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PDF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05465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0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PDF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届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PDF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届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PDF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届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PDF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届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PDF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页 1 第 高三年级第七次模拟考试高三年级第七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50150 分钟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改动,用橡皮檫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一)(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1-3 小题。 作为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

2、唐诗当然有着不同的读法。 买一本 全唐诗 , 皓首穷经将它背得滚瓜烂熟, 是否就意味着读懂了唐诗?长篇随笔唐诗的读法 ,阐述了诗人西川对唐诗的另一番理解。他认为,读唐 诗,不能把古人供起来读,而应以同代人的立场去理解唐代诗人所关心的问题,理解他们创作的秘密何在, 思考“古人为什么这么做”。“只有当我们深入古人之间,看他们互相争吵,这时,古人才能活起来”。 这应当也是唐诗的另一种读法。 采用何种态度阅读古文学,英伦才子亨利希金斯在如何读懂经典中专用了一章的篇幅来回答这 个问题。他认为,在物质世界中无所用的诗,在物质世界以外却大有可为。作家乔治普登汉姆把诗比作 “良药”:“若能从容地悲伤,也是件乐

3、事”,难过的时候,“悲伤本身”也有助于“治愈心病”。在唐 诗里,不但每一个物象都有其代表的意境,唐诗还“给我们当头棒喝使我们从醉生梦死中惊醒,看到 生命有多宽广”(美国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语) 。阅读经典,一是从古诗词中获得修养,二是创造的 秘密,就是“古人为什么这样做”?唐人怎么写诗?又为什么写诗?为什么好诗人多集中在唐代?唐人写 诗跟他们的生活方式之间是什么关系?唐代诗人、读者、评论家的诗歌标准与今下相异还是相同?他们又 是如何处理他们的时代?西川认为, 诗“追求深层含义”, “值得讨论的问题太多了”在他看来, “唐 人写诗,是充足才情的表达,是发现、塑造甚至发明这个世界,而不是简单地把

4、玩一角风景、个人的小情 小调。” “哲学家能在政治与道德思想的语言上另辟蹊径,诗人最重要的是在情感语言上别出心裁。”西川并 不完全认同亨利希金斯这一观点,他认为,“以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发音来阅读以中古音写就的唐诗,这 本身就有令人不安之处”在他看来,即便“看出、分析出唐诗的立意之高、用语之妙”,也未必读出 唐诗的“真实面”。正如评论家特里伊格尔顿所言,所有文学形式中就属诗“最为隔绝在历史洪流之 外”。客观上,科举制度以及进士文化的存在,使得我们几乎没有读唐诗的资格。就像西川说的,“这话 有些冷酷,但现代人真正进入进士文化确实不容易。”一方面,唐诗的“字词和其意义的关系,比日常语 言更加紧密”,而

5、我们对唐诗的理解,多与我们过去的经验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唐代诗人(比如唐宋八 大家)多为进士出身,就是普通士子所读的那些书我们也没有读过,他们受过整套儒家教育,而我们没有 受过。偶有接触,也不过皮毛乎?尤其唐诗用典,我们真读不懂。 “很多人讨论唐诗,讨论的只有诗,没有唐。他们讨论唐诗的方式与他们讨论宋诗或明清诗 的方式没有区别。 ”在西川看来, 唐朝的诗人们也从未考虑或者改造诗歌的本身, 既“不改造诗歌的形式”, 也“不发明诗歌的写法”。唐朝之所以成为诗歌的朝代,是付出代价的。而最大的代价,是没有大思想家 页 2 第 的出现。 在 唐诗的读法 中, 西川从“进士文化”“儒家道统”等多个层面重返

6、唐诗的写作现场。 (摘 自刘英团回到唐诗的写作现场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唐诗确实可有不同的读法,诗人西川的唐诗读法,角度新颖,赢得了读者的心。 B.作家乔治把诗比作良药的看法,说明多读诗歌有益于我们的“心病”得到治愈。 C.布鲁姆对唐诗“给我们当头棒喝”的评论,让我们再次意识到唐诗的魅力。 D.西川认为用普通话发音读唐诗,即使能看出其意高语妙,也不能读出其真面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第一段以诗人西川对唐诗读法新解的观点, 来说明仅仅把诗背得滚瓜烂热并不意味着就读懂了唐 诗。 B.

7、文章接连引用希金斯、 普登汉姆和布鲁姆关于读诗的观点, 回答了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阅读古文 学。 C.文章叙述西川对希金斯观点的态度及分析, 是为了表明要想读出唐诗的“真面目”, 不能不注重分析 诗人的情感语言。 D.文章结尾引用西川原话和阐述西川的看法, 再次申明讨论唐诗要有“唐”性, 读懂唐诗应多层面重返 唐诗现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西川认为,把唐诗供起来读是不可取的,而以唐同时代人的立场去理解其所关心的问题及创作,深入 感受他们的生活之态,更容易读懂唐诗。 B.阅读古典可以获得古诗词的修养和创造的秘密,在阅读中,西川思考的问题值得讨论的很

8、多,而唐人 写诗绝不是把玩一角风景,小情小调。 C.评论家伊格尔顿关于诗“最为隔绝在历史洪流之外”的论断, 启示我们要想读懂唐诗, 了解了唐诗产 生的背景、文化,才能获得读唐诗的资格。 D.历史让唐朝成为一个诗歌的朝代,我们不仅要重唐诗的“诗”,也要重唐诗的“唐”,付出大代价成 就诗歌的唐朝,有缺憾,更有荣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4- -6 6 题。题。 材料一材料一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 富

9、足的物质生活导致肥胖问题日益凸显,这一健康隐患对居民健康产生了极大影响,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担 忧。 2016 年,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成人肥胖人口已经超过 瘦子,而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中国男性肥胖人数 4320 万人,女性肥胖人 数 4640 万人,总人数高居世界第一。 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和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均在上升。对 于肥胖和超重的青少年来说,饮食习惯仍然是影响体重的重要原因。首先,不吃早饭。调查显示,随着年 龄增长,青少年吃早饭的比例在逐渐降低:7-12 岁青少年吃早饭比例可达 95.7,

10、但 16-18 岁的青少年吃 早饭比例则下降到了 90.7;其次,爱吃夜宵。吃夜宵的人随年龄的增长比例提升:7-12 岁青少年吃夜 页 3 第 宵比例只有 9.7,但 16-18 岁青少年则高达 23.8。常吃宵夜的孩子摄入的热量难以消耗、容易引起 脂肪堆积,长时间则引起肥胖。 但遗憾的是,人们目前仍然缺乏有效应对肥胖问题的相关专业知识。 (选自十九大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战略以应对日益凸显的国民肥胖问题 ,有删改) 材料二材料二 图 1:中国超重率与肥胖率统计 图 2:中国肥胖情况分地域分析(港澳台除外) (选自十九大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战略以应对日益凸显的国民肥胖问题 ) 材料三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

11、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居民健康促进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 党中央把“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战略。 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把握“四个坚持” :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基本医疗卫生 事业的公益性,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 “上工治未病。 ”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以预防为主,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重视重大疾病 防控,重视少年儿童健康,重视如幼、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健康,倡导健 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全面提高 人民健康水平。 加快推进健康中国

12、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继续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 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等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 此外,要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要充分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 、社会地位等方面入 手,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 (选自共建共享健康中国 , 人民日报 ,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由图 l 可知,自 1992 年到 2015 年,我国人口的肥胖率

13、与超重率均呈上升趋势。 B由图 2 可知,地域不同,肥胖率也存在差异,并且北方肥胖率高于南方肥胖率。 C从图 2 可以看出,中国人口的肥胖率,按所在省份所在位置自北向南依次递减。 D图 1 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 年超重率约为 30%,是 1992 年超重率的两倍左右。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柳叶刀2016 年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肥胖率与超重率都高于美国。 B. 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计委的数据表明,解决青少年的肥胖问题是当前中国的第一要务。 C. 物质生活富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不吃早饭、爱吃夜宵导致我国肥胖率不断上升。 D. 材

14、料三强调“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表明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有重要作用。 页 4 第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继续促进居民健康事业发展。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5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大禹的寂寞 何向阳 时隔四千年之后,已经难见当年辕关的地貌了,只剩了讲说,在往事与神话间游走,还有“古辕关” 这几个清人的字,刻在关隘立壁上,写着历史。夏禹,一半被压了纸型,叠藏在文典史籍里头,一半化作 了口口相传的故事,散落在如空气般无形却有时又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里。 然而,真的跑了几十里地,到“萃两间

15、之秀,居四方之中”的嵩高之地登封城北约两公里万岁峰下, 面对高 10 米、周长 43 米的巨大 “启母石”时,才知道那个英雄是彻底地寂寞的。 早年读 史记 夏本纪 , 印象中叫禹的英雄与洪水斗了一辈子, 太史公用了几大段写他从这里到那里, 好像走遍了天下河流,连一些不知名的、现在或许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河都布满他的足迹,哪里有水难, 哪里就能看见他的身影,忙碌得不知道还有别的生活。重翻史记 , “敏给克勤” “劳身焦思”的句子扑进 来,对应“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的功劳,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的 做法更惹人眼目,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 ,终于告功于天

16、下,天下也终于因这个人的忙碌操 劳而“太平治” 。然而行为、功绩之外,仍有一句不能舍下,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较之, 我倒更喜欢口传历史中那句“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去了“敢”字,可能更见禹的风格。不是不敢, 而是不能,司马迁的文人叙事中说的是责任,民间叙事中说的是精神。二者叠加,仍不能抹去个寂寞么? 禹治水前,还有一个人因治水建功,也因治水被杀,当那个叫鲧的人用堵的方法没有最终止住洪水而 失败时,死的命运其实已等着他了, “九年治水而不息” ,功用不成是小事,关键是民生之系。 史记中那 一句让人看了心悸“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可见当时的责任制之严明。 “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

17、业” 这里面有种难以人情释解的苦痛,前赴后继才不那么浪漫,舜此举之用意今人不好揣摩,然而也让人觉出 搭了性命的压力,不知尚年轻气盛的禹怎么想。反正,他是上路了。面对因洪水而涂炭的百姓,他是非要 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了。 在失去了父亲之后, 谁又是第二个要他付出的亲人呢?五层楼高的启母石就是另一场不幸的实证。 “禹 治洪水,通臿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 欲饷,闻鼓声乃来。 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 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 归我子。 石破北方而启生。 ” 淮南子里这篇故事 一波三折,熊身的禹,和无意中见了熊身禹的为妻的涂山氏的“惭而去”写得太生动,也太涩苦,

18、还 有启之生,都神迹般,扑朔迷离;然而立于启母石前的下午,阳光是这么好,壁峭的石头破裂开来,一分 为二,围着它走,有种本真的崇慕,因为它本身没有任何雕饰或者后天的人文附丽,就是一块巨石,风雨 阳光都经过了,还是一块巨石。对于那不知神迹的过路人,它会因没有文字与解说而沉默为一块真正的顽 石。大禹寂寞着,他的寂寞还不是后天的懵懂,而在当时,最亲密如妻子的人仍然会“惭而去” ,离开他, 不解是深的,比水更深一些。大禹,枉有回天之力,能够劈山让泄流改道,却不能够让一个心爱的女人回 心转意,一任那自心流漫的大潮淹没自己。 何况诸侯们叫叫嚷嚷,争相出着主意,到了要走向水泽大野时,便多缩进家门不愿出去。对于

19、这帮人, 大禹怎么不会冲他们把那双总是在走的长满老茧的大脚伸开呢。这个英雄,领着一批人实干,却还要承担 背后的热嘲冷眼、唾沫星子,那也是一种水,堵或者导似已不是对付的方法,它汇聚着另一场洪水要淹没 这个治水的人。 还有民众,他们的纪念随时随处,然而民众的纪念也会时过境迁,也因随时随处而心境迁移,也会遗 页 5 第 忘。他们忘了一个人的最好办法是将人打入历史,在史录的隧道里或可赢取一个空间,几行文字,然而内 心呢,当洪水不再,阳光灿烂,歌舞升平,与幸福伴行之际,谁会想起、忆念、沉吟,或者祭奠。 (有删改)(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20、.文章开头从难见当年辕关的地貌写起,点出大禹是彻底地寂寞的,转入对大禹治水的叙写,在现实与 历史的交互中再现英雄的业绩。 B.文章以丰富的史料、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大禹公而忘私精神的赞扬,更对大禹的寂寞进行了深层次的 挖掘和分析。 C.鲧因治水失败而被杀,大禹因治水成功而被人纪念,文章以对比的方式深刻揭示了主题:个人功绩事 小,民生之系事关重大。 D.以民众对大禹的纪念也会时过境迁乃至遗忘结尾,含蓄而深沉,既照应了标题,又表明作者的叹惋, 引发读者进行深入思考。 8文章中史料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分) 9为什么作者说“大禹是彻底地寂寞”的?请结合作品

21、简要分析。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34 分)分) ( (一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 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 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久之,天子下诏曰: “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 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为富平侯。 ” 大将军光薨后数月,

22、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 “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 事,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 ”上亦欲用之。安世闻之,惧不敢当。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 “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怜哀,以全老臣之命。 ”上笑曰: “君言太谦。君而不可, 尚谁可者! ”安世深辞弗能得。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与通。有郎功高不调,自言, 安世应曰: “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 ”绝不许。已而郎果迁。莫府长史迁,安 世问以过失。长史曰: “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 ”安世曰: “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

23、 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页 6 第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 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 军光。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天子报曰: “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 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 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 ”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曰敬侯。 (选自汉书张安世传)

24、 注 休沐:休息沐浴,即古代官员的例行休假。弋绨:黑色粗厚的丝织物。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分)( ) A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 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B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 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C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 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D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

25、/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 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分)( )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分)(

26、 ) A张安世工作尽责。供职尚书时,工作尽心尽责,连例行节假日也没有外出过。担任光禄大夫后, 大将军霍光很看重他,御史大夫魏相也对他评价很高。 B张安世为人谦逊。皇帝想任用他为大将军,他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担此重任,坚持推辞但没有 成功。 C张安世对家人要求严格。他认为自己和儿子地位都尊贵显耀,内心很不安,就向皇帝请求让他的 儿子张延寿离开京城去做北地太守。 D张安世善于治家。他虽然有万户封地,但生活节俭,夫人亲自纺织,家奴都有手艺活做。张家凭 勤劳节俭、善于经营而富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分) (1)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

27、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5 分) 页 7 第 (2)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秋晚登古城 李百药 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 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 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 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 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 注李百药:隋末唐初诗人,仕途多波折,唐太宗朝方受到重用。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诗歌开头交代创作的背景,点扣登临的题旨,定下了全诗抑郁怅然的感情基凋。 B.三至六句选取

28、众多意象,从视听、动静、正侧等多角度渲染描绘古城的荒败景象。 C.诗中“迢递孤烟生”句与陶诗“依依墟里烟”句的景象相似,但意绪却大相径庭。 D.秋晚的“霞景” “露气”明艳清新,但着以“余” “晚”的点染,显见幽郁之意未散尽。 15这首诗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分) ( (三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1 小题,小题,6 6 分)分) 16.补写出下列语段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中国历代都有郁郁不得志的文人,他们在苦难面前呈现出不尽相同的人生姿态。写出了大量名垂千古 的旷世文章。那是登高中杜甫潦倒困苦、借酒浇愁,深刻表达自己因国难家愁而悲愤

29、的无尽感慨: “ , ” ;那是琵琶行中白居易偶遇和自己一样有着不幸遭 遇的琵琶女时,表达深切同情的千年一叹:“ , ” ;那也是陋室 铭中刘禹锡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而以自身美德为本的淡泊从容:“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人们都不曾料到,贾府的_居然由大观园的衰败来作预演,而且抄家也是先从大观园抄起。 是啊!既然女性在贾府统治层占有特殊的地位, ( ) 。作为贾氏家族命运象征符号的大观园,家族本 身的兴衰比起它遭遇的衰落要平淡得多。小说的文学意象显示,当大观园的命运和整个贾府的命运完全合 一的时候, 红楼梦所_的深广的社会内涵便露出了真容。 红楼梦的

30、作者显然不_ 他的作品只是停留在爱情和婚姻的层面,他对爱情与婚姻背后的家族和社会的势力,铺排得广阔无垠而又 _。作为爱情与婚姻角色出现的每一个人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他们身后的亲友团和后援团,无 不具有强有力的经济与政治背景。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同浯,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败落 描绘 满意 密云不雨 B破陋 描绘 满意 密不透风 C破陋 描写 满足 密云不雨 D败落 描写 满足 密不透风 页 8 第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所以摧折的风暴电必然从女性集中的地方刮起 B那么女性集中的地方也必然会刮起摧折的风暴 C那么摧折的风暴也必然从

31、女性集中的地方刮起 D所以女性集中的地方也必然会刮起摧折的风暴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作为贾氏家族命运象征符号的大观园,家族本身的兴衰与其相比,是远远不如的。 B大观园作为贾氏家族命运的象征符号,其所遭遇的兴衰比家族本身的兴衰要剧烈得多。 C大观园作为贾氏家族命运的象征符号,家族本身的兴衰比起它遭遇的兴衰要平淡得多。 D作为贾氏家族命运象征符号的大观园,其所遭遇的兴衰与家族本身的衰落相比要剧烈得多。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5 个字。 (6 分) 如今熬夜现象极其普遍,虽

32、然各种关于熬夜伤身体的科普随处可见, , 他们认为熬夜后白天补一觉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是与体内昼夜节律的自然 运行密切相关的。无论熬夜还是熬夜后再补觉,都打乱了人体正常的昼夜节律, ,从而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所以说, , 大量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多轮班工作群体(如护士、安保人员等)虽然在夜班后可以得到补休, 但他们依然是心脑血管和代谢疾病的高发群体。 21.根据下面材料,概括人类无法征服梅里雪山的原因,不超过 60 字。 (5 分) 梅里雪山至今还是人类无法征服圣地。 攀登者需要从海拔2300米的澜沧江边开始, 攀爬至高度为4400 米的主峰卡瓦格博峰。这个距离对攀山

33、者的体能是一个极难突破的极限。在这个路程中,平均每隔 1 公里, 地势就上升 400 米,从而形成一道道几近垂直的坡面。山坡上冰川、冰瀑区、冰裂缝处处可见,险象环生。 在梅里雪山上,刚刚还阳光普照,瞬间便是彤云密布,狂风大作,飞雪覆盖,冰崖崩塌。据记载,卡瓦格 博峰曾一日发生上百次雪崩。梅里雪山方圆上千公里,登山者一旦迷路,没有外部救援很难生还。因此梅 里雪山至今未被尘世沾染,是真正意义上的“圣山” 。 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关于“公德” ,有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一是“弱德说” 。叶嘉莹说: “我不想去争什么,只是把自己持

34、守住了,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尽到自己 的社会责任。 ” 二是“群德说” 。梁启超说: “合群之德者,常肯屈身而就群。 ” 如何在“公德”面前“做好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 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语文参考答案语文参考答案 页 9 第 1. B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 项, “诗人西川的唐诗读法,角度新颖,赢 得了读者的心”中“赢得了读者的心” ,无中生有。C 项,曲解原文,原文只是引用布鲁姆的评论,说明唐 诗的作用,并非是布鲁姆针对唐诗的评价。D 项

35、, “也不能读出其真面目”表述有误,原文是“也未必读出 唐诗的“ 真实面 ” 。 “未必”不等于“不能” 。故选 B 项。 2. 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C 项, “是为了表明要想读出唐诗的“真面目” ,不能 不注重分析诗人的情感语言。 ”分析有误,叙述西川对希金斯观点不完全赞同,并非强调只“注重分析诗人 的情感语言” ,而意在表明:要读懂唐诗,这是不够的。比如用普通话读唐诗,令人不安;不重返唐诗现场, 不了解唐代相关文化,我们几乎没有资格读唐诗。故选 C 项。 3.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B 项, “而唐人写诗绝不是把玩一角风景,小情 小调”表

36、述过于绝对,原文“不是简单地把玩一角风景、个人的小情小调”说明唐人写诗有这方面的生活 情调。故选 B 项。 4.C( “自北向南依次递减”错) 5.D(A 项, “中国人肥胖率与超重率都高于美国”错;B 项, “解决青少年的肥胖问题是当前中国的第一要 务”与文无据,无中生有;C 项,“不吃早饭、爱吃夜宵导致我国肥胖率不断上升”错,以偏概全。 ) 6.普及相关专业知识,解决肥胖问题;把握“四个坚持” ;以预防为主,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 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 营造尊医重卫的风气。 (每点 1 分,概括准确即可给分,答满四点给三分。 ) 7 C(

37、3 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主旨的能力。C 项曲解文意,误解了作品的主题,文章最后一段“民众的 纪念也会时过境迁,也因随时随处而心境迁移,也会遗忘” ,由此表达的主题是一种反思对待像大禹这 样的为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人物“谁会想起、忆念、沉吟,或者祭奠” 。 8 (6 分)灵活地使用史料,使内容更加真实、丰富;可以拉开时间距离, 充分表达作者对大禹的崇 敬和叹惋之情;现实的荒凉和史料的记载相互印证,都显示了大禹恒久的寂寞,引发读者思考。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题材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散文艺术手法作用类的题,大概可以从以 下几个角度思考:1.扣

38、文本内容。就文本而言,首先要回答史料和现实穿插叙述的内容从不同层面表现了 大禹的事迹,丰富了文本内容。2.扣文本主旨。作者独具匠心的创作,一定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就本 文而言,史料与现实的穿插叙述从更宏大的层面表现了作者对大禹的崇敬和叹惋之情。3.扣读者。作者运 用表现手法一般由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增强文本可读性等目的。 9 (6 分)大禹生活的时代,大禹是寂寞的:生活单一,亲人不理解,诸侯的热嘲冷眼。大禹以后的 时代,大禹也是寂寞的:古迹的荒凉,民众的遗忘。 (每点 3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 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清文章思路,然后再进行概括整合

39、。 10.解析:选 A 句中“焉”是助词,在句末,据此排除 C 项;而“归大将军、富平侯印”很明显是“归还 官印”之意,这样可排除 D 项;A、B 两项区别点在于“虽不能视事”还是“虽不能” ,根据“视事”是“主 持事务”之意,可知应为“虽不能视事” ,排除 B 项,确定答案为 A 项。 11. 解析:选 B 丞相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页 10 第 12. 解析:选 C 张安世只是请求让儿子张延寿出京补职,并未提出具体职位,是皇帝任命张延寿为北地 太守的。 13. (1)皇上出行到河东,曾经丢失了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得那些书里的内容, 把书中的内容详细地

40、写了出来。(得分点: “幸” “莫” “识”各 1 分,大意 2 分) (2)天子非常敬畏大将军霍光,然而内心里亲近张安世,比对霍光还要亲密。(得分点: “尊惮” “亲” “密” 各 1 分,大意 2 分) 参考译文: 张安世字子孺,年轻时因父亲的关系做了郎官。因为擅长书法而供职尚书,尽心尽力于职责,例行假 日没有外出过。皇上出行到河东,曾经丢失了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得那些书里 的内容,把书中的内容详细地写了出来。后来悬赏征求找到了那些书,用来校对没有什么遗漏的。皇上认 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 汉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执掌政权,因为张安世品行忠

41、厚,霍光亲近重用他。过了一段时间,天子下 诏书说: “右将军光禄勋张安世辅佐政务,担任宿卫,严肃恭敬,从不怠慢,十三年了,都能康乐安宁。信 任亲近的人任用贤人,是唐虞时代的治国原则,封张安世为富平侯。 ” 大将军霍光死后几个月,御史大夫魏相密奏皇帝说: “车骑将军张安世侍奉孝武皇帝三十多年,忠心诚 信谨慎厚道,勤于国事,他是国家的重臣,应该加封他的地位,让他做大将军。 ”皇帝也想任用他。张安世 听到这件事情,内心恐惧,不敢接受。于是,前去拜见皇帝,摘掉官帽叩头说: “我实在是认为自己的才能 不足以做这样的高官,接替大将军霍光的职位,恳请您稍加哀怜,来保全我的性命。 ”皇帝笑着说: “你说 得太

42、谦虚了。如果你不能够胜任这一职务,还有谁能够胜任呢! ”张安世再三推辞没能成功。 他曾向朝廷举荐了一个人,那人来道谢,张安世非常遗憾,认为推荐贤良,介绍有才能的人,哪里有 私人感谢的道理?于是跟这个人断绝了关系,不再跟他来往。有个郎官功劳很大,官职得不到升迁,自己 找张安世谈起这事,张安世回答说: “您的功劳大,英明的皇上是知道的。臣下是供职的,有什么功劳大小 可以自夸呢! ”拒绝了他没有答应。没多久,郎官果然升迁了。莫府长史升了官,张安世问他自己的过失。 长史说: “将军是辅佐皇帝的得力大臣,但是没有(向他)推荐士人,谈论此事的人都瞧不起您。 ”张安世说: “皇帝贤明,对于臣子中的贤与不贤分

43、得很清楚,我修养自己罢了,怎么能够了解士人并推荐呢?”他要 隐藏名声疏远权势就是这样。 张安世自己发觉父子地位尊贵显耀,内心很不安,就替儿子张延寿请求,让儿子出京做官,皇帝就让 他的儿子做了北地太守。张安世居于列侯的高位,封地万户,然而自己穿着黑色粗厚的衣服,夫人自己纺 织绩麻,七百家奴,都有手艺活做,在家里经营产业,经常积蓄细微的财物,因此能够不断增加财产,比 大将军霍光还富有。天子非常敬畏大将军霍光,然而内心里亲近张安世,比对霍光还要亲密。 元康四年的春天,张安世生病,呈上报告归还侯爵,请求退休。皇帝回复说: “将军年事已高且疾病缠 身,我非常同情。即使不能够主持事务,用谋略和智慧克敌制胜

44、,你是先帝的重臣,擅长治理国家,我比 不上你,所以多次征求你的意见,是什么怨恨让你想要上书归还大将军、富平侯的官印呢?这是待朕不厚, 而忘旧恩,这不是我所希望的啊!希望将军多吃点饭,找医生看看,安心养神,来辅助你多活几年。 ”张安 世又勉强主持事务,到秋天去世。皇帝赠给他印绶,用战车和武士为他送葬,谥号为“敬侯” 。 页 11 第 (项说“定下全诗抑郁怅然的感情基调”,分析不正确,全诗中作者的情绪经历“怅然感伤 有所纾解慷慨激昂”的变化,不尽是“抑郁怅然”) 羁旅奔波的惆怅落寞。时已日暮,作者仍然在路途中奔波,前途渺茫,满怀怅然。 对古城荒败的伤悼之情。经历战乱破坏和岁月侵袭的古城,但见颓垣断

45、壁,鸟雀群集,灌木丛生,人烟 稀落,让人感慨伤痛。(答“对沧桑变迁的感慨”亦可) 不甘人生消磨、希望有所作为。面对秋风又起,草木摇落,作者却倔强地发出心志难平的呼喊。 (答“岁 月流逝、有志难伸的愤慨”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郁愤不平,对现实的不满和抗议”亦可) (共 分,每点 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16.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三、语言文字运用(分) (败落,由盛而衰;破陋,破旧简陋;描绘,更偏重于描画,与下文不合。从下文“只是停留” 可以看出“满足”更合理。“密云不雨”,比喻事情正在酝酿,尚未发作。意思不合理

46、,故选 ) (就搭配来说,“既然”与“那么”搭配更为合理,答案只剩 ,再从强调重点和与后文衔接 角度考虑,答案为 项) (画线句中途易辙,前面一句有关“大观园”的内容并未陈述完,而后面主语换成了“家族本身 的兴衰”。而后文“兴衰”对照“衰落”在内容照应方面有两面对一面的问题。项对应修改正确) 但许多人对熬夜的危害不以为意 造成体内免疫系统发生紊乱 补觉绝非熬夜后的救命稻草 (每空 分,意思对即可) 21. 梅里雪山的攀登距离超过人的体能极限;路程中的坡面陡峭难行;地形复杂危险;气候多变, 雪崩频发;面积极大,迷路难救援。 (1 点 1 分) 22 切题立意: 1. 公德面前,持守弱德而前行。坚

47、守自己的信念与原则,尽责而与世无争,做好自己。 拟题:私德有底,公德不亏;坚守弱德,砥砺前行;坚守本心,奉献自我。 2.公德面前,做好自己,需有“群德” 。拟题:心中有他人,才是合格人;超越个人,守卫群体。 3.人是社会中的人,公德面前,做好自己,不仅要持守“弱德” ,还要尽守“群德” 。 拟题: “弱” “群”之德,相辅相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始于“弱德” ,终于“群德” 。 作文范文:作文范文: 修弱德之美,立群德之则修弱德之美,立群德之则 (标题对称,二者皆包含其中)(标题对称,二者皆包含其中)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顾强大 处下

48、,柔弱处上。”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 弱的,死了以后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说有时候“弱”并不是处于下势,反而占了优势。 (引道德经(引道德经 阐释“弱”之辩证意义。阐释“弱”之辩证意义。) ) 页 12 第 公德也是一样。它有两种说法:一是“弱德”,一是“群德”。弱德的“弱”是懦弱吗?当然不是, “弱”是逆境中的坚守,热烈中的清醒,躁动中的自持。“弱德”的价值就在于,强调行使权利、主张诉 求应有边界意识,不以个人举止打扰别人权利,不因自我存在妨碍他人自由。“群德”侧重向善而为、见 义敢为,达成的是公益众利的和合共进,是一种大爱。“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的报国之心, “挽将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九州”的为民之情,“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修身之要,体现的 都是“群德”。(对比论证公德的两种说法,指出“弱德”之价值,“群德”之大爱。(对比论证公德的两种说法,指出“弱德”之价值,“群德”之大爱。) ) 人无徳不立,足以见徳之于人的重要性。生而在世,我们应当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四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