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三校联考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04258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三校联考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8-2019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三校联考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8-2019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三校联考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8-2019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三校联考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8-2019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三校联考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三校联考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2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琐屑(xi) 箴言(jin) 擅长(shn) 巧妙绝伦(ln)B俯瞰(kn) 重峦(lun) 遒劲(qi) 惟妙惟肖(xio)C荫庇(b) 汁液(zh) 嶙峋(ln) 长途跋涉(b)D谦逊(sn) 枢纽(sh) 田畴(chu) 无动于衷(zhng)2(3分)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五一期间,乌梁素海游人如织,摩肩接踵。B张美丽的美貌使在场的其它姑娘都黯然失色。C韩国政府自出心裁地部署“萨德”,引起周边国家的强烈不满。D网络是

2、柄双刃剑,它虽然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但是也会藏污纳垢。3(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自从国家公布了“全面取消漫游费”的政策后,迅速引发了社会各个方面的热议B大圣归来上映时,电影院内坐满了人,只有一个位子还空着C“三月三”期间,我市进行了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传播家乡文化的活动D中国首位歼10女飞行员余旭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们4(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照节气而来的, 。 。 , 。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而是靠着自身顽

3、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鹜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ABCD5(3分)下面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背影散文朱自清现代作家B愚公移山神话列子西周C饮酒五言律诗陶渊明东晋D我为什么活着散文罗素法国作家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2分)6(3分)根据拼音写汉字,将所填汉字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里。(1)题b (2)推chng (3)秀q 7(9分)综合性学习。(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请根据内容,概括出两个要点。 科普作品的写作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增进大众对科学的了解。缺乏科学知识,我们可能连报纸上的新闻、电视上的节目都看不懂。英国学者CP斯诺曾经

4、说过:“对科学的无知,就是对现代社会的无知。”(两种文化)现代公民,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才能站在时代文化的前沿,感受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感受科学更改的魅力,更为真切地体验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而不被“边缘化”。 科普作品种类很多,如解说科学原理、探讨科学问题、介绍科学应用、展望科学前沿、回顾科学历史等,可谓洋洋大观。科普作品的写作方法虽然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用通俗浅显的语言说明抽象的事理,以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2)如果你是一个科学爱好者,并且经常写一些科普文章,现在让你代表你们学校去参加市里的“科普作品展”,并让你在大会上发言。请先写一篇发言稿提前做一下准备。(不少于

5、50个字)(3)“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此选段出自 作者是 国的 。这本书作为科普著作,其文学价值也极高,被称作“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4分)(一)古诗文积累8(8分)默写(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2) ,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3)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4)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5) ,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6) ,

6、惊起沙禽掠岸飞。欧阳修采桑子(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 。(二)古诗歌阅读(4分)9(4分)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宋朝胡仔称:“绿肥红瘦,此语甚新。”请简要赏析“绿肥红瘦”的表达效果。(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0(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以人为镜 郑文贞公魏征寝疾,上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征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

7、羽仪,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征不已,谓侍臣:“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选自资治通鉴)【注释】郑文贞公:魏征在世时被封为郑国公,去世后,朝廷赐谥号为“文贞”。上:指唐太宗李世民。妻(q):以女嫁人。薨:古代指王侯或高官死。羽葆鼓吹:羽葆,用鸟羽装饰的车盖。鼓吹,鼓吹乐队。皇家赐给羽葆和鼓吹乐队送葬,是对死去大臣的荣宠。一品羽仪:一品官的礼仪。(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上遣使者问讯 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 悉辞不受 上思征不已 (2)用“/”标出下面句中朗读时的停顿(

8、各一处)。郑 文 贞 公 魏 征 寝 疾,上 遣 使 者 问 讯。(3)翻译下列句子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4)唐太宗对魏征的厚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述。三、现代文阅读(共24分)11(6分)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列各题。乡村的炊烟张峪铭乡村如一位从冬季走进夏天的行者,走着走着,就剩下一些薄衣单衫了。原本那厚重的妆容,随着时间的流去,一点点剥蚀,以至附着在上面的情和事,成了恍惚的记忆。就拿炊烟说吧。炊烟是每个乡村的一道特有的风景:那鳞次栉比的粉墙黛瓦之间,缕缕炊烟起,暮色如笼纱,鸡进窝棚,黄犬归家,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安详。炊烟散发的烟火味

9、,是乡村最为温暖的 人间至味。在那食物贫乏的年代,哪个孩子不曾靠着锅台,吸着伴着炊烟的饭菜香。将山芋埋进灶窿里,将玉米穿在竹棍上置放灶口,将那刚从地里刨来的花生放在火锹上那希冀,那馋样,那焦香味,浸润了我的整个童年。一户人家的炊烟,是这户人家风中的旗,地上的坐标,因为家家户户树立的烟囱,就像一个个坐标点,且顺着天空的炊烟,你就能找到那低矮的青砖瓦屋或茅屋土房。【A】小时候,我就是从炊烟中找到外婆家的方向的。母亲在一个下午,锄完最后一畦地后,牵着我去看望外婆。越过村前的茅岭头,走过洼里的水库,经过一段接一段的田塍,我累得吃不消,跟着母亲后面,叽叽咕咕地埋怨着,母亲就指着前面一片树林对我说:快到了

10、,那就是外婆家冒的烟。我望着林梢上的炊烟,在暮色里升腾,顿时想起外婆菜的味道,于是加快了脚步。当然,乡村的炊烟不都会看得见,它许多时候融入熹微晨光与昏暗夜色之中。 一弯冷月挂在笔架山前,父亲和着月光,磨着砍柴刀。霍霍的声音,伴着一分清冷,那闪亮的刀锋,能划破晨曦的薄雾。父亲用单拇指,放在刀刃上来回地横拖,细微的沙沙声带有钢的嗡嗡声,轻轻撞击我的耳膜。母亲悄悄将灶火升起,烧一瓶热水泡一碗炒米,打点一下父亲的肚子,那炊烟消融在清凉的晨月中。等父亲将一担柴挑回到家,左右邻居的炊烟逐渐散去,母亲香喷喷的饭菜早就做好了。【B】那时没有钟,早晚以天色为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饭和中饭不仅看天象,还看家里

11、的炊烟。哪怕你在割稻或耕田,当你直起身子,望向村子,若炊烟正浓,你肯定又躬身劳作,直到炊烟稀薄,你才扛着犁耙,带着一只小黄狗,吹着口哨往家中赶。沿途,你会闻到各家不同的菜饭香,偶尔,也能闻到谁家的鱼肉香。【C】要说乡村炊烟最盛之时,还是年前,家家户户将那备好的硬柴搬出来,架锅炒年货、打豆腐、杀年猪女人围着灶台忙得不亦乐乎,男人坐在灶口闷声添柴,满膛灶火,将男人映得红光满面,也将未来的日子染得火红如今在高楼占据的城市里,没有炊烟升起,只有门牌升到了空中,电气取代了柴火,即使买回了做锅粑的锅,也吃不出乡村柴火烧出的味。可回到乡村时,山上柴草茂盛,家家也如城里,汽灶替代了柴锅,烧饭简便了,过程简洁了

12、,可那带着炊烟的味道没有了。更遗憾的是,没有炊烟,乡村就如失了魂,落了魄一样,少了灵动之美。【D】炊烟,本是乡村的坐标,是乡村的灵魂。可没有了乡村炊烟,就失去了心之向往的坐标,我们找不到曾经的味蕾与情愫,也很难找到回家的路。(1)请说说文章以“乡村的炊烟”为题有什么好处。(2)结合文意,说说第段中加点词语“人间至味”的含义。(3)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 。其实炊烟也是乡村人的时间坐标。A【A】处B【B】处C【C】处 D【D】处(4)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5)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有什么作用?12(6分)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苏州西山

13、雕花楼马杰深藏于苏州太湖西山堂里古村中的百年古宅仁本堂,是一处建于清朝的古建筑群。仁本堂又称西山雕花楼。仁本堂老屋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清乾隆年间,堂里族人徐治堂、徐赞尧在清康熙明式祖屋上进行了翻修和扩建。道光元年正厅竣工,取名“仁本堂”,意为“以仁为本”。老宅和新宅在形式、装饰等方面的差异,反映了民居建筑史的发展变化,由于时代跨度不大,总体风格大同小异,是一个结合得比较完美的建筑群体。拾级登门,绕过大理石立屏,眼前就是一个开阔的庭院,以前那里是仁本堂老宅建筑的一部分。原来的仁本堂老宅,共有三落,自南而北是门厅、轿厅、王厅、楼厅、后楼。建筑层次由底而高,各组建筑中有天井间隔,门厅仍在,只是将墙门改

14、成将军门。轿厅、主厅后楼已毁,在废墟上修建了的将军门楼,叠筑山池,构建亭榭,移栽树木,一泓池水,游鱼摆尾,进入老宅的甬道贯通其间。大门中轴线的甬道上是当年的正厅门楼,原刻有“世德永承”四字,可惜因年久失修,正厅及其砖雕门楼在1978年被拆毁。第四进楼厅翻建于乾隆四十四年,楼下三开间东西各带一厢,呈“凹”字形。对着楼厅的砖雕门楼,有横额“礼为教本”四字,取自颜氏家训。楼厅西侧是老宅仅存的堂楼厅,东、西各带两厢,楼下两厢是过道,隔天井遥遥相对。楼上是见峰楼,推窗远眺,缥缈峰映入眼帘。由堂楼厅往西,就是仁本堂新宅,即雕花楼的主体。雕梁画栋,竭尽建筑雕刻之能事。梁柱、门楣、窗扇、楼梯、栏杆上,处处有精

15、工细作的木雕花饰。在地穴、月洞、门景、墙面、裙板等清水砖上,也有秀逸精雅的砖雕花饰。因此,它是名副其实的雕花楼。新宅现存三落,正落两进,东落最后一进是东花厅,为花篮厅建筑样式。它的前步柱悬于室内上空,柱下端雕镂成花篮状,前后加轩,以扩大空间。楼下朝南十二扇花格长窗,东西两壁为清水墙,整个厅堂精致雅洁。在这栋气势宏伟的深宅天院中,最让人惊叹的是满目精美的雕刻。 据统计,仁本堂里里外外、楼上楼下总共有各类各式的木雕、砖雕、石雕三千余件,各种格调的花窗花格花栏杆620余扇,无一雷同。这些精美的雕刻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是一栋精美绝伦的雕花艺术博物馆。整个仁本堂占地约十亩,建筑面积约四千平方米的主体建筑

16、和宅后丘陵,是西山目前最大的清代建筑群,建成以来,基本格局得以完好保存。一幢古民宅就像一部书,记载着历史的痕迹,也记载着前人在人居环境上集生态、人文、规划、建筑于一体的设计智慧。(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苏州西山雕花楼的?请分点概括。(2)第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什么?(3)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4)“建成以来,基本格局得以完好保存”这句话中的“基本”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13(60分)请以“初二,和 一起走过”为题作文。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要有真情实感(4)不许抄袭套作。14未来的精彩永远生长在不断

17、以枝干上。前方究竟是贫瘠的荒漠,还是葱郁的原野,取决于每一个阶段的努力。有的人下定决心,在不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有的人做好打算,在书香中找寻更好的自己不想在未来留下遗憾,就必须不断刷新自我。请以“刷新自我”为题目作文。要求:写字数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正文中不得出于姓名和校区名。2018-2019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三校联考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22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琐屑(xi) 箴言(jin) 擅长(shn) 巧妙绝伦(ln)B俯瞰(kn) 重峦(lun) 遒劲(qi) 惟妙惟肖(xio)C荫庇(b) 汁液

18、(zh) 嶙峋(ln) 长途跋涉(b)D谦逊(sn) 枢纽(sh) 田畴(chu) 无动于衷(zhng)【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多为易读错、多音字、形近字,难度不大,要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字形相似,而读音不同的字。这样就一定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解答】A“箴言(jin)”读作“zhn”;B“惟妙惟肖(xio)”读作“xio”;C正确;D“谦逊(sn)”读作“xn”;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多音字,这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确定。特别要注意形声字不读声旁的字的读音。要做好这类题目,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多积累一些特殊字的读法,贵在平时

19、积累、辨析。2(3分)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五一期间,乌梁素海游人如织,摩肩接踵。B张美丽的美貌使在场的其它姑娘都黯然失色。C韩国政府自出心裁地部署“萨德”,引起周边国家的强烈不满。D网络是柄双刃剑,它虽然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但是也会藏污纳垢。【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解答】ABD正确;C有误,“自出

20、心裁”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属于褒贬不当。故选:C。【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成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3(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自从国家公布了“全面取消漫游费”的政策后,迅速引发了社会各个方面的热议B大圣归来上映时,电影院内坐满了人,只有一个位子还空着C“三月三”期间,我市进行了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传播家乡文化的活动D中国首位歼10女飞行员余旭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我们必须要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1)成分残缺;(2)搭配不当;(3)前后矛盾;(4)语序颠倒;(5)滥用否定词;(

21、6)句子有歧义等。【解答】A有误,句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自从”;B有误,前后矛盾,“坐满了人”与“只有一个位子还空着”矛盾,去掉“只有一个位子还空着”;C有误,搭配不当,“进行”与“活动”搭配不当,将“进行”改为“开展”;D没有语病。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然后结合具体句子分析。4(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照节气而来的, 。 。 , 。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而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

22、的桎梏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鹜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ABCD【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解答】先要整体感知一下语段内容,可知本段介绍的我对春天的热爱。“不是而是”为关联词语,所以应放在第一个空。有过度的效果,可以承上启下,故放在第三个空。故选:A。【点评】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除了平时在阅读中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于句意理解外,还要注意明显的语言标志,如关联词语,起总领、总结作用的词语等。做题过程中,要根据句意及语言标志,判断哪些句子必须相连,哪个句子是首句,哪个是尾句。这样做起题来就有轻松有趣了。5(3分)下

23、面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背影散文朱自清现代作家B愚公移山神话列子西周C饮酒五言律诗陶渊明东晋D我为什么活着散文罗素法国作家【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正确。B有误,列子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C有误,饮酒是一首古体诗,不是五言律诗。D有误,罗素是英国作家。故选:A。【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2分)6(3分)根据拼音写汉字,将所填汉字规

24、范地书写在田字格里。(1)题b跋(2)推chng崇(3)秀q颀【分析】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解答】答案:(1)跋(2)崇(3)颀【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观察其细微差别。7(9分)综合性学习。(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请根据内容,概括出两个要点。 科普作品的写作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增进大众对科学的了解。缺乏科学知识,我们可能连报纸上的新闻、电视上的节目都看不懂。英国学者CP斯诺曾经说过:“对科学的无知,就是对现代社会的无知。”(两种文化)现代公民,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才能站在时代文化的前沿,感受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感受科学更改的

25、魅力,更为真切地体验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而不被“边缘化”。 科普作品种类很多,如解说科学原理、探讨科学问题、介绍科学应用、展望科学前沿、回顾科学历史等,可谓洋洋大观。科普作品的写作方法虽然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用通俗浅显的语言说明抽象的事理,以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2)如果你是一个科学爱好者,并且经常写一些科普文章,现在让你代表你们学校去参加市里的“科普作品展”,并让你在大会上发言。请先写一篇发言稿提前做一下准备。(不少于50个字)(3)“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

26、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此选段出自昆虫记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这本书作为科普著作,其文学价值也极高,被称作“昆虫的史诗”。【分析】(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要点概括。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了解材料大意,然后可正确分层,然后分点概括大意。材料一的第一段中心句是“科普作品的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增进大众对科学的了解”;第二段的中心句则是“都用通俗浅显的语言说明抽象的事理,以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2)本题考查发言稿的拟写。根据题干,可知是“你代表你们学校去参加市里的科普作品展”的发主稿,所以开头要有合适的称呼语与问

27、候语,然后表明自己参加这次活动的心情与目的,最后以预祝活动的圆满成功结束即可。注意格式正确,字数符合要求。(3)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与常识的积累。根据所给语段的内容,可知以文学的笔调介绍“蝉”,出自出法国法布尔的昆虫记,这部书被称为是“昆虫的史诗”。【解答】答案:(1)科普作品的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增进大众对科学的了解。介绍了科普作品用通俗浅显的语言说明抽象的事理的特点。(2)例: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们共同迎接即将开幕的(中间所内容必须与本次活动的主题有关)最后,预祝本次圆满成功!谢谢大家!(发言稿的内容要简洁明了,点中活动主题,格式正确)(3)昆虫记、法国、法布尔

28、、昆虫的史诗【点评】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4分)(一)古诗文积累8(8分)默写(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3)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5)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6)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欧阳修采桑子(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29、敌国外患。【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解答】答案:(1)山山唯落晖(重点字:晖);(2)月下飞天镜; (3)岂不罹凝寒(重点字:罹);(4)浑欲不胜簪(重点字:簪);(5)天接云涛连晓雾;(6)微动涟漪(重点字:漪);(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点评】在复习和应试时应注意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4、要在理解的

30、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二)古诗歌阅读(4分)9(4分)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宋朝胡仔称:“绿肥红瘦,此语甚新。”请简要赏析“绿肥红瘦”的表达效果。(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分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其主要内容为: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

31、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全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解答】(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中关键句的能力。题目中没有指明答题的角度,我们一般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入手,首先指

32、明技巧,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技巧的具体运用,左后分析运用这种技巧的作用,也就是好处。句中明显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和红花的凋谢,暗示春天的逐渐消失。(2)本题考查分析诗人情感的能力。分析诗人的情感,应抓住诗歌中的关键句,一般为抒情或议论的句子,此题应抓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里作者采用拟人手法,用“绿肥红瘦”暗示春天逐渐消失,表达了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答案:(1)使用拟人化的手法,构成反义对举,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和红花的凋谢,暗示春天的逐渐消失。(2)表达了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或“以花自

33、喻,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慨叹”)参考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赏析诗歌要注意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同时要识记一些有关的文学常识。10(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以人为镜 郑文贞公魏征寝疾,上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征薨,命百官

34、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征不已,谓侍臣:“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选自资治通鉴)【注释】郑文贞公:魏征在世时被封为郑国公,去世后,朝廷赐谥号为“文贞”。上:指唐太宗李世民。妻(q):以女嫁人。薨:古代指王侯或高官死。羽葆鼓吹:羽葆,用鸟羽装饰的车盖。鼓吹,鼓吹乐队。皇家赐给羽葆和鼓吹乐队送葬,是对死去大臣的荣宠。一品羽仪:一品官的礼仪。(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上遣使者问讯问上复与太子同

35、至其第家、家中悉辞不受都上思征不已停止(2)用“/”标出下面句中朗读时的停顿(各一处)。郑 文 贞 公 魏 征 寝 疾,上 遣 使 者 问 讯。(3)翻译下列句子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4)唐太宗对魏征的厚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述。【分析】参考译文: 郑文贞公魏徵卧病不起,太宗派人前去问讯,赐给他药饵,送药的人往来不绝。又派中郎将李安俨在魏徵的宅院里留宿,一有动静便立即报告。太宗又和太子一同到其住处,指着衡山公主,想要将她嫁给魏徵的儿子魏叔玉。戊辰(十七日),魏徵去世,太宗命九品以上文武百官均去奔丧,赐给手持羽葆的仪仗队和吹鼓手,陪葬在

36、昭陵。魏徵的妻子说:“魏徵平时生活检朴,如今用鸟羽装饰旌旗,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全都推辞不受,仅用布罩上车子载着棺材安葬。太宗登上禁苑西楼,望着魏徵灵车痛哭,非常悲哀。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并且书写墓碑。太宗不停地思念魏徵,对身边的大臣说:“人们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整齐衣帽,将历史做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隆替,将人比做一面镜子,可以确知自己行为的得失。魏徵死去了,朕失去了一面绝好的镜子。”【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句意为:太宗派人前去问讯。讯:问。句意为:太宗又和太子一同到其住处

37、。第:家、家中。句意为:全都推辞不受。悉:都。句意为:太宗不停地思念魏徵。已:停止。(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注意各断一处。句意为:郑文贞公魏徵卧病不起,太宗派人前去问讯;故断句为:郑文贞公魏徵/寝疾,上/遣使者问讯。(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平,平时;以,用;亡,死亡;志,愿

38、望。句意为:魏徵平时生活检朴,如今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他,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句中重点词有:为,作为;见,观察;替,更替。句意为:将历史作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更替。(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郑文贞公魏征寝疾,上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征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等语句中得出答案。答案:(1)讯:问;第:家、家中;悉:都;已:停止。(2)郑文贞公魏徵/寝

39、疾,上/遣使者问讯。(3)魏徵平时生活检朴,如今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他,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将历史作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更替。(4)派人问讯,赐以药饵;派人留宿,闻其动静;携太子探视,将公主嫁给其子;命群臣奔丧,加以厚葬;望灵痛哭,亲撰碑文。【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

40、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三、现代文阅读(共24分)11(6分)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列各题。乡村的炊烟张峪铭乡村如一位从冬季走进夏天的行者,走着走着,就剩下一些薄衣单衫了。原本那厚重的妆容,随着时间的流去,一点

41、点剥蚀,以至附着在上面的情和事,成了恍惚的记忆。就拿炊烟说吧。炊烟是每个乡村的一道特有的风景:那鳞次栉比的粉墙黛瓦之间,缕缕炊烟起,暮色如笼纱,鸡进窝棚,黄犬归家,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安详。炊烟散发的烟火味,是乡村最为温暖的 人间至味。在那食物贫乏的年代,哪个孩子不曾靠着锅台,吸着伴着炊烟的饭菜香。将山芋埋进灶窿里,将玉米穿在竹棍上置放灶口,将那刚从地里刨来的花生放在火锹上那希冀,那馋样,那焦香味,浸润了我的整个童年。一户人家的炊烟,是这户人家风中的旗,地上的坐标,因为家家户户树立的烟囱,就像一个个坐标点,且顺着天空的炊烟,你就能找到那低矮的青砖瓦屋或茅屋土房。【A】小时候,我就是从炊烟中找到外婆

42、家的方向的。母亲在一个下午,锄完最后一畦地后,牵着我去看望外婆。越过村前的茅岭头,走过洼里的水库,经过一段接一段的田塍,我累得吃不消,跟着母亲后面,叽叽咕咕地埋怨着,母亲就指着前面一片树林对我说:快到了,那就是外婆家冒的烟。我望着林梢上的炊烟,在暮色里升腾,顿时想起外婆菜的味道,于是加快了脚步。当然,乡村的炊烟不都会看得见,它许多时候融入熹微晨光与昏暗夜色之中。 一弯冷月挂在笔架山前,父亲和着月光,磨着砍柴刀。霍霍的声音,伴着一分清冷,那闪亮的刀锋,能划破晨曦的薄雾。父亲用单拇指,放在刀刃上来回地横拖,细微的沙沙声带有钢的嗡嗡声,轻轻撞击我的耳膜。母亲悄悄将灶火升起,烧一瓶热水泡一碗炒米,打点

43、一下父亲的肚子,那炊烟消融在清凉的晨月中。等父亲将一担柴挑回到家,左右邻居的炊烟逐渐散去,母亲香喷喷的饭菜早就做好了。【B】那时没有钟,早晚以天色为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饭和中饭不仅看天象,还看家里的炊烟。哪怕你在割稻或耕田,当你直起身子,望向村子,若炊烟正浓,你肯定又躬身劳作,直到炊烟稀薄,你才扛着犁耙,带着一只小黄狗,吹着口哨往家中赶。沿途,你会闻到各家不同的菜饭香,偶尔,也能闻到谁家的鱼肉香。【C】要说乡村炊烟最盛之时,还是年前,家家户户将那备好的硬柴搬出来,架锅炒年货、打豆腐、杀年猪女人围着灶台忙得不亦乐乎,男人坐在灶口闷声添柴,满膛灶火,将男人映得红光满面,也将未来的日子染得火红

44、如今在高楼占据的城市里,没有炊烟升起,只有门牌升到了空中,电气取代了柴火,即使买回了做锅粑的锅,也吃不出乡村柴火烧出的味。可回到乡村时,山上柴草茂盛,家家也如城里,汽灶替代了柴锅,烧饭简便了,过程简洁了,可那带着炊烟的味道没有了。更遗憾的是,没有炊烟,乡村就如失了魂,落了魄一样,少了灵动之美。【D】炊烟,本是乡村的坐标,是乡村的灵魂。可没有了乡村炊烟,就失去了心之向往的坐标,我们找不到曾经的味蕾与情愫,也很难找到回家的路。(1)请说说文章以“乡村的炊烟”为题有什么好处。(2)结合文意,说说第段中加点词语“人间至味”的含义。(3)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B。其实炊烟也是乡村

45、人的时间坐标。A【A】处B【B】处C【C】处 D【D】处(4)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5)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有什么作用?【分析】这篇散文通过对家乡炊烟的回忆与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向往及对如今没有了炊烟的遗憾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题目的好处。可从交代文章的写作内容、交代文章主题、情感、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充当文章行文的线索等方面作答。此文围绕炊烟来叙事,是文章的线索。通过对乡村炊烟的回忆,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向往及对如今没有了炊烟的遗憾,突出主题。(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般先要解释词语的本义,再要结合语境分析出语境义。“人间至味”本义指人间最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上