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阅读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祖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时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昼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十五,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人间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母强遣之,恭不得已而西,因留新丰教授。建初初,丕举方正,恭始为郡吏。(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十五)(1)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
2、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译文:(2)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译文: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文言实词和句式。(1)“先”,祖先;“出于”,出自,来源;“为所”,被动句;“氏”,名词活用为动词,把作为姓氏。(2)“岁”,年;“问以酒粮”,介词结构后置,应翻译为“以酒粮问候”;“辞”,推辞,拒绝。要注意句意通畅。答案:(1)他的祖先是鲁顷公,被楚国灭亡后,迁居到下邑,因此就把鲁作为姓氏。(2)太尉赵憙仰慕他们的志向,每年时常派儿子送酒和粮食问候他们,他们都推辞不接受。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他的祖先是鲁顷公,被楚国灭亡后,迁居到下邑,因此就把鲁作为姓氏。祖父叫鲁匡,王莽时担任
3、羲和的官职,有机智善变的能力,被称为“智囊”。他的父亲,在建武初年,担任武陵太守,死在官任上。当时鲁恭十二岁,弟弟鲁丕七岁,兄弟俩整天整夜号哭顿足不停,郡里赠送的财物一概没有接受,办完了丧事,礼数超过成年人,乡里人都以此感到惊奇。(鲁恭)十五岁的时候,和母亲及弟弟都住在太学里面,学习鲁诗,闭门诵读,远离与自己无关的事,兄弟俩都受到儒生们的称赞,在学之士都争着归附他们。太尉赵憙仰慕他们的志向,每年时常派儿子送酒和粮食问候他们,他们都推辞不接受。鲁恭怜惜鲁丕年龄小,想先成就他的名声,推托生病不做官。州郡多次以礼相邀,(他)都谢绝不肯答应,母亲再三强求,鲁恭迫不得已才西行,到新丰做了教授的学官。建初
4、初年,鲁丕考取了秀才,鲁恭才做了郡县的官吏。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嫚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策,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边,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
5、得矣。”时韪其谋。(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七,有删节)(1)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译文:(2)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译文: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和虚词。(1)“顺适”,顺应,满足;“有以”,有的;“顷”,表时间短暂;“以其间”,在这中间;“选将厉士”,选派将领,操练士兵。(2)“审处”,小心谨慎处置;“但”,只要;要注意“朝除”“暮下”的照应关系。答案:(1)(应)顺从他的意思,让(他)没有发动反叛的借口,赢得短暂的时间,在这期间挑选将领,操练士兵。(2)应该赐诏给元昊,让他谨慎处理,只要嫌隙早晨消除,那么封册就在傍晚下达。张方平字
6、安道,是南京人。从小聪明过人。被举荐为茂材,(因)才能出众,任昆山知县。赵元昊将要反叛,写来文辞轻慢的书信,打算让朝廷谴责他并与他断绝关系来激怒他的部属。方平向朝廷请求说:“(应)顺从他的意思,让(他)没有发动反叛的借口,赢得短暂的时间,在这期间挑选将领,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械,这是必胜的方法。”当时国事强盛,都认为他的意见是姑息纵容,(最终还是)决定用兵。方平奏上平戎十策,(他)认为:“入侵的敌寇其后方巢穴防守一定空虚,应该挥兵直扑那里。”宰相吕夷简赏识他的计策但最终没有实行。夏人入侵边境,四路因向上回复失去了时机,刘平等军队覆没,各路主帅都获罪受责。元昊臣服后,与契丹有嫌隙,来朝请求
7、断绝与契丹的使者往来。方平说:“(如果这样做,这是)得到了新近依附的西夏,却失去了长久和平往来的强大对手,不是合适的办法。应该赐诏给元昊,让他谨慎处理,只要嫌隙早晨消除,那么封册就在傍晚下达。这样,对于西、北就能两得。”当时肯定了他的计谋。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陆腾字显圣,代人也。腾少慷慨有大节,解巾员外散骑侍郎、司徒府中兵参军。东魏兴和初,征拜征西将军,领阳城郡守。大统九年,大军东讨,以腾所据冲要,遂先攻之。时兵威甚盛,长史麻休劝腾降,不许,拒守经月余,城陷被执。太祖释而礼之,问其东间消息,腾盛陈东州人物,又叙述时事,辞理抑扬。太祖笑曰:“卿真不背本也。”即拜
8、帐内大都督。未几,除太子庶子,迁武卫将军。既为太祖所知,愿立功效,不求内职,太祖嘉之。十三年,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魏恭帝三年,拜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转江州刺史,爵上庸县公,邑二千户。(节选自周书列传第二十)(1)时兵威甚盛,长史麻休劝腾降,不许,拒守经月余,城陷被执。译文:(2)既为太祖所知,愿立功效,不求内职,太祖嘉之。译文: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被动句和省略句。“不许”的主语是陆腾,“城陷被执”是被动句,也是省略了主语的省略句;“既为太祖所知”是省略句,也是被动句。这些都是翻译要注意的。答案:(1)当时军威十分强盛,长史麻休劝陆腾投降,(陆腾)不答应,坚守一个多月,城被攻陷
9、,陆腾被捉。(2)(陆腾)既然受太祖的知遇之恩,(表示)愿意立功效命,不求在朝廷内任职,太祖对此表示嘉许。陆腾字显圣,代州人。陆腾年少时慷慨有大节,最初担任员外散骑侍郎、司徒府中兵参军的职位。东魏兴和初年,征召任命他为征西将军,兼任阳城郡守。大统九年,大军东征,由于陆腾所守为军事要道,于是就先进攻他那里。当时军威十分强盛,长史麻休劝陆腾投降,(陆腾)不答应,坚守一个多月,城被攻陷,陆腾被捉。太祖放了他并且以礼待他,询问他东魏的情况,陆腾盛赞东州的人物,又叙述时事,言辞语意抑扬顿挫。太祖笑道:“您真是不忘本啊。”当即任命他为帐内大都督。不久,封他为太子庶子,升任武卫将军。(陆腾)既然受太祖的知遇
10、之恩,(表示)愿意立功效命,不求在朝廷内任职,太祖对此表示嘉许。十三年,(陆腾)官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魏恭帝三年,(陆腾)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转任江州刺史,封上庸县公,食邑二千户。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薛季昶,绛州龙门人也。万岁通天元年,夏官郎中侯味虚统兵讨契丹不利,奏言“贼徒炽盛,常有蛇虎导其军”。则天命季昶按验其状,便为河北道按察使。季昶先驰至军,斩味虚以闻。又有藁城尉吴泽者,贪虐纵横,尝射杀驿使,截百姓子女发以为髢,州将不能制,甚为人吏所患。季昶又杖杀之。由是威震远近,州县望风慑惧。然后布以恩信,旌扬善吏。有汴州孝女李氏,年八岁,父卒,柩殡在堂
11、十余载,每日哭临无限。及年长,母欲嫁之,遂截发自誓,请在家终养。及丧母,家无丈夫,自营棺椁,州里钦其至孝,送葬者千余人。葬毕,庐于墓侧,蓬头跣足,负土成坟,手植松柏数百株。季昶列上其状,有制特表门闾,赐以粟帛。(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上)(1)由是威震远近,州县望风慑惧。然后布以恩信,旌扬善吏。译文:(2)季昶列上其状,有制特表门闾,赐以粟帛。译文: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与用法。“由是”,从此;“布”,广泛施与;“旌”,表彰;“有制”,皇帝的诏书;“门闾”,指孝女所在的乡村。答案:(1)从此(薛季昶)威名震动远近,州县官吏一听到他的风声就恐惧。之后,(薛季昶)又
12、广施恩惠信义,表彰好的官吏。(2)薛季昶上奏她的事迹,皇上下诏书在乡里特别表彰她,赐给她粮食布帛。薛季昶,是绛州龙门人。万岁通天元年,夏官郎中侯味虚率兵征伐契丹出兵不利,(侯味虚)上奏说“贼人势力强盛,常常有蛇虎给他们的军队做前导”。武则天命令薛季昶审验核查侯味虚所奏的情况,同时让他担任河北道按察使。薛季昶首先驱马赶到军营,斩杀了侯味虚并上报(朝廷)。又有一个叫吴泽的藁城尉,贪婪暴虐,横行霸道,曾经射杀驿站的使者,剪掉百姓子女的头发来做假发,州里掌管治安的将官都不能制服(他),深被百姓官吏忧患。薛季昶又用刑杖打死了他。从此(薛季昶)威名震动远近,州县官吏一听到他的风声就恐惧。之后,(薛季昶)又
13、广施恩惠信义,表彰好的官吏。汴州有个姓李的孝顺女子,八岁时,父亲去世,灵柩在厅堂里放了十多年,(她)每天到灵前不停地哭泣。等到年长一些后,她的母亲准备让她出嫁,(她)于是剪掉头发并发誓,请求在家奉养(母亲一生)。等到母亲去世,家里没有男子,她自己料理棺材下葬,本州本乡的人钦佩她非常孝顺,前来送葬的有一千多人。埋葬完毕,(她)在墓旁盖一所房子,蓬头赤脚,背来黄土建成坟墓,亲手种植数百棵松柏。薛季昶上奏她的事迹,皇上下诏书在乡里特别表彰她,赐给她粮食布帛。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严嵩,字惟中,分宜人。大将军仇鸾,始为曾铣所劾,倚嵩倾铣,遂约为父子。已而鸾挟寇得帝重,嵩
14、犹儿子蓄之,寖相恶。嵩密疏毁鸾,帝不听,而颇纳鸾所陈嵩父子过,少疏之。嵩当入直,不召者数矣。嵩见徐阶、李本入西内,即与俱入。至西华门,门者以非诏旨格之。嵩还第,父子对泣。时陆炳掌锦衣,与鸾争宠,嵩乃结炳共图鸾。会鸾病死,炳讦鸾阴事,帝追戮之,于是益信任嵩。(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六,有删节)(1)大将军仇鸾,始为曾铣所劾,倚嵩倾铣,遂约为父子。译文:(2)会鸾病死,炳讦鸾阴事,帝追戮之,于是益信任嵩。译文: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与用法。“始”,当初;“为曾铣所劾”,被曾铣弹劾;“倾”,排挤;“约”,结为;“讦”,告发;“阴事”,背地里做的事;“追戮”,对已死的人加以羞
15、辱;“益”,更加。答案:(1)大将军仇鸾,当初被曾铣弹劾,后倚靠严嵩排挤曾铣,(两人)就认作父子。(2)正好仇鸾病死,陆炳便揭发仇鸾私下里做的事情,皇上于是追戮仇鸾,此后(皇上)更信任严嵩。严嵩,字惟中,分宜人。大将军仇鸾,当初被曾铣弹劾,后倚靠严嵩排挤曾铣,(两人)就认作父子。后来仇鸾牵制敌寇,获得皇上重用,这时严嵩还把他当儿子看待,但不久便逐渐不和。严嵩秘密上疏诋毁仇鸾,皇上不听,反而非常相信仇鸾所提出的严嵩父子的过失,渐渐疏远了严嵩。严嵩本当入宫当值,但已有好几次不被召见了。严嵩见徐阶、李本进入西内,便与他们一同进去。到西华门时,看门的人因他不是皇上所召而把他挡了回来。严嵩回到家后,父子
16、相对而泣。当时陆炳掌管锦衣卫,正与仇鸾争宠,严嵩于是勾结陆炳一同谋害仇鸾。正好仇鸾病死,陆炳便揭发仇鸾私下里做的事情,皇上于是追戮仇鸾,此后(皇上)更信任严嵩。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唐太宗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稿。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敝。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其大略如此。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
17、。”(节选自新唐书魏徵传)(1)今魏徵逝,一鉴亡矣。译文:(2)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敝。译文:(3)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译文:答案:(1)现在魏徵逝世,一面镜子失去了啊。(2)任用好人那么国家就安定,任用坏人那么国家就衰败。(3)憎恨的只看到了他坏的地方,而喜爱的只看到他好的一面。唐太宗叹息说:“把铜作为镜子,可使衣帽整齐;把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朝以来的存亡兴替;把人作为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正确与错误。我曾经保有这三面镜子,来防止自己的过错。现在魏徵逝世,一面镜子失去了啊。我最近派人到他家,寻得一本文稿,才写了一半。那些可以认清的部分说:天下的事情,有好有坏。任用好人那么国家就
18、安定,任用坏人那么国家就衰败。王公大臣之间,感情上有喜爱和憎恨。憎恨的只看到了他坏的地方,而喜爱的只看到他好的一面。爱憎之间,应该仔细谨慎。假如喜爱一个人而能了解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而能了解他的长处,去除邪恶不迟疑,任用贤能不猜疑,(那么国家就)可以兴盛了。文稿的大致内容就是这样。我总是思考这件事,唯恐免不了犯这样的错。公卿侍臣,可以把这写在笏板上,知道了就必须进谏。”7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
19、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选自宋史庞籍传)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译文:解析:“范讽”和“李迪”是两个人名;“数”,多次、屡次;“善”,与交好;“寝”,停止、平息,文中为“扣留”;“皆寝不报”前加主语“李迪”。答案:(庞籍)多次因犯罪之事弹劾范讽,范讽与李迪交好,(李迪)都扣留下来没有上报朝廷。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任开封府判官时,尚美人派遣内侍声称教旨(上对下的告谕)免除工人市租。庞籍说:“宋朝建朝以来,还没有美人声称教旨下达州府的,应当杖打内侍。”命令有司说:“从今以后宫中传命,不要
20、马上接受。”(庞籍)多次因犯罪之事弹劾范讽,范讽与李迪交好,(李迪)都扣留下来没有上报朝廷,反而说(庞籍上奏的)宫禁之事不实,(庞籍因此)从祠部员外郎被贬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庞籍)又说范讽没有将事情全部上奏,范讽因此而被贬官,庞籍也被降为太常博士。不久(他)又官复原职,调任为福建转运使。8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鲁般者,肃州燉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卜曰:
21、“般所为也。”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1)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译文:(2)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译文:解析:(1)翻译时,地名(凉州)、事物名(木鸢)不用翻译,“浮图”可译为现代名称。“击楔三下”虽为定语后置,但不做语序调整仍文意通顺。“以”为连词,表修饰关系,可不译。(2)人名、事物名、地名可保留不译。句中省略的内容应补译出来。“大雨”,名词作动词,下大雨。答案:(1)(他)在凉州建造佛塔时,造了一只木鸢,每次敲击机关三下,(木鸢就可以飞,)他就乘着木鸢飞回家。(2)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仙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鲁
22、般,肃州燉煌人,生卒年月不详,他心思精巧,善于创造。(他)在凉州建造佛塔时,造了一只木鸢,每次敲击机关三下,(木鸢就可以飞,)他就乘着木鸢飞回家。不久,(他的)妻子怀孕,父母再三追问,(他的)妻子才说出了这一切。后来,他的父亲伺机得到木鸢,敲击机关十多下,乘上它,一直飞到了吴会。吴人以为(鲁般的父亲)是妖怪,就杀了他。鲁般又造了一只木鸢,乘上它(飞到吴会),找到了父亲的尸体。(鲁般)怨恨吴人杀了他的父亲,(回来后)在肃州城南造了一个木仙人,让他的手指向东南(吴地方向),吴地大旱三年。占卜术士说:“(吴地大旱,)是鲁般干的。”吴人带着许许多多的物品来向鲁般谢罪。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仙人)一只手,那
23、天吴中就下了大雨。大唐初年,当地人还祈祷过这个木仙人。9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吾以之名吾亭。(苏轼喜雨亭记)(1)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译文:(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吾以之名吾亭。译文:解析:(1)重点是把“是”“岁”“雨”“阳”“占”“有”等词解释为“这”“年”“下雨”“南面
24、”“占卜”“丰”。(2)重点是把“以”“适”“名”解释为“因而”“刚好”“命名”。答案:(1)这年的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经过占卜,那卦辞说是丰年。(2)愁闷的人因而喜悦,患病的人因而痊愈,我的亭子也刚好在这个时候落成,我就用它(喜雨)命名我的亭子。我到扶风上任的第二年,才修建了一座地方官居住的房屋,并且在厅堂的北面建造了一座亭子,还在它的南面开凿了一个池塘,引导流水进来,种植树木,把它作为休息的场所。这年的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经过占卜,那卦辞说是丰年。后来整月不降雨水,百姓正为此忧心。过了三个月,到乙卯日才有雨,到甲子日又下雨,老百姓认为还不够;丁卯日下大雨,下了三天方才停止。官吏在衙院里一道庆贺,商人在市场上一道欢歌,农民在田野中共同欢庆,愁闷的人因而喜悦,患病的人因而痊愈,我的亭子也刚好在这个时候落成,我就用它(喜雨)命名我的亭子。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