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里的风》教学设计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07135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自然里的风》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自然里的风》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 流动的空气第四课 大自然里的风一、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要求:1. 在教师引导下,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2. 在教师引导下,知道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教材分析:大自然里的风是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第4课。本课主要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调查大自然里空气流动现象。第二个活动是以海陆风的成因分析,初步了解大自然里风的形成也是由于热空气上升、较冷空气流动补充有关。显然第一个活动采用谈话法,第二个活动是建立海陆风成因的模型。学生分析: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已建立的科学概念有:空气是客观存在的,哪怕平时我们看不到它,它有一些特征;空气和其他其物体一样也占有着一些空间

2、,且会充满各处;空气受热后会成为热空气,热空气会上升,上升后留下的空间会被附近的较冷空气补充,这样空气就会流动起来。本节课着重通过搜集事实依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了解风的形成原因。二、学习目标:1.知道大自然里也有空气流等的现象,空气流动会形成风,了解风的成因。2.通过对风的成因的研究,培养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等科学思维能力。3.在寻找大自然里的风的过程中发展证据意识。三、学习重点:1.知道大自然里也有空气流等的现象,空气流动会形成风,了解风的成因。2.通过对风的成因的研究,培养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等科学思维能力。3.在寻找大自然里的风的过程中发展证据意识。四、学习难点:1.知道大自然里也有空气流

3、等的现象,空气流动会形成风,了解风的成因。2.通过对风的成因的研究,培养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等科学思维能力。3.在寻找大自然里的风的过程中发展证据意识。五、教学准备:教材、教学课件、风的形成模型或图片、记录本等六、学习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空间,周围较冷的空气会流动过来补充。在大自然里,我们是否也能观察到空气流动的现象呢?学生联系生活,回忆大自然中的现象:风。举出生活中的例子。从大自然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发学生的兴趣。活动探究1.通过刚刚的讨论,大家都想到了大自然中的风,下面积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一下大自然中空气流动的踪迹吧

4、!想一想,我们要怎样才能找到呢?怎么证明空气流动起来呢?2.教师提出要求:文明观察、安全活动。3.观察结束后提出问题:在校园里找到了那些空气流动的现象?怎样证明空气流动起来了?这种空气流动对学生有影响么?如果走出校园到大自然里寻找空气流动的现象,会有什么发现?我们把空气流动的现象称为什么?1.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制定计划。(到有旗帜的地方、树林、用纸条测试)2. 小组按计划进行活动,并记录。3.小组汇报记录信息(国旗飘扬、红领巾和头发被吹起来、纸条被吹动),知道大自然中空气流动的现象被称作风。通过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计划,按照计划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通过汇报分享交流搜集到的信息,培养学

5、生分析综合能力,有证据意识。达成学习目标3。猜想假设1.根据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能否对大自然里风的形成原因提出自己的猜想呢?1. 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知识进行猜想,说出自己的假设。(是不是和热空气上升有关系呢?是不是阳光下是热空气,树荫下是冷空气呢?)本环节通过猜想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猜想时要进行有依据的猜想。达成学习目标2阅读分析看来大家也想到了大自然里的热空气。在海边,白天刮海风,也就是风由海上吹向陆地,这是怎么回事?我们来看看白天海洋和陆地的气温情况。出示海风示意图。分析白天陆地与海上气温差异,空气流动情况。猜一猜,到了晚上,海边刮的是陆风。什么是陆风?它是怎么形成的?填写在学生活动手册第14页。学生通过阅读海风的有关信息,得出海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晚上陆地上气温降低,海洋上气温升高。分析海风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达成学习目标2。得出结论通过今天的学习,对于大自然里风的形成能简单解释一下吗?学生思考,总结归纳。(大自然里的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对大自然中的风形成的证据进行总结,得出结论,达成学习目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大象版 > 三年级上册(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