经史子集上的文章的大体上
20、都能背诵,他涉猎广泛,大多较为独特。方以智编著的书籍有余二卷, 切韵声源一卷, 通雅五十二卷, 物理小识十二卷, 药地炮庄九卷, 诸子燔痏若干卷, 畿表若干卷,浮山前后集二十二卷, 前后编十六卷。马其昶评论道:通雅 、 物理小识诸书,文渊阁都有记述收录。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赞他们援引广泛,深奥广博,整个明朝的考据书很少能有与他们相提并论的。而山阳汪文端公也曾经跟徐六襄先生说:“方以智学问广博而且精深,他所著述的书,实际上开创了本朝经学的路径。 ”啊,方先生具有出众的才能,却遭到了朝代末了的厄运,因为著述丰富而为人称道,哪里是他的志向呢?三、古诗词鉴赏(8 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
21、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宋)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 (1) ,刚道 (2) 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注】 (1)宋玉作风赋 ,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 (2)刚道:“硬说”的意思。10. 词的上片侧重写景,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11. 结合句子分析下片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态度。【答案】10. 虚实结合。实写“快哉亭”周围的苍茫阔远的景致;虚写回忆中的扬州“平山堂”
22、迷蒙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在“快哉亭”前的欣喜(爽朗、愉悦、快活)之情。 11. “一千顷倒碧峰” 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山水画卷,展现了作者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忽然白头翁”一白头翁是作者自身人格风貌的写照,暗含了作者敢于搏击风浪的豪情;“堪笑雌雄”运用典故,阐明风无雌雄之分,暗含人无高下之分的观点;“一点快哉风”以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只要具备浩然之气,任何境遇都能泰然处之,享受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展现了作者身处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的人生态度。【解析】10.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词的上片侧重写景,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 ,这是考查技巧,且题干中给出暗示, “侧重写景” ,可见应侧重考查
23、写景的技巧。考生应先回顾写景的技巧包括哪些,然后再分析诗句。上片前四句“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以实笔写景,目光由远及近,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长记平山堂上” ,一个“记”字转入对平山堂的回忆,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 “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1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结合句子分析下片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态度” ,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 “一千顷,都
24、镜净,倒碧峰”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展现了作者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忽然”两句,写一阵巨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至此,作者的描写奇峰突起,由静境忽变动境,从而自自然然地过渡到全词着意表现的着重点一位奋力搏击风涛的白发老翁。这位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暗含了作者敢于搏击风浪的豪情。以下几句,作者由风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对战国时楚国兰台令宋玉所作风赋的议论。作者看来,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
25、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伟风神即是明证。其实,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苏轼这种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
26、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题干明确要求“分析下片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态度” ,考生需要分析下片写了哪些内容,如前三句写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其中蕴含了欣赏美景的欣喜之情;紧跟着两句对白头翁的描写则蕴含了一种搏击风浪的豪情,按
27、照这样的方式进行分析即可。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故不积跬步,_。 (荀子劝学 )(2)_,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鱼我所欲也)(3)驾一叶之扁舟,_。 (苏轼赤壁赋)(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5)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6)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7)_,虽僻远其何伤! (屈原涉江 )(8)日暮相关何处是?_。 (崔颢黄鹤楼 )【答案】 (1). 无以至千里 (2).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 举匏尊以相属 (4). 陟罚臧否 (5). 粪土当年万户侯
28、(6).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7). 苟余心其端直兮 (8). 烟波江上使人愁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故乡在远方张抗抗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19 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离杭州100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我长到 30岁时,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上空遮天蔽
29、日,鸟声盈盈。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新会县世为葵乡,小河碧绿的水波上,一串串细长的小船满载清香弥漫的葵叶,沉甸甸贴水而行,悠悠远去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淼的洛舍洋,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而外婆早已过世了。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
30、地道的浙江人氏。听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移来德清洛舍;又听说洛舍其名是早年此地曾有一支移民来自洛阳,洛阳人之舍,谓之洛舍。由此看来,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系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欢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我欣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属于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人味” ,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格格不入我究竟来自何方?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
31、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岭群山。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偶有暖泉顺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亮晶晶地披了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若闭上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着树叶的声音。那是我21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那时住帐篷,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隆隆如森林火车如林场的牵引拖拉机轰响。时时还夹着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声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红,淡紫色的炊
32、烟缠绵缭绕,门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夜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一条条丝带般的脚印儿,细细辨认,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个个问号,清晰又杂乱地蜿蜒于雪原,消失于密林深处我 19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长的种子。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我们像一群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然而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地。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2
33、0 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的家园。(有删减)13. 从景物描写的角度鉴赏第段。14. 第段“我究竟来自何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5. 文章写了几个作者曾经到过的故乡?作者对他们分别怀有怎样的情感?16. 结合全文,探究标题“故乡在远方”的深刻意蕴。【答案】13. 选取了北方冬天特有的景物,运用想像的表现手法,想象出了一幅朦胧、生机、静谧的山中雪景图。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展现出山中景物朦胧、生机;以声衬静,以落雪声衬托出山中的静谧。 14. 内容上:用疑
34、问语气,单句独立成段,强烈表达出“我”对故乡的陌生感。结构上:承接上文“我”对故乡的陌生、茫然、隔膜与格格不入的感觉;引出下文寻觅、创造第二故乡一一精神家园的感悟。 15. 宁静而充满诗意的广东新会老家,作者对它怀有陌生感;温馨湿润富有生机的杭州洛舍镇的外婆家,作者觉得与它格格不入;粗犷质朴遥远寒冷的北大荒,作者觉得与它血液相融。 16. 故乡不仅是祖辈生活过的地方、自己的出生地,还是自己曾经留下奋斗足迹的地方,更是自己在不断寻觅、创造着的能让人心灵安宁净化的精神家园。追求精神家园的脚步不会停止,更丰富的故乡精神家园永远在远方。【解析】13.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从景物描写的角度鉴赏第段” ,
35、这是考查学生鉴赏语言的能力。首先要明确鉴赏对象的表达方式,从文中来看,属于描写;然后明确鉴赏的角度,一般从选取的材料、运用的修辞、感官、动静、虚实、遣词造句等角度赏析。 “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偶有暖泉顺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亮晶晶地披了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若闭上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着树叶的声音。那是我 21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 ,从修辞角度来看, “山泉一路叮咚欢歌”“雪花亲吻着
36、树叶”运用了拟人, “水晶一般” “如桑蚕啜叶,婴童吮”运用比喻;从感官角度来看, “山泉一路叮咚欢歌” “能听见雪花亲吻着树叶的声音”是听觉, “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等是视觉;从选材角度来看,选取“山泉” “柞树林” “小清雪”等。1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第段“我究竟来自何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是考查句段的作用。对于此类题目,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内容上,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结构上,根据句段在文中的位置,考虑与上下文的关联。 “我究竟来自何方?”这是一个疑问句,且是独立成段,为何产生这个疑问,因为上文说“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格格不入” ,表现出“我”对故乡
37、的陌生感;从结构上来看,独立成段且处于文中的句子一般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处也是,由上文引发疑问,因疑问引出下文寻觅、创造第二故乡的感悟。点睛:对于句段的作用题,考生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思考,一是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二是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三是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四是掌握常见答题模式。答题方向如下: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感情,进一步写出了(题旨或作者意图) ;结构上,作为开头与标题的关系点题(照应标题) ,与下文的关系为下文写埋下伏笔(张本、铺垫) (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 (照应下文) (奠
38、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本题中, “我究竟来自何方”独立成段,这就暗示考生要从承上启下方面思考与上文和下文的关联。1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写了几个作者曾经到过的故乡?作者对他们分别怀有怎样的情感” ,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第二段说“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可见答题区域应在下文, “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 ,“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 “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人味 ,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格
39、格不入” “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地。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 ,依据这些内容可以概括出答案。16.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全文,探究标题故乡在远方的深刻意蕴” ,这是针对标题设题,问的是标题的“意蕴” 。一般要从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深层意) 、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象征意)等角度作答。 “故乡在远方” ,从文中来看,第三到八节写祖辈生活过的地方、自己的出生地,第十和第十一节写自己留下奋斗足迹的地方;最后一段写到的“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的家园” ,本文就是按照由实到虚的顺
40、序展示了“故乡”的意蕴。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各题。硬汉缺失的硬伤杨洪涛曾几何时, “小白脸” “娘娘腔”是大众形容男性缺乏男子气概的贬义词,今天却打着“小鲜肉”的旗号大行其道。近年来,中国影坛硬汉形象越来越少,花美男、 “小鲜肉”成为影视创作的关键词。“小鲜肉”的走红也是近年国内演艺界深受日韩娱乐潮流影响的表现之一。早些年,由于日韩的演艺行业起步较早、产业化程度较高、演艺人员培养体系较为成熟,其影视文化产品和演艺明星深受中国观众喜欢。日流、韩流风靡一时,日韩明星的花美男形象也成为年轻的中国艺人争相效仿的目标。纵览荧屏,从邻国当“练习生”归来的一些知
41、名艺人,果然都继承了花美男的“衣钵” 。而这些韩式中国明星的言行举止又直接影响到更为年轻的中国人。从过往的艺术经验来看,时代在变迁,艺术在发展,影视审美潮流的更替轮回原属正常现象。荧屏需要表现带有青春、校园、励志元素的现实生活,也需要俊雅清新的青少年偶像。花美男的存在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和影视创作的多样化,本无可厚非。然而,凡事皆有度。荧屏、银幕上花美男的泛滥和硬汉的缺失,一是会损害影视创作的健康发展。在粉丝经济的助推下, “颜值”成为拉动收视率和点击率的重要指标。为了迎合时下拜金主义和消费主义的风气,有的创作者用“小鲜肉”+时尚装束+香车豪宅诱惑观众。必须指出, “剧作不行脸来凑”是创作乏
42、力的表现。如果把“小鲜肉”奉为影视创投的圭臬,无论什么题材、什么剧情、什么角色,皆以体貌闲丽的花美男作为主角,是对艺术创作基本规律的严重违背。比如抗日题材作品中,启用面若桃花的花美男,每次战斗时都一袭华服、头油锃亮,一番厮杀过后发型仍纹丝不动,还时常摆个造型,就会令观众大跌眼镜。谍战、军事、侦探是更适合硬汉形象大展拳脚的题材,如果都是清一色的“小鲜肉” ,纷纷走青春偶像路线,将会令影视创作的导向、审美和发展走入误区。二是会误导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审美趋向、价值判断乃至自我塑形。如果过度迷恋长相,只看“颜值”不看故事,让自带柔光、肤如凝脂的“小鲜肉”统领影视创作,会令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审美水平
43、流于幼稚和肤浅。如果年轻观众纷纷效仿“小鲜肉”的精致装扮,那么长此以往,有血性的硬骨头男儿会越来越少。今天, “90后” “00后”成为影视市场的消费主体,他们是中国的未来,他们所关注和接受的信息、所塑造和形成的观念都会反作用于社会。 “90后” “00后”新生代审美能力、价值观仍在塑形阶段,容易成为被糊弄的对象。当作品的艺术格调不高,编剧、导演、演技跟不上时,创作者就用“小鲜肉”的脸来占据年轻观众的视线,阻隔了他们的深度思考,这会对其审美判断、价值塑造带来不容忽视的伤害。硬汉缺失,花美男包打天下,是当今影视创作的硬伤。纵观影坛,新生代知名演员当中称得上硬汉的寥寥无几。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
44、魂。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里应该有阳刚之气、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当然,也有令人欣慰的案例,比如国庆档票房火爆的湄公河行动以及为纪念长征胜利 80周年创作的电影勇士 ,皆以荧屏硬汉宣示阳刚之气的热力回归。中国影视界应该多一些刚毅果敢、气宇轩昂、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影视创作者要有文化自觉,养浩然之正气,多塑造一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大丈夫,用积极、健康的姿态引领受众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选自人民日报2016 年 12月 16日,有删改)17. 清简要概述第二段的论述层次。18. 第七段中举湄公河行动和勇士票房火爆的例子有什么作用?19. 荧屏、银幕上花美男的泛滥和硬汉的缺失会带来哪些影响?请作简
45、要概括。【答案】17. 首先提出“小鲜肉”的走红是近年国内演艺界深受日韩娱乐潮流影响的表现之一;接着论述年轻的中国艺人争相效仿日韩明星的花美男形象,并影响到更为年轻的中国人;最后指出花美男的存在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和影视创作的多样化,但须有度。 18. 证明中国影视中作品中有充满阳刚之气、体现忧患意识、家国情怀和文化自觉的作品;说明影视欣赏者(中国观众)有对“硬汉”的审美需求,当下社会仍然不失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正确的审美情趣。 19. 会损害影视创作的健康发展,将会令影视创作的导向、审美和发展走入误区;会误导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审美趋向、价值判断乃至自我塑形;会影响文化基因和文化自觉。【解
46、析】17.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概述第二段的论述层次” ,这是考查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思路。先看第二段共有几句话,围绕一个什么中心。第二段共九句话,一、二两句分析小鲜肉走红的原因:近年国内演艺界深受日韩娱乐潮流影响;三、四、五几句指出日韩娱乐潮流影响对中国艺人以及年轻人的影响;六、七、八、九客观指出花美男的存在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和影视创作的多样化,但须有度。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分段或分层阅读全文,逐段或逐层概括段意或层意。遇到个别语句不懂时,可以先跳过去,等读完全文,再回读。比如本题中,是问第二段的论证思路,应先标出这一段的句数,本段共九句。然后要抓中心句和关键句,尤其是起始句、结束
47、句和结论句,明晓每段要表达的意思;找出作者的观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明确作者要论证、阐发什么,是怎样论证、阐发的,用了哪些论据和方法,论点和论据有怎样的联系等。比如本文第二段,九句话围绕“原因影响评价”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可以作为标志性的词语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以及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阅读时要特别将它们圈画出来。18.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第七段中举湄公河行动和勇士票房火爆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这是考查论述类类文本中论据的作用。首先明确论据的类型,这是举例论证,作者在例证前面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里应该有阳刚之气、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 ,从“当然,也有令人欣慰的案例” ,可见作者举出例子的目的是为了证明中国影视中作品中有充满阳刚之气、体现忧患意识、家国情怀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