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四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课件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05746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四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四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四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四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四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四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考纲要求,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3.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等表示方法。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6.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7.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8.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9.以第三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

2、的关系。 10.以A和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11.了解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12.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考点二 正确把握元素周期表 准确运用元素周 期律,考点一 微粒结构及相互作用力,微粒结构及相互作用力 WEI LI JIE GOU JI XIANG HU ZUO YONG LI,01,原子结构、离子结构是物质结构的核心内容,同样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复习时,注意掌握常用规律,提高解题能力;重视知识迁移、规范化学用语。根据考纲,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掌握。 1.明确微粒间“三个”数量关系 中性原子:核电荷

3、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1,2.“四同”的判断方法 判断的关键是抓住描述的对象。 (1)同位素原子,如 (2)同素异形体单质,如O2、O3。 (3)同系物有机化合物,如CH3CH3、CH3CH2CH3。 (4)同分异构体有机化合物,如正戊烷、新戊烷。,3.巧记10e微粒和18e微粒的方法 以Ne为出发点记忆10e微粒,以Ar为出发点记忆18e微粒,4.正确理解微粒间的作用力 (1)强度:化学键氢键范德华力。 (2)范德华力与物质的组成、熔沸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若组成和结构相似,一般来说,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

4、德华力越强,熔沸点越高。如沸点:HIHBr HCl。 (3)氢键与物质的熔沸点:H2O的熔沸点高于H2S,因水分子间存在氢键,H2S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常见的非金属性较强的元素如N、O、F的氢化物分子间可形成氢键。,5.理清化学键类型与物质类型的对应关系,1.(2018全国卷,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4 g镁与27 g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1 mol重水与1 mol水中,中子数比为21 D.1 mol乙烷与1 mol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2,1,2,3,4,解析 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所含氧原子数相等,故电子数相同,B项正确; 24 g镁、27

5、 g铝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1个镁原子和1个铝原子所含的质子数分别为12、13,故24 g镁与27 g铝中含有的质子数分别为12 mol和13 mol,A项错误; 1个重水分子含有10个中子,1个水分子含有8个中子,1 mol重水与1 mol水中含有的中子数之比为108(54),C项错误; 1个乙烷分子中含有7对共用电子,而1个乙烯分子中含有6对共用电子,故1 mol乙烷与1 mol 乙烯中,含有的化学键数之比为76,D项错误。,1,2,3,4,2.(2017海南,3)下列分子中,其中子总数为24的是 A.18O3 B.2H217O2 C.14N16O2 D.14C16O2,1,2,3,4

6、,解析 A项,1 mol 18O中含有中子物质的量为(188)mol10 mol,即1 mol 18O3中含有中子物质的量为310 mol30 mol,错误; B项,1 mol 2H217O2中含有中子物质的量为(2129)mol20 mol,错误; C项,1 mol 14N16O2中含有中子物质的量为(728)mol23 mol,错误; D项,1 mol 14C16O2中含有中子物质的量为(828)mol24 mol,正确。,3.(2019江苏,2)反应NH4ClNaNO2=NaClN22H2O放热且产生气体,可用于冬天石油开采。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8的氯

7、原子: B.N2的结构式:N=N C.Na的结构示意图: D.H2O的电子式:,1,2,3,4,解析 A项,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应表示为 ,错误; B项,N2分子中N与N之间形成三键,结构式为NN,错误; C项,Na的结构示意图为 ,错误; D项,H2O为共价化合物,每个H原子和O原子之间共用一个电子对,正确。,4.(2018江苏,2)用化学用语表示NH3HCl=NH4Cl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 B.HCl的电子式: C.NH3的结构式: D.Cl的结构示意图:,解析 C项,NH3的结构式正确; A项,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为 ; B项,HCl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8、; D项,Cl的结构示意图为 。,1,2,3,4,题组一 概念辨析、比较数量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即核素种类远大于元素种类( ) (2)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原子其质量数不同,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其原子、单质及其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某些物理性质略有差异( ) (3)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离子键,一定不含共价键( ) (4)共价键可存在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和共价单质分子中( ) (5)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3,1,2,3,4,5,6,(6)氢化物一定是共价化

9、合物( ) (7)H2O的稳定性大于H2S,是因为H2O分子间存在氢键( ) (8)Na2O、NaOH、Na2S、Na2SO4加热熔化,克服的是相同类型的作用力( ) (9)CH3CH2OH的沸点大于CH3CHO的沸点是因为CH3CH2OH存在分子间氢键( ) (10)由强极性键构成的物质一定是强电解质( ),1,2,3,4,5,6,2.下列各组中两种微粒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A.H3O和OH B.CO和N2,1,2,3,4,5,6,解析 中性微粒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阳离子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减所带的电荷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加所带的电荷数。,3.下列关于 与CH4的相关数目比较前者

10、大于后者的是 A.电子数 B.化学键数 C.质子数 D.原子数,1,2,3,4,5,解析 铵根与甲烷均是10电子微粒,A错误; 二者均含有4个共价键,B错误; 铵根含有11个质子,甲烷含有10个质子,C正确; 均含有5个原子,D错误。,6,题组二 对比书写电子式 4.按要求书写下列电子式:,1,2,3,4,5,6,(2)HClO_,CCl4_,NH3_, CO2_,CS2_,COS_, HCHO_,C2H4_,(CN)2_, (SCN)2_,COCl2_, N2H4_, _。,1,2,3,4,5,6,(3)Na3N_,Mg(OH)2_, Na2S_,NaH_,NH4H_, NaCN_,NaSC

11、N_, NaBH4_。,1,2,3,4,5,6,思维建模,书写“电子式”需要注意5个问题 (1)首先要判断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2)不能漏写没有参与成键的电子对,如NH3的电子式不是 。 (3)不能错误合并离子,如Na2O2的电子式写成 是错误的。 (4)不能混淆化学键的类别,如H2O2的电子式写成 是错误的。 (5)离子(或根)带电荷,基团不显电性,如OH为 ,OH为 。,题组三 “10e、18e”微粒在推断题中的应用 5.(2018凉山第三次诊断)甲、乙、丙、丁4种物质分别含2种或3种元素,它们的分子中均含18个电子,甲是气态氢化物,在水中分步电离出两种阴离

12、子,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甲通入硫酸铜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但甲能与碱反应 B.乙的摩尔质量为32 gmol1,则乙分子中可能含有极性键、非极性键 C.若丙中含有第二周期A族的元素,则丙可能是甲烷的同系物 D.若丁中各元素质量比跟甲中各元素质量比相同,则丁既可能表现氧化性也可能表 现还原性,1,2,3,4,5,6,解析 甲是气态氢化物,在水中分步电离出两种阴离子,说明甲是H2A型的二元弱酸,再根据甲中含18个电子,知甲为H2S,硫化氢通入硫酸铜溶液有硫化铜黑色沉淀生成,A项错误; B项,乙应为NH2NH2; C项,丙可以是CH3CH3; D项,在甲(H2S)中,H和S的质量比为116,根据丁的性

13、质,其应为H2O2。,1,2,3,4,5,6,6.已知A、B、C、D四种物质均是由短周期元素原子组成的,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且A是一种含有18电子的微粒,C是一种含有10电子的微粒。请完成下列各题: (1)若A、D均是气态单质分子,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1,2,3,4,2F22H2O=4HFO2,解析 18电子的气态单质分子为F2,则C为HF、B为H2O、D为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22H2O=4HFO2。,5,6,(2)若B、D属同主族元素的单质分子,写出C的电子式:_。,1,2,3,4,解析 B、D为同主族元素的单质,且A含有18个电子,C含有10个电子时,则B为

14、O2、A为H2S、C为H2O、D为S,即2H2SO2=2H2O2S。,5,6,(3)若A、B均是含2个原子核的微粒,其中B中含有10个电子,D中含有18个电子,则A、B之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1,2,3,4,解析 含2个原子核的18电子的微粒为HS,10电子的微粒为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H=S2H2O。,5,6,HSOH=S2H2O,(4)若D是一种含有22电子的分子,则符合如图关系的A的物质有_ (写物质的化学式,如果是有机物则写相应的结构简式)。,1,2,3,4,解析 含22电子的分子为CO2,则A为含18电子的含C、H或C、H、O的化合物,可能为CH3CH3或CH3OH。

15、,5,6,CH3CH3、CH3OH,小 知 识,若10e微粒满足关系:,返回,02,正确把握元素周期表 准确运用元素周期律 ZHENG QUE BA WO YUAN SU ZHOU QI BIAO ZHUN QUE YUN YONG YUAN SU ZHOU QI LV,1,在历年高考中,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知识点属于高频考点,在复习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1.强化记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利用区间定位推断元素 对于原子序数较大的元素,可采用区间定位确定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各族序数的排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为A、A、B、B、B、B、B、B、B、A、A、A、A、A、0,牢记各周期对应的0族元

16、素的原子序数,可以快速确定元素所在的周期数。,3.“三看”法比较微粒半径大小 在中学化学要求的范畴内,可按“三看”规律来比较粒子半径的大小: “一看”电子层数:当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例:r(Li)r(Na)r(K)r(Rb)r(Cs) r(O2)r(S2)r(Se2)r(Te2) r(Na)r(Na) “二看”核电荷数: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例:r(Na)r(Mg)r(Al)r(Si)r(P)r(S)r(Cl) r(O2)r(F)r(Na)r(Mg2)r(Al3) “三看”核外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例:r(

17、Cl)r(Cl) r(Fe2)r(Fe3),4.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1.(2019北京,8)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与铷(37Rb)同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n是第五周期第A族元素 B. 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 C.原子半径:InAl D.碱性:In(OH)3RbOH,2,1,2,3,4,解析 Rb为碱金属,属于第五周期元素,故In亦为第五周期元素,In与Al同主族,即为第A族元素,A项正确; 的中子数为115496

18、6,质子数为49,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664917,B项正确;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InAl,C项正确;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故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即碱性:In(OH)3RbOH,D项错误。,1,2,3,4,2.(2019海南,7改编)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下列有关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共有18列 B.A族元素的非金属性自上而下依次增强 C.主族元素均呈现与其族数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D.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自左向

19、右依次增大,1,2,3,4,3.(2017北京,7)2016年IUPAC命名117号元素为Ts(中文名“ ”,tin),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s是第七周期第A族元素 B.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 D.中子数为176的Ts核素符号是,1,2,3,4,解析 A项,117号元素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可知Ts是第七周期A族元素,正确; B项,同位素是同种元素不同原子之间的互称,因此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正确; C项,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

20、弱,正确; D项,中子数为176的Ts核素符号是 ,错误。,1,2,3,4,4.(2015北京理综,7)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酸性:H2SO4H3PO4 B.非金属性:ClBr C.碱性:NaOHMg(OH)2 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解析 A项,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增强,酸性:H2SO4H3PO4,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 B项,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ClBr,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 C项,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减弱,碱性:NaOHMg(OH)2,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 D项,碳酸盐的

21、热稳定性大于其碳酸氢盐的热稳定性,如热稳定性:Na2CO3NaHCO3,与元素周期律无关。,1,2,3,4,题组一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比较 1.(2019武汉模拟)不能作为判断硫、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 A.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B.单质沸点的高低 C.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3,解析 A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获得电子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单质氧化性就越强,故可以通过比较单质氧化性的强弱,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B项,S单质、Cl2都是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这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 C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22、其单质与氢气化合形成氢化物越容易; D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1,2,3,4,5,2.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1,2,3,4,5,解析 A项,Cl2、Br2分别与H2反应,根据反应的难易,即可判断出Cl、Br的非金属性强弱,正确; B项,向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通入NH3,MgCl2与NH3H2O反应生成Mg(OH)2,AlCl3与NH3H2O反应生成Al(OH)3,但无法比较二者的金属性强弱,错误; C项,测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Na2SO4溶液的pH,根据pH可判断出Na2CO3与Na2SO4水解程度的大小,即判断出酸性H

23、2CO3H2SO4,从而判断出C、S的非金属性强弱,正确; D项,利用Fe、Cu与稀盐酸反应现象的不同即可判断出Fe、Cu的金属性强弱,正确。,1,2,3,4,5,解题反思,(1)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注意事项 依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进行比较时,所用的酸是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H2SO4)而不是氧化性酸(如HNO3)。 依据金属阳离子氧化性强弱进行比较时,要注意一些特例,如Fe3的氧化性大于Cu2,但金属性:FeCu。 依据原电池原理进行比较时,要注意一些特例,如MgAlNaOH溶液形成的原电池中,Al作负极,但金属性:MgAl。 (2)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注意事项 应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24、水化物酸性的强弱进行比较,而不是根据非金属元素对应氢化物或其他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的强弱进行比较。,1,2,3,题组二 元素周期律的直接应用 3.将碲化镉涂在玻璃上可制得“发电玻璃”。碲(T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A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TeS B.单质的氧化性:TeS C.最高正价:TeS 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2TeH2S,4,5,解析 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TeS,故A正确; 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氧化性:TeS,故B错误; Te和S位于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最高正价相同,故C错误; 同主族,从上

25、到下,元素非金属性减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TeH2S,故D错误。,4.依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ClS B.氧化性:Cl2S C.稳定性:HBrHI D.酸性:H3PO4HNO3,1,2,3,4,5,5.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DC B.ac1 C.离子半径:CDBA D.单质的还原性:ABDC,1,2,3,解析 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存在a2b1c3d1,原子序数大小顺序是abdc,C、D在第二周期,A、B在第三周期,A为Mg、B为Na、C为N、D为F。,4,5,方法技巧,根据“阴上阳下”规律判断元素位置的方法 依据原子结构推断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相对位置的方法,若aA、bB2、cC2、d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A、B、C、D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 (1)原子序数大小关系:badc (2)原子半径大小关系:ABCD (3)离子半径大小关系:C2DAB2,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化学 > 化学高考 > 二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